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严家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品评与探讨:余秀华为何会火!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1:09 | 只看该作者
个圈圈 发表于 2015-1-23 02:50
写的好就看,写的不好  不鸟她

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43 | 只看该作者
英译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复制链接]
叶如钢




Crossing more than half of China to sleep with you                  

原作: 余秀华

叶如钢译


Well,  fucking you and being fucked by you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t's simply the force of  colliding between two bodies
It's simply a flower which this force brings to bloom
It's simply an illusion of spring formed by this flower
Which we mistake to be  a  reopenning of life
Across more than half of China, everything is happenning:
Volcanoes are erupting,  rivers are drying up
Those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vagabonds whom nobody cares about
Those elks and red-crowned cranes who face gun barrels all their way
I am coming through the hail of bullets to sleep with you
I am pressing countless nights into one dawn to sleep with  you
I am a countless number of myself running to become one to sleep with you
Of course I may also be led astray by some butterflies
I may take some praises for a  spring
I may take some village similar to Hengdian for my hometown
But these
Are all indispensable reasons for me to go to sleep with you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余秀华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收藏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45 | 只看该作者
诗歌里的一把“邪火” [复制链接]
明月清风


诗歌里的一把“邪火"



      最近,余秀华火了。我想与这人的身份有关,也与这个时代正抓的正能量题材有关,也与余秀华会写诗有关,且以性的大胆挑逗诗有关,看来余秀华不火都不行。这几天也看到了流派各路人马因余秀华火而引发的各种文本,从客观角度来说,对余秀华火到这样的程度没有料到,但一想到中国特色,对她的火也就不难理解,她的诗到底怎么样先不多言,单从她在流派的言行,也忍不住想说点自己的所想,只能这样想诗歌的好与坏,确实诗与人的人品无关,不觉想起邓小平说的那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妨套用一下,不管人品是好是恶,写出好诗就可以冠以诗人的头衔,如果还可以继续不妨下去,我想我就不必再虚构一番,想必你也可不妨一番,像某些体那样。

    回头分析一下余秀华火的种种原因。一是余秀华被官方诗刊的刘编发现,并邀请在人民大学朗诵,且在人民日报上报发表一篇有余文本篇幅,其中凤凰台参与这件事,试想有这样主流有名气媒体参与的事件,效果会怎样,可见期间刘编是真心要推出余,并起了绝对推动性,我揣测这些都是刘编推出人才的方式吧,于是才有了各路媒体,领导不远千里放下身段前来采访这位诗人,于是余秀华成为一时轰动新闻。

    可以说余秀华是和走红的艺人如出一辙,余秀华横跨出世,被发掘出来,走红,然而了解其人的诗人们,还有坚持人品与诗品统一的纯诗人们,自然心里不服气,甚至对媒体产生了怀疑,我想这服气和质疑不单是对余秀华本人诗品,人品,也有对媒体的传播动机吧,有些感觉匪夷所思,就如同对最近曝光的黑龙江监狱发生的事,叫人大跌眼镜,这样的事就是叫荒诞小说家也望尘莫及,不得不佩服,天外有天,或者用世间事无奇不有来作结。因为余秀华的诗和人很多网络写诗的人了解的较多,所以喜欢诗的人,可能会读她的诗,而若和这种人交友,还是有多远躲多远为多,更何况写出好诗的人,在当下并不缺少。然而媒体为什么要推一个有争议的诗人?只能说与发现人才有关,还有与关注弱势人有关,还有怕是期间的商机,于是以她的身体,以脑瘫作为一吸引眼球的炒作点,再以诗为亮点。作为资深媒体人一定谙熟很多写诗的人,对诗歌怀有膜拜和向往性,也懂其找不到突破追诗人对会写诗人,那种莫名的吸引力,冲击力和崇拜感,由此我猜想刘编选择在人民大学,让大学生们朗读余等人诗了,可谓用心推荐,我们深知现在追星族的力量,以及在互联网产生的连锁反应,余秀华不火确实不可能了。

    加之最关键是余秀华登山人民日报,就像是焦点访谈一曝光某事件效应一样,当地做出的种种迅速反应,这就是主流媒体的力量,我想刘编是很清楚这点,所以他出手推出的人,看来不可能不火,但刘编一定没想到反映如此不同。

   所以聪明诗人余秀华,她以“我只是一个女人、农民、诗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她的话“女人,农民身上就带有那些人品问题?就可以原谅了,理解了,包容了,看来余诗人确实聪明。但如此这般,是不是贪官们陈述自己的理由了,是不是也就无所谓了?也就不该抓了,严打了呢?正因为这种逻辑,正因这种站不住脚的自辩,正因为写诗人们把诗歌树为不可亵渎,追求人品与诗品统一,想必对余秀华人和诗还会继续一个论战讨论,看来想拔高她,并推到正能量也就难,否则涉及一个主流媒体底线问题,还有造成的影响力,是不是登山官方的人就是一个好人呢?是不是写出文章的人,其它就无所谓了,是不是一好遮百丑?当然这里说的好人只是指人品,余秀华要继续下去,想不辜负刘编这一力推,唯有拿出更好的诗,同时要勇于剖析自身问题,诗人贵在真言,无以真,不能对世以对峙和解剖,诗人说到底就是尘世的一名主刀医生,理应有正人先正己的胸襟,前提,否则如何把脉是非真理,否则也只是会写诗而已。

    最后我想说余秀华火的,叫人不服气,而不服气的人,却不敢说这炒作手段,只好拿余的人品和诗歌里的那股邪气说事,所以这火都是一股邪火。其实间接地道出在中国出名问题,想出名,想推一个把玩文字的人出名,一定不同于炒作艺人,郭沫若,余秋雨被叫人取笑就是一个例子。

    来自群组: 【纯诗印象诗派】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28 | 只看该作者
沈睿 就余秀华以及沈浩波答新京报记者问 [复制链接]


沈睿 就余秀华以及沈浩波答新京报记者问

       原文发表在今天的新京报书评周刊上。 http://www.iwechart.com/articles/54c0487a90941b201543d277

      据新京报2015年01月22日消息  作家沈睿的评论文章,引爆了余秀华诗歌事件。沈睿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余秀华身上,却也让自己置身于舆论的漩涡。大众为沈睿点赞,诗人们则认为她把余秀华比作中国的狄金森失之粗暴,同时难逃事件始作俑者所面临的鞭挞。
       那么,对这一切,沈睿有什么样的想法?她怎么理解余秀华,又如何回应沈浩波?她心中好的诗歌和理想的文学批评是怎样的?当我们走访完余秀华,当我们呼吁回归诗歌阅读诗歌,也许,沈睿的想法,同样值得倾听。
  
▲沈睿: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妇女研究证书(准硕士),现任美国Morehouse College 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教授。
采访&整理 | 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大众关心诗歌没什么不好”

       新京报:在你第一篇文章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你上网看看有没有余秀华的新闻。诗好而关注少,是你写这篇评论的一个动力吗?

       沈睿:应该是吧,当时网上没有任何消息,只有两三条,我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写余秀华特地到某处见一个网友,写了那首诗《我穿过大半中国去睡你》。这个作者还特地 说,当天晚上余秀华其实没跟那个人睡觉,她睡在作者的房间里了。我读这首诗,一下子被震动了,好诗!我看了好几遍,觉得这首诗真好,我看了《诗刊》的推 荐,不喜欢《诗刊》以“脑瘫”为标题,《诗刊》的推荐也没有选这首诗,我也没在余秀华的博客上看到这首诗。那天晚上我看了有一百多首余秀华的诗歌,我觉得 几乎首首都好,第一感觉就是天才——一个天才站在我们的面前了。完全是出于对一个诗人的语言的惊艳,如果这是一个男诗人写的,我也会写推荐,所以,第二天 早上起床就写了这篇推荐。
       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得广而告之,而且我觉得我是文化评论者,这是我的本职。所以我上来就说她是天才,因为这样斑斓的语言,对余秀华来说,一定不是费力气想 出来的,而是顺手捻来的,这种顺手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天才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余秀华写诗,不是苦苦做诗的那类,她是随手写我心的那种诗人,她的诗歌 是她生存的方式,是她呼吸的方式。所以我说她是天才。看她的诗,我的激动和震动,不亚于我每次阅读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激动,余秀华跟蔡文姬的诗歌相 似,感情强烈,语言灿烂。但是我以为只是小范围人会认真读诗歌评论,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她的诗歌,因为她的诗歌真的好,打动人。

       新京报:你这篇文章,可以说引爆了余秀华诗歌事件,一场“狂欢”随之开始。如今,你怎么看待大众和媒体对余秀华的关注?

       沈睿:挺高兴的! 大众关心诗歌有什么不好? 总 比大众都去天天打麻将好。关心诗歌,即使是附庸风雅,也比附庸野蛮强,何况很多大众是真的关心喜欢诗歌呢。中国的诗歌状态,如一个读者今天在我的微博上留 言所说:“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一直以具有悠久诗歌文化而自豪。但现代文人糟践了诗歌,诗坛荒芜。看近年那些获奖的诗歌、诗人足以叫读者撞墙、喷饭,甚至骂 街。某些头戴光环的高官、老板力挺某诗人时更觉物欲横流。直到余秀华的诗犹如横空出世般喷发,诗坛为之振聋发聩,横扫了当代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
       很多人看到余秀华的诗歌,都非常激动,网上的留言好几百条的,大多都是喜欢她的,因为她的诗歌语言非常好,横空出世的语言,出奇但合理的想象,感情的力度都 直接打动人。完全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她的诗歌,因为真挚,因为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认为好诗一定是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读者一定觉得,“我也曾经这么感觉 过,可是我没说出来,这首诗替我说出来了。”
       媒体关心余秀华我也觉得是好事,至少给余秀华道义的支持,如果能给余秀华带来经济效益,那就更好了。余秀华是个天才,如果她能因此得以改善生活环境,有更好 的条件写作,对她,对她家人,都好。我喜欢媒体经常去看望她,不要五分钟热气,希望媒体呼吁湖北作协,让余秀华成为专职作家,给她提供旅行的机会。一个有 天赋的女性,因为不幸的医疗事故,身体留下了挑战,我们应该让她的生活更容易一点,就从人道主义角度看,也是好事。
       我对媒体的关注非常支持,我觉得中国的媒体人员还是很尊重余秀华的,大家好奇,人们也好奇,媒体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我们对一个诗人生活状态的同 情,而且还传播诗歌,多好啊。我支持媒体,炒作也没什么,炒作一个诗人,让一个诗人的诗歌达到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理解诗人,总比炒作只是漂亮的影星有意 义,毕竟诗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觉得媒体采访会影响余秀华的生活,但是也会给她带来好的影响,正负相比,我觉得正面的意义多,所以媒体去的越多越好。余秀华很清醒,她写的那首诗显示她对 媒体的访问有清醒的认识。我不担心余秀华是不是将来写的好,这个东西谁也没有保证。我希望余秀华有更好的写作条件,家里的生活也好一些,这让我觉得很安 慰。
  

       “余秀华的语言横空出世,值得赞叹”

       新京报:有网友认为,把余秀华比作中国的狄金森,有点简单粗暴,即使从语言、想象的角度看,两人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沈睿:我 重申我是这样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余秀华与艾米莉·狄金森的。我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 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 让你的心疼痛。”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大诗人,特点就是以非常简单的语言写永恒的题材:爱情、死亡、痛苦、渴望、情欲等等。她的诗歌,简单易懂,激情深刻,却很难模仿。你 只有惊叹的份。我翻译过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我知道狄金森的英文诗歌对我的冲击。余秀华将来有没有艾米莉·狄金森在中国诗歌上的意义,我不知道,这是后 来人的事情,我觉得余秀华的诗歌语言那么横空出世,很赞叹她。
       顺便说一句,艾米莉·狄金森不是田园诗人,有的媒体根本不知道艾米莉·狄金森是谁,就瞎说。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的狄金森,中国的海明威,中国的J.K.罗琳——这种视角,对于认识、理解、评价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坛有什么样的作用?

       沈睿:我 觉得评论家用类比表达阅读的感觉,对人们认识中国的一个作家或诗人是有意义的,至少给阅读没有评论家多的人一个坐标,但根本的,诗人还是得做自己。我听说 余秀华没听说过艾米莉·狄金森,大笑,太棒了!我再强调,余秀华在中国诗歌上的地位是不是像艾米莉·狄金森那样,我不知道。类比有局限性,也引起误解,我 认为她们在语言上的方式很像,比如,她们的语言都很奇妙,奇谲,出其不意,又让你觉得天然地理所应当,让你感叹诗歌语言的斑斓,当然根本的是因为她们写的 诗歌都是好诗歌,好诗都有相似之处。余秀华和狄金森当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无论是时代还是处境,无论是人生还是诗风。

       “余秀华引起关注事件完全是偶然的”

       新京报:这一诗歌事件,如今转变成一个引发社会各个层面参与、互动的“现象级”的公共事件。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沈睿:我觉得这是网络微信时代产生的文化现象,值得进一步考察讨论。首先,余秀华的诗歌很震动人,带来了激情与真正的感觉,大家一读,都看得懂,都觉得好,可能一般人不知道好在哪里,就是有感觉,那就传播起来了,诗歌是感觉,是语言,余秀华震动了很多人。
       其二,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2012年的电影To Rome with Love (《爱在罗马》)里有这么一个人物利奥波尔多(Leopoldo), 突然被媒体莫名其妙地捧成五分钟热的明星,五分钟后又被媒体彻底遗忘。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特征:媒体时时刻刻都需要找兴奋点,媒体总要找高潮,余秀 华的身体状态让媒体有了兴奋点,其实,余秀华不是什么脑瘫,她是大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脑子可没有瘫,我完全不明白“脑瘫”这个词在这里是怎么回事。 《诗刊》用“脑瘫诗人”这种称号描述余秀华,我觉得是一个侮辱,我已经抗议了,他们也已经改了,这很好。
       第三,余秀华让人叹息的悲惨命运也是媒体的兴奋点,一个贫穷的农村女性,居然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语言又简单、奇特、美丽——我看了她的诗,第一就是上网查她,也是对她的身世好奇。
       第 四,马上有男性出来说她的诗歌不行,中国的有些男诗人自恋得厉害,除了自己的诗歌,谁的都看不上眼,要不然就是小圈子,自吹自擂,对女性更是嗤之以鼻,他 们的无理的批评,也引起了争论。我还没有看过一个男诗人站出来说余秀华真好,他们也说余秀华好,但是总是有保留,他们好像很吝啬赞美。

       新京报: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沈睿:哈哈,我什么角色都没扮演。其实扮演推波助澜的是一个叫王小欢的网友,他写豆瓣信给我,问我能不能转我的博文,我说,转吧。他把我原来博文的题目从《什么是 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改成了《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下子非常醒目,也很性感,我看了他改的题目大笑,我不会这样强调性 的东西,我觉得王小欢应该去当编辑,他有编辑眼光。我以前也做过编辑,深知好编辑的厉害。你们去采访王小欢吧。

       新京报:在此过程中,微信对于诗歌的传播,显示出巨大能量。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推广诗歌,且受到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读者的关注。有人据此认为,微信正在引发一场诗歌的复兴。那么,你怎么评价微信对诗歌传播的作用?有可能带来中国诗歌的复兴吗?

       沈睿:我认为余秀华引起关注事件完全是偶然的,这个偶然一是余秀华的诗歌很纯粹,很好,让人们耳目一新,人们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诗歌了,所以一下子引起了关注。这 样的事件是不可重复的。第二,余秀华的诗歌是否能引起诗歌热,我觉得可能性很小。余秀华是个体,她的才华与处境都是个体,不能复制。第三,什么是诗歌复 兴?复兴什么呢?人人都读诗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人人都上网看手机,因为我们有了那么多的选择,诗歌不会死亡,也不会人人都读,大家关注余秀华是一个短暂 的现象。

       “沈浩波根本看不起大众,贬低大众是中国诗歌的致命伤”

       新京报:你写沈浩波的评论文章,里面穿插着英文,被认为是对沈进行人身攻击,且从批沈上升到批评中国男性批评家。你的这些看法,是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提出来的吗?
       沈睿: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看什么问题都有女权思想角度,网上那篇评论沈浩波诗歌的文章所反映的男权意识形态是我批评的靶子。我批评的不是沈浩波一个人,是中国 男权意识形态。他们对女性的创造力视而不见,或就是见到了,就贬低一番,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女性的创造力,或不承认女性能写出比他们好的东西来。他们承认女 性能写好东西,但是他们认为没有他们自己的好。他们常常是自吹自擂,明明是皇帝的新衣,却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真是让我笑翻了我的茶。
       男权话语是不把女性放在眼里的,沈浩波是自己跳出来的。他的诗歌,天,那篇《一把好乳》,在美国恐怕得是性骚扰的典型篇章,要是在美国这里,能上我们每年都 要接受的性骚扰教育手册,做反面教材。可是沈浩波之类的还得意洋洋,他们对现代思想,对女权主义在西方生活的深入,没有任何了解,太土老冒了,或者说太土 豪了,他们在中国这个男权统治的社会里,完全不知世外有汉魏——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女性在每一个领域都大大突破并成为与男性平等的性别,在创造力上也是如 此。中国很多男性可能都听说过Facebook,他们对Facebook 首 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可能听说过,但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桑德伯格是女权主义者,就是知道的,也不太明白这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个意义很大,在美国,你不懂 女权主义,你说话就犯错误,你根本无法在美国社会立足。你要是不进入美国社会体制,没关系,没人理你。你要是进入体制,不懂女权主义,你在大学里无法任 教,说话就可能犯错误,几天就能被开除。
       女权主义根植于民主思想——民主不仅是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民主的根本意义是保证少数人和弱势者的权利。沈浩波们是诗歌土豪。我用英文讽刺他们这类思想,觉得英文可以更好玩。写文章得好玩。在美国我们说penis这个词,电视,广播里都说,很正常,大家不觉得 penis 是什么奇怪的字,中国的这个词,如果说是生殖器,又太科学了,中文没有可以与之对等的不那么难听的词。英文penis不难听,很正常,我说起来一点也没问题。我觉得写成睥睨丝,也特诗歌化,多好的翻译,音似形似的!(笑)

       新京报:沈浩波在写余秀华的评论中谈到大众阅读口味。他认为,余的诗歌“既杂糅着不同的媚俗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泛滥抒情套路),又结合了其一部分作者生命的 真实状态,最终混杂而成的诗歌,让一部分诗人忍不住跟着大众起哄。不同层面的读者,在余秀华的诗歌中各取所需。但殊途同归的是,这是一场对平庸诗歌的赞美 运动。”你同意“大众起哄”的说法吗?对沈浩波的这些看法,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沈睿:沈浩波根本看不起大众,贬低大众是中国诗歌的致命伤。很多诗人觉得他们特高等,沾沾自喜,这是男权糊涂虫脑袋特有的,其实沈浩波不是大众的一员啊?他是什么大官啊?他爸不是李刚吧?他怎么就觉得自己是高等华人了?什么时候他的身份证跟余秀华的不一样了?
       沈浩波也看不起其他诗人,认为一部分诗人跟着起哄,他也太小瞧别的诗人的智商和“诗商”了吧?别人都是起哄,就他火眼金睛?别人都下愚,就他上智?真可笑,常理不通,完全不尊重同行。
       赞美平庸的诗歌也比不赞美诗歌强,谁写诗首首都是经典?李白写了八百多首诗,我们记住的也就十来首,大多数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被人们记着。我不同意大众起哄的 说法,因为这样说不尊重别人。我看网上说余秀华诗歌好的人,都是个人,都因为他们个人受到感动而觉得余秀华的诗歌好,我还没看见一个人说,“啊,大家都说 余秀华好,我也跟着说好。”谁这么傻啊,世界上谁是傻子?除非沈浩波把大众看成傻子。
       我看网上的留言,比如 “@爸爸爱喜禾:特别好。越读越觉得好。出诗集了吗?”比如,“@美国日记:今天第一次读到,颇为震撼,那是灵魂真切的诚实的歌唱,与现在诗坛上整日现眼的意淫虚假诗人相比,恰恰是余秀华显得更美更完整,而站台上出卖灵肉的诗人无比丑陋”@北 极的土豆:“今天正是因为看到柯老师转发沈老师的这篇博文,才激起我去查看余秀华的博客,诗歌写得的确很好,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语言的组合很让人惊 讶。开始读的时候,的确有第一次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那种感觉。”我这里举三个例子,我的微博上的留言有几百条,我观点是:谁是大众?如果沈浩波认为这 些人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大众,他就是侮辱大众,我认为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的人,智商都有问题。

       “批评者必须有对自我立场的反思”

       新京报: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是理想的文学批评?

       沈睿:很难说什么是理想的文学批评,我觉得第一,批评者必须有对自我立场的反思,第二,批评不能是拍马屁。

       新京报: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诗歌是好的诗歌?必须是“打动”你的吗?

       沈睿: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再重复一次:好诗歌都是相似的,打动是第一条,因为艺术第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而不是理性,你分析时需要理性。好诗歌的标准在我看来, 是思想、语言、情感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让我们理解诗人写什么,觉得诗人的语言神奇,我们没想到,但又那么准确,找不出别的字可以替代,同时表达了我们都 有过的情感,读者有共鸣。好诗都是相似的,都有这些基本因素,坏诗各个不一样的坏,最坏的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七八糟的词语堆砌,谁也不知道他写什 么,他还觉得自己挺深刻。
       最后让我以一位美国诗人斯蒂芬·顿(Stephen Dunn) 的话来说吧——中国人觉得要是不用外国大诗人说话,就没权威,我这次用一个男性诗人的话来论述,以证明权威性(笑):“好诗在奇异与熟悉之间保持一种精妙 的平衡,诗人必须把熟悉的创造成足够陌生的,让读者重新看或重新感受。”还有:“好诗点亮主题,让我们能如诗人希望我们看到的那样,但我们看到的方式则与 诗人设想的不一样。点亮的过程是两个层次的:诗人的心灵的光芒,如同矿工头顶戴的那束灯光;另一束光则是从页面上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词语之间互相联系, 光芒闪烁,这个光芒是诗人创造的,却是诗人控制不了的。”(引自《好诗与不那么好的诗歌》)


http://www.zgsglp.com/thread-34637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5-1-23 14:29 | 只看该作者
信息面面观,只是多了别人又疏于认真去看!严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31 | 只看该作者
嘶沙 发表于 2015-1-23 14:29
信息面面观,只是多了别人又疏于认真去看!严老师辛苦!

作为资料供研究探讨哇..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31 | 只看该作者
嘶沙 发表于 2015-1-23 14:29
信息面面观,只是多了别人又疏于认真去看!严老师辛苦!

作为资料供研究探讨哇..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7:1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zgsglp.com/thread-346463-1-1.html

我所了解的余秀华 [复制链接]
影子鸟



发表于 2015-1-23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几年前,我刚学诗歌不久
在一个叫零度的群里
结交了个诗友叫十田共戈
有一天,他在群里说
他在天涯诗坛和人骂架
出于哥们义气,我去帮他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余秀华
后来我到诗歌报论坛玩
当时正好雅安地震
她发了一篇诗歌叫
《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四川人
我认为余秀华不该借地震说事
就和她吵上了,当然
最后的结果是就她被封号
这样就和她结下了梁子
她四处发帖骂我
我四处去追讨她
有一天,我在网上查她的资料
了解了她的真实情况
于是内心就产生了愧疚
之后,在奔腾群我们又碰面了
她依然不依不饶
结果被铁骨请了出去
她为此又恨上了铁骨
时间过去了一阵
我进了一个叫里斯本的群
进去就被她骂出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
有一天马儿叫我进群
说她不会骂你了
还想和你交流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
我觉得芳姑娘(余秀华)性情耿直
生活也很是艰辛,在家养兔子
还去参加象棋比赛
喜欢调侃,开大玩笑
后来她到流派做了编辑
每天在群里说笑也过了段开心的日子
但有一天却因为孟大诗人的事
和流派闹起了矛盾
起因是有人推荐孟大诗人的诗
她站出来反对
这样双方就骂了起来
孟大诗人发帖要和她PK
我们都在群里劝她不要冲动
我还教她如何吵架
就是当玩,不要认真
千万不要带脏字
她却完全控制不住情绪
直接开骂,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
就是她又被封号了
从此还记恨上了王法
大略在三个月前
她退出了里斯本群
最近她突然就爆红了
网上有很多人为她点赞
也有很多人骂她
还有人把她骂王法的诗翻出来
反复进行剖析
其实大可以没有必要
余秀华就是一个人
而且还是一个脑瘫病人
她根本就无法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她
她写的诗歌虽然不算很好
但足够真诚,文字有痛感
她把她内心的痛掏出来
撒向人间,撒向这个
充满虚假的世界
所以我说,不管你是站在任何角度
都没有必要去攻击她
除非你也是个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7:22 | 只看该作者
陈傻子:《我更不看余秀华了》

理由有3

1、我前天发过一首诗《我不看余秀华》,今天一看,我是完全写对了,为什么写对?除了我那首诗表达的不看理由外,还有新的理由2和3告诉你。

2、刚才看到新浪微博上,连人民日报的微博号都转发余的十首诗了,而且评价甚高。我想到了周小平和花千芳。对这样的人,我完全没有好奇心读她的东西,一丁点好奇心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就是没有。我依然不相信余能写好什么诗。她就是一个中等水平偏下的诗歌爱好者。你们不相信我的直觉,但我相信我的直觉。比如,我是篮球运动员出身,我不需要看你打完一场球才知道你的水平,我只要看你一二个动作就知道。

3、下面这首诗我正好在新浪博客看见,是恰好看见,就是余秀华写的, 这首如此恶毒如此不堪骂人的诗的起因是这样的—— 事情发生在当时的“中国诗歌流派网”,余秀华当时也是他们一份网刊编辑之一,一次,因为另一位编辑选发了一位诗人的诗,余秀华不满那作品(其实作品并不差),便大骂那位选稿编辑,而且骂个不止。之后,作为“中国诗歌流派网”的负责人之一王法,只好拉黑(禁言)了余秀华。这就让余秀华火上加油,她换个马甲再在论坛留言,先是对王法公开示爱,后又说是玩儿王法,并公开发了《狗日的王法》这首“诗”。
下面就是这首骂人的诗,请看她是怎么骂另外一个叫王法的诗人的。

狗日的王法

.余秀华.

   土狗日的王法,没屁眼的王法
   断子绝孙的王法,和他妈乱伦的王法
   嫖妓女的王法,搞基的王法
   流派的王法,带了一群母狗做编辑的王法
   驴日的,狗捣的,王八戳的
   鸡奸的,鸭压的,蚂蚁,蚂蚁怎么搞的
   不死对不起共产党的王法

   装腔作势的王法,虚情假意的王法
   不学无术,鼠目寸光,小肚鸡肠
   仗势欺人
   狗说,王法是他的同类是狗的耻辱



    看了余的骂人的诗,你们的感觉怎么样?她还是一个好诗人吗?还值得你们花时间力捧和鼓噪吗?

附上我的诗



我不看余秀华
  
被官家鼓噪的
被大众鼓噪的
不会是好诗人
好诗歌
官家喜欢什么玩意
喜欢于丹
余秋雨
周啸天
大众喜欢什么玩意
喜欢心灵鸡汤
温情脉脉
家长里短
所以
一个不关心国家
不关心时代的脑瘫病人
写了分行的句子
他们当然就要鼓噪
他们不鼓噪她
难道还鼓噪我吗
鼓噪她
希望我们
人人都是脑瘫
鼓噪我
脑瘫也变得清醒


http://www.zgsglp.com/thread-34566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3 03: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