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宽俳句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缘起

应该是有很多的原因。不过,这两个比较直接。

第一个,在网上看了很多介绍俳句的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这对想了解俳句的人构成了很多的障碍。因为这些观点是不对的,就像我们不能把蝴蝶说成是蜻蜓,如果我们一开始接受的时候就把蝴蝶当成蜻蜓,那么未来我们看到蝴蝶的时候,也会把“蝴蝶”称作“蜻蜓”。

第二个,我批评木心不懂旧体诗,也不懂俳句,但是木心究竟是去写了,比那些什么都没有去做的人,还是要好很多的。当然,对做人我一向是不过问的,无论这个艺术家是流氓,还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都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但是对于艺术,就比较认真一些,无论你这个人多么高尚,或者多么善良,若在艺术领域很平庸,或者不纯粹,我都难以接受。

虽然,我并不认识陈丹青,但是,对他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在很多方面,他有着艺术的感知。同时,做人做事,也有一些良知。或许,也是为了弥补批评木心的遗憾吧,我打算讲一讲俳句。若果在我的俳句课中有一些感悟,或者,理解,那么请感谢那些写错文章的人,当然,也感谢陈丹青。

因为旧体诗,有很多人讲了,暂时,也不需要我去讲,如果未来需要的话,我也可以适当的讲一讲。当然,也可以去买书来看,一边看格律方面的书,一边看诗词鉴赏类的书。俳句这方面,暂时,还没有这样的任何一本书,可以作为参考的,这样就由我来讲。因为目前出版的中文类书籍只涉及到俳句鉴赏这一领域,并未涉及到日文俳句的创作。

我学日文俳句写作的时间,不足两年,但是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我和那些教授日文俳句的教授,有何不同呢?对于日文的文法而言,他们要远胜过我。但是,这和创作毕竟是有些区别的,例如,一个汉文语法教授,可能非常精通语法,若真要请他写作,或许是写不出优美的中文诗歌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我们是中国人,不懂日文,若一点文法都不懂,也不可能写出俳句来。所以,要基本懂一些,到时候简单讲一些基础。

当然,我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日文方面的造诣,还很肤浅。甚至,还有一些语法错误,不过,我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未来也会逐步减少。或者说,现在也只是粗通日文。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只以十分有把握的俳句来传授,尽量不误导学习者。对于没有把握的部分,或者,注明,或者不讲。

在讲述俳句的时候,我会把日本俳句,和我写的俳句,一起作为案例分析。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更多人了解俳句,并热爱俳句。在讲课的过程中,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敬请方家指正。

最后,感谢我的兄弟,支持我写作,感谢我的老师,和友人,可以教授,点拨,我的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2:3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   俳句的格式

俳句的格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俳句,之所以是俳句,就不能少了它的格式。现在一般把传统的俳句,称为定型。

定型俳句的创作,需要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        十七文字。
第二,        季语。
第三,        切字。

第一,        十七文字。
在日文中,通常称为十七文字。但是,说成十七音,对于汉语环境的人来说,更加容易理解。日文中,分为假名,汉字,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一个假名,通常代表一个音。

我们简单来举几个例子:
春,春这个字,对应两个平假名はる。春(はる),那么春,就是两个音。当然,日语中的汉字,有的是一音的,比如日,在表示太阳这个意思的时候,日就只有一个音,日(ひ)。还有表示三个音的,比如心(こころ)。还有表示四个音的,比如懐(ふところ)。等等。

俳句,十七音,其节奏,或者说断句,为五,七,五。俳句的音乐性,主要是靠其节奏来表现的。我们选一句松尾芭蕉的俳句来分析,这句很多人都很熟悉了。

古池や             古池(ふるいけ)                                   ふるいけや         ——  五音
蛙飛び込む      蛙(かえる ) 飛び込む(とびこむ)      かえる とびこむ   ——  七音
水の音             水(みず) 音(おと)                           みずのおと         ——  五音

多么美妙啊,俳句就是这种结构。五,七,五,十七音。

第二,        季语。
季语,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还有一个很容易忘记的新年季语。
季语的种类非常多,有动植物,气候变化,也有日本人的风俗习惯,还有纪念某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等等。

还是以松尾芭蕉的这句俳句,作为例子。

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音        

那么这句俳句的季语,是什么呢?或许,有的人已经猜到了,是这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蛙(かえる)。

第三,        切字。
切字,往往起到断句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用得比较多的切字,有“や”、“かな”、 “けり”等。切字的表现手法,比较得多样,作用也不尽相同。

和我们平常的“啊”,“呀”,“噢”等等感叹词,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切字的作用,和表现力,要远胜过中国诗歌,或者英文诗歌中的“Oh”等感叹词。当然,中国诗歌,有中国诗歌的妙处,英文诗歌有英文诗歌的妙处,这都是各有千秋的。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松尾芭蕉的这一句俳句。

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音      

这里的切字,是“や”,起到了一个停顿的作用,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就在一个古池边上,同表现了一种感叹的语气。

或者,我们可以翻译成这样,记住,翻译只是接近,或者,无限接近的一种手法,仅此而已。不可能,还原诗歌。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や”字翻译成“呀”。当然,“や”的意思,比较得多,即便表达感情,也是多样化的。

我们想象着松尾芭蕉漫不经心地来到了古池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古池呀”。在此停顿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着开始了,一只青蛙偶然跳了进去。这是第二拍子。

结果呢,听到了水中的响声。这是仿佛是禅寂的一声回响。这是结束的拍子,一共三拍。

拍子是一种类似的说法。就是五,七,五。

见到此情此景,松尾芭蕉,吟咏道:
古池呀,
青蛙跃入,
水之音。

多么美妙的俳句,无限的感叹,就是这样一种意境。

这就是俳句的定型,这是根据日文的文字特点,经过历代大师总结出来的,多么伟大的创造呀。
这和中国的近体诗一样,是通过历代诗人不断创作,总结出来的最完美的结构,这种美无以言表。

诗歌,在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2: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俳句创作的技艺

俳句的创作,和所有其他的艺术一样,离不开天赋。没有天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天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禀赋。有的人有写作的天赋,有的人有绘画的天赋,有的人有弹琴的天赋。
不过,即使再没有天赋,通过努力,也可以成为一个相对优秀的艺术家。所以,作为艺术家,离不开勤奋二字。因为天赋是上天给予的,而勤勉则可以自己把握。纵观世界艺术史,天才无一不是在这个领域,花费了无数心血的人。
所以,不要去听信什么少而精,或者,因为自己有天赋,就可以躲懒。人要像历史上更加优秀的人看齐,李白,杜甫,天赋不可谓没有,但是依然多产。同时,也不要去信,某一个作品,有多少高度这种话。虽然,孤篇可以压倒盛唐的说法有,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绝对要多产。
在艺术上要谨记韩愈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

再来谈俳句的创作技术。技术,要依附于作品,才成为可能。任何艺术,都有技术。没有技术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有人说,他写作不需要技术,甚至可以写得很好。或者说,忘记技术。这些话,都不可取。因为任何作品,都隐含着技术,不是因为你觉得没有技术,就没有技术的。或者,不过是作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使用的技术。
俳句的创作技术,是非常多样的,通过我的写作实践,结合日本俳人的作品,作一些简单的分享。

第一篇        使典

典故,在汉诗中,运用得比较普遍,这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么,在俳句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日本人用典故,主要是从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国的文学作品,乃至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当然,典故,可以有,也可以无。
我在创作中基本上使用,中国的典籍,因为我对中文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因为我在汉诗上花费过一定的时间,所以在俳句中也运用到了。所以,任何写作,基础都非常之重要。我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是一个书呆子,看过一些书,从艺术,科学,到哲学,很多领域都有所涉猎。

汉诗使典,这个技术,其实是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等大师中传承的。他们的作品中,也存在着使用汉典的情况。


以我的俳句为例,来分析使典的一些技巧,为了便于理解,我尽量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玉盤に
細螺一つや
月の峰

直译:

玉盘中
一颗细螺呀
月之峰

这里面用到的是两个典故:
第一,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第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玉盘,就是月亮。
细螺,就是山峰。

月亮中,高耸的山峰,刚好像一颗在玉盘中的细螺。

这可以说是典故之间的化用式联想了。如果不知道,这两句诗,那么我很难写出这样的俳句。俳句,非常重视,中国诗歌的意境,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暁夢を
追って蝶は
虚脱感

直译:

追晓梦
蝴蝶已是
虚脱感


这里用到的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
当然,李商隐的诗,也是使典的,来源是《庄子》。

这里面是一种拟人的用法,蝴蝶,因为追着晓梦,都有了虚脱感。但是,正是这种拟人,把庄子和蝴蝶的关系,又进行了一次处理。
这种状态,是我所要表现的,慢慢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風恨む
李賀の詩嚢へ
柳絮飛ぶ

直译:

恨风
柳絮飞进
李贺的诗囊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明典,李贺的诗囊。另一个是暗典,咏絮。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咏絮,谓咏雪。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所以,柳絮,和才华,灵感,是有联系的。但这里,主要是明典为主。暗典,可以辅助。或许,有涉牵强。

李贺,这位愁苦的诗人,恨风呐,把柳絮,吹进了诗囊。

其实,要鉴赏这三句俳句,可以写很多文字,但是,这些感受,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希望可以想象,这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诗歌的余味。

通过,我的三句俳句的写作,希望对未来写俳句的中国俳句,或者,喜欢俳句,鉴赏俳句的爱好者,有一些裨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2: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比喻  

有一句话这么讲,一切修辞皆比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喻考验着一个诗人的想象力,而优秀的想象力是伟大诗人最基本的特质之一。
每个诗人,都有着运用比喻的方式,比喻有很多种,譬如明喻,暗喻,借喻,强喻,反喻,博喻等等。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技巧的方式,任何技巧都落后于创作。因为在具体的写作中,艺术都会直接和感觉相通,凭着诗人的感觉来写作。就是写作为先,技巧为后。
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是一句俳句写好,再回过去看,原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当然,有时,一边写,一边也会意识到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者,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看到了什么事物,然后觉得有什么比喻相对来说,比较好,再通过文字组织把这种感觉写出来。
艺术,强调感觉。因为所有修辞,在没有写作的时候,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诗人通过写作,创作了诗歌,它才具有了生机。
这就是为何,有的诗人,根本不知道什么修辞,却可以写好作品的深层原因。因为修辞是文本的总结,就像有了一朵花,修辞就是去分析这朵花,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但是,永远不可能穷尽,对这朵花的形容。

接下来,我还是以我的俳句为例,来分析如何运用比喻这种修辞。

銀屏風
立ててぴかぴか
山眠る

直译:
银屏风竖
熠熠生辉
冬山眠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新鲜的比喻,但是,旧的比喻可不可以用,可以,用得好的话甚至胜过新的比喻。
那么,把山,比喻成屏风,这是我们古人早已使用过的。
但是,如何进行改变呢?
这说到底是你对事物的一种感知。当然,这离不开,你对事物的观察。
冬山,像银屏风竖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雪,熠熠生辉。
这里面,若在春天,树叶皆绿,可以称为玉屏风,若是秋天的山,树叶皆是黄色,可以说是金屏风。这就是对物候的感知。
同时,我们不可以忽略,这里的“ぴかぴか”,熠熠生辉,如果少了这个修辞的词,那么这句俳句就会失去那种在阳光照射下的感觉。

春の雁
青空万里
一行詩
   
    直译:
春之雁
青空万里
一行诗

这句估计没有学过日文的人,都可以看懂。但是,在选择的时候,我们读出来的时候,为何会特别顺呢?因为这里我运用了,近体诗的格律学知识。
青天万里一行诗。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技术是可以转接的。这句俳句,运用了日文俳句的五,七,五,也运用了平仄。
雁,我们有鸿雁传书的典故。所以,我联想到了诗。
春雁归来,在万里青空之上,排成一行。疏疏点点,就像用毛笔蘸着墨水,写下的一个个大字。这是一行,移动的诗。
这里,就有一个联想,从鸿雁传书,到春雁如字,在天空上写下一行诗。


蘆焼くや
千本の蛇の
舌揚がる

直译:
芦烧呀
千条蛇的
红舌扬

在比喻的时候,有时,要抓主形态,和特点。芦苇一片烧起来,芦苇这里就比喻成蛇了,然后扬起蛇信。
我们来逐层看,千本,芦苇一片,所以说千枝芦苇。运用比喻的时候,数量有时,也会展现特点。千本,有一种浩大的感觉,数字,有时也会点亮诗意。
舌扬,这里面,不能少了这个揚がる,因为这是一种特点,气势,或者说蛇的状态。

万輪の
白の泡沫
雪崩かな

直译:
万朵
白泡沫
雪崩吗

这里面,我们要抓着雪崩的时候,那种瞬间崩塌,雪块飞奔的状态,雪沫四溅的感觉。色彩,白色的泡沫,雪的颜色,这需要一种比喻的共通性在。这里万轮,表现的是一种磅礴的气势。

中庭に
一樹の玉や
梨の花

直译:
中庭
一树玉呀
梨花

在中庭,有句汉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里面,我们看到,切字“や”的用法,是在第二拍停顿,再发出感叹!

中庭,一树玉呀!给读者一个停顿,然后是什么呢?第三拍,交代了:梨花。

在这里,这个切字,只能用再这里,并表现一种咏叹。

我们在比喻的时候,要注意的是美,和美感。比喻的时候,这种美感,是要随时融入进意境中去的。
同时,还要有一种状态,是静态,还是动态。静态,和动态的感知,要凭着艺术的感觉走。有时,静态美,有时,动态美,有时,要动静结合。

譬如这句俳句,现在是静态的,我们感受着静态的美,如果风一吹,那么就是动态了。静态,和动态也会随着环境,发生变化。这些,都是比喻中,需要注意的。


独活の根と
立体家系図
地下にあり

直译:
独活根
立体家谱
埋地下

植物的根系,就像一本立体的家谱,埋藏在地下。这里,要注意的是,立体二字。这本家谱,是立体的,这是关键的一点。
同时,根系,就代表着繁殖,繁衍的力量,生命的理想在内。

任何一句俳句,都可以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可是我似乎不擅长赏鉴,诗歌写好了,往往我的朋友写的评论比我更好,但是写诗往往我写得比他们好。
鉴赏,也是一种才能,这个我可能不具备。
因为写诗,更要靠直观,一种直接的感受力,并表现出来。鉴赏,要一种分析的能力,同时,要通过训练,学会一些文学鉴赏的专业用语。
写诗难,还是鉴赏难?毫无疑问,写诗更难,更需要天赋。
同时,鉴赏,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鉴赏的文本,或者课程。但是,写作往往只能靠天赋,这些课程的作用,到底有多少,可能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启发。
当然,写出优秀的鉴赏,也是一种天赋。如果一个诗人,同时具备写作,又具备鉴赏的才能,那是更好的。
鉴赏,往往是在消解诗歌,因为诗歌的表现,或者说诗人的表现,往往是当时的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比须通过诗歌的语言才能展现。
在俳句中,甚至,一个字,都是特定的,不可以去改变。
每一个字,都是不可替代的。

好了,希望我的俳句写作,在比喻的运用中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宽 于 2015-3-5 12:56 编辑

第三篇    拟人

   
       人类是世界上唯一具备文明的物种,但这并没有使得所有人都趋向一种对美的敬仰,所以还有很多的灾难,不断地发生在我们的周边,破坏着这种美。造物主给我们创造了如此美妙的地球,世界上的一切都精致得无以复加。
      可是,人类并没有珍惜,而是任由欲望操控着自己的灵魂,对自然不断地征服,不断地奴役着各种动物。这些动物手无寸铁,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凶猛的物种。但是,即便再厉害的野兽,在人类的武器面前,都显得异常地脆弱。
       我们从未去反思过这一点,似乎也来不及去顾及动物的感受。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自然中汲取各种资源。我们心安理得的做着地球的主人,但是并没有去考虑到,我们也不过是和地球上其他的物种一样,来到地球做客而已。
       庄子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诚然如此,只有我们以自身之感受,施加到其他的物体之上,才能够感同身受。
       当我们以自身的心来关照着世界的万事万物的时候,一切都可以成为具有人性的事物。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一切都比作人,和人一样具有心理的作用。

   
    接下来,还是以我的俳句,来分析如何使用拟人的手法。
  
蛤が
涙流して
炭红く

直译:


泪流
炭火红

蛤,在炭火中,煮。炭火通红,面对着温暖的逐渐升高,蛤的生命也即将终结,其悲伤和痛苦难以抑制,所以会流下眼泪。当我们在吃着蛤的美味的时候,正是蛤以痛苦之身换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松尾芭蕉的俳句,同样是流泪,松尾芭蕉是如何展现的。
   
    松尾芭蕉

行く春や
鳥啼き魚の
目は涙

意译:

春色行将去
飞鸟啼声自愁予
游鱼空噙泪


直译:
春将过
鸟啼
鱼的眼里是泪

其实,意译,相对来说看起来美一些,因为直译,有时候,甚至不那么通顺,这是因为日文的文法和中文是不同的。日文是主宾谓,中文是主谓宾,日语有时态,中文无时态,等等。

人亦伤春,鸟亦伤春,鱼亦伤春。

鸟以啼声,这里虽然没有指明,但是应该明白是悲啼,而鱼呢,眼里是泪水,虽未指明,当知是悲伤之泪水。
松尾芭蕉,把自己那种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心情,通过鸟鸣鱼啼来完美地展现了。
所以在拟人的时候,如何将自身的情绪,转接到动植物中去,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接着,再来看我的俳句。


海底へ
沈む忘我の
桜貝

直译:

向海底
沉下去
忘我之樱贝

樱贝,沉向海底,有一种忘我感觉。这里是一种,特定的场景设置。当一枚硬币,沉向水底的过程,或许,我们不可以拟人化的来说,这是一种忘我的感觉。但是,樱贝,这里,当它慢慢悠悠地向海底沉下去的时候,这一个下沉的过程,可以说是忘我的。
拟人,可以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境界。


日々樹上
傷痕添うて
春惜しむ

直译:

日日树上
伤痕添
惜春呀

春天,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每过一天,仿佛就在树的身上,多添了一道伤痕。
这是惜春之情,当我们看到满树的花朵,随着春天的逝去,逐渐飘落,花,一朵,一朵的减少。

杜甫,有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也没有交代树,为何一天,又天,仿佛在身上添下伤痕。但是,我们透过“春惜しむ”,就会明白,这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因为惜春之情。

皮を剥く
一身が痛い
白樺

直译:
皮被剥
一身是痛
白桦树

白桦树的树皮,因为可以做很多的东西,就被拨去树皮了,但是,当这树皮被剥去的时候,白桦树是一身的苦痛。常言,一草一木,皆不可伤。
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在伤害着每一个事物而生存着。我们若以虔诚之心,必然要感恩着一草一木。
当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若都以拟人之心待之,则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事物,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加的温和,减少人类本位主义,是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爱。

俳句,和其他艺术一样,都离不开观察。

面对观察,有些艺术家,会说不屑于观察。但是,这不过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言辞罢了。任何艺术家,都不可避免得要进行观察。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外的观察,一种是对内的观察。对外的观察就是对宇宙万事万物的观察,对内的观察就是对内心的观察,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观察。艺术家,无外乎这两种观察。
而在拟人的过程中,正是对内观察,和对外观察的一种衔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3-5 15:32 | 只看该作者
约稿啊 下期节选你的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6:45 | 只看该作者
顽颜 发表于 2015-3-5 15:32
约稿啊 下期节选你的课程

好的。约会前,跟我讲一讲,我修改,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4: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        引用

       引用,在诗歌中,运用的并不是很多。借着他人的名言,或者名诗,重新组合成新的诗。在中国古典手法中,有一种诗,被称为集句。就是借着他人的诗句,从千百篇诗中抽出诗句来,重新组成一首新诗。比较有名的如集杜诗。同时,在楹联创作中,也有这样的做法,关键是要集得好。这不是抄袭,而是再创作的过程,甚至难度还颇大。

      俳句中,直接引用,这样的手法,也存在。但是,这和集句诗,集句联,并不是那么相同。因为俳句定型,要符合五,七,五,十七音的格式,所以,在引用的时候,其实,难度就相当得大。就像不懂格律的人,看到集句联,只知道是哪些人的诗句,或者,哪部古书的字句,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其实必须符合平仄的格律学知识。

       所以,在引用的时候,如果是汉诗,那么一般要明确,其中的字音。这样,才可以再创作出,好的俳句。
       直接引用的手法,其实,在所有的俳句手法中,相对较难。看似直接引用了一句汉诗,但是因为俳句必须要有季语,十七音,切字等定型,在引用的时候,其实困难重重。我读了不少的日本俳句,直接引用的现象,还是比较稀少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作品。先来看,日本田中不鸣的俳句。

       春宵一刻値千金散髪中

       这里季语,是春宵。
       其中,“春宵一刻値千金”,是直接引用。出处:宋•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日本人,在教课书中,有不少的汉诗。甚至,他们对汉诗典故,都非常得熟悉。当然,韩国会写汉诗的诗人,也不在少数。
        这句俳句,其实,表现了日本人特有的美感。
        其实,散发,这一个词,也来自李白的诗。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句俳句,直引汉诗,一是苏轼,一是李白。妙不可言。
       至于散发,披散头发的意思,我们看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髮乘夕凉,开轩卧閒敞。”
       在我们看日本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日本女子的头发,很长,很长,真是美不可言。
       春宵一刻値千金,美人散发。这是一个很优美的意境。但是,这散发的人,究竟是女子,还是男子,还不好判断。
       不过,就一厢情愿的以为是女子吧,这样足够美。
       从这句俳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俳句大师,是如何让这句汉诗,脱胎换骨的。
        美哉,俳魂。


       那么,再来看一句,我写的俳句。

       百花深処一僧帰や春の風

        季语,为春风。切字,や。
        百花深处一僧归,为直接引用。
         出处:唐•赵嘏《灵岩寺》:“馆娃宫伴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原诗,表现一种,惆怅的心情。但是,我加上切字,再加上,春の風。就冲淡了原来的惆怅的味道,待替之以僧人在百花深处,迎着春风归来的感觉。
       出入红尘,却欣赏着红尘,此乃人间之大爱。
       当我们想象着这样一幅美景,春风中,一位僧人缓缓归来,百花盛开,他处在这漫山遍野的鲜花之中。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或许,因为这春天这么美,才会慈悲地摄受,这份对百花的爱。这世间是多么美好啊。
       没有了春风,没有了切字,这也就不成为俳句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俳句的直接引用,在于对原本汉诗的理解,同时,要创造新的意境,这种优美的境界,才是俳人所要去呈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15 19:2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彭恩华的《日本俳句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7 07: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