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的共性,与相互的隐喻
————浅评红土的诗《狐狸的秋天》
评╱叶暮合
诗人红土,是我们合肥东部“抵达诗群”的一位重要成员。她的诗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状态与自然的高度交流与融合。她常常借由环境或物态,把一种“忘我”的状态,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人类社会中释放出来。这首诗,就是诗人对变化多端的自然秋天的一个很“萌态”表达。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深度认知,以及由此表露的独特爱意和欣赏。
物象,即事物呈现的本质。狐狸,本性机智、妩媚、狡诈。秋天则斑斓、温暖,充满萧杀的凶险。一物一象,一个以具体物存在,一个以虚拟物存在,却拥有共同的特性。一个,仿佛就是另一个的影子。两者天生具有相互映衬,相互代言的关系;天生具有相互隐喻的关系。
“狐狸”一词,本身是个名词。在这首诗的诗题中,诗人却把它放在定语,一个修饰语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在这首诗中,“秋天”是实物,“狐狸”只是它的影子。所以,针对许多网友认为这首诗模糊难懂,或语言稚嫩的评价,其实是他们颠倒了实物与影子的关系。这首诗并不是写狐狸的,而是写秋天的。
所以,诗中“狐狸”一词的词性就发生了变更,它追溯到了物象的本质,即“狐狸一样狡黠”。这首诗的诗题也应该是:像狐狸一样狡猾的秋天。也就是说诗中的“狐狸”,只是一个隐喻。诗人借用“狐狸”这个萌态的形象,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秋天斑斓、甜蜜,以及小小的狡诈破坏力量的喜爱。
2015年3月20日18:26作于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