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复待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8-21 00:52 编辑

一、同音字的相互佐证与引申。
  “假若海里勒想到自己精心串起的诗歌韵律音珞会变成衡量才智的标准”,原文发表之初无意将“璎珞”写成“音珞” ,后经《东方诗风》网友尘埃提醒,对以下观点达成共识,后因担心多数读者不易理解,遂取其被多数人认可的正解,恢复“璎珞”,当然也代表译者的意思。
   理由是,引申为“音珞”,代表音节,编织;引申为“璎乐(读le )”,代表乐器,声音;再度引申为“音乐”,或有关文字激发的音乐性质,可观,可听。

二、“静”字的几种常态:“径”,“镜”,“境”。
   “另辟幽静”,当然也可以,不一定非得“另辟幽径”。
   理由是,“径”指小路,具备空间,容量,和“幽”组合指辟开相对幽深或不为人知的地域;“静”指心灵或心思长期恒定一定范围的状态,具备不被外界干扰的能力,和“幽”组合,使得这种状态具备空间感;当然“静”也可以用“镜”替代,表示心态被镜面折射、投影、反馈,心灵平面化,具备可观可触的本质,只不过这样比较牵强附会,不符合现代汉语组词规律。

三、汉字“不”和“物”的共享部分。
   “既然这样何物物质一些”,这句话当初敲写时本想写“既然这样何不物质一些”,无意改动的一个字造成意思大变;仔细想想,有和无绝对区分开,或人为制造有和无的分水岭,就当前人类智慧而言,还做不到,由此分析用“何物物质一些”放进此文本,还是说得过去,或者弄拙成巧吧。

   浅见,汉字的谐音,及其放进多种思路、读者、文本的引申、发散、运用,可以实现文本的多重含义,被更广人群接纳,共振,有效延展某一个字或词的局部含义,使“一字即一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芙蓉”得以实现,使文本具备穿越千年,仍被后世读懂,汉字的生命力和巧妙处伴随文学,一起芬芳,绽放。

   愿听建言,检验。


附原文《和灵童对话.....借诗歌剖实证科学.....》

/采风


略  

原文出处链接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p;page=1#pid45403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7: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