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周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塬读诗,欢迎交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0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江湖里,一定有你

文/洪亮

当我突出重围,乘风破浪而来
登上这一座傲然挺立的山峰
身旁定会有你,与我一起大喊
让全世界都听见

我们是彼此风景之中的风景
没有你,再绚丽的景色
也变成黑白,失去了生机
没有你,再尊贵的荣耀
都暗淡无光,失去了意义

当我一袭蓑衣游走于山川
历尽风雨,笑看云起
迎风凭栏,纵享霞光万丈
或一叶小舟烟波江上
身边定会有你
不然的话
又有谁,能够见证
这独属于我的     江湖
这独许给你的     精彩


周塬欣赏:江湖凭义气,热血暖江山。自古英雄多豪迈,去留昆仑两肝胆!《我的江湖里,一定有你》,没有悲壮,却是豪气冲天;没有儿女情长,却是侠肝热肠。
     诗人铺设了人生的两种的情景,”突出重围,乘风破浪,登上傲然挺立的山峰“;”一袭蓑衣游走于山川,风雨里凭栏,笑看云起,霞光万丈“,正是理想的两重境界。
    “迎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乘风破浪”“傲然挺立”,正是“会当凌绝顶”的豪迈气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让人想起许多功成隐退,笑傲江湖的古仁高士,一蓑烟雨,风雨彩虹,诗中用“游走山川,笑看云起,迎风凭栏”描绘出侠影萍踪的人生旷境。
     诗歌以豪迈的情感动人,展现出一往直前遨游山川极为壮丽的人生画卷。诗歌更为坚贞的情怀,铮铮的情义打动人心。借用两种境界的铺设,表达出《我的江湖里,一定有你》这样震撼山岳刻骨铭心的情怀。诗歌的主题,不在于描绘生命历程理想征途的壮丽画卷,只是借用这样的情景铺设,烘托出”我的江湖“中的铁骨情义。当傲然山峰,一览众山时“身旁定会有你,与我一起大喊/让世界都听见”。成功与辉煌,与诗中的“你”一起分享。
     诗的第二节,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我们是彼此风景中的风景/没有你,再绚丽的景色/也变成黑白”,黑白与绚丽相对应,极其光华与极其暗淡,反衬出情感的真挚浓烈,当是由衷触怀,倾泻而出的真情。“没有你,再尊贵的荣耀/都暗淡无光,失去了意义”。这里的渲染以“我们是彼此风景中的风景”点题,给人毫无虚饰却感受到赤裸裸的火热衷肠,直抵人心。烟波之上,一叶小舟上“定会有你/不然又有谁,能够见证/这独属于我的   江湖/这独许你的    精彩”。诗歌再一次把我与你共同的风景,推向更为远阔的境界,波澜壮阔烟波浩淼的江湖之上,一叶小舟,定然是你我相携,共沐霞光万丈,以此来见证“独属于我的江湖”来分享“独许你的精彩”,这是誓言,是江湖的肝胆相照的情义。
     诗歌立意我的江湖,一定有你。表述的自然是江湖的豪情,不再是虚无的“功成引退”消隐江湖一个人的悲剧和落寞,把江湖豪情聚结于“我们是彼此风景中的风景”“我的江湖里,一定有你”这样更具有江湖义气的真挚情义,突破了“为江山而谋”个人意识的境界,这与“兔死狗烹”的狭隘之情形成截然不同的比照,正是感动人心的情怀,真正意味的江湖豪情。
     情景的铺设,画面感的展现,描绘出“江湖”这样的宏阔之境,跌荡于诗的豪情,在情形中张弛,紧凑自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相互辉映,铭心见性,撞击人心的艺术境地。壮丽宏阔坚贞豪迈,浪漫而真诚,以凝炼深约的语言,铺陈与抒情相参差,在场景推移中不断突出我与你的江湖情义,匠心独运呈现给我们诗歌艺术力量的典型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11-2 12:1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首新韵自由诗。值得一赏,值得一夸,值得一奖。

寒  露  之  晨

       文/桑叶绿

今晨,我身背草篓
手执镰刀回故乡
去寻找流失的草地
还有草叶上悬着的迷茫

说寒其实有点儿虚了
不过是秋天向前跌一个踉跄
我们还是裤衩、赤脚
踏着水的柔,踩着童年的时光

说露是夜的孩子
遗失在秋凉,睡梦中
我们割牛草挖猪菜
割豆种麦种野火,还有桂花香

天边,耕田人的犁声
毫不逊色于蒙古长调的嘹亮
像南飞的大雁
撒下漫天的离伤

妈妈在唤猪唤羊
唤着一天天长大的希望
唤山唤水唤星辰
唤来的却是遍地豆叶儿黃

2015.10.14于黃海之滨日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11-4 21:15 | 只看该作者
羊吃草、狼吃肉。天性使然。让羊吃肉、狼吃草,你永远做不到。
读者会根据喜好选读诗歌,有人读道德经、有人读余秀华。让读道德经的人读余秀华,读余秀华的人读道德经,你永远做不到。
天赋不一,档次有别,造成了人们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34 | 只看该作者
⊙红苹果

文/ 李庆贺

惊讶与赞叹,写在脸上
所有的想法都红透了
它没有想到
多年前提着红灯笼的人走了
它更没有想到
他栽下的苹果树
多年后,还能替他掌灯


显然作品中的“红”“掌灯”让山城子先生对这首诗触动了别样的情感。诗歌呈现出来,再不属于作者个人,更多的诗意属于读者,意会和联想生发出的诗意,自然与每一个读者的情感特质甚至经历想互动,解读是读者的事情,联想起到了具体的作用,一个说明文本本身具备了这样意会联想的可能,一个方面,是解读的情感介入,是客观不可回避的事实。基于诗歌本身也就成为情感的载体,敞开容纳“一千个哈姆雷特”。山城子是其中一个,无可厚非。
情思起于“红苹果”,提灯笼走的人,栽下苹果树的人,掌着灯的人与红苹果在诗中构成了情感关系。“惊讶,赞叹”是拟人的,表现了“红苹果”人格化的情态,“想法”是基于拟人化的继续,成熟或丰收,“红透了”就是这样的情态。但所有的想法都红透了的苹果,“它”没有想到“多年前提着灯笼的人走了”,转入了抒情,是感念“提着灯笼的人”。与苹果关系的人,也许是红苹果生命中重要的人,“提着灯笼”,意象是鲜明的,灯笼是光亮,照明的,提着灯笼,是追寻光明的也是给苹果以光明的形象,红灯笼与红苹果之间的通感,是相对青苹果或苹果未红的状态与情形。我们假设红苹果就是诗人本身,感念曾经帮助他指引他陪伴他的那个执灯人,“走了”,怀恋与感念实为常人之情。灯笼与苹果共感于“红”的鲜亮,使联想有了潜意识的可能,意会的线索就在这里。这同样意会到山城子的“红”,领路人的红,可以印证人类潜意识与联想是多么富有情感的丰富性。
“它更没有想到/他栽下的苹果树/多年后,还能为他掌灯”,情感的深入是感人至深的,这里的“他”是红苹果感念的人,以红透了的苹果作为灯来为他掌灯,情景关系得到照应,意象化的回复,把灯的形象逆回到红苹果的形象,更近一层地密切了灯与红苹果之间通感共情,而使意象成立没有断层。
理清这样的情思,把握意象之间的共情,理解这首诗就水到渠成。
以红苹果隐喻成熟的自己,再不见当年栽培自己的引路人了,他没有想到当年他培养起来的“苹果”,在多年后成为他的掌灯人。这样反哺与继承的情感是普遍动人的。诗歌表达与抒情的方式是独运的,在于意象化的呈现,并推进了意象的复合,实现意象与意象之间的通感共情,达到可思可感意会的可能。
读诗人被诗情所感染,生发新的联想,是自然的。所生发的情感是在作品本身具备的情感色彩,融汇进读者自己的情感经验,解读而呈现出新的情场,也是客观自然的情形。未必是政治,未必是个人,未必是具体的还原,也未必是特定的局限,这就是情感带来丰富性个人性。我们从这首诗去理解诗人本身的情旨也同样理解山城子情感共鸣中的倾向,这与作者读者本自的情感色彩各相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11-6 22:4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塬 于 2015-11-24 17:04 编辑


中秋月

桑恒昌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哪怕那一大滴泪水



湿了人间

周塬欣赏:

      这是一首经典的小诗,情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文化观念,月圆中秋是华夏儿女盼望一家亲人团聚的时刻。月下念亲人,怀故乡,盼团圆的古代诗词,举不胜举。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是交代诗歌抒情的前提,时间,事件,清楚自然。”别我永去“,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于诗人至亲的母亲离开人世之后,也是诗人再也无法面见母亲,躬身行孝,与她相依团圆生活的意思。炼字干净,情感深沉。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承接“母亲别我永去”句。诗人在中秋时节,“不再看它一眼”。不再看什么?高挂空中让人思念亲人,盼望中秋团圆的明月啊!为什么“不再看它一眼”:“一年中秋月最圆;花前月下;月移花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对月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带给人间多少的美好的记忆与愿望。而诗人年年再不愿看它一眼。母亲去世了,最牵挂自己,自己最牵挂的人,已阴阳相隔,当明月升起,家家团圆的时候,诗人能不刻心铭骨地思念她挚爱的而“别我永去”的母亲吗?不忍看,正是无限思念,凝聚一刻,此时最悲。

     “哪怕那一大滴泪水”,是经典的,形象化移情。把天空高悬的圆圆明月,想象成“一大滴泪水”,奇妙,形象生动;“大”准确自然。不是”露珠,明珠,水珠“偏是”泪水“。心中悲切之泪,化作皎皎明月,晶亮澄透。心中泪,天上月,泪中月,月如悬泪,此时泪月成为一体,同为一”悲“而移情。

    ”落下来“,字字顿开,各自成行。正是现代诗歌的文字分行,可以借助自由的形式,来呼应诗的情感,给人意会的可能,也是构成诗歌意象化的一个部分。可以想象泪水滴滴下落的情形,泪水涟涟,滴滴不断,字字如泪,一串而下,留给读者形象化的联想和成像动感的记忆。可谓用心精到,自然如化!

     ”湿了人间“,是夸张。极言悲之泪,泪之悲。悲之泪,”一大滴“是无限悲,把整个人间都打湿了;泪之悲,”湿“带悲怆之情色,情势,情形。

    《中秋月》情感悲怆深沉,表达凝炼克敛;形象贴切自然,移情造意,鲜明生动;可感可意,触动人心;运用典型的夸张,深刻表达出”不可言“之情状;借助文字断行排列的形式,给人如在眼前的情形,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深沉有力,毫无虚饰,更没有做作虚情,熔铸成现代诗歌极少的艺术性典型的代表之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11-24 12:3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周先生。
一如既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3:57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4 12:36
支持周先生。
一如既往!!

感谢,只为交流,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11-24 19:29 | 只看该作者
就文字探讨
拿文本说话

为坚持写诗者,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23 | 只看该作者
《欲望是一滴隐形的水》

文/蝶小妖

它总是在不知不觉间
踱了过来
它的靠近有如一地果壳,贪婪而又丑陋

时间奈何不了,发条松弛
它崇尚流浪
有时在一片泥泞之上
有时以一只昆虫的姿势,自由伸缩
有时,只是一个影子

我也有膨胀的瞬间
我遁形了

请别帮我恢复,也别格式化
我想自己醒来。稀释

周塬欣赏:

      作为生命本能的欲望,在生活与艺术中呈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诗意化地诠释人类的欲望,对于一位女性诗人将会是一次特殊的领悟,给我们带来新颖的联想和潜在的意味。

       “欲望”“总是不知不觉间/踱了过来",拟人而具象,与诗的题目《欲望是一滴无形的水》相互应,自然精到,毫无冗赘。不知不觉就是无形,”踱“字赋予人的动作,也把欲望与人性融会在一起,巧妙自成。”它的靠近犹如一地果壳“,进一步把无形无影的”欲望“,形象化,赋予欲望”一地果壳“的意象,具备潜意识。一地果壳,是被”掏空“之后散乱废弃失去价值的。欲望来如烈火,去不过是满地灰烬!"贪婪而又丑陋”,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对“欲望”的认知,带有贬斥的意味。

        “时间”其实指的是生命或年龄,人的欲望随着生命的进程变化或转移。只有死亡才会欲望终结,或者说欲望终结代表着生命消亡。”发条松弛“,承接”时间奈何不了“,意味着欲望不受”时间“的约束,它”崇尚流浪“。
流浪代表着自由天性,就是本能自然的状态。生命之中,人类的欲望也会表现为不同的情态。”有时在一片泥泞之上/有时以一只昆虫的姿势,自由伸缩/有时,只是一个影子“。形象化的表达,多面地展现给读者”欲望“不同的形态。”泥泞之上"可以意会欲望有时混乱不堪,深陷泥淖之中;有时只像柔弱的昆虫,自由而蠢蠢欲动;有时是迷失于妄想,幻梦一样迷离成不可捉摸的影子。

       第三节的”我“指的是诗题的”欲望“而不是诗人自身!把欲望从拟人,比喻,直接化”我“来呈现成真切的感悟,是进一步表达”欲望“会是”膨胀的瞬间“,会”遁形“的无影无踪。膨胀的瞬间,意在表达人类的欲望是贪婪的,会自我膨胀,这样的贪婪与膨胀,也会意味着短暂而消亡。

       ”请别把我恢复,也别格式化//我想自己醒来。稀释“。继续以自述的情形,表达欲望的生命的状态和意识。生命中过去的每一秒都不可再来,欲望其实本质上也并非永无止境,比如生命的衰老欲望的退化。”请别把我恢复“,就是任其自然,顺应生命规律;”也别格式化“就是不要强求,束缚欲望的自然表达。比如”封建道德“对女性的约束对”欲望“的禁锢,宗教对对人性虚伪的教条化,虚无化,甚至扼杀自然天性。”它崇尚流浪“与”我想自己醒来。稀释“。更进一步地表现欲望要顺应自然,随生命具化,尊重人性天道。

    作为人类本能意志的欲望,诗人没有概念化和抽象地去表达。成功地运用拟人比喻等形象化的手法,呈现出欲望可能的潜意识状态;带有情感色彩地对欲望的情形作了细微的描摹。既表现出对欲望膨胀贪婪的贬斥,又崇尚天性自然尊重人性的本能;既表现出欲望可能的情形,又鲜明地批判对欲望的禁锢和约束。揭示出人类欲望的本质现象,呼唤自由和人性。诗歌在拟人,反衬,比喻,化“物”为我,丰富的手法里,曲近其幽,微妙地呈现出人类意识的情态,避免了直白的逻辑性陈述和对“欲望”的定义概念化,意象化的使用更生动贴切地呈现出诗意的艺术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9 16: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