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陶金喜 于 2015-12-30 11:31 编辑
[喜读好诗] 014期
关于一位心无旁骛女子的心有所悟
——深读“浅浅”诗歌杂记
文/陶金喜
【诗作原文】
2015下半年选十五首(节选)
章浅浅(中国)
1、幸运
很少和你说到词语,诗和玫瑰
它们离我们很远
而最近的是
橘子红了,红心柚的价格
翻了一番
我又去看了澳洲牛肉
在荔浦超市
碰见一个很久没见的人
他还向我问起你
2、夏天
沙滨路229号左转
沿着一条铺青石板的老街
兰花旗袍女子走过夏天
她挎篮里的莴笋甩动着几片绿叶
对面教堂的比利时神父
喜欢用它们做背景
将家乡暮色里的大风车,一点点地
缝进胶片里
3、艺术
没敲门就走进来
这样一点也不艺术
我冒险端祥了你好一会
还是没法回答你的话
你身后的阳台有只红苹果
我在想
这一切和墙壁上的香樟树
有什么关系
7、山上有风
一直往山上走
路变得窄和陡峭了
我打开记事本
寻找一些风
翻到里面的阳光和云朵
一只蝴蝶像记忆一样停留
剩下来的时光飞得高高的
有时像你。也像这山中现在的全部
8、擦镜子
她一直是小心的
小心的微笑
小心的说话
每一天,都把一面镜子取下来
细细看
慢慢擦
她不敢看镜子的背面
她还是害怕
一不小心看见他
9、炊烟
大漠孤烟在画中
我走进里面,一切是凝固的
画的外面是你
卖菜。担水。生火。劈柴
生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10、剥
整整一个下午
我说服自己
去麦子坪菜市口
买一条鱼
用剥洋葱的方式
剥下它的鳞
它的腮
我在它的嘴唇上亲吻了一下
因为惶惑和新鲜
我感觉自己就是它
那个泪流满面的女人
让我又一次想起水
12、无题
再往前走,就到荷利威尔了
它在一片海上
四周的星子
散发着安静的光芒
我身后的男子唱着情歌
他的歌声溅入水里
野松林传来阵阵回声
13、空心人
他站在门外说话
她听着
感觉像自己走出去了
天凉了下來
围巾和雨伞,带不带?
卡佛的小说,刚看到一半
她抬起头
又看一眼门外
没有人说话
只有风在追赶着自己的
影子
14、汪家堡
暮光中的汪家堡
看起来比麦子坪大
其实它只是一个小镇
毎当这个时候
都会牵手走过金色的男人和女人
故事停止在百度文库第199页
汪家堡还是金黄的
花千骨在一张纸上睡着
我的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15、耕作的大黑牛
向前走一步
一辈子就到头了
尘世像一场散尽的烟火
梦做不完
它们在大地上辛勤耕种
不计收成
我健壮的黑牛
看不见草原,和
月光下的麦田
噢,再向前一步
夜半咳嗽便嘎然而止
注:原文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http://www.zgsglp.com/thread-456980-1-4.html
【金喜赏析】
第一部分:浅浅诗歌印象
章浅浅。
一位看上去明媚又有些忧伤的女子或许此刻正坐在沙发上,捧着电脑,看到“汪家堡”那一页,随意想到暮光中“耕作的大黑牛”是否如同“镜子”中的“空心人”。生活是一系列在内心急剧爆炸的“无题”,在某个“下午”,在某个喜悦或流泪的瞬间,被一层层“剥”开。而至于“夏天”里的“艺术”,或许就是人生“幸运”的“炊烟”。
这样的故事原本也可以这样写——
“擦镜子”的“艺术”,完全不同于硬“剥”一个“空心人”的“无题”。一位女子,在“夏天”的“汪家堡”,那么轻又那么重。心里飘渺的“炊烟”来自“耕作的大黑牛”脚下的土地,是一阵阵“山上的风”,又或者是我们得以在某条街道,某个书店,某间咖啡屋,某个拥挤的人群中碰见的“幸运”。
这就是章浅浅,一位心无旁骛女子的心有所悟。当你走进,无论在某个局部的片段,还是从整体上看多向度,多自由,又着力无痕的现代诗歌之境,你就会发现,她和她的诗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资”式的感悟和忧伤。我依稀记得曾在我个人的“改诗会”里改过她的诗,将她那首《关于云》改为《云》,原文如下——
我就是“飘”
在天空的怀里
在山涧蝴蝶的指尖
我追逐,用破茧后的生命
一个女子透明的翅膀
打开自己的身体
在暗下来的天空怀里
在月亮穿过梧桐树浓密的枝丫间
而光
小小的
倾泻下来,那么柔软
“飘”在我的名字里
“飘”,对,就是“飘”,是章浅浅另一种生命,而它所呈现的形式就是我们前面读到的有各种无限可能的看似“巧遇”的诗歌故事……
注意章浅浅的“视角”,从心无旁骛看,她的目光似乎总是游离在现实之外,追求诗意的空灵飘渺,例如在《艺术》里“红苹果”和“香樟树”有什么关系。但深入诗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仿佛成为那个坐在办公桌前的男人,正在一丝不苟认真的工作,突然就有一个女子闯进来,环顾左右而言它,或者干脆就沉默。生命通常历尽浩劫,而生活也是一系列于内心深处“动荡”的“冒险”,爱情也是,追求幸福也是。就这样,看似随意,却不知不觉的将读者瞬间带入另一个自然过度的“视角”。也不知为什么,读到这首作品时,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蜗居》里“海藻”走进“宋思明”办公室的场景。这样的意义和况味,大概只有诗歌能带给我们。
既然“视角”在空间上了无痕迹而又比比皆是,那么是否就代表章浅浅诗歌的特点呢?显然不是。去深读《幸运》吧!经过内心仔细甄选的对话和故事突然就像遇到某位怀念的人一样闯进我们的心里,就像极力掩饰却内心翻滚着巨浪一般袭来。
我爱的词语、诗和玫瑰已经离我们普通平凡的生活很远,而那些生活的所迫,例如“橘子红了”和“红心柚的价格”所代表的现实,时刻在我的周围。我只是到超市随意的逛逛,却突然遇见一位或许是别人的刻骨铭心的故事里的主角。鲜亮的光突然膨胀开。我们知道它一定会很快暗下来,但是这就是所谓的“幸运”,幸福的本真。
可以理解为章浅浅这种时空扭转却又时刻交织在一起的“视角”为技巧吗?的确可以,但又不简单的为“技巧”。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你认为她选的“橘子”和“红心袖”是随意的吗?你认为她选的“红苹果”和“香樟树”是随意的吗?那么你认为她这样选是有意的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普通物件的自然属性里,有着章浅浅个人化和现代诗歌喻指的共性特征,是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
回到“视角”的问题上来,我认为这是一种长期沉浸入心,不断“诗化”的结果。就像近期我在作品《历史碎片系列●之三:城中村》里写的“城市包围农村”一样,充满冒险的歧义,但是却又代表着某种大胆勇敢的尝试。这对一个热爱诗歌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创作拒绝成熟”,就像我们随时准备拒绝一个女人或男人千篇一律的说着“我爱你”。
这样就结束了?不!如果有诗心,还要往里“剥”,就像追问痛苦壳里幸福的本质。是的,读《剥》,我们看到一个女人血淋淋的心,却又看到她的勇敢,就像每一处“生”亲吻着每一处“死亡”一样,令人震撼。
一颗心即一座山。这是“诗化”进入佳境的大途。《山上有风》的动词,时常会跳上我的心灵。只是一丝风,却是那么沉,那么重。
或许是蒙太奇,但却为未来“口语”诗歌的创作带来一丝春意。或许《浅浅日记》里还良莠不齐,但这种缓缓的、安静的多向度、立体的、可供读者自由联想转换的小诗却不约而同的揭示了人性的温暖和柔性。不同于豪放的风格,也不是古典的婉约,而是一颗风中的树,随意舒展。
这是梦境也不是梦境。我注意近来章浅浅的诗有了某种从“小资”起步的超越。最典型的便是《耕作的大黑牛》。那“夜半”的“咳嗽”可不是简单“咳嗽”。
我曾写过“渡口的船/经不起/无常的风暴”,大概和这种“咳嗽”有同样的喻指。个中滋味,凡心皆知。
综上,我们能大概窥见章浅浅诗歌目前创作的概况。那么未来的路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就像你问你的爱人,你会爱我多久?你希望得到答案是什么呢?
是“修”,也是“缘”。与诗歌也是如此。
最美不过回到自己极致的内心,做一个心无旁骛者,去认真体味生活教给我们的一切。
我当然会希望章浅浅能像“飘”一样,活在诗歌的天空,如果能够系统的挖掘生活全方位的历史和未来,但是你们都知道——
金喜向来对人对事不强求,喜欢溪流流于林间,也喜欢太阳炙烤沙漠。
在某一方面,我应当和章浅浅很像:会选择死在心无旁骛的路上……
第二部分:浅浅诗歌的路径依赖
要理解章浅浅诗歌想要表达的欲指,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她的创作特点,而创作中,最为显著的便是“路径依赖”。下面金喜试图节选几首典型的小诗来详细说明。
比如《幸运》。我不清楚是先有诗题还是先有故事,还是更应该先有“不幸运”的苦闷。这种苦闷郁结成一种强烈的受压抑的情绪,等待着某一天,从内心自然爆发,等待自己真正理解“幸运”的真谛,就像揭示了所有关于幸福的共性一样。于是,受压制的情绪推动正向的渴望:“很少和你说到词语,诗和玫瑰/它们离我们很远/而最近的是/橘子红了,红心柚的价格”。这是一种经过沉淀的体悟,利用“词语”、“诗”和“玫瑰”这些意象丰富的隐喻表达曾经美好的追求(当然兼含有虽然美却有义无反顾虚幻之意),利用两个矛盾又统一的比对阐释了人们生活的共性。这是情绪的第一次大波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作“橘子”和“红心袖”为章浅浅的个人化选择,但无论如何这两句里所蕴含的信息是即冲突又共存的。正因如此,我们能很自然沉入诗人的内心,联想到镜子里镜子外的悖论。然而,无论怎样,我们只有接受。接受“我又去看了澳洲牛肉”。这是情绪暗藏后的第二次大波动。突然在“荔浦超市”碰见了“一个很久没见你的人/他还向我问起你”。我们应注意到“很久”和“他和你”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人,“很久以后”还会想起“你”。从生活经验上看,一定是曾经有过美好记忆,而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分开的人,所以“幸运”有了第一层意思。这是浅浅内心的第三次波动。可是,这又关“我”什么事?“我”自然会想到我自己未提及的,更加广阔的而埋在内心深处的“不幸运”的苦闷。这是浅浅内心的第四次波动。再回到诗题,我们不竟要问:何为真正的幸运?那就是当初疯狂美好的现在已远去的记忆和现实有了一个交点,内心的美好又被点燃一次,足以证明我们还未麻木。这是情绪的第五次波动。再通观整篇,我们读得自然而温暖,其实也是浅浅已释怀的表征,就是不再去计较日子的普通和平凡,这应是情绪的第六次波动。但是之所以要写下这首诗,就是要告诉自己,如果有可能,有远的“词语”、“诗”和“玫瑰”走近,我自己一定会抓住并铭记。这就是写这首小诗的意义,也是情绪的第七次波动且是最后一次。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也正因为诗人内心对“不幸运”的苦闷反复酝酿,才促使诗歌丰富隐喻的诞生,使我们有了如此丰富的体验。
再比如,我们深读《夏天》,可以发现其创作有类似《幸运》的痕迹。“兰花旗袍女子走过夏天”是理解的关键且直接和诗题融合。同样的,看似不经意却暗有所指的“对面”教堂的比利时神父通过“绿叶”的意象搭接,通过一个精彩的动作“缝进胶片”,使整个“夏天”的内涵和画面无比丰富起来。
如此的例子在后面的大部分作品里不胜枚举。我们可以代表浅浅自己总结一下,大致就是:当我们看到诗题时,问自己什么才是诗题里想表达的本质属性,然后通过强烈的对比冲突(无论是一开始提出还是像《擦镜子》里那样在后面提出),通过设置的可能存在多次情绪波动的反复暗示达到最终理解诗题的本质属性,使整首诗呈现一种通透,明朗,安静又丰富的质地。当然,不可能每一首作品都这样创作,例如《剥》和《耕作的大黑牛》。然而无论如何,要理解浅浅诗歌,对于她这种日趋成熟的诗歌“路径依赖”一定不能放过。
值得注意的是:“路径依赖”既是作品跨入丰盛期的保证又是下一次蜕变的障碍。还好,诗路永远没有终点。
第三部分:待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