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 【四】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3-6 08:28 编辑

故乡小记(四)

(四)暮   归

群鸠隐芳翠  人来突然飞
腾空千双翅  击搏响如雷

(重阳JM)

    一群斑鸠悠闲地隐伏在翠绿的草丛中,人们走过去时,不经意中惊动了它们,突然地飞了起来,那振翅腾空的响声,竟如雷霆一般。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动词推敲得十分精当:“隐”、“飞”、“腾”、“击”、“响”等。
(万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5 | 只看该作者
和向策韵

欲采百花植艺苑  喜得玉扇展墨坛
多谢向公多培育  恩泽遍布满山川

(重阳JM)

    这首小诗,很有特色。
   “欲采百花植艺苑”,想要采得百花,栽植到艺苑中。这可说是重阳一生的追求。这里的百花,属于我党的文艺方针“百花齐放”中的“百花”,即指文学艺术之花。“艺苑”本意是文学艺术荟萃的地方,泛指文学艺术界。这里也特指重阳主编的《艺苑》文学刊物,此比喻比出了新意。
   “喜得玉扇展墨坛”,这句大概是向策挥毫写了幅扇形书法赠重阳。向策的书法给人一种龙飞凤舞的感觉。笔者也曾写过一首题向策墨意的诗《龙凤》:“看见龙飞凤舞,听到龙吟凤鸣。观赏龙形凤影,深感龙意凤情。”重阳得到的不是普通的扇,而是“玉扇”,玉是一种宝石,用“玉”来修饰“扇”,更显示扇的珍贵,内心的喜欢,也赞扬了向策的书法以独特的风格展现在墨坛上。
   “多谢向公多培育”,这是在深情地感谢向策,实现了作者第一句中“欲采”的愿望,把百花培育到了《艺苑》里来了。向策写了不少的而且质量很高的诗文发表在《艺苑》上,这是人所共知的。
    “恩泽遍布满山川”,向策对于文学艺术的贡献,对于《艺苑》刊物的发展,是有功绩的。这也可说是一种“恩泽”,而这一恩泽到处显出,简直是“遍布山川”了。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对挚友向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表现出作者与向策的深厚情谊。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3:31 | 只看该作者
缪斯变态

古代缪斯  不食人间烟火的裸女
她说  诗是灵感的珍珠
闪光在高雅艺术大殿

现代缪斯  吃粗茶淡饭的大汉
他说  诗是灵魂的衣裳
必须自己做自己穿

(重阳JM)

    这是一首很有味道的诗,读得让人含笑深思。
    全诗共两部分。就形式和内容而言,前部分和后部分基本上是对称的,可以对照来读。现拟列表如下:

缪斯:
古代        现代
不食人间烟火        吃粗茶淡饭
裸女        大汉
诗是灵魂的珍珠        诗是灵魂的衣裳
闪光在高雅艺术大殿        自己做自己穿



    缪斯,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是主管诗歌的女神。古代的缪斯,远离人民大众,不食人间烟火,而食什么呢?食山间野果吗?当然不能,大概是食琼浆玉露,天地精气吧!因为她是神,是一位不穿衣服的美女。所以她说:“诗是灵魂的珍珠”,晶莹明亮,高贵至极,也只能“闪光在高雅艺术大殿”。这也就是在古代,诗是“贵族文学”,属于统治阶级。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古代,写诗的绝大多数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当官做老爷的人。
    诗歌本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理应归于劳动人民。但在古代,基本可以说诗不属于劳动人民。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变化,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起义反抗,推翻了统治阶级,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在这样的新时代,诗也真正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中。所以说,缪斯变成了“吃粗茶淡饭的大汉”。诗也是归劳动人民所有,为劳动人民服务。抒发劳动人民的情感,变成了劳动人民不可缺少的“衣裳”。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也有了自己歌唱自己的歌了。也正象有首民歌:“上了民校三十天,也要大胆写诗篇。虽然白菜豆腐粉,粗茶淡饭味儿鲜。”这大概就是那位缪斯大汉吧!
    罗丹说过:“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重阳是戴着自己的眼镜看待缪斯的。所以才能这样巧妙地比,比得恰切,比出了新意。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09:08 | 只看该作者
小平 走好

气笛鸣沏长空  哀乐天涯海角
泪撒五洲大地  痛沉四海惊涛
九天银河明烛烧  马恩列斯招手邀
小平  走好  小平  走好 ……
(重阳JM)


    这是一首悼念诗。悼念诗古今比比皆是。但写得这样深广博大,还是少见的。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辟了一条光辉灿烂的道路。同时也是一国两制的构想者,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位二十世纪的世纪伟人,高龄九十多岁。在他离开人世后,诗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情真意浓,感人肺腑。
    在原野,在厂矿,在大海,汽笛沉声长鸣,震响天空,向小平致哀!哀乐响沏整个大地,泪水洒遍全世界,连同四海的惊涛巨浪都沉浸在悲痛中。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仙界老祖马恩列斯邀他上天的。人间汽笛鸣,哀乐遍响,惊涛沉痛,五洲洒泪,送他归天。天上,连同银河的每一颗星辰都是点起的明灯,照亮着道路,迎他归天。他将要和马克思热烈拥抱,将要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坐在一起,谈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关注人间的每件事。
    诗的最后,感情达到了极高的升华,用最普通,最亲切,最感人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祝愿:小平,走好!小平,走好!……
    这首新韵诗,构思新,想象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说不是一般的悼念诗,非大手笔是写不出来的。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1:10 | 只看该作者
子威父权

老子大权在握  儿子威风多多
权变钱  钱保权  钱权总相合
金屋藏娇  几处安乐窝
子威父权  一任鬼推磨

(重阳JM)

   “朝里有腿好坐官”,旧社会是这样,新社会就两样了吗?在旧社会,有权有势人家的儿子称为“贵公子”,驾上权势,威风凛凛,欺压百姓,抢占民女,无恶不作。新社会,不照样有吗?老子掌握了大权,儿子也就抖起了威风。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这样的现象还少吗?
    在这党风不正,腐败严重的社会,有权可以捞到钱,而且用钱还可以买到权。“权变钱,钱保权,钱权总相合”。这就挖到了腐败的最根本的问题。说实在的,“钱权结合”之日,就是人民遭殃之时。在当前,权钱有时还可以大于法,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就成了一句骗人的空话、假话、鬼话了吗?
    有了权,有了钱,就可以任意地挥霍浪费,吃喝玩乐,住高级宾馆,抱小姐娇娘。“金屋藏娇”不只一处,安乐窝也搞它几个,这样的腐化败落分子还少吗?金屋藏娇,《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人?’胶东王曰:‘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卿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后因以“金屋藏娇”称纳妾。当今虽不容许纳妾,但“明妾”不可,“暗妾”多多。安乐窝,《宋史•邵雍传》:“(雍)各其居曰安乐窝”。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羡安乐窝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后泛指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有权有钱的,营造安乐窝也不至于一处,是多处。不是有人用国家的钱给自己买了几套高级住房吗?
    老子得势,儿子威风。“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只让小鬼推,还可使中鬼推大鬼推,推来推去,推得权更大,磨得钱更多。
    这首诗把子威父权,权变钱,钱保权,权钱交易的社会现象,揭露得尽致无余。而且可说把腐败的实质深挖骨髓。形式干利,语言通俗,活用典故,增加深度。鲁迅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全诗可说是真真实实,一点儿也不虚假。实属一首极好的讽喻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17:26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太平

——农场见闻

队长腰挎大哥大  几十万元买楼厦
夜赴舞厅伴娇娘  日理麻将烟酒茶

大凡职工倒挂帐  退休工资领不全
遍指牛羊无闲田  失学儿童竟笑颜

改革开放奔小康  穷兮富兮各有辩
天下太平无憾事  不肃贪腐民亦安

(重阳JM)

    这首诗写了一个农场的队长,他是一个不顾全队职工死活的黑心肠的坏家伙。腰间挎个“大哥大”,耀武扬威,这里和哥们乱侃,那里和女人嬉笑。几十万元买得高楼大厦住进去,装璜时髦,享乐无穷。这样的当权者,怎可瞅一眼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里的广大贫穷职工呢?夜里逛的是舞厅,霓虹灯旋转得昏头胀脑,更有妖艳的娇娘陪伴。整日离不开的是赌麻将,抽香烟,喝浓茶。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是一个吸血鬼。
    队长整天整夜是那样,而广大职工又是怎样的呢?差不多家家“倒挂帐”,只要求下田种地,却不发给工资,最起码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甚至退休职工的工资也领不全。钱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让这样的败家子挥霍浪费掉了呢?到处放的是牛羊,遍地种的是庄稼,儿童却上不起学,失了学,“竟笑颜”。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反语,是对队长的有力反击。
    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让人民奔向小康,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当今的社会,两极分化,穷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恐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穷富“各有辩”,怎样“辩”呢?穷者有穷的说法,富者有富的道理,这实在是难以辩得清的。“别人能富,你为什么不能富呢?”问得多么有理不离奇呀!“天下太平”,没有什么遗憾的事儿,这是真的吗?“不肃贪腐”人民一样的安然快乐,这也是真的吗?这首诗的结尾,又是辛辣的反语,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现象的无比愤慨。诗人挥起了长长的响鞭,向着这位队长恨恨地抽了几鞭子,抽得让人解恨过瘾。这也正如普希金说的:“法律之剑达不到的地方,讽刺的鞭子可以达到”。
    这首诗共三节,每节四句,每句七字,形式整饬,双行押韵。语平意深,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得入木三分,真可谓暴露阴暗面的勇将和能手。美国物理学家凯勒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诗人能够把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表达出来”。重阳的这首诗,切切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需要,也可证实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诗人。人民爱戴这样的诗人,欢迎这样的诗人!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7:03 | 只看该作者
“救死扶伤”



    (一伤者被路人送往医院抢救,因无押金而拒医。时久,流血过多而亡。)



救死扶伤医德美  白衣天使未曾愧
一度秋风劲  几番钱闹鬼
伤残病危求急救  无钱莫治唯落泪
哑言坐等死  傻眼犹心灰

(重阳JM)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挥毫大书特书过“救死扶伤”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战争年代,打了胜仗,对敌人的伤员也要给以治病。平常的年代,犯有死刑的罪犯,关押在监狱里,有了病也得治病。然而我们的人民,贫穷的人民,有了病,受了害,却无法得到治疗,甚至危及到死亡的关头,送到医院,因没有钱拒之院外,致使死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重阳这首诗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件并不新鲜的事儿。
   “救死扶伤”,是医道的美德,历来如此。被誉为“白衣天使”,向来是这样的遵德医病,没有作出惭愧的事情,不愧于盛誉。但是,只因“一度秋风劲,几番钱闹鬼”,就变得不是那样了。那严寒残酷的秋风,杀枯了花草,结束着绿的生命。那闹鬼的金钱,将人都变得成鬼了。不管你伤啊,残啊,甚至危及到死亡边缘,没钱也别想得到解救。只有流淌那悲哀痛苦的眼泪去吧!默默地坐在那里等着死神带走吧!傻眼瞅着去死吧!让你心灰意冷,丧失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问题当然是复杂的。要挽救,得用钱,而钱从哪里来呢?病人没有钱,医院又不能白化钱。不抢救,那是一条生命啊,人命关天呀!这可把我们的“白衣天使”难坏了!按理说,还是先抢救,再说钱。抢救第一,钱第二。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美德(也是社会的美德)。也只有这样,才不枉费那位路人的好心(人民的心愿)。这首诗,直接呼吁社会,再不可出现这样的让人们悲痛失望的事情!这也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最大愿望!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07:58 | 只看该作者
一生之计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1:43 | 只看该作者
污言秽语

高级轿车  闯入闹市
摩肩擦背  在人海中委屈
从车窗里扔出一串
高级包装的  污言秽语

(重阳JM)

    高级轿车,大概是超过了“红旗”牌的那些进口的日本或什么国的名牌吧!各色各样,乘坐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掌权者或是有钱人。闯进了繁华热闹的街市,一个“闯”字,显得肆无忌惮。而且是“摩肩擦背”地在人海中横行,一“摩”一“擦”,真够拥挤啊!只能按响喇叭,驱开道路慢悠悠地往前行驶,觉得道路不畅通,但也只好“委屈”了。“委屈”二字也够辣味!于是就“从车窗里扔出一串高级包装的污言秽语”。这里的几个词用得极有分量:“扔”,很富动作感,可看出扔者的狂妄神态。“高级包装”,也就是在广众面前那些“冠冕堂皇”的装模作样。“污言秽语”不就是肮脏的话吗?或许在骂人,或许是别的难听之言。总之是埋怨两条腿走路的行人妨碍了四个轮子的快速前进。
    这是由几句极普通的家常话组成的一首辛辣的讽刺诗。暴露了那些“权者”,“钱者”的假文明行为。还是应当剌痛某些人的心,让他们作一反思吧!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6:48 | 只看该作者
舞厅嘤嘤

魔灯辉映  舞厅嘤嘤
暗淡虚幻的双影
跳瘦了月亮  舞散了星星

(重阳JM)


    霓虹灯,色彩纷呈,飞旋不止,魔术一般地辉映着。舞厅里,步声、歌声、笑声、语声嘤嘤,就象鸟鸣一样。灯光是暗淡的,虚幻的。牵手、互抱的双影也是暗淡的,虚幻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这样的迷舞着。跳啊,舞啊,不停不息地跳啊,舞啊!跳到了什么时间,舞到了什么程度呢?诗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出来:“跳瘦了月亮,舞散了星星”。这不是天亮了吗?也可能是月亮看得愁瘦了,星星欢得躲散了。这又何必大惊小怪呢?反正现在又不是“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时代啊!这就是舞者们的享受吗?这也算是物质文明而外的精神文明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7-1 03: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