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 【四】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7:37 | 只看该作者
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7:02 | 只看该作者
雨细如丝

春雨细如丝  窗前自有思
吹来雨中风  掀开笔下诗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也写得很妙,“丝”、“思”谐音,象长长的雨丝一样不断地思什么呢?思的是“诗”,所以雨中的风就掀开了笔下的“诗”,“掀”字推敲得很有力度。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36 | 只看该作者
星寒月牙

气冷星寒月牙  盏盏马灯晶莹
车夫挥鞭震壁  有货不待天明

(重阳JM)


    这是作者中学生时的一首四句的六言诗习作,可说是五绝式的扩展。六言诗在我国古代也有,但相对比较起来,却显得少多了。此诗写出了车夫辛勤操劳和急切的心情。天气严寒,连星星也感到冷了,更有那瘦小的月牙儿,好像也冻得发抖。就在这寒夜里,只有一盏盏晶莹的马灯照着路。车夫扬起啪啪的响鞭,震得山崖都发出回音。只要有货,就不等到天亮,抢着时间在赶路拉送。全诗的景是实在的,情是真切的。更可贵的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小小年纪的诗人就有一颗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之心。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3:20 | 只看该作者
缓步迎风
               
日出天宫照古桥  缓步迎风 闻柳莺
问莺古桥何时建  几代英雄桥上行
桥边杨柳愁丝长  几多风流叹涕零
潺潺桥下长流水  一声一声细打听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七律式的新韵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拟人化。开句不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天宫”来照耀古桥,想象天上有一座大宫殿,那辉煌的太阳是宫殿里的一盏大明灯,给人特别的新鲜感。小作者慢慢地迎着清风迈步走着,听见绿柳问黄莺的悦耳歌唱,这就浮想联翩了。问黄莺这古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呢?有多少英雄从桥上过来过去的行走呢?这里用了“英雄”,而不是“人们”,含有一种深意。更有桥边长长的柳丝好像在发愁,愁什么呢?愁叹有多少风流人物颠簸艰难路途,涕泪零落,不能如意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而这些事情,也只有桥下潺潺的流水,日日夜夜地一声一声地在细心打听了。一位少年就能把诗写到这等境地,非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不可能的,实在令人敬佩。(李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5:41 | 只看该作者
睡里挑灯

睡里挑灯看书   梦回红瓦学堂
十五里路风和雨  独自走读背干粮

仰望长空数飞鸟  低头拣石撇沟塘
三春三秋倜傥路  步步都是好文章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律式的变体诗,所谓变体,是指来自七律的形式,但却有了变化。第一是字数上的变化,开头两句就各少了一个字;第二是分成了两节。这种诗体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构思既不俗套,意境也很客观。在睡觉里都梦见挑灯看书,回到了学堂。感到上学的辛苦,十五里路风雨无阻,背着干粮走读。第二节更为形象,把一位少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上学的路上,一会儿抬头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小鸟有多少只;一会儿又拣起小石头,向着沟塘的清水撇去,看能溅起多少微波圆圈来。句中有个字,投、扔、抛、丢、掷都可用,却精选了“撇”,太神了。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比重阳大一岁,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也常常一起玩比赛,就是拣了小石片,斜着向水面“撇”出去,让石片在水面上一边向前跳动,一边溅出些小圆圈,这叫吃扁食(饺子),溅起的圆圈越多,就是吃的饺子越多,谁吃的饺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小重阳的这句诗的来源和我小时候的那种玩耍一样不一样,因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真会不约而同吗?作者就这样三年不停地潇洒无束地来回在上学的路上,而且步步都在增知识,步步变成“好文章”,写得真够实实在在,活活脱脱 。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1:22 | 只看该作者
一生之计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0:40 | 只看该作者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3:38 | 只看该作者
彩虹如弦

心蕾欲待放  花飘万里香
智慧满胸膛  情谊银河长
灵明旭日光  神志如朝阳
宇宙琴一张  彩虹如弦永弹唱

(重阳JM)

这首语句短促,比喻新颖,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新韵诗,不仅意境含蕴深遂,而且极具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心花怒放的豪情壮志。心中的花蕾开放着,并且花香飘荡万里。这花,就是智慧之花;这香,就是智慧之香。智慧这样美,自然满胸膛。那情谊就像银河一样宽广,那灵性就像旭日一样明亮,那神志就像早晨的太阳。结尾想象奇丽,胸怀远大,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张琴,而天空的长虹又如那七色的琴弦,永远弹奏演唱着无尽的奋进之歌。21岁的青年人,竟想得这样奇异美妙!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5:22 | 只看该作者
舞腾江山

长空赤黄纵抹  山麓白雾横涂
短笛一声幽谷醉  镜里飞出银鱼
扬手舞腾江山  移足碾碎宙宇
风吹日历千千册  回首亦当唏嘘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的整个意境,可用两个字概括:“高远”。望天空,红霞像纵向抹出;看山脚,白雾似横着涂上,一“朱”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一“抹”一“涂”,动感十分强烈。山谷沉醉在悠扬的笛声里,更有银鱼从明静似镜的水面上飞出来。在这样的清晨美景中锻练身体,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奔骋。挥起手,能使江山腾跃舞动,踏下脚可把宇宙碾碎,“舞”、“碾”极富动感。时代的风吹翻过千万册的日历,真有毛主席《满江红》中的词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这是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词。词的上节的景是真实的,下节的情是浓郁的,景情交融,启发人心。这首诗和《心花颂》可称为姊妹篇,也是青年重阳的志向篇。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8:49 | 只看该作者
这首新韵诗的整个意境,可用两个字概括:“高远”。望天空,红霞像纵向抹出;看山脚,白雾似横着涂上,一“朱”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一“抹”一“涂”,动感十分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7-1 03: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