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无韵诗批 【C】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0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3-8 09:17 编辑

无韵非诗(三)

诗与歌有着亲密关系,
有人比着兄弟姐妹。
但诗与歌有着本质的区别:
韵!
有韵为诗,
无韵可为歌。
有韵不一定是诗,
但是诗必定有韵。

(重阳JM)




无韵非诗(三)


诗与歌
诗与歌有着亲密关系,有人比着兄弟姐妹。但诗与歌有着本质的区别,即韵。有韵为诗,无韵为歌。有韵不一定是诗,但是诗必定有韵。有韵的歌可为诗,无韵的歌不可为诗。诗与歌的本质区诗别就在于:诗是诗文本身的韵律,而歌则是依附于外在曲调的韵律。这就是韵定是非,无韵非诗的原因。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1:18 | 只看该作者
无韵非诗 (四)

无韵非诗,
它没继承,
也没创新,
而是盲目仿制或移植
外国诗的皮,
又加上了
自己的填料而已。

(重阳jm)




无韵非诗,它没继承,也没创新,而是盲目仿制或移植外国诗的皮,又加上了自己的填料而已。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4:31 | 只看该作者

寄居蟹

寄居蟹原本就是蟹,
它的老祖宗看中了死螺的壳,
就钻进里面寄居了下来。
天长日久,
螺壳就成了它的家。
集年累月,
世代相传,
螺壳竟然成了它“身体”的一部分。
而且,
它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
身体的里面一半软化了
并与螺壳紧密贴合。
当然,
里面的那只角钳和腿
也变得细小了,
以便更好的藏进壳里去。
而相反的,
露在外面的那只角钳
却变得粗大了,
成了捕食的主要工具。
尽管“寄居蟹”形体象螺,
但人们还是能够
通过它那硕大的角钳
辨认出它是蟹而不是螺!

(重阳JM)

    小时候,到海边玩耍,看到海里有一种叫“寄居蟹”的小生物,觉得十分有趣。这小东西看上去象海螺,却有一支蟹的大角钳伸在外面。据说,寄居蟹原本就是蟹,它的老祖宗看中了死螺的壳,就钻进里面寄居了下来。天长日久,螺壳就成了它的家。集年累月,世代相传,螺壳竟然成了它“身体”的一部分。而且,它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身体的里面一半软化了并与螺壳紧密贴合。当然,里面的那只角钳和腿也变得细小了,以便更好的藏进壳里去。而相反的,露在外面的那只角钳却变得粗大了,成了捕食的主要工具。尽管“寄居蟹”形体象螺,但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它那硕大的角钳辨认出它是蟹而不是螺!
    由“寄居蟹”想到了当今诗坛上的所谓“现代诗”即无韵诗,它就酷似“寄居蟹”:原本是杂碎话,却硬是钻进“诗壳”里面楞充诗。这种现代诗坛上的“寄居蟹”,被一些诗大家们大吹大捧,乘着国内的小气候和国际的大气候而成了真气候,以致迅猛繁衍,泛滥成灾!但是,尽管它形体象诗,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它没有节奏没有韵律而辨认出它是杂碎话而不是诗!
   “寄居蟹”这小东西在海里,混在螺群里称螺,混在蟹群里称蟹,自以为得意。然而,当它称蟹时,却不能“横行霸道”;当它称螺时,却不能“温柔如棉”,终成左右为嫌的讨厌之物。那么,中国诗坛上的那种“寄居蟹”,景况又如何呢?众所周知,就免于启齿吧!

   2002.1.27   
首发2002年2月《新韵》总19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1:04 | 只看该作者
    苹果梨

记得有一篇
介绍科学家米丘林的文章,
说他将苹果和梨嫁接起来,
产一种既象苹果又象梨的果子
,取名叫苹果梨,也叫梨苹果。
由此而想到了所谓的中国现代诗,
很有点像苹果梨的来历:
把散文和诗歌“嫁接”了起来。
现代新诗大家们
很是强调它有生存理由,
已被社会接受,
而且还活得很潇洒,
很发达,很繁荣,
并声称已成为中国诗的主流,
还要走向世界,
要与国际接轨。

(重阳JM)






    记得有一篇介绍科学家米丘林的文章,说他将苹果和梨嫁接起来,产一种既象苹果又象梨的果子,取名叫苹果梨,也叫梨苹果。
    由此而想到了所谓的中国现代诗,很有点像苹果梨的来历:把散文和诗歌“嫁接”了起来。现代新诗大家们很是强调它有生存理由,已被社会接受,而且还活得很潇洒,很发达,很繁荣,并声称已成为中国诗的主流,还要走向世界,要与国际接轨。
    那么,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不妨先说说苹果梨。据说,苹果梨或梨苹果的叫法是有区别的,而且,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实,以梨树为砧木,以苹果枝为接穗,嫁接后的枝叶是苹果的,所产的果子称梨苹果,果形偏似于苹果,果味亦偏重于苹果;而以苹果树为砧木,以梨枝为接穗,嫁接后的枝叶是梨的,所产的果子称苹果梨,果形偏似于梨,果味亦偏重于梨。看来自然界的事物,绝对的纯或平衡是不存在的。因此说,变异还不等于变性,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才是性变,一旦变了性,也就成了性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另外的东西了。假如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嫁接”,还能美其名曰“人”吗?那岂不是荒唐至极,荒谬至极!
再回过头来说现代诗。诗有诗的特性,文有文的特性。诗与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诚然,诗与文如果发生性变,诗可以变成文,文也可以变成诗。但诗与文“嫁接”起来,如果是成功的,其结果应该产生一种既具有诗的特性又具有文的特性的新的独立的文体。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文,应是与诗与文都属于文体的一种,应该属于另一种新的文体。然而,现代诗大家们却异口同声的称其为“诗”,很显然是“只当诗”了。既然称“诗”,就应该具备“诗性”,准确地说,应该偏重于“诗”的特性。诗的最本质的特性是“有节奏有韵律”,可是它不但不偏重于诗性,反而根本就没有了诗性!根本就没有了节奏和韵律!因此说:它不是诗!几十年来,新诗大家们执意把这种东西称“诗”,并大肆宣扬,称为中国诗的主流,还要走向世界,要与国际接轨。象吹肥皂泡一样地飞飞扬扬,漫天飘舞。是多么荒唐!是多么荒谬!乌乎哀哉!何谓诗?!
散文诗,不是散文不是诗,却胜于散文胜于诗,散文诗万岁!
(重阳JM)
                  2002.3.2
首发《艺苑》继发《新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3-15 1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韵律诗是精致绝妙的美丽诗体,我们在读她的时候能体会到她的魅力,无韵诗,也是诗,这也无可厚非,读来同样的震撼人心,自由诗能发展到今天,且有一统天下的势头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磅礴气势,但韵律诗的儒雅精致古体诗的端庄朴实都有无穷的文化魅力,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明的标志,我们可以自由撰写但也不能把韵律诗歌等古诗词看成糟粕尽数摈弃,如果丢弃了根本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承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07:06 | 只看该作者
翠荷饮月 发表于 2016-3-15 15:57
韵律诗是精致绝妙的美丽诗体,我们在读她的时候能体会到她的魅力,无韵诗,也是诗,这也无可厚非,读来同样 ...

谢谢来读,赞成你的部分观点。

无韵诗,不是诗。 这是诗定义决定的。
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文体,就是这样子的,不能改。改了就不是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07:49 | 只看该作者
对“面对”

不用说翻遍所有的诗刊,
就只最近的两册,
翻一翻,看一看,
不管是“对面”“对话”还是“对诗”,
能找到几点儿涉及节奏和韵律的?
这里提醒一句,
千万不要以为他们
把节奏和韵律忘光了,
不是的!
这无非是对节奏和韵律的
郫视、忌讳和提防!
是啊,
当年是
摒弃了节奏和韵律
走过来的,
是摒弃了传统
跑过来的,
现在怎么能回头呢?
多没面子啊!

(重阳JM)






    在2002年第一期《诗刊》上半月刊的《面对面》栏目中,“一个关注《诗刊》命运的读者”发表了高见:“如果《诗刊》有个智囊团的话,肯定会有许多惊人的大动作,不妨放下架子,请几位圈子外的,对媒体和传播有研究的高人试试。”《诗刊》有没有架子不知道,但《诗刊》决不乏高人却是肯定的。《诗刊》在几十年的办刊经验中早已形成了超智能的智囊团。说他们是“超智能”不光是因为他们都是有高职称的专业编辑人员,更主要的是他们都独具慧眼识“诗”,把《诗刊》编成了超诗的境界——没有节奏和韵律也能成诗的境界。比“惠特曼拉屎——分行便诗”的境界还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究其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艺术的,是诗的。”所以才“把《诗刊》办成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权威性刊物。”(见当期第2页)
    什么是“艺术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太深奥了,不敢涉言。至于“是诗的”,这知道,因为中国《辞书》上说的很明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但找遍了当期的两册《诗刊》,除了那可怜的两页旧体诗,却再也没发现有几首“是诗的”!于是,又想到了“面对面”中的“诗文华章”:“专发散文诗 ……,毕竟散文诗也是诗呀。”OK!原来《诗刊》是发散文诗的?!然而,“散文诗”是诗吗?如果说“散文诗”是诗,那么,“稻草人”“泥人”“木人”都是人喽?!
    说“散文诗”是诗,它却没有节奏和韵律;说“散文诗”是散文,它却有分行的形式。“散文诗”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是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东西也是诗。这“诗”又是什么玩意儿呢?可爱的“权威性刊物”能给个说法吗?
    诗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正如人,有呼吸有脉搏的人是活人;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人是死人。同样,有节奏有韵律的诗是活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诗是死诗。可以说,呼吸和脉搏是人的“生死之别”;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死之别”。有了节奏和韵律的“散文”是诗,没了节奏和韵律的“诗”是散文。因此说,节奏和韵律也是散文和诗的“生死之别”!
    那么,说无韵诗是诗时,它一定是死了的诗,因为它没有节奏和韵律。说无韵诗是散文时,它一定是个活着的怪胎畸形儿,因为它的句子支离破碎,肢体残缺不全。本来富有诗意的散文是好散文,可硬是把它塞进诗尸的壳里楞充诗!正如那篇《写在新诗边上》的发言稿(见当期下半月刊第50页),楞是分行发表,真不知是想自称其为“诗”呢,还是想诱导别人称其为“诗”呢? 亦如其文中所说:“惠特曼不常有,属于特例”。也正因是“特例”,却被“独具慧眼的中国人”选中,成了中国“无韵非诗”的祖师爷!
    然而,十九世纪的惠特曼在“打破散文与诗的形式壁垒”的时侯,万万不会想到,在中国,散文与诗之间的壁垒不光是分行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这个壁垒在中国是永远打不破的!
    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欧美的惠特曼诗风被引进中国,并改造成了打破中国传统诗的武器。被称为中国“新诗风”的风愈刮愈大,产生了一大批新诗人,大新诗人,大大新诗人。或者说新诗人,老新诗人,老老新诗人。创作了百千万首新诗,出了万千百册新诗集。可以说,惠特曼诗风在中国真是露尽了脸,大长了面子。可怜的是,二十世纪中期,毛泽东无情地狠狠地踢了它一脚!卷了它的面子,“给一百大洋也不看”!中国的老百姓更不给它面子,不看其诗,不买其书,把它扔到了“驿外断桥边”,还嘟哝一句:什么玩意儿?!照理说,中国的新诗大家们,早该收起面子,煞住这股“外风”。无奈,这大大的面子,厚厚的面子,高高的面子是丢不得的。若丢了这个面子,几十年的“丰功伟绩”全都完蛋了!于是乎,便硬着头皮死要面子,楞是往“无韵非诗”的死胡同里钻。抱着“无韵诗尸”拼命炒,妄图炒个出路来,结果是越炒越臭!
    不用说翻遍所有的诗刊,就只最近的两册,翻一翻,看一看,不管是“对面”“对话”还是“对诗”,能找到几点儿涉及节奏和韵律的?这里提醒一句,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把节奏和韵律忘光了,不是的!这无非是对节奏和韵律的郫视、忌讳和提防!是啊,当年是摒弃了节奏和韵律走过来的,是摒弃了传统跑过来的,现在怎么能回头呢?多没面子啊!
    于是,想起了本期下半月刊的卷首语:“但愿《诗刊》真正办成以大自然为基地并由广阔蔚蓝天空所覆盖的、注意克服坏境污染以维护健康而稳定的生态平衡的、让一切真诚的汉语诗人无不感到宾至如归的精神家园。”原来如此!若在这样的“家园”里谈及节奏和韵律,怎么能“稳定”得住呢?若在这样的“家园”里谈及传统,怎么能“平衡”得了呢?!
    终于,明白了:这个“家园”是个多么理想的天堂啊!我们的新诗和新诗人们都可以在这里稳定的?平衡的?安祥的?安静的?站着?坐着?卧着?——突然,一个殡仪馆里的“藏柩楼”?或是摆放“无韵诗尸”的“陈列馆”?若隐若现!……
    真不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权威性刊物”,究竟能让世界了解到什么?!

                                                        2002.1.20
首发2002年1月《新韵》总1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1:32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国唐装呼好

    唐装的再现,
是警惕中国全盘西化的“标志”!
是拨动民族心灵的一个“启机”!
我们为唐装再现的一声呼好,
不光是简单的一声赞叹,
更重要的是一声捍卫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宣言”!
诚然,
唐装未必是中华民族
真正的传统服饰,
但却可以象征着
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重阳JM)







    新世纪伊始,中国人兴起穿唐装的风气,特别是老年人,大红大绿的唐装,穿起来有多新鲜,有多神气!最令人注目的是今年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会场上,唐装的闪现,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江泽民着大红唐装的镜头,像一道红光冲上天空,象一面旗帜,向世界宣布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再现!这不光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再现,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概!是对一味追求西化的人们的一个强烈有力地批判!真没想到,上海一届APEC,一届服饰标志,竟有如此强烈的反应!竟有如此唤起民族民心的强大效力!当然,这“反应”,这“效力”并非仅仅来自服饰,而是来自“民心”!
    中国人的西化思想是多方面的,是方方面面的,从产生到追求,到疯狂,几乎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的威胁!这一点连外国人都看出来了,而且还看得更清楚。如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克林•卢卡斯博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入世后必须警惕全盘西化,保留自己的特色,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发展。”(见《生活报》)全盘西化!是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儿!是一个多么滑稽的词汇!要“警惕”呀!对民族传统不但是要“保留”,更重要的是要“捍卫”,是“捍卫”呀!
    唐装的再现,是警惕中国全盘西化的“标志”!是拨动民族心灵的一个“启机”!我们为唐装再现的一声呼好,不光是简单的一声赞叹,更重要的是一声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宣言”!诚然,唐装未必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服饰,但却可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再现,联想到中国诗文化传统的现状,“西诗”长期霸占着中国诗坛,怎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中国“无韵非诗”的泛滥,怎能不令人悲愤!中国五千年诗文明,诗传统竟然被丢得精光,竟然将“无韵非诗”搬上了供台,这不光是中国诗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耻辱,中华民族的耻辱!
    如何“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是应该好好想一想了!

                                                2002.2.12
首发2002年2月《新韵》总19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6:40 | 只看该作者
反假诗

    在商品市场上,
有假货,
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现今假东西太多了,
正如一个文艺“小品”中所说的:
假烟,假酒,假药,
假食品,假饮料,
甚至假高干,假公安,假教师……,
就连爹妈也有假的!
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也不奇怪。

(重阳JM)



    在商品市场上,有假货,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现今假东西太多了,正如一个文艺“小品”中所说的:假烟,假酒,假药,假食品,假饮料,甚至假高干,假公安,假教师……,就连爹妈也有假的!这一点儿也不夸张,也不奇怪。要不,人们都在喊:要谨防假冒伪劣呢!特别是当今中国还出了个专业打假的“名人”,并且还成立了个专业打假的“公司”,据说,生意还相当不错。
    也难怪,在当今经济大潮中,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为了钱,就不顾一切!为了钱,不顾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打砸抢夺,坑蒙拐骗,黄赌淫滥……,都在为钱发疯发狂,无不尽所能!
    经济场上如此,文化场上亦如是!且不说盗版书籍、黄毒色像,就文艺作品自身也在假货泛滥。别的不说,就说诗歌吧,“非诗”“假诗”不也正在泛滥成灾吗!看看如今的诗报刊,除了极少数的旧体诗词外,有几首是真诗?无节奏无韵律,一句话拆开了,分行写了就是“诗”。特别令人注目的是《诗刊》一月号上,还将某人的一篇发言稿分行发表,不知是自称其为诗呢,还是编者的启发?引诱?让别人也称其为诗呢?分行的文字就是诗吗?中国诗歌发展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让人说什么呢?因此,有商品市场上的打假,那么,文化市场上的诗歌不是也该打假吗!
为了青少年,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华民族的诗文化,诗坛打假不仅仅是持戈以待吧!
(重阳JM)

                                                                 2002.2.18
首发《艺苑》继发《新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08:44 | 只看该作者
新韵辩

重阳《新华新韵谱》
不同于中华诗词学会所编的民国期间的
《中华新韵》翻版的《中华新韵府》。
“中华新韵府”
是“十三辙”“十四韵”等古诗韵的
修编或改进。
而且仍保持e与o混韵;
eng与ong混韵等
不实用的现象,
特别是“切韵”的不可取。

(重阳JM)




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新韵,即“新华韵”。就是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见之重阳编著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体。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新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诗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进化.
   “新韵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阳《新华新韵谱》不同于中华诗词学会所编的民国期间的《中华新韵》翻版的《中华新韵府》。“中华新韵府”是“十三辙”“十四韵”等古诗韵的修编或改进。而且仍保持e与o混韵;eng与ong混韵等不实用的现象,特别是“切韵”的不可取。
而今所称的“新韵”应是新韵学会推出的重阳著《新韵说》一书中的“新韵”:即“采用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中华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此“新韵”既指“诗体”又指“诗韵”(重阳编制的《新华韵谱》)。是中国当代最科学最实用最新型的新诗韵和新诗体。此“新华新韵”非彼“中华新韵”,两者不是一回事!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30 00: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