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无韵诗批 【C】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8-15 08:51 | 只看该作者
新华新韵天下行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改革创新普通话,新华新韵天下行。        
(重阳JM)
注:“新华新韵”非“中华新韵”,两者不是一回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6-8-19 10:17 | 只看该作者
《无韵非诗.三》.“诗与歌”.
诗与歌有着亲密关系,有人比着兄弟姐妹。但诗与歌有着本质的区别,即韵。有韵为诗,无韵为歌。有韵不一定是诗,但是诗必定有韵。有韵的歌可为诗,无韵的歌不可为诗。诗与歌的本质区诗别就在于:诗是诗文本身的韵律,而歌则是依附于外在曲调的韵律。这就是韵定是非,无韵非诗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6-8-27 15:13 | 只看该作者
《寄居蟹》  由“寄居蟹”想到了当今诗坛上的所谓“现代诗”即无韵诗,它就酷似“寄居蟹”:原本是杂碎话,却硬是钻进“诗壳”里面楞充诗。这种现代诗坛上的“寄居蟹”,被一些诗大家们大吹大捧,乘着国内的小气候和国际的大气候而成了真气候,以致迅猛繁衍,泛滥成灾!但是,尽管它形体象诗,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它没有节奏没有韵律而辨认出它是杂碎话而不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6-9-2 09:17 | 只看该作者
“新韵”无失败

新韵与现实的中华民族
和民族语言是相溶的;
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是相适应的,
它们是共存的。
因此,
它只有生成而无失败。

(重阳JM)



    “新韵”是法定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汉语拼音以后,随着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自然产生的客观存在,是中华民族当代必有的新文化现象。它不是任何主观臆造的虚无的神,可以任意制造任意打倒。“新韵”的根基是民族,母体是传统,潜力是高科技(高科技对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必须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它的现实环境是普通话与汉语拼音的法定推广、普及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它与现实的中华民族和民族语言是相溶的;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它们是共存的。因此,它只有生成而无失败。那么,它会灭亡吗?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生与灭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有生就有灭,“新韵”亦然。但在目前,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正普及,高科技正发展,“新韵”亦然;十年五十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普及,高科技大发展,“新韵”亦然;百年千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大普及,高科技大大发展,“新韵”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6-9-9 12:56 | 只看该作者
《新韵无失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生与灭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有生就有灭,“新韵”亦然。但在目前,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正普及,高科技正发展,“新韵”亦然;十年五十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普及,高科技大发展,“新韵”亦然;百年千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大普及,高科技大大发展,“新韵”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6-9-13 15:12 | 只看该作者
《新韵,无失败》   “新韵”是法定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汉语拼音以后,随着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自然产生的客观存在,是中华民族当代必有的新文化现象。它不是任何主观臆造的虚无的神,可以任意制造任意打倒。“新韵”的根基是民族,母体是传统,潜力是高科技(高科技对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必须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它的现实环境是普通话与汉语拼音的法定推广、普及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它与现实的中华民族和民族语言是相溶的;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它们是共存的。因此,它只有生成而无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1 | 只看该作者
《无韵非诗(四)》无韵非诗,它没继承,也没创新,而是盲目仿制或移植外国诗的皮,又加上了自己的填料而已。(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6-9-30 14:34 | 只看该作者
和声对韵

  “新韵”注重“和声对韵”,
实现平仄开放。
“和声对韵”自然包含了平仄,
但只是作为修辞方法之一的活的平仄,
而不拘泥于死的平仄。
即所谓“自然巧成”“自然四声”。

(重阳JM)


    “和声对韵”,是汉语语言的原本的自然属性,本应如此的。古人讲究平仄,只是在诗词写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声韵效果而特别注重的修辞方法而已。(格律规范化)。何故被奉为清规,宛若天条而不可触犯呢(固守僵式)!
    “新韵”注重“和声对韵”,实现平仄开放。“和声对韵”自然包含了平仄,但只是作为修辞方法之一的活的平仄,而不拘泥于死的平仄。即所谓“自然巧成”“自然四声”。
“和声对韵”是中国诗传统的真正的精髓,是中国诗独立于世界诗林的唯一标志!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6-10-13 09:55 | 只看该作者
《和声对韵》   “新韵”注重“和声对韵”,实现平仄开放。“和声对韵”自然包含了平仄,但只是作为修辞方法之一的活的平仄,而不拘泥于死的平仄。即所谓“自然巧成”“自然四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6-10-23 09:25 | 只看该作者
《和声对韵》 “和声对韵”,是汉语语言的原本的自然属性,本应如此的。古人讲究平仄,只是在诗词写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声韵效果而特别注重的修辞方法而已。(格律规范化)。何故被奉为清规,宛若天条而不可触犯呢(固守僵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04: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