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王燕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刊登周刊281期的巜七律 月影观感》严重不合律

[复制链接]
281#
发表于 2017-11-10 14:48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0
你这样抬高这个女人的身份,一点意义也没有
其实她早把自己作践得形同虚设了!

出来糟蹋她人的畜生,你才是一个作践的女人,呸,你这个不会说人话的畜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发表于 2017-11-10 14:50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3
如果张无为老师看见你这个跟帖,会亲手把你给人间蒸发!


你更应该看看你这个不是人的东东,是怎么出来挑衅攻击人的,你也只配做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发表于 2017-11-10 14:5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3
如果张无为老师看见你这个跟帖,会亲手把你给人间蒸发!

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女人,上台来说出畜生的话,你是不是女人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发表于 2017-11-10 1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沐雨 于 2017-11-10 14:57 编辑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3
如果张无为老师看见你这个跟帖,会亲手把你给人间蒸发!


老妖婆,你煽风点火,木头我不是没见识过,你为虎作伥,跟着别人添屁股,还要让别人仔细嗅嗅你下水道的骚臭味?你是女人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5#
发表于 2017-11-10 15:03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9 23:17
为了青青一个小女子,让王法老师在古稀之年蒙羞;
还是为了这个青青小女子,又想让张无为老师在渐入花甲之 ...

老巫婆,你这明明是畜生所言,我很怀疑,你是不是人的后代?难道是人畜共交产生的脑残品?才有了人畜生共性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6:25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0
你这样抬高这个女人的身份,一点意义也没有
其实她早把自己作践得形同虚设了!

其实她早把自己作践得形同虚设了!

珠珠说得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6:33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11-10 14:40
你这样抬高这个女人的身份,一点意义也没有
其实她早把自己作践得形同虚设了!

她哪有什么身份?没有。我是在说一种事实,是在贬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11-8 15:06
觉系使动,颔联是对仗的。

教授说的觉系使动是指名词的使动吧,名词用作动词时,应该使它的宾语成为它所指称的人或事。如:“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到)。可是,这里的觉系使动,并不能使它的宾语成为它所指称的事物。其实律诗的对仗可以少于两联,只是那一句怎么也说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22:38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11-8 21:51
其实这早已是基本的诗词语言,如比“恨别鸟惊心”尤其是“碧梧栖老凤凰枝”容易得多。诗词语言的简省、断 ...

教授所举例证属实,其中有些我也读过,真正的好。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律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我们可以从形式了解内容、欣赏内容。写作律诗,必须遵守格律,这是共识。林黛玉不无道理,那是因为林黛玉;杜甫多用拗句,那是因为杜甫;不以形式伤害内容,那不是一般的内容。我读专业的诗词刊物有时看到出律的诗作,但从来没有发现著名诗人如丁芒、梁东、星汉有出律的作品。星汉的诗作有时有三连仄,而这是允许的。我们不是林黛玉,不是杜甫,不是著名诗人(教授例外),尤其是初学写律诗的,就得戴着镣铐走路为好,还不会爬就去跑,是要栽跟头的。
对于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明确要求。应酬唱和,随意;向专业的诗词报刊投稿,都有明确的要求;参加诗词比赛,格律有误,那是通不过的。以前的比赛只要求老韵,新老之争,实行双轨制,也是对的,是进步,但新韵必须标明。正规出版的专业诗词刊物都是这样子的。我们流网的诗歌周刊也必须规范化正规化。
所以,戴着镣铐跳舞吧!在甜酸苦辣中去寻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当达到一定的高度,你就可以响亮地说:不以形式伤害内容。在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提出疑问。因为这是美,一种真实。这句话不适用于初学者。对一个还未入门或刚入门不久的写作者说这句话是很不适当的。
当然,对同一事物,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也属正常。
有诗友说到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它的诗题还不及内容。笨拙老套,没有诗性与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22:39 | 只看该作者
“心静未及雁过忙”

此句
按老韵,平仄严重出律
按新韵,犯孤平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用平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8 20: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