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慧诗集《朝阳升起》之《后记》
一
10月8日,是女儿泽慧十岁生日。我想,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朝阳升起》,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关于孩子要不要出诗集,要不要在网络、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很多朋友特别是一些诗友持反对意见,他们担心孩子过早“出名”,会成为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
大家的提醒并没有恶意,只是我在这件事情上“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理解走得异常坚决。该发表的作品,创造条件去发表;该出版的诗集,不遗余力来出版。
其实,关于发表和出名,九岁的孩子并没有概念。在去年9月12日《现代中小学生报》发表处女作《母亲节礼物》(节选)时,泽慧就是这样。
那天放学后,我开车到学校接她。她说有件好事让我猜,我猜是不是得满分啦是不是受到老师表扬啦等等。她连连摇头,然后神秘兮兮地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张寄自《现代中小学生报》的5元稿费单。
哦!女儿的作品见报了!这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喜出望外。然而上车后,泽慧却若无其事,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开始看她的书。为此,我还赋诗一首《诗的女儿》。
“四岁那年秋天 有一次/一座公园 参天古树上/大红灯笼热烈灿烂地呼吸/女儿脱口而出/---‘灯笼挂树遥看我’/从此,一枚诗的种子/深深种在她稚嫩的心田//女儿常常静卧在唐诗的怀抱里/喜欢把心底的小秘密/信手扎成一个个蝴蝶结/光彩照人 别在头上/别在春天的发髻里//十一月四号/ 一张五元稿费单 一只小船/载着女儿九岁的诗篇/在秋天的湖波里向我驶来/轻盈欢快 幸福满满/女儿却安静地坐在船头/ 若无其事/ 而一个叫失眠的小蛐蛐/悄悄潜入我的心房”(2016年11月6日晨)
事实上,只要处理好写诗与功课的关系,写诗不仅不会影响功课,相反会有比较大的促进。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泽慧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经过演讲、笔试、组织能力展示和才艺展示4个环节的比拼,四年级开学,她幸运当上了大队委,并获得了一年级新生开笔典礼主持人的机会。
至于长大后是否步方仲永后尘,我想只要引导好,应该可以避免,事在人为嘛。更何况张爱玲说得好:“出名要趁早。”
二
泽慧除背诵过唐诗外,几乎没有接触现代诗,她能写诗,纯属天赋使然。这种天赋,两三岁学说话时就表现出来了,不经意间,她会冷不丁冒出极具诗意的话来。
“怎么都破了,下面的破了。”(看她妈妈牙齿时——2010年1月2日)
“爷爷是特别的头发,爸爸是短头发,奶奶是白头发。”(看大人头发时——2010年1月2日)
“弄坏了它会狠狠地哭。”(晚上玩喜洋洋打鼓小玩具时——2010年1月3日)
“我哭了,鼻涕也出来了。”(哭闹时——2010年1月9日)
“我拿一件,你拿一件,大家都来拿一件。”(搬物品时——2010年2月1日)
“这是绳子,这是我活蹦乱跳的绳子。”(玩绳时——2010年2月22日)
尽管泽慧表现出了一定的语言天赋,其“语录”常常让大人惊喜,但我并未想到她长大后会写诗。然而,一次突发的表现,我改变了看法。
2011年10月5日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和女儿表姐一家人在中山瞻园游玩。一古建筑近旁,高高的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极富喜色。大家欣赏的当儿,泽慧脱口而出:“灯笼挂树遥看我。”在场的人无不大惊。
我虽二十多年没写诗了,可面对“灯笼挂树遥看我”的惊人之句,突然诗情勃发,三天后,留下了《题李泽慧四岁生日照》的诗。
“时光回溯/大约在1364年前/一个平常的日子/一座村落/一片蛙声/一方堰塘/几只欢鸣的白鹅/一名稚气未脱的叫骆宾王的七岁男童/踏着唐诗的节奏/嬉闹间吟诵出千古绝唱/从此,一代一代的幼儿/便在‘鹅鹅鹅’的咿呀声中长大//我的宝贝女儿/并不知道唐朝代表的是什么/并不知道骆宾王是谁/但面对塘中‘曲项向天歌’的白鹅/也会欢呼雀跃/也会念想起‘红掌拨清波’/女儿在唐诗中成长/女儿学着白鹅/在幼小的心灵中拨弄生命的清波//那是女儿四岁还差三天的平常日子/我们在公园里漫步/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雕梁画栋/让人想起唐朝想起骆宾王/而我似乎勃发了诗兴/想做几句带唐朝味儿的诗/女儿在我身边像小鸟一样跳跃着/我不知道女儿在想什么//天静如画/思绪似烟/未等我着笔女儿却脱口而出了/——灯笼挂树遥看我/惊回首/两排红红的灯笼高挂在古树上/遥遥地看着我/遥遥地也看着女儿/但骆宾王不在唐朝也很遥远/我的女儿/你真的走进到很遥远的唐朝了么”(2011年10月8日)
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唐代的骆宾王,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而泽慧四岁即吟诵出“灯笼挂树遥看我”,着实不同凡响。一年后,她五岁生日,我依旧念念不忘“灯笼挂树遥看我”,又在其生日相册上题了诗。
“一年前一个平常的日子/我的宝贝女儿/你蝴蝶样踩着唐诗的韵律/脱口而出灯‘笼挂树遥看我’/石破天惊的句子/唤醒我沉睡千年的诗兴/仰望夜空 骆宾王的诗如星光璀璨/仰望夜空 唐王朝强大的背影亦如星光璀璨//一年后的今天/孩子 你真的长大了/仰望夜空数着漫天星星你长大了/攀爬高山抚触断崖的厚重你长大了/扑进大海享受涛浪猛烈的击打你长大了/描摹七彩故事同小金鱼窃窃私语你长大了/趴在钢琴的琴键上倾听骏马奔驰草原的辽阔你长大了/穿着粉红色的舞鞋贴在墙上的小天鹅振翅高飞你真的长大了//时光是神奇诡异的魔术师/她轻轻地一挥魔棒/花儿一样幸福的今天就走向幸福如花的昨天/幸福花儿凋零了的昨天就奔向深不可测的遥远/她再轻轻地一挥魔棒/一年就变成清晨挂在树叶上的一滴露珠/太阳出来了立刻就消失得了无痕迹/孩子 你365个日日夜夜/就重叠成了一个低低飞行的纸鸢//孩子 你能不能不长大啊/一如平静的湖水你不长大/一如肃穆的群山你不长大/一如静默的天空你不长大/一如轮回的太阳月亮星星你不长大/一如骆宾王定格在‘鹅鹅鹅’千年的欢鸣中/你—永—远—不—长—大—啊”(2012年10月8日)
我隐隐感到,女儿长大后,一定会热爱诗歌,一定会有佳作问世。
三
泽慧真正意义上诗歌创作,是到了上小学一年级。
2014年12月14日,一位北大毕业来自家乡的才女到家做客,泽慧即兴表演,一首完整的诗《童年》横空出世。
“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段童年的时光/可是那时光是有限的有限的/我多么希望/童年像天上的星星太阳月亮/是永恒的//当我珍惜童年的脚步声时/我的心在想/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到底会经历什么呢/童年有艰苦/谁不是从摔跤中学着勇敢地前进//我跨着艰难的脚步咚咚地响/啪啪啪/ 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像一名坚持的运动员在奔跑/脚步写着一年又一年的童年时光/好像脚步就是一个星球/我在上面留下了一段诗意/我跑呀跑/跑到天要黑的时候/沙沙沙/树叶落下来盖住了我的脚步/我的脚步就像一个大家庭/树叶盖住了它/第二天清晨/我是迈着铃铛般清脆的步子/嗒嗒嗒走过/那嗒嗒嗒的声音/是我脚步的留念//我多么希望/童年能像江河湖海一样/永——恒——”
像穆斯女神附体一样,女儿一气呵成。句子虽显稚嫩,但确实称得上是“诗”。
随后的日子,她又吟诵出包括《寻找秋天》《太阳花》《夜的头发》等在内的7首诗。等会写的字多了后,她尝试用笔写诗,2015年10月3日,她第一次写下了《风》。
“风来了,/它像个开心的小娃娃。/它叫醒了大树,/叫醒了小鸟,/还叫醒了河流。/它吹过,/叫醒了每一个人。/吹吧!风,/吹到远方去,/给更多人带来幸福。”
截至2015年11月16日,泽慧一共创作了12首诗,我冠以《心的萌芽》总题目,向全国报刊杂志投稿。几个月过去,没有任何回音。
后来,我干脆把《心的萌芽》打印出来,送到一家少儿报。一位年轻编辑看完诗稿,狐疑地望着我,他怎么也不相信这组诗出自七岁孩子之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多次碰壁后,我异常沮丧,开始怀疑女儿的诗有问题,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写诗的事了。一年下来,泽慧几乎颗粒无收。
现在想来,出现这种窘境有一个重要原因:文学圈内无贵人引路。我年轻时尽管发表过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和随笔等在内的文学作品,但后因工作关系,彻底告别文坛二十余载。女儿写诗时,自己对诗坛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如火如荼的网络诗歌平台。
四
转机出现在去年九月。
一天,看着家里鱼缸里一条大鱼耀武扬威,我突然有所悟,一首《致鱼缸里的一条大鱼》的诗一挥而就,之后,有借兴写了几首,便四处投稿。其中,《长江诗歌》自然回复的邮件,意外地留有主编张乾东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
于是,我就有了与80后著名诗人、著作等身的张乾东君的深入交流,有了诗歌发表在《长江诗歌》网刊平台,有了《禅定》发表在2016年第11期《长江诗歌》报上,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诗歌平台的活力。
于是,便有了泽慧组诗《心的萌芽》发表在2016年11月11日《长江诗歌》网络平台上,有了2016年第12期《长江诗歌》报一个整版力推泽慧作品机会,并配发了张乾东热情洋溢的评论《冉冉升起的诗歌之星》。
泽慧终于发表了诗作,我异常兴奋,便开始“逼”她写诗。她不负众望,到2016年底,创作出包括《回报》《红日》《白云》《鱼》《狼》等在内近20首诗。
但为此也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两个月时间,因被我所逼,她常处于写诗的亢奋中,致使数学成绩直线下滑。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悬崖勒马。从此,只鼓励她周末或节假日创作,其它时间一概不写诗,灵感来了也不行。这一原则一直坚持到现在。
如果说张乾东为泽慧写诗打开了一扇辽阔的门,那么其他老师则为她的创作添上了新的锦绣。
今年初,我有幸带泽慧拜见路经广州的《天津诗人》主编罗广才老师,罗老师非常热情,手把手地帮泽慧修改诗作。临别,罗老师还特意题了字:“人贵直,诗贵曲;陈词必典;阅读。”后来,还在《天津诗人》夏之卷上编发了泽慧的《白云》等四首诗。
网络平台《诗黎明》主编梓木老师,于2017年9月11日编发泽慧作品时特别用心写了编者按:“坦率地讲,第一次收到九岁小朋友的投稿,并不打算留下她的稿子。但好奇心驱使我想看看九岁的小朋友写的诗歌到底是什么样?所以把她稿子留了下来。当我打开稿件看了第一首诗歌的时,我就想看看第二首••••••所有稿件看完之后,我无法平静——纯真、坦率,毫无做作,在直白的语言中凸显诗意,那些毫无技巧的技巧,让她的诗歌超出了她年龄本身。我想这一定是个天才,她是为诗歌而生的。如一直坚持,将来必有建树。”
《中国诗人》陈劲松老师收到泽慧稿件后留言:“我是《中国诗人》诗歌编辑,李泽慧小朋友作品我选了两章并适当做了删节,拟刊发。文字稚嫩了些,主要是为了鼓励一下孩子。”
青年诗人陈华老师居然让泽慧与当代著名70后诗人杨如风、80后诗人老四一道,登上了2017年第5期《中国•诗影响》“诗苑年代秀”头条。
••••••
人活在世,离不开贵人相助,写诗亦然。泽慧正是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贵人,才有了第一本诗集的诞生。
五
泽慧的诗与大多同龄孩子写的有点不一样,偏重哲思。
不到十岁的孩子想大人之所想,并通过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大人不相信在情理之中。
有一次,一个未谋面的诗人编辑一本诗选集,看中了她的诗。当我通过微信把女儿照片发过去时,对方以为我开玩笑,质疑九岁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充满哲思的作品,并称这些诗要么大人代笔,要么大人做过深度引导。我反复解释,发手稿,他仍半信半疑,直到与孩子通话后才相信。
其实,泽慧具体怎么写诗,我从来不干预不引导,也很少帮她改诗。这本诗集里的作品,绝大部分都保持了原汁原味。我以为,孩子的诗,尽可能少改,留点“残缺美”似乎更有味道。
这几年,泽慧在诗歌创作、发表之路上虽走过弯路,但收获亦颇丰。从2014年12月14日创作第一首诗,到今年10月,她一共写诗156首,在网刊、报刊杂志发表100余首。
发表的网络平台有:《长江诗歌》《天门文艺》《华语作家》《作家导刊》《作家世界》《一线作家》《东南文艺》《江南作家》《新边塞》《齐鲁文学》《新诗路》《刺客工作室》《诗天府》《大西北诗人》《当代诗人》《海诗刊》《潮头文学》《惜缘文学》《中诗微刊》《诗网络诗刊》《诗黎明》《当代一线诗人样本》。
发表的杂志有:《中国诗人》《天津诗人》《山东诗人》《齐鲁文学》《诗中国》《中国•诗影响》《诗意人生》《大西北诗人》《小不点儿童诗歌》《九曲溪》《微光》。
发表的报纸有:《长江诗歌》《岭南少年报》《现代中小学生报》《企业家日报》《北方诗人》《校园作家报》《千红文学报》(新加坡)。
入选作品集的有:《白云》入选《中国民间好诗2017》,《羊》入选《世纪诗典•2017年中国优秀诗歌精品集》,《我的梦想》入选《2017诗坛佳品》,《秋千》入选《诗歌经典2017》,《橡皮擦》入选《刺客诗吧2017年选》,《蛋糕》《雪》入选《2017诗歌精品选集》。
当然,这些诗作,大部分是我“催”出来的。因为年纪小,泽慧玩性也大,很少主动写诗。但她知道我求诗心切,常会提一些条件,比如一首诗换一件小物品,两首诗请吃一顿饭,三首诗大人陪睡一次等等。而且还时不时掉我胃口,她会把写好诗的纸折成飞机,甩到我面前;或贴在我背上,让我抓;或撕成小片,让我一张张粘贴••••••这些小创意令我忍俊不禁。
六
泽慧作品发表多了,渐渐有了小名气,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向我取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答案很简单:阅读!阅读!再阅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泽慧写诗尽管有一定天赋,但与后天大量阅读分不开。和同龄孩子比,她识字相对早一些,阅读始终保持超前状态。图画书、纯文本儿童读物、原版中外名著以及国学《论语》等,一步一个脚印。
广泛的阅读,泽慧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词汇,为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为创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当然,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与父母正确引导密不可分。
首先,大人带头读书,做好表率。一有时间,我和她妈就捧本书读,创造良好的读书软环境。其次,学古人“枕上、马上、厕上”的读书法。我有意识地在家里各个地方摆上书,孩子抬眼就能见到书,伸手就能抓到书。再次,充分利用好书店和图书馆。无论多忙,我都会不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和书店,让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书的强大魅力。第四,舍得花钱买书。精挑细选,不定期为孩子购买各类书籍。第五,合理搭配图书。根据不同年龄段,挑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书供她阅读。
除引导阅读外,我在督促孩子说和写上狠下功夫,鼓励她编讲故事,记日记。以期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七
诗集《朝阳升起》即将付印之际,我的内心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
感谢张乾东君,你慧眼识珠,为泽慧诗歌创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感谢罗广才老师、梓木老师、张劲松老师、陈华老师••••••你们的悉心呵护,给泽慧增添了无尽的前进动力。感谢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张德明教授、作家杨柳老师和青年才俊张乾东,你们在百忙之中作序,让诗集蓬荜生辉。感谢《星星》诗刊编辑的辛勤付出,让诗集得以顺利出版。
感谢女儿外公吴登汉、外婆李运新对泽慧的谆谆教导。感谢现任荆州市粮食局长的家兄李俊平对泽慧的不断鞭策。感谢孩子妈妈吴丽琼对泽慧的精心照料。感谢所有关心关注泽慧的亲朋好友。
并藉此诗集,告慰泽慧未见面过早离开滚滚红尘的外公李才胜、外婆钟落新的在天之灵。
朝阳升起,万象更新。伟大的时代,必将产生更加伟大的奇迹。
李冬平
2017年10月8日于广州
李冬平 男,空军导弹学院毕业,祖籍湖北天门,现定居广州。有过一段不平常的军旅生涯,当过上市公司高管。诗歌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诗选刊》《诗潮》《长江诗歌》《山东诗人》《前卫文学》《企业家日报》等报刊杂志
诗观:诗发乎真情,绝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传递阳光,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