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者絮语 于 2017-11-30 17:37 编辑
《野花》
文/宗小白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
风一吹
它就点点头
再一吹,它又点点头
它见的风
多了
没有哪阵风
吹倒过它
倒是那些风
吹着吹着
就不见了
“野花”顾名思义,野生的花草,区别于生长于温室的花草。当然,我并不怀疑读者对标题字面意思的解读,只是用作自我暗示而已。
整首诗歌十一行、百余字,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物象的选用,乍一看来都很简单。不过就是对日常事物的再现,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推崇或值得品味的东西。细细咀嚼几遍之后,诗歌内在的味道才会被释放出来,其香沁人心脾。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风一吹/它就点点头/再一吹,它又点点”,诗歌的前四行用一种近乎素描的方式,将读者司空见惯的景象进行描述,很有动感。仿佛可以看得见一株或一丛野花在道旁随风摇摆,是比较单纯的写景,在这里诗人应该没有注入过多的理性思维,或者情感的宣泄。
“它见的风/多了/没有哪阵风/吹倒过它”,的确,没有那一阵风可以吹倒一株野花,即使吹倒了,它也会很快地站起来。纵然吹折腰身,它们也不会随意地枯萎,仍然会坚持将泥土给予的那一份绿意毫不保留地呈现给每一个路过的人。若说前面的句子纯粹写景,那么这四行十五个字就不仅仅写景,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震撼人心的东西更具有鲜活的人格魅力。在此,我暂且假设“野花”代表普罗大众,身处底层、背负艰辛的普罗大众,“风”作为一切坎坷、磨难的化身。这样一来,诗歌的社会属性便得以完善,诗歌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很好的彰显。我相信,世间没有哪一个具有“野花”般坚韧秉性的普通百姓,能够被艰难困苦的“风”吹倒,更何况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倒是那些风/吹着吹着/就不见了”,最后三行意在言外。既写出了那些“风”的结局,只能是吹着吹着就不见了,“野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直面困苦、艰险的精神和斗志,并对世间一切“风”发出挑战的檄文。
诗歌虽短,但意蕴丰富、厚重。诗人惜字如金,胸怀悲悯,却极其压抑内心的情感(隐忍应该是很好的品质),其创作是对自然力量以及存在的另一种呈现,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诗句看不到刀砍斧剁的雕琢痕迹,或者说没有技巧才是最好的技巧,着实令人敬佩。
注:最近工作有些忙乱,先读一首,随后再慢慢品读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