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洞穿自性、自然的诗歌现代性——解析周瑟瑟诗集《暴雨将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洞穿自性、自然的诗歌现代性

                                              ——解析周瑟瑟诗集《暴雨将至》

                                                                                文/张弓

1,洞穿

      
        在传统思维中,洞穿是指在某一物体上开出穿透的洞。这个词的指向对象必须是具象物品,如墙壁、门板之类。人们在解释洞穿这个词句,普遍认为只能指具体事务不能指抽象事物。
        在变异的时代,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求变求新的社会环境,现代人的思维意识,早已超越常规的习惯,突破囚禁的守旧观念,敢于打破僵局,破釜沉舟。
        周瑟瑟的诗歌,就是一种语言的洞穿,诗句的洞穿,诗意的洞穿。他在诗歌创作中,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洞穿语言在诗歌与艺术上的隔阂,他巧妙地设计一种元生态的诗歌版本,用语言的气韵,织入某种诗性的计谋,在深入浅出中,揭开诗意的生活艺术。
        周瑟瑟将诗集取名《暴雨将至》,不会毫无意图。暴雨是聚集了无数水蒸气形成云朵之后的一次倾泻,诗人周瑟瑟是在聚集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推出的一部最新诗集,他的用心良苦,不言自明。他把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总结在这部诗集中,意味着他前卫、超越的艺术风格,将向诗坛呈现一场如同暴雨般的倾注。我可以从他诗歌作品中,见证这场即将降临的暴雨,洞穿了生活中的诗性,洞穿了诗意中的生活。
        周瑟瑟的《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这首诗,从儿子对父亲的缅怀,到人的生与死;从尘世的奔波到死后的牵挂;从亲情的至真到父爱的大美……一首诗歌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周瑟瑟的童年是在老屋的书桌边写字,他的父亲陪伴左右,一盏油灯照亮了童年。这份记忆许多人都曾经有过,只有诗人周瑟瑟从这盏油灯中,看见了父亲的心跳:“像是飞蛾撞击油灯。生命的勇气一点点熄灭,而思念更/长久,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在体验父子的心灵感应”诗人体验的父子“心灵感应”,正是生活现场的诗意洞穿。他感应到了“人世的屈辱转化为尊严/与不屈,父亲尤如飞蛾扑火,生命的炽烈与无畏终将熄灭”诗人从生活的角度,升华到哲理的高度,洞穿了生命的炽热与无畏。
        周瑟瑟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了生者的寂静与死者的余音。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诗人从小听惯了父亲接打电话的声音与动作,在他死后,这些声音与动作仍此起彼伏,直到“电话玲声微弱,像那只麻雀渐渐没了体温”,这种真实不是抽象的,相反,真实的意境使诗歌的内在意义显得更加栩栩如生。诗人从一只麻雀身上,找到复活的父亲。麻雀的往返飞越,就是诗人心中的父亲,在不断地生死轮回。这种洞穿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从艺术回归到生活,彰显了诗人在诗歌艺术形式上的变异。
        周瑟瑟这首《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始终有一种声音贯穿在诗人的心中,父亲的声音一直是诗人思念的纽带,把活在当下的人,与逝世的亲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从许多幻觉中听见父亲叫喊的声音,那声音中传递出生离死别的哀思。诗人在进一步的诗写中,交织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春天在后山奔跑的欢乐声/众树像父亲,经过短暂冬天的树叶墨绿,生命更加容忍/散发出的爱,需要生者去沉思,需要在悲伤与欢乐之间/来回转换,祖坟山埋葬了多少代人才获得今天的静默与/葱茏。”
        正如评论家李建春在《道气,丧礼与诗艺》文章中评述:“以《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为代表,也是他长行的代表。那种滔滔不绝、深沉质朴的回忆,亡父在孝子心中激起的恩涛,早已超出文学范畴。因而也能够给诗语带来个人的革命。一洗他以前的某种轻浮、不着地,和不必要的现代性装饰。这是周瑟瑟真正出好诗的开始。但在观念意义上,这批诗又是他本土性的深化。在“原诗”的时间装置中,他训练出叶公好龙的眼光。求龙龙至——丧礼才是时间的真正原点。”
        确实,我们可以从周瑟瑟的《暴雨将至》这部诗集中,欣赏到质朴与纯真;能够触及到诗意的电波,象磁场一样吸引我们的阅读兴趣;能够从纯粹的语言中享受到诗意的生活;在极具爆发力的文字背后,诗人的思想洞穿了现代人的思维意识,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现代诗歌意境中飘逸。

2, 自性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Self),是四大原型之一。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灵的中心。自性也就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
        周瑟瑟把对诗歌的自性融合到语言、节奏、意境、哲理的整合、统一,他恰当地协调诗歌的各个组成部分,使诗歌具有阅读快感和审美情绪。最终,周瑟瑟追求的诗歌艺术,从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达到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
        人们常说,万物皆有佛性。诗人的创作也包含在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状态中,这种佛性,即自性。周瑟瑟的诗歌艺术,就包括这种“幻化”出来的自性,他的诗歌产生出一切生命与生活的真谛,又不执着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切。
        周瑟瑟在《所有逝去的……》一首诗中,他在老家的院门上,钥匙插不进锁孔,母亲走了:“空屋里住着妈妈的气息/我相信到我老的那一天/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将填满我衰老的身体/新锁生锈,新坟变旧坟/我将告老还乡/把所有逝去的重现”这种虚幻的表白,使诗歌的联想更加丰富、饱满,他对慈母的思念,从内心的深处流溢到诗歌的语句,相信有一天,在他老的时候,也会一切都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他诗歌透露出来的自性,从根本上反映了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是谁都不可抗拒和违背的。
.    自性的另一特征是善良:佛性可产生一切,均不离它不执着于一切的本体,所以通常将自性的功用称为幻化、妙用。周瑟瑟的诗歌从人的本性中,幻化出最善良的美感,使诗歌艺术成为陶冶人们情操的精神善果。周瑟瑟的诗歌随处可见,这种善感的表达。他在《这样的想象何其美好》一诗中,回忆着每次回家,都会在登机前,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他会听见一个平静的声音关心到家的时辰:“她的声音如此清晰/我沉浸在母子/见面时的喜悦/母亲摇晃着起身/一下子就扑到我怀里/这样的想象/何其美好/超过了我对母亲//离世的悲伤”跃然纸上的思母悲伤,是多少痛失慈母的人们,烙在心头的悲痛?周瑟瑟抓住一个点,巧妙地融入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把诗歌深层次的意境,用一句诗歌幻化。
        在诗歌创作中,语言文字是构成意境的依据,诗人要表达的诗歌内容,通过对文字把握、运用,产生诗歌的艺术效果。周瑟瑟的精准、恰当的语言功夫,使他诗歌的自性特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诗人、评论家张执浩对周瑟瑟的《暴雨将至》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周瑟瑟的写作风格多变,一方面显示了他强大的吐纳能力,另一方面又让人对他总是充满期待。在我的阅读视野里,这样的写作者不是很多,而是少见。广博的题材,庞大的写作体量,这无疑是成就一位优秀写作者的重要途径,周瑟瑟的优异之处在于,他总能迅速将自己的笔触切换到大众陌生而只有他熟知的领域,并成功发掘出一个又一个文学的矿洞。尤其是他近阶段的诗,在摈弃了“写”的架势以后,以“活”的形象掘开了诗人与生活之间的阻遏,达成了诗意与日常之间的天然和解,语言流畅而清新扑面。我以为,这是一个真正长寿型写作者所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也因此对他的期待又增加了一份。”

3,自然

        生活在物欲社会,要操守一份内心的自然,谈何容易?诗人周瑟瑟用行动实践并验证,自然是追求诗歌艺术的一种境界,代表着诗人的眼界与思想的高度,包含了诗人对世界观的认识与认知。
        在阅读周瑟瑟的诗歌作品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毎一首诗,都是天然而成,从诗句到诗意,没有一点非人为的痕迹。这种近似于纯自然的诗歌形式,从表现手法上,体现一种自由张弛、内外互补、深入浅出、天然巧妙的艺术境界。            在诗写内容上,没有夸张、虚浮的造作,不拘束于苦涩与离奇,通体流畅而甘甜。他的写作是一种灵活多变、求新求异中呈现艺术的纯粹,不呆板,不勉强。
        周瑟瑟的诗歌艺术,在自然中寻求一种尊重事物的本质,从人性的善意中挖掘一种内心世界的心理反映,而且从诗歌内在的艺术规律中,发展独立、自我的技能,不受外界干扰。我们从他的诗歌中,处处可遇见褝性的顿悟,他总是可以将人的自然本性与艺术的自然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这样的自然中,我们欣赏到诗歌作为人类精神食粮,在诗人的客观世界上,承载一种艺术的价值观。
        评论家唐晓渡对周瑟瑟的写作有一个恰当的评判:“周瑟瑟的写作和其倡导的“卡丘”互为笺注,以无视定义对应于诗的不可定义。他的诗以随兴和敏捷见长,快放而轻盈。其意绪多起于琐屑的日常经验,虽很少和时代正面冲突,却也从不闪躲无可避免的摩擦和不适;其运思则如蜻蜓嬉空,飘忽不定。高举低翔,悬停进退,端在一念流转;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驭气而不蓄势,务求生趣盎然。他以游戏态度自由出入历史和想象的时空,以持续的消解和重构使传统的“性灵说”重新焕发出生机,以貌似“自动写作”的无可无不可呈现情感和语言的正义。”

4,诗歌现代性

        周瑟瑟曾提出“诗歌现代性启蒙”的主张。何谓诗歌现代性?它依靠什么产生对现实社会的实际性启蒙意义?
        “自然是一座神殿”这是波德莱尔的诗句,本雅明看到了“只有通过自己同化了这些成份,波德莱尔才能探寻他作为一个现代人所目睹的崩溃的全部意义。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认识到那种只对于他才有的挑战”。周瑟瑟崇尚的自性、自然写作,就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启蒙意义上的探索和开拓。
        周瑟瑟认为:“中国诗人在自然中的写作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显而易见,传统人文美学有多深,我们的诗歌就有多滋润。”
        周瑟瑟在当下社会的现场中,看到了“在当下,混沌的写作占了上峰,精神后撤,语言失去了启蒙的意义,任何叙述都是自圆其说,难以驱除传统与现代的迷雾,时代仿佛不需要启蒙,现实利益让人昏昏欲睡,每天都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情人节,每天都在享受甜蜜的利益抚摸。”
        他强调:“诗人是现代性的实践者,现代性昏眩带来了启蒙的意义。”
        后现代性(或者较贬抑的称呼为“后现代情境”)通常是指出现于现代性“之后”的人类社会之经济或文化的状态或情境。某些思想学派认为现代性结束于20世纪末,并由后现代性所取代;而其他学派则认为现代性一直延续至现在,并囊括了后现代性的所代表的发展内容。后现代性的特色包括了全球化、消费主义、权威的瓦解以及知识的商品化。
        显而易见,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从消费主义走向知识商品化的时代,从人文学科的视角观察、分析,现代性更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变迁。可以从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中,找寻到现代性在知识商品化的具体表现。
        现代性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
        周瑟瑟提出“诗歌现代性启蒙”,可惜的是,他没有形成一套趋于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更多在于用行动去见证“诗歌现代性启蒙”,他的写作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那就是“元诗方言写作”。我们从他《暴雨将至》这本诗集,可以找到“元诗方言写作”的标榜和示范。这一点,不只是我这样认为,许多学者、评论家也都有相同的观点。
        评论家张清华认为:“他的诗是概念与物象之间、思想与无意识之间穿梭与互动、激发与创生的典范。”
        评论家 霍俊明评价说:“ 十多年前的周瑟瑟在“中关村时代的乌鸦抑或夜莺”的声调下追求现代性的繁复和密度极大的抒情方式,那时他真正的诗人面孔只是呈现了有限的一部分。今天看来,日常流年与内心迷津交织中周瑟瑟已经在更新的写作中全然掀开了迥于同时代诗人的精神面孔,而愈益开阔、精深和自洽、自审的写作也在诗人经验愈益匮乏的时代打通了写作的新的可能性。”
        无论是张清华的“将至为庞杂的经验与事物、感性与思想融于一炉,能够将传统的诗歌元素与人文观念,同现代后现代的文化意象贯于一体,借助随时随地的触发,融合出繁复精细的诗意,与化腐朽为神奇的词句。”,还是霍俊明:“周瑟瑟在不断放大的阴影和过去时的历史颓败中重建了一个诗人的“现实感”、知识分子的求真意志以及田野作业式的地方性知识。我想到了诗人近乎墓志铭一样的诗句,‘只有我这命运的囚徒在独自深入。’”都从一种人文的精神范畴,强调了周瑟瑟诗歌创作对于“诗歌现代性启蒙”的实践作了充分的肯定。
        周瑟瑟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用近似口语化的文字,在“元诗方言写作”的助推下,从洞穿的超越中,形成自性、自然的写作风格,他的现代性意识,一直鼓励他执着地坚持与操守,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我们看到《暴雨将至》呈现的诗歌现象,正如一场风暴,席卷整个诗坛。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将至的暴雨势必迎来一场诗歌变革?拭目以待。

张弓,曾用笔名信天游,男,1963年生人,福建连城人,现居福州。网刊《海峡诗刊》主编。诗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科毕业。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在《诗刊》《中国诗人》《福建文学》《山东诗人》《福建日报》《浙江作家》《闽西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评论获”主题征文银奖。

周瑟瑟诗歌作品
<<海峡诗刊>><<张弓评诗>>第50期:洞穿自性自然的诗歌现代性——解析周瑟瑟诗

元旦煮粥

今天宜静
宜煮粥,早早起床
淘米。米的清香
是妈妈散发的清香
瓦罐扑哧扑哧
我推开厨房的玻璃门
看见五年前的妈妈
在偷偷抺泪
她想念我栗山的父亲
五年只是一瞬
转身走了的妈妈
匆匆去与父亲团聚
今天宜沐浴更衣
宜枯坐。一个孤哀子
在元旦,不宜哭泣
不宜低头
任脸上的白粥流淌

2017.1.1


所有逝去的……

所有逝去的是些什么
一把新锁挂在栗山的院门上
黑暗中的手哆哆嗦嗦
钥匙插不进锁孔
我知道所有逝去的
再也不会回来
哥哥举着手电
在夜里砍下的树枝
春天一来,又会疯长
空屋里住着妈妈的气息
我相信到我老的那一天
所有美好的回忆
都将填满我衰老的身体
新锁生锈,新坟变旧坟
我将告老还乡
把所有逝去的重现

2017.1.1


今天的阳光

窗帘低垂
如沉默的长者
让它们进来
让它们进来坐坐
窗帘拂动
那是阳光的手
在试探安静的主人
我睡得够久了
我感到阳光的手
在抚摸我的额头
我装作若无其事
小时候我生病时
妈妈也这样摸我的额头
“咦烧退了”
“起来吃点东西吧……”
我装作睡着了
妈妈坐在床头
我看见今天的阳光里
妈妈叹着气
起身去给我端来
一盘水淋淋的桃子

2017.1.2


海南航空

大海捞针是何年
大海的机舱
鱼群遇见羊群
年关的动物
呆头呆脑
我是归家的大雁
翅膀上的雪啊
坚硬如骨
大海捞针是何年
首都机场的跑道
阳光如盐
大海的蹼
踩到了
空姐的背影
我是归家的大雁
喉咙里的雪啊
沽沽翻腾

2017.1.23


这样的想象何其美好

我现在回家
去与母亲一起过年
我告诉自己
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她像一个多月前一样
活得好好的
她到处走动
在各家的椅子上坐坐
喝茶打牌
有时还留下来吃饭
她的生活
还在继续
我总是在登机前
给她打一个电话
母亲的声音平静
询问我到家的时辰
她的声音如此清晰
我沉浸在母子
见面时的喜悦
母亲摇晃着起身
一下子就扑到我怀里
这样的想象
何其美好
超过了我对母亲
离世的悲伤

2017.1.23


小镇

回到小镇
一条河流污浊
白云倒映其中
还是白云
河水静止人心也静止
一切都是旧的
一切都令人怦然心动
枯枝败叶积蓄多年
像我们积蓄的钱财与情感
枯枝上的嫩芽
菜地边的粪坑
一阵风从我的脸侧吹过
吹起故乡浓重的体气
一切都已静止
一切都保持沉默
一个顽固的人啊
消失在废墟里

2017.1.24


日出

无数次经历日出
它的出现
总是突兀
以抛弃的姿态
把死者的眼睛照亮
首先割掉树的头颅
然后挂在电线上
像爱在晃动
它的孤独
在不断放大
又突然消失
不知道它到底要
将爱带向何方
故乡的道路
不堪日出的重量
无数次经历日出
但你真正了解日出吗

2017.1.25


合拢

太阳照耀北方
也继续照耀南方
早晨
还不会照耀到墓地
树巅之上
是故乡蓝色的天空
天空下
父母的坟墓已合拢
南方的树叶
翠绿、肥厚
像不死的灵魂跳跃
我要回到树巅之上
一月的风
吹拂新鲜的空气
我俯身跪伏
把脸触到
腥黄的泥土

2017.1.26


黄土萝卜

你把萝卜种在土里
这是你的生活
你拔出萝卜
挑到镇上去卖
你坐在扁担上
看见我走向你
我叫不出你的姓名
我们同时打招呼
——黄土萝卜
黄土萝卜你喜欢吗
白的肉体
黄的泥土
这是我喜欢的东西
四周的嘈杂
让一地萝卜显得安静
我蹲下来
萝卜显得更白嫩

2017.1.27


肉案

人散街头空
肉铺摊上一个树墩
树墩上隐若可见
肉沬与血迹
有多少牲口
就此结束生命
就有多少口舌的欢乐产生
卖肉人是一个不起眼的男人
也有可能是一个俊俏的女人
我不能对自己说晚安
沿着河堤往前走
就可以看见法华古寺的尖顶
一直走到济福桥
我心中的肉案还没有放下
小镇灯火闪烁
把我掩藏进随便哪户人家

2017.1.27


笼中鸭

如果把你关进笼中
你的心情
会有它们这样坦然吗
如果把我关进去
我会绝望、焦虑
无助而眼睛充血
我在昏睡一场后
发现还没有被人买走
我会以头撞击铁笼
我会撕碎羽毛
我不能就此等待下去
命运的转机不是没有
但在那个命中救我的人
赶来之前
笼中的挣扎
让我看到了
垂死者缓慢收缩
洁白的身体

2017.1.27


点灯

屋檐上灵魂在诉说
一只猫弓起脊背
湘江在翻滚
无人理睬它的流淌
夜色笼罩阳雀湖
佛塔与湖水紧紧相拥
我呆立法华古寺院内
僧侣弯腰点灯
桔黄色的亮光涂抹额头
树巅凝聚寒气
菜地在黑暗里生机勃勃
冬天很快就要离开这里
我靠近万年宝鼎
与它一起分享烛火
风一吹我就低下头

2017.1.28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大地的心跳在寂静的夜里
咚咚咚从另一个世界传来,那是父亲的心跳
像是飞蛾撞击油灯。生命的勇气一点点熄灭,而思念更
长久,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在体验父子的心灵感应
父亲残留的体温是否温热?夜里我梦见与哥哥围坐在老屋的
书桌边,我写字,哥哥捏泥人敌军长,油灯照亮了童年
父亲去了哪里? 他在公社、政治与家庭中间穿行
一部黑色手摇电话机,一张老式办公桌,记忆里
阳光强烈的空气里灰尘上下翻飞,父亲硬朗的脸浮现
我被墙角三五支步枪吸引,穿中山装的父亲上衣口袋里
插着自来水钢笔,他的口才我继承了多少?他沉默的
风度我到中年才开始学习,而人世的屈辱转化为尊严
与不屈,父亲尤如飞蛾扑火,生命的炽烈与无畏终将熄灭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父亲接电话的声音在七十年代
喂喂喂喂从电线里传来,晃晃荡荡的电线里有我父亲的心跳
风吹饥饿的麻雀倒栽在水库的碧波上,我听到父亲的心跳
在今夜另一只麻雀身上复活,小小的心脏隐藏在黑暗的树梢
它飞过了多少次生死轮回,我就能听到父亲多少次心跳
今夜父亲那部老式电话机在世界某处响,滴玲玲的声音
打破了夜的寂静,无人接听,它的主人消失在灰尘翻飞的
光线里。我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电话玲声刺激我的耳膜
电话机黑色外壳,父亲的手摇动电话机的动作,一一浮现
成群的麻雀在电线上此起彼伏,而总有一只因为饥饿
在水库的碧波上挣扎,我回忆起一阵风吹起麻雀肚皮上
白色的绒毛。电话玲声微弱,像那只麻雀渐渐没了体温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
集会正在进行,现场群众与未来的我,同时听到大喇叭里
周秘书在作报告,阳光暴烈,公路上的烂泥散发热气
父亲沉稳的声音经过高音喇叭的扩散,在今夜我能听见
滋滋滋的颤抖,发电机不稳定的电流里有父亲粗重的呼息
与翻动报纸的㗭嗦声,那时父亲应该是我现在这个年龄
文才被公社短暂征用,周秘书的称呼却延续了几十年
我一直觉得怪怪的,好像是强加给他的身份越来越缩小到
老一辈人的嘴里,直到他们一个个离世。记不得哪一天周老师的身份
取代了周秘书,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长大、生育,教育陪伴了您后半生
直到您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再见了!”父亲,我们能再见吗?
我是您的儿子,也是您的学生,黎明到来,我坐在床上睡去
我相信在睡梦中可以与我的父亲-我的老师再见一面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父亲在喊我的乳名
自从我十八岁离家,乳名被遗弃在故乡,像一个秘密
今夜我听到父亲在叫我的乳名,我模模糊糊就答应了
父亲的声音像我读中学时那个夜晚,我与哥哥睡在学校宿舍
下半夜我隐约听到有人叫我与哥哥,是父亲在敲门
我在睡眼惺松里跟着父亲,记得那个晚上月亮高悬,脚踩在
结了冰的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父亲的咳嗽声在前面
我知道家里出事了,惊恐第一次突袭一个少年,当我看到哥哥
抱着姐姐痛哭,我半梦半醒,惊讶哥哥的哭声,原来伤痛
是冲破喉咙的哽咽。姐姐被抬上担架,亲戚们在灯光下晃动
天尚未明,他们要去湘江边赶船,送姐姐去长沙治病
我少年的记忆里从此种下了父亲、哥哥与姐姐分离的
那一幕情景。今天父亲不在了,幻觉中父亲在叫我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春天在后山奔跑的欢乐声
众树像父亲,经过短暂冬天的树叶墨绿,生命更加容忍
散发出的爱,需要生者去沉思,需要在悲伤与欢乐之间
来回转换,祖坟山埋葬了多少代人才获得今天的静默与
葱茏。一群人来上坟,鞭炮齐鸣,烟雾四散,跪下的儿孙
年长的面容悲寂,强忍住眼泪,年幼的像树技上的嫩芽
在风中颤抖,年老的发出了呜咽。春天已经来到了父亲的
新坟上,因为他的加入而让祖坟山有了新的悲伤
悲伤万古常青,加入者如新鲜的黄土年轻而充满朝气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春雷滚滚奔向黎明时分的故乡
湖南持续的高温冬天终于在夜里迎来淋漓的细雨,春雷一响
沟渠里的活水在不远处喧哗。我撩开窗帘,天色微明
我想起童年时父亲与哥哥捉回鲜活的鲫鱼,鲫鱼与泥水的腥气
我有三十多年没有闻到了。我披衣坐起,脑子里有鲫鱼跳跃
春雷追着牛犊,满山的青草一夜间开始疯长,春雨贵如油
昔日乡村炊烟沿着田埂弥漫的景象,随时光已逝,田地荒芜
浸水沽沽流淌,野草掩埋乡间熟悉的道路。时代巨变,门前的
池塘缩小了,春雨还没来得及灌满,我的心里堆满了从北方到
南方的雪水。故乡的春雷在云层里炸响,睡梦里的亲人
多少年来他们习惯了这突然而至的春雷。父亲留在堂屋墙上的
黄历翻开了新的一页:弥勒佛祖诞,今日辰时雨水
7时50分,天亮了,农历乙未年迎来大年初一日
本日九紫,母亲起床,她以为春雷是父亲回到人间大地
她说:“我要扑上去抱住你父亲,不让他再离开我了………”
――我的娘呀你不要抱住父亲,让雷声消失,让春雨撒满故乡

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我听到母亲在佛前祈祷――
向西南方迎喜神,向西方迎贵神,向正西方迎财神
向北方迎我父亲。“昨晚那三声雷响,是你父亲带领
他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向这边报平安,他会保佑我们。”
母亲的想像何其美好,超乎我的想像。一家人吃团圆饭
父亲的座位空着,一碗白米饭,一双筷子,一杯酒
摆在儿孙与母亲中间,去年他还坐在那个位置,我们干杯
祝父母长寿幸福,我们的笑容里有掩饰不住的痛
泪水滴在酒里,我看见父亲在后退,一个人的生命正在耗尽
所有的挽救与祝福都显得渺小无力。留在人世的时光不多了
上洗手间时父亲第一次紧紧牵着母亲的手,死死捏着不放
“这些年从未有过,他从未这样紧地抓过我的手啊……”
母亲跟我谈起父亲迎接死的感受是那样具体
“他都不需要我陪伴,连呻吟声都不发出来,只是有过
最后的叹息。”父亲临终前一天将一本字典送给侄孙女
他自己尚能洗澡,临终前姐姐给他洗了脚,他执意让母亲
与姐姐先睡下,他只有几秒钟就走了,“没有痛苦,你姐夫
扶着他的头。我抱着他时已经没有了气息。”母亲的叙述
终于平静,她经过了九个月的生离死别,向我无数次叙述
父亲最后的时刻。“一只蝙蝠来了,我对他说你回来了――
那是你父亲,他舍不得家,回来看看,他飞回家几次
我追着他,他突然飞到床底下不见了……真的是他
最后一次我打开后门,让他从后山飞走了……”
这是母亲向我第一次讲到蝙蝠。我相信我们终将走向时间的
黑洞,父亲在前面引路,我们排着队,像一队黑夜里的蝙蝠

2015年


林中鸟

父亲在山林里沉睡,我摸黑起床
听见林中鸟在鸟巢里细细诉说:“天就要亮了,
那个儿子要来找他父亲。”
我踩着落叶,像一个人世的小偷
我躲过伤心的母亲,天正麻麻亮
鸟巢里的父母与孩子挤在一起,它们在开早会
它们讨论的是我与我父亲:“那个人没了父亲
谁给他觅食?谁给他翅膀? ”
我听见它们在活动翅膀,晨曦照亮了尖嘴与粉嫩的脚趾
“来了来了,那个人来了――
他的脸上没有泪,他一夜没睡像条可怜的黑狗。”
我继续前行,它们跟踪我,在头上飞过来飞过去
它们唧唧喳喳议论我――“他跪下了,跪下了,
脸上一行泪闪闪发亮……”

2014年


父亲的菜园

虫子蜷伏在芹菜的根茎上。虫子一动也不动
我从北京回来,推开菜园的栅栏,我蹲下来

轻声呼喊:虫子-虫子
可是这夏日的睡眠无法叫醒,父亲睡在了后山

如果我翻过这翠绿的菜园,就能看见父亲的坟墓
那是一座矮矮的坟,那是我亲爱的坟,在高高杉树的环抱下

从菜园飞过的鸟,他们如子女扑向我父亲
这里的鸟都见过我父亲,都吃过我父亲种下的菜

我摘下苞谷,也摘下茄子,今年的南瓜叶片肥大
没有开花,今年的辣椒长得缓慢――悲伤影响了生长

父亲一个多月前还在菜园里徘徊,他倒背双手
从我拍摄的照片看不出父亲的病,只看见满园的温情

今天晚饭我吃红薯叶,小时候我吃过
我们围坐在一起,夏天的傍晚明月出现在山边

月光照着青菜在园子里窃窃私语
父亲把水撒在院子的地坪上,我们睡在土腥气的夜里

母亲说:收了这一季青菜,菜园就空了
到明年,菜园要靠它自己生长

2014年


山羊的善

山羊的嘴唇
紧紧抿着又突然张开,发出倔强的叫声
山羊有难言的善
唾液挂在唇边
站在我回家的路旁看着我
我的父亲已不在人世
我跪下来,抱住山羊
山羊的舌尖舔我的眼睛
它小声告诉我:“你的父亲很好
地下的世界寂静、温暖、相安无事。”
父亲走了快两个月
我孤身一人去上坟
碰见嘴唇像婴儿的山羊
我离家后一直默念它
――它会不会是父亲的化身?

2014年


父亲的新家

这些杉树有三十年了
我小时候坐在林中看《读者文摘》与《故事会》
那是父亲最早给我们兄弟订的刊物
现在由这些高高耸立的杉树守护父亲
去年父亲身体尚好,他用推土机推出一块空地
为自己规划新家――“上边是你伯父,我居下边。”
我们父子在山上谈话,谈的是父亲身后事
那时透过杉树尖顶,能看见一片天空碧蓝
现在我独自一人,围着埋葬父亲的黄土打转
林中鸟比去年父亲在时要多
它们为寂静的墓地增添热闹
我仔细察看,黄土经过七月雨水的清洗
粒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
堂哥来给新坟护土,他说:“我闻到了你父亲的气息。”
杉树静默化为我身,黄土有了父亲容忍的性格
那一堆黄土仿佛林中黄金,养着我父亲

2014年


梦中鹤
  
鹤静坐于我家堂屋,我知道它来了,坐下来了
黑暗里,它来了,我年迈的父母已经熟睡,母亲睡得
静无声息。此刻父亲鼾声如雷

鹤的耳朵灵敏,它听见父亲在心里写字,虽然父亲一只耳朵
听不清楚我的电话,父亲写下――诗硬骨
我的骨头在梦里嘎嘎作响,是墨汁渗透进了骨头

鹤起身,拿起茶壶,倒下母亲留给我的浓茶
鹤饮茶,发出滋滋的吮吸声,在漆黑的夜里

鹤起身,擦拭木桌子,这一张饭桌我们兄弟曾经围坐
如今四散开来,留下两个老人,他们面对面坐下吃饭

鹤起身,潜入一间卧室,它把柔软的翅膀盖在母亲的额头
鹤哭了。我在梦里紧紧抱住鹤,它的身体滚烫

鹤起身,潜入另一间卧室,它惊慌地弹跳,像是遭了电击
鹤的叫声惊起了我,异乡的哥哥也醒了,他一脸惊恐
哦父亲没了呼息,仙逝如鹤,扑腾一声在半夜飞走

2014年

周瑟瑟,男,湖南人,当代诗人、小说家。现居北京。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周瑟瑟诗选》《栗山》《暴雨将至》等11部,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等6部,以及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小说创作)等500多万字。曾获得2009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14年国际最佳诗人、2015年中国杰出诗人、第五届中国桂冠诗歌奖(2016)、《北京文学》2015-2016年度诗歌奖等。主编《卡丘》诗刊,编选有《新世纪中国诗选》《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给孩子最美的诗》《中国诗歌排行榜》年度诗选等多种,创办栗山诗会、栗山诗歌奖与卡丘•沃伦诗歌奖,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应邀参加哥伦比亚第27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曾提出诗歌现代性启蒙、元诗方言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4-9 07:06 | 只看该作者
周瑟瑟的诗歌,就是一种语言的洞穿,诗句的洞穿,诗意的洞穿。他在诗歌创作中,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洞穿语言在诗歌与艺术上的隔阂,他巧妙地设计一种元生态的诗歌版本,用语言的气韵,织入某种诗性的计谋,在深入浅出中,揭开诗意的生活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9 07:10 | 只看该作者
"周瑟瑟将诗集取名《暴雨将至》,不会毫无意图。暴雨是聚集了无数水蒸气形成云朵之后的一次倾泻,诗人周瑟瑟是在聚集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推出的一部最新诗集,他的用心良苦,不言自明。他把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总结在这部诗集中,意味着他前卫、超越的艺术风格,将向诗坛呈现一场如同暴雨般的倾注。我可以从他诗歌作品中,见证这场即将降临的暴雨,洞穿了生活中的诗性,洞穿了诗意中的生活。"

-----这样的理解就是洞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4-9 07:1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洞穿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从艺术回归到生活,彰显了诗人在诗歌艺术形式上的变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4-9 07:15 | 只看该作者
评论家李建春在《道气,丧礼与诗艺》文章中评述:“以《睡在父亲离世的床上》为代表,也是他长行的代表。那种滔滔不绝、深沉质朴的回忆,亡父在孝子心中激起的恩涛,早已超出文学范畴。因而也能够给诗语带来个人的革命。一洗他以前的某种轻浮、不着地,和不必要的现代性装饰。这是周瑟瑟真正出好诗的开始。但在观念意义上,这批诗又是他本土性的深化。在“原诗”的时间装置中,他训练出叶公好龙的眼光。求龙龙至——丧礼才是时间的真正原点。”

----引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4-9 07:17 | 只看该作者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Self),是四大原型之一。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灵的中心。自性也就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

---自性就是鲁迅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4-9 07:18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常说,万物皆有佛性。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4-9 07:21 | 只看该作者
"诗人的创作也包含在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状态中,这种佛性,即自性。周瑟瑟的诗歌艺术,就包括这种“幻化”出来的自性,他的诗歌产生出一切生命与生活的真谛,又不执着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切。"

自性即佛性,佛即化,化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4-9 07:23 | 只看该作者
"相信有一天,在他老的时候,也会一切都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他诗歌透露出来的自性,从根本上反映了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是谁都不可抗拒和违背的。"

思想已经抵达化境,了然生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4-9 08:13 | 只看该作者
诗人、评论家张执浩对周瑟瑟的《暴雨将至》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周瑟瑟的写作风格多变,一方面显示了他强大的吐纳能力,另一方面又让人对他总是充满期待。在我的阅读视野里,这样的写作者不是很多,而是少见。广博的题材,庞大的写作体量,这无疑是成就一位优秀写作者的重要途径,周瑟瑟的优异之处在于,他总能迅速将自己的笔触切换到大众陌生而只有他熟知的领域,并成功发掘出一个又一个文学的矿洞。尤其是他近阶段的诗,在摈弃了“写”的架势以后,以“活”的形象掘开了诗人与生活之间的阻遏,达成了诗意与日常之间的天然和解,语言流畅而清新扑面。我以为,这是一个真正长寿型写作者所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也因此对他的期待又增加了一份。”

---引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9 23: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