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总第99期)主编:碧青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7-26 1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青 于 2018-7-26 17:58 编辑
& u9 n8 L6 ^0 K
/ S& x& M1 a$ _( L5 k赤脚夏
* L" U% o/ i/ f# c     江南山民
! F: a0 |+ I* n# e7 J
/ P; [# [$ _" R1 i, {2 y6 m3 F: ]/ v太阳在丘陵上
6 I( c( h& a  F$ r( u  `夏打着赤膊
8 K+ `4 Y! ^$ T9 [9 @1 E赤脚5 e  r# J: }* ]" B" s1 o
5 i7 {- F  T* x; v0 Z
只是
# \5 v# j: x' K; A1 \' k/ Q8 h4 B一场风暴之后( k" N3 o1 J$ V9 ?. m
火扑扑的路上溅过泥土和青草的爽! Y  _& m8 y: r& m9 l! Z0 G8 o
只是雨后的太阳9 n0 w8 A: X9 k* j) v( b) H9 R
像父亲扇着汗淌: ]; G* Y% v& T) i$ \: c
扇着草帽
& a- K+ U: }  [5 ~或吹着口哨/ u) F! a: {3 w0 Z: t
取过风! " |- f4 I" c# g: s

+ Q  C# _- C1 W1 A8 D- d7 M4 ~( {1 o# Y" F
看,夏在太阳下长大9 g9 L3 u" X3 a3 I
山笑淌淌" m1 ?9 f0 y" T+ }" [
水笑淌淌
9 Q9 s* p( B3 C- B3 ?2 \6 O( A) ^- A. L" a% `+ W
推荐人:碧青$ ]; v8 Q  c& C" x( x- d/ D
推荐语:初读《赤脚夏》,便心生欢喜。
! A. X: \; f& g, b& X! T8 Q赤裸的夏天,在炎热的太阳下,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之后,却那么神清气爽,自在安然。像淌汗的父亲,扇着草帽,或吹着口哨,取过风的凉,是天地的凉意,是心灵的凉爽。诗的结尾,呈现夏纯真而美好的自然本性。山笑淌淌,水笑淌淌,清流,亦在源源不断地注入读者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7-28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去宋庄》
3 R2 Q0 Q& S* f2 s# m 曹红燕
  e9 X8 m; z# K) l- R9 d' i' U0 h- B
! [" P8 T( S4 u6 \5 b我去宋庄4 S+ W7 ]3 y2 ]! V3 V
一个人前往
$ u2 }9 }, Y2 |! u: N0 }就如1966年
+ b" k5 x) p3 I: B# a我奔向我的出生地1 [" {  t3 n: q3 Y. O) f! ]
     
, p4 w" f# X0 v5 S$ k  k& ~1 B在宋庄有什么
2 p  j+ w% {. T5 C0 U3 e" }. S在一位禅家的画展前   
$ b" w0 A2 O- {8 o$ d; F( n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
' ]& t; o3 }  ]1 j7 w2 i跏趺而坐  O2 ~- |- K2 J; B( P
我走过去
% |8 \% |! ?3 K/ _在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
4 r1 w  i# g; j
5 _. a$ {0 L( C& G8 \, L我一直在行走
* F8 i* _) V: c从出生地出发一直向外追寻
/ Q- U. ^  d5 \; @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
* l7 L3 z1 \* |- q只看自己
% k: L  ?2 M# M  A* l$ m* }
1 e8 b) v& v, a; L' s3 e4 [) }推荐人:碧青
( y! y8 S# n- G; X5 L推荐语:去宋庄,应该是女诗人曹红燕的一次真实的旅程。而这首诗《去宋庄》,却在诗写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程。女诗人去宋庄,就如1966年奔向出生地,是一种来,亦是一种去。来和去,在诗人的心里合一了。: ^: M7 H& Q! F4 B( W& v
宋庄有什么?为什么来和去都在宋庄?4 J: a$ F! d4 R/ a6 v! j2 I9 m
或许,这是本诗要给出的一个答案。9 t/ H2 \4 U, z) ]
所以,诗中呈现的是一位禅家的画展。而最主要的意象,是“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跏趺而坐”,在画展上,诗人看到的是一尊对着镜子的佛像。或是写实,或是一尊喻体。正在镜子面前走过的诗人,既看到了面对镜子的佛像背影,亦应该看到了镜子里佛像的面容,而女诗人的目光,“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这是最殊胜的一笔。女诗人那一刻的“看”是用心的一看,虔诚的一看,才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这个“我”,是与佛像出现在一个镜子里的我。看似写实,实是“悟”相。: o; X( y  L, w/ T8 X
最后一段,诗人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但犹如幡然醒悟地回望着自己过去的行走,只是“从出生地触发一直向外追寻”,却又一次瞬间领悟:“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只看自己”。* B5 \* d) t2 |: O
在一面镜子看着自己的佛,恰是通过自身证悟生命和世界的佛。; ~+ P* T/ T$ e4 a7 H. D
3 k! @* @  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7-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转山人% O: w! `% y8 X; z& c; C  r
                   下午百合9 h& |' c; Z+ I1 V5 |8 O

9 U1 l3 J& K# ^9 ]他转走了一座山
/ d) a! H, |, Y转空了一个春天又一个秋天
8 r4 c- D6 E8 J3 y! k% p8 n他转空了漫天的飞雪
0 G; W8 z+ l- c7 f卓雅的红裙缓缓地变灰/ w+ j$ R. @8 H) u
天空下面; I1 Y% q% m: E' ~: b- b  L, u
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处
( n0 Z8 v3 Y+ N) H' j/ h
) z; s1 S* \6 H; [# \+ w
& v; _" d4 M: C0 o0 ~推荐人:碧青7 m+ t9 s- M5 S0 c
推荐语:女诗人下午百合笔下的《转山》,应该是她在西藏旅行的见闻入诗。
0 u' Y+ L3 _9 B2 ?- ~+ \' i7 X或许是受“转山”这种西藏一带的庄严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的感染和启迪,或许是诗人已经随着虔诚的转山人完成了某种心灵的诗意思悟过程,这首诗,从转山人已经转走一座山开始,于是,女诗人看到了转山人的力量和智慧“转空了一个春天又一个秋天”,从春天到秋天,从种子到种子,很多生命已经完成了一种轮回。“他转空了漫天的飞雪/卓雅的红裙缓缓地变灰”。飞雪的白空了,卓雅的红裙子也变成灰色,而灰色也在天空下消失了,“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路。”* D7 `* R; i: F: j% E
至此,只剩下自己的五体投地的转山人,呈现着在无垠的空中“转出”的诗意境界:“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路”……" S$ b. D; m4 s5 S
这首只有短短六行的小诗,完美地运用了动词“转”,实现了动和静、有形和无形自然契合。以“空”为底蕴的静,以“转”为中轴的动,得以以“转”的方式,将有形化为无形。/ U, s9 q, j: J, h  b' x0 X; N% G
从动入静的思维观照,最终呈现了转山人把来路和去路转在了一起,并呈现了无限深远的意境!
, r7 |; b. T$ s) R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7-29 16:18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养老院一瞥
0 _2 n0 S4 L; S7 @/ `; \6 j作者:快禅如风
& Z" s" l. z$ M7 v. x1 X- n) P6 `" N1 [* e5 @, L4 s
一扇门,一条狗 & M& _# \1 W; i; b
一个护工和她的娃
* |8 [" h8 b; J7 Y' p6 e! [2 h+ t一个老者,在小方桌边
  ^6 @/ k% d% D, E就着午餐,品天空的浮云 / o! Z( ?$ [" x4 Z, W+ \& z$ B* y
一头驴,窥视这庭院
7 L7 `/ t) ?1 Y0 _1 b出门时撞到院墙上的汉字
6 X- p+ U7 @4 ^& p. q) v  `——寿比南山
- f* \/ O* r! M8 I6 m
  L( L: p- J' u( b0 B推荐人:也牛* G/ ~( i' Z$ S) U5 J
推荐理由:这首诗仿佛是随手拈来,却又如此抓人。一方面在于无心,二方面在于平常心。驴撞院墙并非巧合。在于,破个“寿”字。众生岂知——南山有寿,人生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7-29 20:32 | 只看该作者
碧青 发表于 2018-7-28 08:59
' a* o; ?) `0 r* A2 Z9 @0 y《去宋庄》6 j( c% P0 M' M+ X, p, r
曹红燕
  U5 Q/ i2 j/ D6 |* ~1 p
谢谢碧青老师推荐,您的点评提升了诗的禅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7-3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青 于 2018-7-30 09:54 编辑
! d( H2 t8 J7 P4 M( }
* j6 K5 e! e# a5 g. \- F3 G. Z  s雨季  D, u' d2 a% m. P  {7 W+ f0 b
作者:也牛+ N& C0 ?/ Z5 w8 T

6 M, j/ m6 V6 d. R2 \: L9 [& ^/ e6 u, \$ {# J6 S  \
1
( R/ z2 b+ y( x5 ^" `人间下雨
9 w9 Q, J! E, s佛在洞中穿苔衣2 w7 W' C* Q, w% {
  q" h7 E+ x: S: [! M5 \  O* [; O% B
29 s% c6 V2 P- A$ t1 X: ~
我来佛前忏悔
( D. ?9 p. Q) v3 s; j- l佛不语: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
! {6 t' z: z5 F8 q2 [: x* r- T
! s# Q; y  E0 ^/ h$ y30 _4 o+ Q! f8 F6 t
月亮从左边8 H. B& _- y( l# `4 g& j
飞到右边。佛头:没动. ?1 V2 j, v5 X! L
, u6 Y: _/ ]) \8 R% h9 w/ @
4  ~% P' v! H$ Y4 i1 L% m
一只蜗牛爬过佛的前额
! K! v9 k6 t+ Y3 {3 V, w& D找皱纹5 U6 u" U8 `; y% _! L7 b- A

; ]# ~# l( N- j7 E( A    6- k" K4 r" }. U" r, ^7 ?7 \( f: A1 j
小溪淌水2 S& X  [! x2 N8 ]" M. ]3 i& t2 o
佛不下山
+ j% m* e6 r+ Z3 N- L4 Z! ]4 Y, M" r: T4 S2 ~+ a

( z9 k+ E' D6 p/ Y推荐人:碧青' |1 q+ {4 \" z, Q  H6 Y
推荐语:也牛的这一组两行体小诗,语言精炼,内容却丰富深邃,值得认真探究和品味。。
, p" \; @) y  k, h& I这组诗,是雨季世界的五幅不同的画面。
/ c- C2 E: I0 c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接契入雨季,呈现雨季的画面。“人间下雨/佛在洞中穿苔衣”。“下”和“穿”两个动词,看似一个是天在动——下雨,另一个是佛在动——穿苔衣。实则,下雨是天空下的雨,苔衣是凡尘或者大自然的给佛穿的苔衣。其实,佛,根本没有动。只不过,佛恒顺众生,没有烦恼,穿着苔衣的佛依然是佛,在什么状态下都不会改变自身的什么。
  V5 A: V! T5 j第二首,亦是诗意和禅理自然融合。“我来佛前忏悔/佛不语: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解析这首诗的时候,我把它拆解为几个字词“我””、“忏悔”、“佛”、“不语”和诗句“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这样,就可慢慢洞悉诗中丰富的意义。“我”,可以是诗人的出场,亦可以看做是“我执”又“醒悟”的我,如此的我,才需要在佛前忏悔,才能够在佛前忏悔。而忏悔中的“我”,看到佛不语。奇妙却在“佛不语”的意境中呈现另外一种耐人寻味的思维转换或感悟:佛没有说什么,但等待或希望聆听佛的慈悲开示的心灵目光,已经读懂了佛所说的语言,所以,他才看到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这是出人意料的诗意,又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诗意呈现。张石匠,就是一位普通的凡人,或者,他就是缔造这尊佛像的石匠。佛像的缔造者,自然知道希望佛带给这个世界或需要告诉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此时此刻,佛的语言与石匠的大愿无异不二。至此,读者亦明了,对佛法和禅家思想有深刻领悟的诗人,亦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E3 P( c9 C7 Q  A! n8 p  u
    第三首,动和静组合的自然又美好的画面,亦像世界本身的一幅剪影。“月亮从左边/飞到右边。佛头:没动”。只不过,这首诗的月亮,却仿佛异于大自然的月亮。我们习以为常的大自然的月亮,总是按照自然的轨迹,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去。而诗中的月亮,是从左边飞到右边。诗中的一个“飞”字,突破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像禅家直觉思维里的事物一样,存在的常态发生了变化,而事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的改变。无疑,坐北面南的“佛”,感知到的是世界的“如露亦如电”的瞬息变化。所以,普通凡夫日常感知着的天空的月亮,宁静、光明而美好的存在,在佛的世界或佛的眼中,是迅即飞驰的影像。" d: W" q' e1 `+ F+ Z! _1 \
世界万物在以迅即飞驰的速度生灭变化,而佛的头,依然面对一直面对的方向,如如不动。7 a+ m2 |( l6 o* Y! B; R1 T- ^
第四首,则是以凡眼看佛的写照。“一只蜗牛爬过佛的前额/找皱纹”,令人心生怜悯之心。这一只蜗牛,无疑是在佛的身上又不识佛的“蜗牛”。所以,它才在佛的身上寻找自己一类生命生老病死的某种表象——皱纹。很众生在佛的身上寻找佛性和智慧,而蜗牛却在佛的身上寻找“皱纹”。从万物皆有佛性的角度来看这只在佛身上的蜗牛,或许,此刻,它已经接近了智慧和光明的本源。这光明和智慧从生命中呈现,只需这只蜗牛在佛的身上转回一念:不在佛的身上寻找皱纹,而是寻找无量的光明和智慧。8 O; n: L+ o5 ^% `* k7 D; h
第五首诗,仅八个字,却愈加耐人寻味。“小溪淌水/佛不下山”,看上去依然是动与静组合的画面。这首小诗,亦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第一种解读,小溪淌水,像世间的自然出现和消失的事物,该流走的正在自然流走,而佛守在原处,不下山,即如如不动。第二种解读:小溪和佛,都是诗中的一种喻体。小溪本是山中的一种事物,而佛本身就是一座“山”。因为,在禅者的眼中,“万物皆有佛性”,“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所以,淌水的小溪和不下山的佛,亦是一体的。只是,小溪淌水,愈显世界的清凉和美好的生机。
$ C/ S2 z  J3 t; N4 C; O: C. O此刻,阅读这首小诗,我还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 K9 ^/ l( t% y1 ^& x! i" J* @也牛是现代禅诗探索群体“诗禅双修”的精进者,读他的诗,总是受益很深。这组小诗,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感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组诗,这就是我推荐这组诗的理由和美好的愿望。: a2 B# Q+ W9 E  T  J9 t

, O8 z) b' Z0 O- ~1 t5 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7-30 11:19 | 只看该作者
放  生
3 D, A5 L2 Y/ v: w" G% V" s    下午百合- s2 B( o# p' |( y) k

) j' x8 z+ c1 b6 k' K# Y1 x) ^9 C4 R9 N6 ?
天降小雨,渐次加大
4 ]0 ^, J' j+ u0 {* x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 r/ t0 K, H4 V. O+ G% o! o
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7 o9 e% w5 q7 y' H  C
生命是痛苦的挣扎
* ?; K) {/ }- v6 E( x7 O  J2 X也是。欢欣的舞动+ T" J; A( C, T& c( Q
鱼儿回到水里
+ ?, C% b  y- d/ j8 A% X* E7 c* o我们散落到人间
# |1 d9 u' R3 P: ?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q+ H! a4 D& R1 S; ]) n  L
也没有放生本身. q2 C. R  i+ X+ h( F
& E, H4 k% r' H# ~& Z

! K7 l! e. z/ l# S推荐人:碧青
0 H1 d+ `  @) |3 r1 E* {推荐语:女诗人的《放生》一诗,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无疑,这是女诗人亲历一次放生之后写就的诗作。  a0 q4 v& ~' W2 j
放生,是中国人自古已来就有的表达仁爱的方式。古人认为动物的命与人的命一样值得珍爱,这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方面。佛家的《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记载的亦是流水长者子当时护生、放生的事迹。而从本诗的“放生”本义和诗的最终境界来看,是从禅者的角度领悟和呈现的“放生”本义或曰境界。
1 G' Y1 P. a+ L“天降小雨,渐次加大/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是放生现场的真实写照。当时,天空降下小雨,小雨又渐渐变成了大雨。而此时,或在后来的诗写观照中,诗人发现了放生者和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这里的“岸”,是现实的河岸,又是暗喻的河岸。岸,是此岸。是放生者“我们”和鱼一起停留的此岸。这里的“我们”,含蕴的意义便深广而丰富了。而此时的此岸,即是承载生命又是鱼在“我们”的放生行为中即将离开的此岸。' p3 `1 G2 b# l% l
     此刻,在放生者的眼中,鱼,生之痛苦和欢欣是同存一体的。
7 }4 k2 p3 Z6 w4 m) a9 K" v) ~) l) K  ?* n* i  u
“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9 ?% n5 D) i8 `$ g
生命是痛苦的挣扎
$ P/ T& R# q7 M( P3 i% e也是。欢欣的舞动”
( e5 O* w% \, y3 ^5 [
! {' n3 W0 g/ {& p- b! m& `. w那么,这是放生者和被放生者之间心灵相通的一种相互理解或默契。
( _' w+ b- o9 w% b, B8 _* l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X9 a2 @: k1 u5 b
鱼,本是水族动物。它们出生和生长在水里。因为人类吞噬的欲望,它们因被捕捞而离开了水,即意味着成为人类案板上的刀下之物。幸好,遇到了爱生和护生的人间爱者,遵循上天的爱生之德,或者学习佛陀的慈悲行为,把它们从被任意宰割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要把鱼放回生养它们生命的水里。鱼,便又来到了“河岸”。虽然,岸上,并不是水里。暂时还在与水分离的鱼,却已经在河岸感知到放生者的善意和爱心,所以,在离开水的生之痛苦的挣扎中,痛苦的肉身也扭动着欢欣的希望和感恩。这亦是鱼们惟一欢欣的理由,生之希望。
& j& ?8 v7 Y* t此岸,便成为了鱼又一种生的起点。或许,这里的此岸,亦是鱼重生的彼岸。
0 |4 g2 n) }# g& [' t  ^诗人在诗中省略或有意隐匿了放生的过程,平静自然地写到“鱼儿回到水里/我们散落到人间”。鱼回到鱼中间,人回到人中间。这样的结局,仿佛,人和鱼已经各安自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生存世界里。% b8 ~! p* n9 l) Q7 @" H
而这样的时刻,“此岸”依然存在,而人和鱼却都已经在这放生的河岸消失了。- C, W; l5 ^; A; V) M& N4 t" k
河岸,是空的河岸,是无鱼可放的河岸,是无需放生者的河岸。
1 t/ b' t8 Y3 F, L( @7 R河岸,还是河岸。只是,它已呈现了这样的诗意:
4 ^1 d3 m2 L+ P  F% O4 U1 ^' _“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I% @* T* j5 R9 U
或许,人在放生鱼的同时,也已经把自己放生了。" T" w' v7 d5 B4 x2 i2 L
人和鱼皆在此岸获得了某一种解脱。* N3 I5 G$ |0 t5 h7 S9 M) n
如此来说,鱼,亦是否可以看成被放生者放生的自己的生命或灵魂?
5 z- h' {% Y) L7 H6 ~$ S$ Q或许,这是需要探究的大千世界生命微妙存在、众生命运相连的另外一层更加深奥的意义。# D7 J  L; R3 _4 Z0 C" o; H

% e5 ~8 q- T" j: g$ Y9 D$ o
, q- j1 K) t6 k& W  x"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7-30 16:54 | 只看该作者
请碧青整理好这期选刊,以便发布。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7-30 17:04 | 只看该作者
古石 发表于 2018-7-30 16:548 S3 H, P3 _/ V1 y- n# f9 u( N
请碧青整理好这期选刊,以便发布。辛苦了!

# J) \/ |' J& a: W! l8 W/ ?古石好!已经发到你的微信和邮箱里,请查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2 23: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