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无情 提问: 怎样理解张九龄山水诗的清淡与空灵
啊。这问题真好。好到我一时回答不了,因为我基本就不读诗书的,这个有点为难啊。只好去网上找了几个诗,读了读,凭感觉勉强说说啊。
所谓的清淡,你看啊。就是不加杂个人的情绪在里面,老老实实如是呈现,不添油加醋,不加多余的色香味,味道就是纯自然的,清纯的,淡然的,就像某种食品广告说的,纯生态,无添加。
这玩意有什么好处呢?估计因为没有被加调料,纯正天然,也就是人的先天性灵还保留着,看上去,就空性展露一样,空灵了。空灵这玩意,不敢说啊。暂时先说清淡,比较好点,因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比如,吃些清淡的食物,这个清淡来了。
诗的清淡,这玩意,也不是啥理解,感受就好了。
在说张九龄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李白的诗,所谓写山或水的,但是呢,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的情态在里面,一定是情绪爆棚的,读起来的感觉就是,心胜于境,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至海不复还”,充满自己的臆想,写景的变成了写心了,而这个心是也非真心,而是虚妄狂躁的心,那种内心的翻腾,我们看起来,是能感受得到的,就像四川麻辣火锅,滚烫的火辣辣的味道,这个也很有趣。
不过,我们来看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看他的宁静能体会得到,只是如是呈现,并不加自己的佐料,胡椒,辣椒,花椒,不加,甚至油盐酱醋都没放,白糖也没加,只是淡淡一杯清水,让身心清凉一阵。
我们再来做个观察比较,或者可以发现张九龄诗的一些性格。
下面的几个关于庐山瀑布的诗,来看看。
《庐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你看徐凝的这首,画面感很强烈啊。只写视觉所见,专一写瀑布,没有多余的赘述,不过,读的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如最后一句,“一条界破青山色”,这玩意有些妙趣横生之感呀,进一步讲又近于惊世骇俗之声呢。不过,或又太直太白了?有点过瘦了?
再来一个,所谓纯正山水诗人的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孟浩然,这大爷,这个写的看似写景,景中又是事,事中必有人,人又多感叹,景,事,人,感受一堆,东西繁杂得很,层峦而出,也有气势。说明颇有感触而心绪粘着的状态。汤色浓郁,味儿醇厚,还是炉火熬出来,热乎乎的。
再来,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下面的是,李白的一首五古,挺符合他的性子,必须奔腾激荡,动作很多,颜色也丰富,声形具下,有又感叹,又有心愿,总之就是心涌如潮,震感如麻。
上面一首七绝,和徐凝的一样,也是专写瀑布,可是李白的幻想还是更多些,徐凝的重点在于静物色彩的区分,观察的仔细;而李白的却是肆溢的幻想,强烈的时空穿越感。或者是仙人的境界比人的视界更宽广,观察点确实不同啊。
最后,我们来看张九龄的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备注:原本这里有两首,只举一首,我也不知道这首叫什么名,这两个名,在网上找的。)
我们来看,张九龄的这首。整个全是景色,没有夹杂议论,没有自己的心愿,没有其他的琐事,没有其他的人物,没有其他的欲望牵扯,连想象都没必要,你看干干净净,舒舒爽爽,这玩意,叫真的自然,而比徐凝的那首无论在景色上,还是动作上,又丰富了,丰满了,没那么消瘦,又不至于肥腻,你看看,油腻么?清爽啊。清淡啊。就这样成了。
张九龄其他的诗,没读,所以,不好评论,只这一首,足可知这伙计,确实如明镜般的心境,果然纯粹。
好了,不说了,再说也说不下去了。哎!知识匮乏呀!
我这个相当于空谈,凭灵感而来,这叫空灵么?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