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记者一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伊之争]伊沙回应曹谁:口语诗是世界潮流,他这种土鳖根本不该入诗歌这一行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8-10-8 00:0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口语诗的争论方酣
一个诗友和我说
通过这次论争
口语诗大获全胜
又一次扩张了版图
因此他决定以后只写口语诗了
对于一个看不出自己劣势的人
我有什么好劝告的呢
不管是装深沉还是玩下流
不论是书面还是口语
哪怕就是鼓捣成文言文
作为无名小卒,一样的
都没有发表的阵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8-10-8 00:04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的诗大多一般
二十年前的诗诸多缺陷
三十年前的诗几无可观
四十年前的诗无法入眼
保重身体,经常锻炼
只有活得久
才有可能听到后人
对自己作品的真实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8-10-8 00:08 | 只看该作者
虎子说
曹谁跟着伊沙
上了头条
借机蹭了名气
让人气愤
虎子没说的是
要是知道骂伊沙能出名
老子早就做了
没有想到让你抢先了
真让人气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8-10-8 00:10 | 只看该作者
内急,没有带手纸
幸好背包里有一本没看完的诗集
我发誓,以后我要出书的话
不用硬皮封面
并且纸张绝不能剌屁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8-10-8 00:21 | 只看该作者
左右说
金庸小说最坏的人是
曹谁 和
欧阳锋
他说是曹谁
我能理解
但另一个人为什么是欧阳锋呢
不应该是岳不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8-10-8 00:23 | 只看该作者
刚才突击给朋友圈里
所有的诗人
点了下赞
现在手指隐隐作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8-10-8 1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连生日都会同但丁去搭上边的小孩纸,想出名原来可以这样哈!足见其炒作愿望之强烈,想出名野心之强大。 文化阵地理应百花齐放,如果只许牡丹一花独放,怎见满园春色?再说,牡丹也有凋谢的时候。 有人会说,提倡百家争鸣,不错。但并非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初出茅庐的泛泛庸徒,自以为是,半桶水却要晃得很,也太不谦谦君子了吧。操谁,你太狂妄啦,竟然把99%的新诗都毙了,莫非剩下的1%就是你写的? 对于这种不知自己斤两的小毛孩,唯有给点重言重语让其清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8-10-8 17:52 | 只看该作者
【曹伊论战3】诗意的中国,永恒的诗意

曹伊论战的终极问题,是为了引导诗友们思考:中国诗歌的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是口水诗方向,还是大诗主义方向,或者是其他方向。这也是诸位吃瓜诗友的心中所思。为了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的内涵,先得思考口水诗、大诗主义,大体代表什么风格和主张。下面是笔者对二者的粗略、未必正确的描述。
一、对曹伊两派诗歌风格的粗浅观感。
口水诗的根本目的,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打破既有的约束人们诗写的不必要捆绑,使得写诗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文学活动;打破正统、中庸思维带给人们思维上的官僚约束,既包括思维的局限、思维的定式、表象的唯美,尽可能合理地接近真实,尝试重构诗学乃至社会的美、善观念。
大诗学的目的,估计包括这几方面:发扬传统的中国诗歌美学原则,注重悲悯的人文情怀,以艺术美、中庸美为基础,语言有追求古典唯美、精致的倾向。在新时期,大诗主义也着重表现真实的人性,但以稳步探索为原则,与口水诗的跳跃式探索风格不同。
大诗主义和口水诗形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大家都追求真善美,但口水诗是大刀阔斧打破旧有诗学语言传统和思维传统,强调逻辑推理和语言的骨感,走向个性化抒情的极致;大诗主义则倾向于精雕细琢沿着传统进行探索,注重保持中国诗歌的传统语言风格,感性抒情和传统唯美(中庸、儒家、悲悯情怀)意识强烈。
因此,两派在论战中的观点迥异,展示了各自诗歌的特点,口水派探索出了干脆利落的攻击、反讽文本模式,不讲攻击的原因,只讲攻击(或宣泄)的杀伤力;大诗主义的两首口水诗,文绉绉的习气明显,凡事都要有根有据、有铺垫说理。两种思维之下,大诗主义的诗歌攻击力显然逊色于口水派,拘束于思维套路(先铺成事实再推出责骂对方的罪名),也拘束于斯文面子的维护,而且两首诗歌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口水诗的敢骂元素,呈现了诗歌文本战斗力的短板。
我们再来关注流派网的主干风格干预诗歌,具有批判性的干预诗歌,基本也是注重逻辑推导。而我们回顾中国的传统理诗,也会发现,虽然发育不算充分成熟,却也是侧重逻辑思维。如今的口水诗和干预诗歌不约而同地挖掘逻辑成诗的文本模式,值得大诗主义学习(当然,按照目前口水派、干预诗歌摸索出来的诗歌文本写作典型样式,这种借鉴会使大诗主义染上更多口语诗语言色彩)。
二、对中国诗歌文化相关理论背景的粗略认识。
这时候,我们再来关注现代诗歌的总体趋势特征,会发现:由于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促使社会生活环境不断改变,民众的知识水平越来越成熟,思维越来越频密,传统的感性抒情、相对较长篇幅的诗歌固定样式,阅读人群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这一现象很说明问题。学者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巴罗克文化,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文艺复兴是结束欧洲封建社会的艺术领域号角、资本主义兴起的萌芽,巴洛克文化是欧洲封建管理阶层独享神权光彩的最后阶段,随后欧洲各国陆续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学者的研究得到更为广义的推论:凡是在某个文明结束的阶段,都会出现巴洛克式的文化风格,理念性的创新减少,大多是基于原有文化模式上的精雕细琢、繁复为美的发展。
这个研究成果,让人不觉联想到清朝乾隆之后,固守成业的原则不仅表现在闭关锁国,皇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手工艺等纯艺术品精雕细琢的审美,形成了故宫艺术珍品堆积如山的巴洛克现象,过分享乐和唯中国独尊、片面唯纯艺术之美的思维,而忽略对西方数理科技新成果的学习、对生产促进的美学欣赏元素,导致了中国近百年的国弱和屈辱。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表现,经过周、秦、汉、唐、宋、元的前期发展,明清时期的社会管制(中庸、监督和吏治)空前成熟,丰富了中国的社会管理学内涵。这其实也是一种巴罗克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显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哲学思维缺陷,只重视沿着旧有的封建社会制度添砖加瓦,而没有发掘新社会动力元素的思想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哲学发展到明朝期间而孕育、构建的中庸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明朝的中庸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社会伦理观基础上的中庸,而不是建立在人类世界与大自然世界之上的中庸观点。因此,明朝中庸思想对稳定明清社会稳定,起到强大的支撑效果,不可否认它的缺陷:人们的创新意识受到约束,这是导致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大背景。西方却在明朝中庸思想正式建立的后两个世纪,正式开始了文艺复兴,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发掘出了以自然科学为指南、个体人的自我意识为特征的生产力哲学指导,形成了近六百年的文明崛起。
再来看1978年至今的朦胧诗、意象派现代诗歌的发展,也是一种巴洛克文化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海子、北岛、顾城等人的发展,(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形成了晦涩、隐喻连连的语言风格,堪称精雕细琢的巴洛克风格,并且一度成为诗坛和文坛的主流。这就表明那一个阶段的文化开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走到了尽头。随后,国家进一步放开文化探索的管制,出现了口水诗、垃圾派之类的大力度异向突破的诗歌探索。
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种巴洛克文化现象,也许正在出现:资本主义过于依赖资本自身的属性力量,极大促进了物质生产的最大化利益诉求,它以神权思想作为依托进行人欲的约束,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与社会管理的匹配。
纵观西方文明的历史过程,据有相对明确文献记录的资料显示,基本与中国文明同期萌芽。但西方的奴隶制社会存在时间比中国多900年,封建社会存在时间比中国少1300年,而且西方社会的文明出现了几次中断,中华社会哲学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较大断层的文明。上述简单的统计可以看到西方历史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各自特点:西方文明凸显个体人的欲望,东方文明凸显团体集中管理,此特点差异促成了两个相对强大的悠久文明体系。
由于西方较早进入资本主义,封建社会主要管理成果的集权管理经验较弱,无法完全破解高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形成的挑战。此时,中国的集权、中央管理经验就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社会文明财富,结合西方的个体人更为独立的思想,以及对非洲、印度、南美洲等文明的研究,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性机遇。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将资本主义的个性自由与中国的集权经验相结合,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人类社会发展相对广义的科学、合理的中庸思想。
进一步扩大视野,由于人类科技高速发展,当我们处理好人类社会的和谐之后,还得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诸如:人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计算机科技的关系,人与基因科技的关系,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等等,形成一步一步递进的更为广义的科学思想理论。中国就是在上述宏大的思想视野上,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多步骤、多逻辑的自身发展、中国特色的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系列理论。
三、结合上述基础知识,我们再回头、收缩视野,审视曹伊论战这个具体事件所蕴含的启迪。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摸索,口水派蔚然成军,获得了相当丰硕的诗歌文本创作收获(曹伊论战中的诗作就很有代表性)。但它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个人写作自由上的解放,要成为国家文明兴盛的合适助手,或许还得加以摸索、改进。
而大诗主义,强调传统的继承和人性的悲悯情怀,其诗学主张适合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抒情。如果向着进一步语言的精雕细作过分发展,其艺术创造意义当然是有的,但读者群大量减退,其文化影响力就会减弱,甚至有可能与时代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的主干潮流产生较大异动。目前这个世界上主流的文明强盛的民族,是西方拉丁语系,如果语言过于晦涩、讲求意象,其翻译难度倍增,除了失去国内读者群,还会失去向发达国家扩散中国诗歌影响力的能力(发达国家的民众也和中国一样,经历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注重语言修辞美学的人群也应该是在减少)。大诗主义在国家文化渐进的重塑时期,要发挥合适的助手作用,成为扩大中国诗歌影响力的得力流派,或许应该关注这类问题。
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待,全世界都在进行诗学语言的探索,口水诗的极端发展、大诗主义的语言精雕细作,其存在价值肯定是有的。尤其现今劳动力条件与过去不同,富余物质生产劳动力可以养活各方面专业人才,其派生的科研价值不容忽视。比如语言的精雕细作、语言的极度杀伤力风格,对研究人类语言的逻辑机制、心理学构成,和人工智能语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未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呢?下面继续做粗浅的学习和思考。
四、发挥个人能动力,为诗意的中国进行积极探索。
上面关于曹伊论战两派诗歌风格的不准确、粗略描述,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中国式理论背景的简略理解,是为了下面阐释对中国诗歌走向的观点而铺垫。
我们了解了中国诗歌语言文本水平的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中国国力现状水平、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后,狭义上来说,也许可以规划以下五个方面,成为诗友们以个体人身份参与振兴现代诗歌的大潮中: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推进音像诗歌的发展;提高自身素养,找准诗写方向,促使诗歌成为国家促进各方面建设、合理改良民众文化素养的助手;提高自身素养,找准方向,促使诗歌成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媒介;诗学理论研究;对诗歌管理机制逐步调整的思考。
1.借助计算机软件,发展音、像诗歌。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音像诗歌的制作越来越简便,制作音像诗歌的软件工具多样化、硬件条件也越来越普及,图片配诗歌、诗歌朗诵、音像动漫诗歌成为诗歌与美术、音乐、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形式,借此形成新的诗歌抒情模式。目前来说,说理诗的音像动漫制作模式,还没有人进行尝试。
2.适应国民素质逐渐、持续提高的国家需求,让诗歌成为有效协助国家塑造民众素养的工具,以促进国家各方面建设工作。
在上面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口水诗形成了许多创新的文本模式,对解放个性有很好的意义,还得继续文本写作实践:形成促进国民综合素养的诗歌写作模式、经验,增强忧国忧民的意识。比如干预诗歌在这方面就借鉴了口水诗的很多技法,用于国民素养的塑造,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回哺口水派。但口水诗派的强大攻击这个特点十分宝贵,如何保留、改良,将在下一个要点陈述笔者的观点。
提升国民素养不是诗歌唯一的任务,诗歌要发挥稳定社会和提高民众素质两方面作用,还得重视情绪宣泄、消磨时间(养老、填补无聊时间)、愉悦身心的作用。相较于干预诗歌和口水派,此范畴更适合于大诗主义等流派发挥作用。由于本文侧重阐释现代诗歌的创新,而在情绪宣泄、愉悦身心方面,中国诗歌已经积累相对丰富的经验,此处梳理和学习从略。
稳定和提升国民素养的另一方面含义,在于激发民众对日常工作的热情,提高国家各方面工作效率和质量。或者可以主旋律流派为例子来解析,如何丰富主旋律,或者基于个体人的生存内因、民族本性的原生态因素,而形成技法和立意、切入视角的创新,形成赞歌、颂扬、励志诗可能的多样化形式,都是课题。等等。
同样的道理,其他流派的诗歌,都应该参照口水派与干预诗歌、大诗主义等流派的探索经验,进行多向求新的写作尝试,构建与国家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文本模式和能力。
上面仅以少数现代诗歌流派为例,进行了个人观点陈述。在实践中,稳定社会和提高民众素养两方面的国家文化建设要求,需要更多的流派风格支撑,这需要专门的系列化研究和实践,形成持续、不断积累的经验,以确定每个流派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比如大诗主义对稳定和安抚民众心理有明显优势,但不能秉持过于传统的儒家模式,结合形势不断推进,要有所创新、如何把握分寸,等等,不做过多细致思考和学习。
3.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多极化理念已成为人类共识。究竟构成怎样的多极化格局,需要根据民族特性、文化理念和特色、综合实力、国际时局等因素,进行划分。笔者根据自己的粗浅认知和学习,将此格局划分为八型十二类:
①美国版块(包括美国本土主板块,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三国形成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②中国版块(包括中国本土主板块,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形成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③俄罗斯版块(包括俄罗斯本土主板块,以及独联体国家在内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④欧洲板块(包括欧盟本土主板块,以及英国与欧洲大陆其它国家,共两类)。
⑤非洲版块(涵盖非洲各国)。
⑥南美洲板块(包括南美洲大陆诸国主板块,以及加勒比海沿岸诸国附属板块,共两类)。
⑦中东版块(涵盖中东各国)。
⑧印度板块(涵盖印度本土,及附近接壤国家)。
上述十二类板块,按照目前的文明和综合实力等级来说,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这四个主板块是较发达国家板块,属于一级板块;非洲、南美洲、中东、印度这四个主板块属于二级板块;四个附属于各一、二级板块的附属板块,属于三级板块。上述板块划分较为粗略,互相接壤或文化理念接近的区域,有可能发生微调,要看国际文化和局势的发展而定。
    上述十二类板块,各具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特点,与中国的关联度也各式各样。要将我们的诗歌文化传播过去,得熟悉各版块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民族特点,才能和谐、有价值地将中国文化推送、交融。
例如,对于东北亚、东南亚华文化圈,他们的文化认知与我们最接近,但东北亚三国国家管理水平略高于东南亚诸国,而东北亚三国的人文特点和管理机制又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就得在诗歌文化传递中,注意推送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网向东南亚地区推送乡愁诗歌、合适的干预诗歌、沉实的颂扬诗歌,是有道理的定位;而对东北亚推送诗歌,可能以中庸型、实力派诗歌较为合适。
同样的道理,针对上述十二类板块推送中国诗歌文化时,也得注意目的板块的人文特点和其他相关因素,甚至在同一个板块内不同国家、同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推送的诗歌风格和内容都是不相同的。比如对中国民众,推送所有类型的乡愁诗歌基本都合适;对欧洲华裔,推送相对悠扬的乡愁诗歌可能更为合适;对欧洲本土民众推送乡愁诗歌,就要看目的国的民族文化乡情主调风格,才能引起更多人欣赏,浪漫的国家推送浪漫风格,悠扬的国家推送悠扬风格,沉实的国家推送沉实风格。
又例如,对俄罗斯版块,两国百年来的交往,形成今天深度了解、高度互信、背靠背合作发展的局面,如何在双方复杂、渐进的深层次交流中,发挥诗歌文化的作用,是需要及时研究的课题。俄罗斯民族个性鲜明,两国高层交流已经开花结果,长短板互补性明显,民间如何加强诗意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彼此的感性认识、对彼此民族特点的印象、形成主动互相交流的个体意愿,而不应流于过于肤浅的表象诗写,应该是重点。
对于国际上的不合理事件,干预诗歌已经开始了关注;对于明显违反全球道德、有强权性质的行为,口水派的杀伤力或者可以适当发挥作用,摸索合适的语言、文本样式。等等,都需要各流派深入挖掘,及时关注和深刻解析国际时事动向内因,形成各有区别而合适的诗歌交流,促进全球诗歌文化的互动和人文舆论平台建设。
    4.诗学理论研究。
笔者将此粗略归为两个方向:语言学方向的研究,诗歌的生存之道研究。
语言学方向的研究,主要体现:汉诗语言应用的研究,例如极度浅白和极度复杂的语言,所形成的文本,其中的科学价值;不同语种之间的诗意翻译;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与生理学的关系;智能化语言的研究。等等,仅做上述粗浅学习。
诗歌的生存之道:诗歌与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交融;诗歌与广告语、谜语、俗语、歇后语、三句半、绕口令等民间俗文化之间的语言关系;诗歌盈利的产业模式探讨;如何在小学、中学、高中教育融入现代诗歌元素,在高校中文系开设诗歌(含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专业、开设现代诗歌选修课和沙龙选修课的探讨,在外语学校开设诗歌翻译课的探讨;如何扩大诗歌爱好者群体的研究;诗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
    5.诗歌管理机制的逐步调整。
推进上述四方面的个体人对现代诗歌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最终导致诗歌管理机制的调整。中国现代诗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方面经验和物质、软条件积累已经有基础,不论从诗歌摸索经验和国家文明发展的战略需要来看,诗歌的萌芽和前期生长阶段已经有一定的充分性。(上述观点,绝不否认现代诗歌新的萌芽还在继续、而且可能越来越繁荣。)
如今,中国诗歌各方面理应逐步进入开花阶段,争取用三十年时间,在国家第二个一百年规划结束时,进入结果期,才能形成跨越式发展的赶超。在此过程及未来,要探讨如何保持诗歌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研究,以保持中国诗歌的长久生命力,成为保持国民素养持续提高的有效助手,等等课题。今后二三十年的开花期,初期应该着重于维持或合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必要的活力,需要众多的试点实践进行经验积累,系统整理与诗歌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理论。
诗歌开花的复兴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在适时的物质、文明基础上进行复杂的协调推进,需要综合论证和各子方案细化论证、试点实践尝试为前提。
    五、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世界,永恒的诗意!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最初的语言艺术形式就是诗歌,由此演化出祈祷祭祀文、诗经、楚辞、汉赋、汉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电影以及各种民俗文学体裁,诗歌与绘画、音乐密切关联,成为我们文明的主要基石。
诗歌虽然是图形、声音之后的第三种人类艺术形式,但过去五千年中华文明主要是建立在语言文字传承基础之上的文明。目前为止,诗歌对于大部分人群的文化熏陶,依然大于绘画和音乐艺术的影响力,而且与我们的生活、习俗、思想充分交融。这一现象存在于华夏文明,也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说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技术条件下,文字依然是最便捷的诗意表达形式,也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诗意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诗歌是源于人类生存的祈愿,因为恐惧宣泄、交流、赞美、自娱等需求,而形成的在群体之间、对外界的抒情表达。它起源于人类的智慧语言,是地球生命体自然进化的本能属性,是生命进化理论基本原则导致的必然结果。它必须永恒存在于智慧体的智能中,是物质世界和谐共处最高哲学的人类语言表达形式。因此诗歌的根本属性必须是真善美,符合大自然规律性是它的最高法则,它和大自然宇宙世界一样具有永恒的属性。
上述两方面解析和学习,都说明诗歌文化的重要性,虽然诞生较晚,整体重要性至今仍然高于绘画和音乐的原因所在。也说明了广义诗歌文化肯定不会、也不能消亡的原因。
如今文字诗歌的生存面临极大挑战,它是诗意交流和表达的重要载体、其它形式诗歌艺术的基础,缺失的后果必然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受损。因此,挽救文字诗歌、开发它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力、开拓诗歌与声音图像结合的新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建立中国现代诗歌全面的、系统化的诗学理论体系,成为必然。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比较充分的实践经验和诗歌写作文本样式,使现代诗歌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环境下,依然有具体的、显性的用武之地,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诗歌才能继续生存、昌盛,走向复兴。
可喜的是,现代诗歌在寂寞时期还有许多诗歌爱好者。我们要以这些个体人的差异化视野,结合中国和全人类的现代社会理论、各种社会存在现象为指导,坚持、积极探索,形成一批使之复兴的基础实践经验,为后续的系统化诗歌复兴探索各种提领环节、重点环节。这也是现代诗歌的魅力和未来希望的表现。
我们要注意,在深刻理解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理论之后,要密切关注其它文明体系对我们的启示,富于勇气、(最好)又不乏理性地尝试。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主干逻辑其实与中国的历史基本相似,但细节上各有特色,不可轻易忽略这些特色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构建有效、全面的人类诗意世界,构建人类永恒的诗意世界。
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诗意不仅存在于诗歌这个狭义的文体,它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们的文学、生活、理念、习惯,都与诗歌的诗意密切结合。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娱乐形式多样化、思维内容极大丰富,诗意世界的构建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诗歌流行形式为目标(例如网络诗歌论坛极度火爆、大量人群订阅诗歌刊物),狭义的诗歌或者说文字诗歌也许无法、没有必要恢复全盛时期的风采,但它目前为止依然是最简便、最公认的诗意表现和传播形式。
结合上述观点,进一步思考,我们要认识诗歌复兴未来的重点何在。它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意义融入了人们的血液和骨髓,融入了建筑、绘画、音乐,融入了政治、哲学、经济、科技及探索等每一个领域,是人们真善美素养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主要元素。我们能构建起什么水平的诗学理论,很可能关系到它未来具体的显性表现形式的繁荣程度:与目前相当的,恢复到十几年的水平,恢复到五十年前的国家战略地位,或者是成为人类世界的公推文化交流首选平台?等等。因此,我们要看到诗歌复兴的全局,要有战略眼光,分步骤、分流派、分能力、辩证地开展尽可能全面的个体人诗歌研究和写作实践。

注释:本文是个人对曹伊论战的观感和学习记录,十分粗略。在强调创新的前提下,没有过多拘泥于巴洛克式的严格概念陈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匆忙草就,失误和偏差难免,请师友们多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8-10-9 22: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理智的文字无法解决分歧,那么,亮出各自的佩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8-10-10 10:01 | 只看该作者
也算回答

看啊,高尚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
卑鄙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
来吧,你不用含蓄的说我是垃圾
你可以直接骂我人渣
我知道,你们早已习惯
以云里雾里的假大空
来掩盖事实的假丑恶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不会怪你
是呀,我是垃圾
但你可能还不清楚
我是垃圾中可回收的
不死的战斗机
于我,谩骂就是战斗
它燃起我生命底里的火焰
让我觉得自己还不是行尸走肉
(上上一句不是口语
看到后是不是很爽
我就是传说中的叫兽
当有人看不惯讲人话
当有人见不得我们
揭开平民深层的痛
说出平民内心的愁
我必须学伟人爆一下粗口
一一“不须放屁”
我从来不一相一信
美就是美
丑就是丑
但我相信
有些善比恶更可怜
有些假比真更可怕
如今,风花雪月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为什么你们还甘心当娘炮
整天卿卿我我意淫不绝
国门早已大开
为什么人们还要睁眼说瞎话
说些不着边际不痛不痒的废话
我声明:我不是北岛
也不是伊沙
我只是那99%中的一粒沙
在此,我必须郑重说出我的诗观一一
口语可以是诗
骂人也可以入诗
最后,装一回有修养有文化
来而不往非礼也
把一句“你母亲的”
送给那些无知无畏的傻逼
这也算回答
哈哈,这样你满意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09: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