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武林高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诗人》社长王跃强抄袭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9-23 17:06 | 只看该作者
十四行~成为照妖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7:13 | 只看该作者
沙漠 发表于 2019-9-23 17:06
十四行~成为照妖镜

更个正:汉语十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7:16 | 只看该作者
沙漠 发表于 2019-9-23 17:06
十四行~成为照妖镜

    关于十四行

      文/武林高手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去吧。
  一个流行笑话。
  我对其中的一个字产生了疑问:鞋,诗歌有没有鞋?
  如果没有了鞋子~诗歌行走的时候就裸足了。
  诗歌应该还是有鞋子的。甚至还有尺码。例如: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原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
  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其作品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再后来的十四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出现了白朗宁夫人等名家。很多诗人如德语系以及俄语系的诗歌大量出现14行诗歌;在发展中,十四行也发生了变化,结构上通篇不分段的也大量出现;尤其是韵脚,改为更容易为人们所运用的“六八韵”和“八六韵”,尤其以“八六韵”居多(即前八行一个韵、后六行一个韵且均为隔句压韵)。
  后来的后来,就是现在,汉语系的诗人武林高手借鉴日本的俳句和古诗的“二四韵”等,或一韵到底或不刻意押韵;并在写作实践时,形式上或不分段或两句一段或不再严格讲究格式,甚至可以使用前三段每段4行最后一段两行、前三段每段4行最后一段两行的结构……
  当然,诗歌是文本为王,别的没用;结构只是一种形式,不可否认的是意义并非神话,而只是结构的一种效果。诗歌最后真正比拼的是境界和情怀,而不是单纯的诗艺了。
    十四行中比较常用的是“双行体”,就是典型的两行一段、七段十四行;其实这也好理解:十四行类似加长版的日本俳句(日本人偷学中国诗歌学不好,只学了一半的对句),十四行是洗练版的中国信天游。
关于十四行,我认为除了句子及段落的照应外,有一句话不容忽视:艺术的打击力量在结束部分;当然,内在结构和韵律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还要考虑诗歌的特质。比如分行,比如押韵——至少尽可能的考虑每段之间应该押韵,就是每段最后一个字押韵哦,就叫段韵吧。
尽管在下曾旅居美国,尽管拙作的十四行经常被人们与西方十四行关联,其实这令我无奈;十四行仅仅是我创作的部分,或者一个由头,甚至连由头也不是;感觉自己是在写汉语的中国的武林高手的十四行,而已。一不小心涂鸦了上万首十四行,惭愧!
目前,武林高手的十四行诗歌创作仍然在探索中。

浅析十四行的外在结构

1、每段2行,七段~十四行(谓之双行体的十四行)
2、开始三段每段4行,最后一段2行
3、开始四段每段3行,最后一段2行
4、开始两段每段5行,最后一段4行
5、开始两段每段6行,最后一段2行
6、每段7行,两段~十四行(对称双段十四行)
7、不分段落,直接十四行(谓之整体十四行)
8、不受上述限制,自由分段,之中可以单独1行一段
9、老欧美格式/整体四段或三段(四四六结构),前两段每段4行,后两段每段3行(或或前两段每段3行,后两段每段4行<再或后为四段、每段2行>)。
10、前10行一段,最后一段4行(不对称双段十四行)
11、不属于上述的十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7:20 | 只看该作者
沙漠 发表于 2019-9-23 17:06
十四行~成为照妖镜

    为什么推广汉语十四行
    题记:替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代答读者问。

  可以堂而皇之的回答——因为外语十四行曾经引领欧洲文艺复兴从而带动了社会发展及繁荣,那么汉语的十四行也有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至少有助于中国梦!

  问为什么微信平台推广汉语十四行,就像有人问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穿牛仔裤一样;首先要认同一点:好诗或纯粹的诗不是由诗的行数来左右或决定的。

  “生活不只眼前与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既然有诗,那就有诗行,至于是一个字或一行,还是一百行或更长,实在没有必要究其原因。

  诗歌是文本为王。行数只是一种程式。而已。
  就以唐诗来说,七绝和七律行数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仅从创作的难易度来说,七律的行数比七绝多一倍且要求更苛刻(颔联颈联对仗),因此要难一些。

  推广汉语十四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其长度不长不短,比三五行的微诗要丰满一些,比十六行或更长的诗歌要洗练一些;理所当然符合手机屏幕的限制与编辑,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习惯。
  因此推广汉语十四行可以说是时代的需求。

  唐人以胖为美,因此唐画人物丰满;宋人以瘦为美,因此书法都纤细。审美也是一个问题。
  唐朝盛诗,宋朝兴词(婉约豪放两派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或当下推广一下十四行诗没什么不可以吧?

  其实在中国十四行早就大行其道。
  作者最初是闻一多、朱湘、冯至等大学教授们,这其中较著名的如冯至,曾出版过《十四行集》;何其劳,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也大量写作十四行诗,再至五十年代的诗人公刘、邵燕祥、屠岸(著有诗集《屠岸十四行诗》),乃至于八十年代朦胧派的芒克、叶延滨们,也都写作过许多十四行诗。

  个人以为:新世纪的汉语十四行诗,不能再是上述受限制的“新诗格律派”。与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无关,上述的诗人们在创作十四行诗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还是拘泥于形式以及韵律。
  当然,诗歌是属于时代的。

  新世纪的汉语十四行应当打破之前的常规,比如可以像同时代的现代诗一样不使用韵律。
  也不必刻意的写作通体十四行、四四四二、四四三三等固定形式。
  而只要符合诗歌的文本及文本性。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里,甚至有十二行的作品;没有人问为什么。
  其实行数也不是那么重要到一成不变。莎士比亚还把15行的作品也当做14行诗的!

  其实诗歌写到最后,比拼的不是诗艺,而是境界和情怀。
  只要是诗歌,就可以推广;恰恰有十四行诗符合诗歌的文本,所以推而广之。
  这也是一个回答。

  广而告之——
  为什么推广汉语十四行——总不能推广外语的吧?!
  不推十四行要是推古体或近体诗,会不会有人也问为什么?

  回到题目。
  没有为什么——这是最简单的回答。
  如果一定要求有原因,我个人觉得这是诗神的命令与安排。

  你读了上述文字,会追究现在也就是此时此刻读到的是第十四自然段吗?结束这个随手涂鸦的随笔并笑着告诉您:这真是第十四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9-9-23 20: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为中国诗坛担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9-9-24 12:1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谁、为了谁、扪心常自问
俺知此、来寻此、伸手知何如
问候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16:29 | 只看该作者
沙漠 发表于 2019-9-20 22:13
抄袭,是一种速成法

他不是想迅速成名吗~咱帮他加推~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9-9-24 18:04 | 只看该作者
顶 你 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20:29 | 只看该作者

谢顶~哦不~谢顶就掉头发了~呵呵

谢阅!严重感谢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9-9-24 20:36 | 只看该作者
一抄成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6 18: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