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素魄清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丛寻芳(素魄读诗不断添加谢绝回帖)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0-1-9 20:19 | 只看该作者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5:10 | 只看该作者


荷塘
文/高恩忠

一池碧叶    拥花成仙

蛙鸣阵阵

把莲的心事   一节节敲入泥中


苍穹读诗:诗句唯美清丽,富有画面感,似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荷塘夜景图。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蛙鸣阵阵传入耳鼓。动静结合,相互转化。结句运用拟人的表达方式,提升潜在的情感,整首诗融情于景,含蓄耐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5:12 | 只看该作者


雨打芭蕉
文/高国忠

一曲岭南民乐

把北人那颗欲归的心

撩起     又按下


苍穹读诗:诗句轻盈明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处理独具匠心。把雨打芭蕉的情景比拟成一曲岭南的民乐在上演,既叙述了地点又点明了场景;紧接着人物出场,远离故乡的北方人在这样的雨中,并没有心情欣赏如此的美景,而是意在重重乡愁涌上心头。“撩起,又按下”的词语,更体现出内心的牵挂与身处异乡的孤独。欢快的雨声与落寞的思绪形成鲜明的反差,更添诗境。不禁想起那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正一下是高国忠,因为当时发给我的时候没修过改,我给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5:13 | 只看该作者


荷塘
文/高国忠

一池碧叶    拥花成仙

蛙鸣阵阵

把莲的心事   一节节敲入泥中


苍穹读诗:诗句唯美清丽,富有画面感,似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荷塘夜景图。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蛙鸣阵阵传入耳鼓。动静结合,相互转化。结句运用拟人的表达方式,提升潜在的情感,整首诗融情于景,含蓄耐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5:33 | 只看该作者
《蒹葭》
文/黄叶飘飞

摇曳的身影
多像《诗经》里 风中含情的姑娘
几千年了 依旧与心上人守望


苍穹读诗:读这首微诗,立刻在心头涌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思绪沿着诗人的情感回溯到久远的年代,传承着美好,延续着古韵。古诗经的影响深远,融入中华文明史,生生不息。这首《蒹葭》诗句有跨越感,运用比喻夸张兼白描的手法来拓展诗意;文笔质朴,含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5:35 | 只看该作者
         三行妙笔暖华夏,一抹诗情铸军魂

           ——飞马微诗浅析

        


       读飞马老师的微型诗作品,情不自禁会萌生很多感触。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长城》:”一笔狂草中国龙”,龙在我们华夏儿女心中地位非凡,把这样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图腾与长城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别具匠心。雄伟逶迤的古老长城,就向是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狂草更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汉字书写形式,放纵多变;与龙的意念特征相近。惜墨如金的七个字,组合在一起,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凸显了长城的文化底蕴,以及它的历史价值与政治意义。既有比喻又兼有象征,并且还能体会出一点夸张的意蕴。读一首好诗,如同去品尝一道菜肴。不仅要看它的品相,又要细细咀嚼其味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联系到诗歌创作上同样适用,一普通的首好诗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字面上有形的实质,更要去揣摩字面以下无形的精神内涵,以辩证的思想来欣赏对待。整首诗气势磅礴,张力十足,振奋人心。是民族气节的体现,是诗人的满腔爱国情怀,是作为中华一份子的自豪感,是歌颂万里长城的无声呐喊;雄浑有力,意境深远。

     飞马老师创作微型诗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能在短短的几年里,以突飞猛进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与诗人笃学尚行的高贵品质是离不开的。“《碑》大地扶起的传说,《鞋》把一生走成道路,《打枣竿》看他红你就眼红”这样的诗句无不体现出诗人对待生活细致入微地剖析,对生命内在地诠释。飞马老师是一名富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作品涉及内容宽泛;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爱家的作品很多,手法多变,既抽象又具体。“《白玉兰》我干净/是因为你/用干净的目光看我”,白玉兰在诗人的眼里是有灵魂的,拟人的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露水》太阳 揭穿了黑的谎言/夜 惊出一身/冷汗;想象奇特,一个惊字深化了诗意,使得整首诗多了几分神韵,太阳与寂静的黑夜都具有了情感,小诗耐品,别具匠心。《雁阵》:“扛起长天 不留神撞响炊烟/慌乱中填错平仄/一阕黄菊 瘦了南山”,画面感十足,秋天一群大雁南飞的阵容历历在目,触觉与视觉印象叠加,诗句更加唯美生动,立体形象。《稻草人》:“粮食都归仓了/偌大的田野/剩下她 无家可归”,这首小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稻草人完成了保护田地的使命,自己却形单影只,无家可归。白描出一幅图画,情景交融。既有对稻草人的怜爱,又有赞美,诗句简洁流畅,自然。

      诗人热爱家乡的诗作很多,例如: 《旧居》“多年失去亲情照看/一寸一寸老去的光阴/占据了庭院大半片春天”,旧居依旧在,居住的主人已经不在这里了,可心却依然留在这里不曾离开,那些温暖的记忆从未走远。《老房子》:”一直坐在原来的地方/许多年/没有说过悲伤",老房子如同一位经常坐在村子里晒太阳的老汉,叼着烟沉默不语;目光呆滞地望着村口,仿佛在等着什么人。这首诗意在影射空巢老人的心酸与无奈;言有尽,而意无穷。

    《春》:“把鸟鸣种植在雪的泪珠里/故事在阳光下丰满/飞出动人的童话“,《夏》:“风卷残云, 摇落桃红梨白/酝酿一杯经年的相思/在阳光的热吻里 ,愈演愈烈 ”,《秋》:“太阳弹出去,撞落一地忧伤/失恋的枝条手臂上扬/爱的天空愈指愈远”,《冬》:“太阳,默认一场雪的洁白/日子搭在岁月的肩上/瘦的只剩下枝桠”,春夏秋冬诗意灵动,抓住季节的鲜明特征展开来写,借景抒情,思绪明朗,情绪饱满。《光阴》:“一只蝌蚪/向青蛙/游去”,指尖光阴,一个成长的变化过程,想象奇特。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人背井离乡弃农务工, 飞马老师也很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问题,有很多诗作或直接或间接反应这样的社会现实。他在《留守的村庄》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收割 已成一种记忆/不耕耘的岁月/大地 已在失血中苍白”,种植耕耘已成为一些人曾经的记忆,大地在失血中苍白;发人深省,诉说有力。《留守妇女》:'寂静无眠的夜晚,才敢拨亮/心事。躲在记忆里/翻晒,或近或远的风声",留守妇女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忍受着孤独守在家中。照顾一家老小,默默承受岁月的负重,不敢言苦说累。只能在夜里,静静地想着心事,听风声敲打窗棂,这样的场景更烘托出留守妇女的不容易与淳朴善良。《农民工》这首诗也反映出打工农民的辛劳以及对家乡的无尽牵挂:'蜷缩着身子 /也没捂热 /那支 瘦瘦的乡愁",诗句感人,说出多少出门打工农民的心声,触动读者心弦。

      飞马思念故乡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或许与他的人生履历有关。飞马老师十六岁应征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练就了他坚毅的性格,闪光在他的诗句中,执着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一直不减。“《十五夜》;“一尾尾鱼/在月光里游走 /追咬故乡的 钩”,一尾鱼可以说是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是泛指所有离家在外的人,在夜里思念故乡。一个追字,深化了诗境;自然且凝重。《游子吟》:“背起行囊 故乡就成了远方/母亲截下一段路 /搓成灯捻 把自己点亮”,背起行囊,远离亲人,一边是儿子在思念家乡,一边是母亲守在村口眺望儿子早日归来,无论走到哪里,母亲深深地惦念都会陪在身旁。这些诗句深入人心,情真意切。

      月亮是从古及今文人墨客最喜欢寄托情感的不朽主题,飞马老师同样对天上那轮明月情有独钟。《静夜》:“一口饮尽三千里月色 /夜 沉进梦中/窗外 有条小路伸向远方‘’,夸张的修辞运用娴熟,诗句唯美,缘境生情。《圆月》:“大口咽下 这块药片/乡愁 却/高烧不退‘’,把天上的明月想象成一片可以治愈乡愁的药剂,可是吃下去却依然无法抑制对故乡的眷恋,高烧不退更体现出诗人思乡的迫切心情。另一首《又到中秋》把同样的情感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天空 又一次把自己掏空/成吨的月色 堵不住/思念的缺口”,成吨的月色,这样的词语组合,有形与无形的意向浑然一体,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飞马老师在创作中,还擅于捕捉小趣味,尝试把我们熟知的成语以小诗的形式来引申转化,例如:“《流言蜚语》太阳的光芒被盗墓者窃走/只剩下苍凉的圆弧/日子从此瘦削成纸白”,《铺张浪费》是这样的:“人们都记住了一场晚宴/只有那个最后收拾残局的人/记住了垃圾桶的忧伤”奇思妙想,别具一格。

      飞马老师的作品很多,我只是阅读了一小部分,以后有时间慢慢阅读学习,期待飞马老师的精品诗歌层出不穷,让我们拭目以待。祝福飞马在诗歌这片广袤原野上,自由驰骋,不断超越!



修改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0-1-12 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0-1-16 17: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诗 问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20: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朋友们关注,本贴谢绝回帖。不然我查找起来不方便,由于忙,经常忘记发到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5: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