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晚
山退群,海退潮,地平线退烧
草木敛形,鸟兽还家
苟安有意外的辽阔
万物不再逃禅
新月翘起二郎腿
反复垂钓脱钩的飞檐
拥抱
在二楼转向台,一个刚好够示爱的平台
我张开双臂迎住,她没有忸怩
我俩,在晨鸟起哄下
抱了个满怀
阳光在窗玻璃上调焦,特写镜头
错峰的温情获得强烈的存在感
而后,我们各自延伸作息——
她满脸彩霞下楼,走向校园
走进哗哗流淌的童声
我回卧室,躺在床上加工绮梦
供货紧缺部分情节的夜晚
第一学历
每次填表,都不肯直面
第一学历那栏。就像少妇
羞于向人言及前夫是一个矬子
学生们倒不在乎。于其而言
要解决饥饿,一个热气腾腾的窝头
远比油画内的奶酪实用
相反,不少人探询我母校的现状
甚至个别人流露出想报考的天真
有谁知道,那座冶炼少年心性的熔炉
早已沦为自怜的遗址
或许,正因为浸满了一代人的喜悦和酸楚
中师文凭,迟迟不肯褪去浅陋的大红
犹如一筐从乡野提取的黏土
被反复摔打,烧制成砖
临时砌入长城,阻住了中国教育
风沙弥漫的危机
我的教科书好比渡船
推行课改那年,我不折不扣
遵循课标,送走了第一届学生
接着查漏补缺,旁征博引
送走第二届学生
而后备注心得,活学活用
送走第三届学生
经过九个年头,一本教科书衰老了
像一艘渡船,难免残损和裂缝
需要摆渡人费心修补
在确保安全感之外,力争
给立身船头的人
一派持续更新的风景
登高自卑
中师毕业。十八岁,教小学
一年后初中
而后高中
白驹过隙。三十年时光
一杆粉笔未道尽隐忍
而我,从一张文凭跳到另一张文凭
无非在巩固一个讲台的优势
好在台下,一届届学子
毫无例外地秉持敬畏的单纯
如同曲解一则成语,一步一个台阶
却把讲台当做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望文生义的品质
轻易化解了
我立足山顶时渺小的苍茫
蝉蜕
感谢接生的藤蔓,藤叶上悲悯的泪珠
也感谢助产的晨风。是它,掏出淤积七窍的委屈
明亮的歌唱却是违心的。相对于狡黠的复眼
天生聋哑似乎更适于为宿命导航
何况还裹着偏见的黑衣
小女人,丢下一船空洞的美德
千金之躯,则顺从了幽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