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80|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区文学·读诗》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04: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区文学·刊中刊《读诗》
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总第1期)
2013年1月集稿 / 将刊于《特区文学》2013年第2期



王征珂评荐  第 1首  孙慧峰《角色虚构》(评荐语:多少孩儿变老朽)
      第 2首  张  洁《我》(评荐语:湿润的精神住所)

方文竹评荐  第 3首  泉  子《它真的会成为一种友谊的见证吗》(评荐语:悖逆时风的坚实)
       第 4首  施施然《金兰记》(评荐语:时代变异的象征心影)

北  残评荐  第 5首  唐绪东《无处安放的中年》(评荐语:“外精体物,内有郁结”)
      第 6首  松林湾《沉默者》(评荐语:“诗的本性在于沉默”)

许多余评荐  第 7首  王明韵《米沃什》(评荐语:无辜的受难者)
         第 8首  老  巢《多年后的清明当我已不在人间》(评荐语:生与死的对立与宽恕)

阳  村评荐  第 9首  望  秦《约定》(评荐语:读诗是心情的反观)
      第10首  夏文成《红草莓》(评荐语:心酸与疼痛的现实关注)

杨四平评荐  第11首  田  禾《宋江》(评荐语:重拾人生与诗歌的道义传统)
       第12首  朵  渔《消夏录》(评荐语:心智与辩难的中年写作)

宫白云评荐  第13首  沈  鱼《荒废帖》(评荐语:重获生命的终极质感)
       第14首  李飞骏《托福屈子》(评荐语:讽刺性的当下干预)

张无为评荐  第15首  李继宗《这是梦里的》(评荐语:梦幻诗经营机制)
       第16首  沉  香《在路上》(评荐语:童趣世界的无意发现)

周瑟瑟评荐  第17首  谷  禾《刀子和刀子》(评荐语:刀子折断的光芒)
       第18首  柏  桦《重庆的汤(外一首)》(评荐语:建筑趣味的宫殿)

南  鸥评荐  第19首    普  冬《太阳穿过列维坦的白桦树》(评荐语:对纯粹与安宁的挽留或追寻)
      第20首  海  啸《秋天让我哑口无言》(评荐语:文字密码背后的谎言与真相)

盛  敏评荐  第21首  阿  煜《植物人(外一首)》(评荐语:日常场景的冷素描)
      第22首  张岩松《过期》(评荐语:通用执照归属下的废旧皱纹)

脚踢鸟评荐  第23首  尹  马《吃酒》(评荐语:好诗能上天入地)
       第24首  唐  果《安慰》(评荐语:读好诗,只须被刺中一剑两剑)


王征珂评荐

王征珂:1969年生。诗人。著有诗集《蝴蝶和钢铁》。现居湖北十堰。

第1首
评荐作品:孙慧峰《角色虚构》
评 荐 人:王征珂
评 荐 语:多少孩儿变老朽

角色虚构
孙慧峰

这样,屋顶被月光漂白了表面。
令人想起冬日一场薄薄的雪。
月中的桂树长满乳白色的叶子,
在另一层次上,正是这些叶子
导致赏月者内心黑暗。

这是一个视角问题,或者与生存现状有关。
在夜晚,无人走上屋顶,踩月光的雪。
走上屋顶的是猫或老鼠。它们基于
生存的需要而在屋顶上走动。
看似潇洒,实则对月色熟视无睹。

一个男孩带着童年的尖叫走进夜晚。
他用绷带折磨拇指。
月光在草丛里倾斜。
月亮是每棵树的情人,
我们怎么会情有独钟?

王征珂:多少孩儿变老朽
“一个男孩带着童年的尖叫走进夜晚”,他天真又顽皮,他鬼机灵又恶作剧,少不更事之人,他无知又无畏。斗转星移,岁月流转,童年终将远逝,孩儿变成老朽,即便赏月,也“内心黑暗”,内心塞满“生存现状”。成年视角和童年视角的交替出场,“蒙太奇”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自如运用,使《角色虚构》这首诗获得了令我称叹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
这首诗中,有成年的波澜不兴、老于世故:“在夜晚,无人走上屋顶,踩月光的雪。”有孩童的不谙世事、无拘无束:“他用绷带折磨拇指。月光在草丛里倾斜。”有被美化了的美好,被净化了的纯净:“屋顶被月光漂白了表面”,“月中的桂树长满乳白色的叶子”;更有声东击西,指桑骂槐,满腹的怀疑和讥讽,以此事暗示彼事,以物象影射人事:“它们基于/生存的需要而在屋顶上走动。/看似潇洒,实则对月色熟视无睹。”是的,猫或老鼠爬上屋顶,不过是在扮演酷相,它们哪有闲心去欣赏高挂头上的月轮、铺满脚下的月光?


第2首
评荐作品:张洁《我》
评 荐 人:王征珂
评 荐 语:湿润的精神住所


张洁

在生态密林区
我不敢再奢望自己也是一株植物
我步履轻轻,像未名之鱼,游过庄子的秋水
而把一颗忐忑的心,在旁人看不见的
里层,藏紧

其实我在怀疑着自己
我怕我迈出的脚,我听的耳朵,看的眼睛,思考的脑子
不是我自己的。我担心
我只是替先贤们活在今世

所以,我希望我是无知的
除了植物学知识,少量的生活常识
我只需要一颗湿润的心
培植感动和相遇

这样,我听到的鸟鸣,就是鸟鸣
看见一朵野花,或一棵枯草
就能开心地叫出它的名字
它给我的回应,我能立即心领神会

我希望我是无知的
我不愿再在诗句里,贩卖宗教和哲学
释迦,耶稣,孔子,……
让他们端坐经上,牌位上,神龛上
端坐万物之上

而我,只想匍匐在根部
和泥土平齐
蚂蚁和蚯蚓,大摇大摆走过来时
我就闪在一边,让过它们

王征珂:湿润的精神住所
在此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多少人怀着雄心壮志,多少人炫耀聪明才智,为九窍之欲奔忙,闲情逸趣少而又少;被世俗之念缠绕,功名利禄多而又多。
而在《我》这首诗中,张洁这样写到:“我希望我是无知的/除了植物学知识,少量的生活常识/我只需要一颗湿润的心/培植感动和相遇”,流露出诗人对海德格尔所说的“人,应当诗意地栖居”——那种理想生活境况的神往。
凭借着“一颗湿润的心”,诗人与自然世界相知,与自然世界神会,互相心有灵犀,互相引为知己。“只想匍匐在根部/和泥土平齐”, “移情”于细微的物象、弱小的生灵,对蚂蚁怜爱,为蚯蚓让道。在此,“物我”实现了神秘的交融,物体被注入了诗人的感情,“自然”成为诗写者清心静气、怡情安神的精神住所。
徐敬亚加评:注意最后四行,改变抒情,每行都变为可视!不是理性说明,而是动作,是画面——客体大摇大摆,主体闪在一边……


方文竹评荐

方文竹:1961年生。诗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著有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各类著作19部。现居安徽宣城。

第3首
评荐作品:泉子《它真的会成为一种友谊的见证吗》
评 荐 人:方文竹
评 荐 语:悖逆时风的坚实

它真的会成为一种友谊的见证吗
泉子

它真的会成为一种友谊的见证吗
作为时间在烟尘中最为珍贵的残余
而不是生命中无法克服的私欲的
又一个隐秘出口
当个人的得失成为我们审视事物成败的一个被遮蔽的尺度时
那是一种真实的谜障多么狰狞地显现呀
那是一些多么美好的意愿在现实的悬崖之上的崩陷与坍塌
那是尘世必然的局限性通过我们各自的生命在说话
你说,你的屁股坐在哪?
你强烈的质疑使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在你的一边
但我的骄傲在于我同样不在我的一边
甚至不在任何人与事的一边
任何单独的人与事都将是短暂的
而惟有诚信与真理作为万物得以持续的秘密
我愿意站在真理的一边,你信吗?
就像你所说的,我们将不会因一本书
甚至是任何的奇迹而得以挽留
而是各自的生命在时间长河中共同呈现了
一个微小而接近于无的刻度
是一群萤火虫用它们身体中的光相互照耀的
一个被微风铭刻的夏夜

方文竹:悖逆时风的坚实
泉子的诗歌一向有着悖逆时风的坚实。读够了诗坛流行的轻巧、柔软的诗,再来读泉子具有“思”之硬度的诗歌,别见滋味。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设置了一个对方,也是一个辩说的对手。起首的“它”来自诗人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吗?这并不重要。在各种关系中,诗人固其所见而又“相互照耀”,将时间放大又捏碎,但又不是通向虚无,尽管虚无是真理的邻居。
“友谊”,“时间”,“生命”,“成败”,“诚信”,“真理”,……抽象词、大词在诗的脉络间翻卷、敞亮,但这只是一种手段,在它们之上还有更为基本的:诗人的终极追索。诗人说,“任何单独的人与事都将是短暂的/而惟有诚信与真理作为万物得以持续的秘密”。“真理”在这里不是作为一种手段来使用的,而是一种依靠。全诗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从时间到永恒的推移,见证一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缓慢而又坚实地生长。
我敢说,这是一首诗与思、软与硬达到了一种惊人平衡的好诗。

徐敬亚加评:无疑,此诗内含诗意。但却是很不容易表述的诗意(“尘世必然的局限性通过我们各自的生命在说话”)。我觉得它以论文的方式表达,可能更合适。


第4首
评荐作品:施施然《金兰记》
评 荐 人:方文竹
评 荐 语:时代变异的象征心影

金兰记
施施然

那时候我们效法古人。七双
白球鞋,像一群莽撞的鸽子,扑啦啦地
从学校西侧的向阳副食店飞过,看
沥青马路的尽头,落日
杏子般鲜艳、多汁、欲露还休
我们嚼话梅糖。旁若无人地嘲笑
人间蛛网般令人生厌的秩序。又
大声谈论,从未曾谋面的《少女之心》
我们谈到死亡。坚贞。和十年一次的约会
谈到此生,要和天空这要了命的蓝共进退
和鸽眼中哔哔剥剥的火星儿,共进退
随着夜晚降临。年复一年地
降临。一些尖厉的事物,慢慢被抹平
向阳副食店换上了洗浴中心的招牌。而曾经
不知死活的鸽群,迁徙在岁月的枝桠上
各自栖息,日渐沉默,终于不知所终

注①:金兰之交,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古时也流传有凑齐七位姐妹在月下义结金兰的习俗。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注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地下手抄本。

方文竹:时代变异的象征心影
一首好诗引导你进入背后的空间,潜入一片黑暗……《金兰记》写的是无数个友谊中的一个,却因诗人的打造而倍觉一种别样的意味和韵味。
起始的 “效法古人”,一下子拉开了久远的文化传统,找到“金兰”的源头和脉络,接着由“白球鞋”想到“鸽子” ,以及“杏子”“话梅糖”“《少女之心》”,物象自然、贴切,似无设喻,实则创造全篇的整体氛围。其中,“鸽子”重复了三次,分别是“莽撞的鸽子”、“鸽眼中哔哔剥剥的火星儿”、“不知死活的鸽群”,活脱出时代变异的象征心影。出现两次的“向阳副食店”由物象向意象推移,“向阳”含有年代和年龄的印记,“副食”含有非主流非正式的“女性神话原型”,一切最终抵达“共进退”的事物。一方面是“蛛网般令人生厌的秩序”,另一方面又像“死亡”一样的“坚贞”,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显得柔转、迷幻、暗障重重。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金兰”事件的剩余部分,结尾昭示了时间是无法战胜的对手,而真正的诗意就是与时间较劲。


北  残评荐

北残:1981年生。诗人,文学博士。选编《80后朦胧诗选》。现居深圳。

第5首
评荐作品:唐绪东《无处安放的中年》
评 荐 人:北残
评 荐 语:“外精体物,内有郁结”

无处安放的中年
唐绪东

将宣纸铺就
有画字的  有抚琴的
有斗地主的  有啜茗的
奥运刚刚离开中国
他就为高中女儿感到头痛
电话里酒气冲天
他们很少谈论时事和菜价
金牌乃身外之物
偶尔触及青春 或者
其他什么 他们会坐立不安
像蹩脚的走兽
在自己的地盘里
小心地逃之夭夭
如果在唐朝
贾岛第一个站出来
你娃假打 经不起推敲

北残:“外精体物,内有郁结”
歌德说:“要面向现实世界,设法把它表达出来。”这仿佛是诗人的一种时代责任。设法表达现实,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现实。要做到“外精体物,内有郁结”,也就是要深入体验,而内心有所驱动,甚至与现实产生抵牾。诗人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他们对现实的表现与再现无疑是在为这个时代录影。诗人凝结历史和浓缩时代,阅读者再通过阅读将它释放出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地铺写小人物在中年时期的人生百态,但却通过几个梗概描摹与个别细节将他们的生存状态揭橥出来。诗的前三行,宣示小人物们总的生存方式,仅以四个“的”字短语涵盖群形众相,而世态的群像又无不毕现。接着,以一细节出之,写一个父亲对儿女的“头痛”,这正是当今时代的中年小人物的普遍遭遇。自“电话里酒气冲天”至“小心地逃之夭夭”,诗人一方面突写生存的状态,一方面又侧面烘托“青春”之后的激情衰怠,“坐立不安”、“逃之夭夭”正从反面突出了中年小人物们生存的“无处安放”性,其间来自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困惑与焦灼自不待言。结尾三句,诗人以史斥史,值得深思。


第6首
评荐作品:松林湾《沉默者》
评 荐 人:北残
评 荐 语:诗的本性在于沉默

沉默者
松林湾

他的肉身,填满石头
他站在大片水藻类事物中间,手里紧攥着自己的影子
他身子浑圆,清澈,藏着闪电
水有海峡的浅,海峡的蓝
水里,有丰满的小月亮,有鲨鱼的小乳房
有沧海。现在,他有海水
包裹着他的身世

他在告别自己的仪式上
写博客:水藻呀,月光光,墓碑呀,小乳房
我将蜕下这些用旧了的事物
我将掐紧三千露水的死穴
我将抱着知更鸟的命

终将,他将忘记自己。他的肉身,曾经是石头
因此,滂沱的雨水不可能将他冲出去多远
或者最终,被峡谷或海水中另一块
小小的石头卡住
他越来越窒息的喉咙

北残:“诗的本性在于沉默”
“诗的本性在于沉默。”这首《沉默者》仿佛就在诠释这一诗神的至谕。但是面对“沉默”,诗人始终有一种先天之痛难以脱身,此即是帕斯所说:“诗人倾心于沉默,却又只能求助于语言本身。”也许是为了避免诗人面对“沉默”所处的尴尬处境,诗人故意选择了“曾经是石头”的“肉身”作为“沉默者”。于是诗中的“沉默者”不能发声,在告别自己的仪式上,他只能“写博客”。于是,这“沉默”也便成为永恒的“沉默”。
就内容而言,这首诗“沉默”的“本性”体现在它写出了事物在宇宙时空中的“幻无”之感,每个事物虽然都有其生存的“仪式”,但终将忘记他自己。就如诗中的“沉默者”,其生命的周遭虽然被善(水藻、月光、小乳房)与恶(墓碑)所包围,但无论美好与邪恶,“沉默者”都选择了蝉蜕。而世俗者又终不能达到庄子所谓的“适”的生命高峰体验,所以对于生命还有挣扎,有不甘心的撤退,但最终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超越非本真而归于本真”,正是此诗的内核所在。


许多余评荐

许多余:1983年生。诗人,小说家。著有《远方》、《最后的盛典》、《笔尖的舞蹈》、《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现居合肥。

第7首
评荐作品:王明韵《米沃什》
评 荐 人:许多余
评 荐 语:无辜的受难者

米沃什
王明韵

关于流亡
我没有资格评说
我一直呆在家中
咀嚼泪水和想象

而你
揣一张波兰地图
在诅咒中
逗留于法兰西
至于美国
你仍然只是路过
你相信天穹里密集的星子
是一窝能孵化出翅膀的鸟蛋

哦!流亡、死亡
该诅咒的
不是诗和诗人
而是驱逐你的家国……

许多余:无辜的受难者
1980年米沃什凭借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他的授奖词中这样说:“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王明韵先生的这首诗,开篇就说到“流亡”的主题,点出了米沃什流亡的一生。
他先是直接参与组织抵抗法西斯侵略,过着亡命的生活,后有因反抗国家政治对文学的侵蚀,流亡国外。“关于流亡/我没有资格评说/我一直呆在家中/咀嚼泪水和想象”,诗人在亮出流亡之后,迅速想到了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之间,有着“泪水”和“想象”的距离。
诗人接着回顾了米沃什的流亡足迹,从波兰到法兰西再到美国,他怀揣祖国的地图,尽管在他乡生活多年,但依然只是路过。他在悲观与绝望中,依然抱有希翼,“天穹里密集的星子/是一窝能孵化出翅膀的鸟蛋”,蕴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诗的最后一节,点破了这一切因果:流亡和死亡都是该诅咒的。
诗和诗人,只是无辜的受难者,最应诅咒的,是驱逐诗人让其失去家园,或有家不可归的家国。


第8首
评荐作品:老巢《多年后的清明当我已不在人间》
评 荐 人:许多余
评 荐 语:生与死的对立与宽恕

多年后的清明当我已不在人间
老巢

我爱人还在,她已宽恕我生前
所有的荒唐只剩下对我的想
她用乡音给每一片树叶讲我的故事
我的后代漫山遍野,春风吹又生
与我擦肩的岁月我相片前伫立
酒肉朋友们冒雨赶来背诵我的诗篇
多年后的清明当我已不在人间

和我今天所追思的亲人们在一起
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祖宗们在一起
他们现在天上,那样看着我
看见一连几天我醒来时的泣不成声
知道我今年不能回去给他们上坟
知道我此刻写的每一个字都从泪水里
泡过,像一滴滴雨挂在半空中

多年后的清明,老巢已不在人间

许多余:生与死的对立与宽恕
清明,这个寄托传统哀思的中国古老节日,容易引发太多人的悲情之思。老巢却将对象设定为自己,以在场者的身份客观自己,设想“多年后的清明当我已不在人间”。
这首诗中,他即是主体,也是客体,即是众多悲伤者中的一员,又是悲伤者本身。将隐藏在喧嚣中个体的寂静和集体的悠远,鲜活地呈现。“我爱人还在,她已宽恕我生前/所有的荒唐只剩下对我的想”,宽恕我生前所有荒唐的爱人还在,可我已不在,我如何面对她对我的“想”?这个“想”字,伤感至极!
她只有用乡音对“每一片树叶”讲“我的故事”。满山遍野的植物,忠实地延续着诗人的念想,酒肉朋友们赶来背诵我的诗篇,可“我”已不在人间。“我”已经和逝去的亲人们在一起,他们连续几天看见我哭泣,悲伤,忏悔——生者和死者都无法回避又无法解决的疼痛!
而他们的失落不仅仅是因为无法给诗人安慰,更是因为今年诗人“没能回去给他们上坟”。清明这一天没能见到数年如一日回去探望他们的诗人,他们是否很伤心?想到这儿,诗人迅速回到现实中,“此刻写的每一个字都从泪水里泡过”,这虚构的“死亡”所带来的伤感,并不大于现实中距离造成的空间与隔膜。假若,多年后的清明,自己真的已不在人间,又会如何?


阳  村评荐

阳村:1965年生。诗人。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等。现居合肥。

第9首
评荐作品:望秦《约定》
评 荐 人:阳村
评 荐 语:读诗是心情的反观

约定
望秦

崖壁上的禅院
不再有悠扬的钟声,暮色里
只有飞翔的昆虫穿过尘烟
抵达月光下宁谧的时光

红尘纷扰,我在路途之中
一点点被脚步羁绊,被阳光锈蚀
内心的铁钉开始软化
悬挂的物件不断散佚

石阶沉浸在寂静的光芒里
虚实之间,灵魂的弦被拨动
碰伤了那把陈旧的乐器
往事等待救赎

你含泪说出的誓言,落在
青石板上,洇开一个荒芜的花园
我细细地找寻着,拿钥匙
轻轻敲着石壁,回音全无

阳村:读诗是心情的反观
读诗是一种心情的反观。这是我一年时间读了约一万首诗后的心得。有些诗,看过心情没有反应,说明这些诗可以不看;有些诗看后让你激动,说明它有刺,像蜜蜂的尾巴,触痛你,这样的诗要看,又不宜多看,多看也没有;还有一些诗,看后让你安静下来,像你喜欢独自欣赏的“那把陈旧的乐器”奏出的乐曲,“穿过尘烟”,带你“抵达月光下宁谧的时光”。
这样的乐曲是我疲倦的时候所倚恋的,又是我振作的时候所抗拒的。也许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这种内心的邀约与挣扎,行于“路途之中”。
第一遍读《约定》,我忽略了诗的意思,而是沉浸在词语营造的静美的氛围里。那期《诗歌周刊》略显忧伤的背景音乐,加重了这个氛围,一度让我听到那首音乐的时候就会想起这首诗。对了,周蕙的《约定》也是忧伤的。在表现爱情时,周蕙的歌是直接的,而望秦的诗是隐秘的。这或许是歌与诗的不同所在。
虽然隐秘,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第一段的旧地重游,第二段的内心转变,第三段往事的“虚”和现实的“实”,第四段的“誓言”和“回音”,在作者精心构建的纷纭意象背后,我恍惚看到一个由破碎片段拼接出的故事,隐身在那个“荒芜的花园”中……


第10首
评荐作品:夏文成《红草莓》
评 荐 人:阳村
评 荐 语:心酸与疼痛的现实关注

红草莓
夏文成

我下不了口。红草莓
好像一个身着绿草裙的村姑
羞涩地站在我的眼前

她柔嫩多汁。有着处女的羞红
我甚至不敢触碰她,只怕指尖轻轻一触
她就受了伤

而现在她们正被装在箩筐里
三轮车上沿街叫卖。那些浑浊的目光
那些嗜糖的苍蝇,挥之不去

她们短暂的青春,刚刚在田野成熟
转瞬就被城市的欲望,一斤两斤
或三斤五斤,抢购一空

阳村:心酸与疼痛的现实关注
城市的街头,草莓已经不再证明季节。在大雪纷飞的合肥,水果摊店里的草莓“羞红”地蹲在筐子里,腰下系着“绿草裙”。“柔嫩多汁”的红草莓,作者“不敢触碰她,只怕指尖轻轻一触/她就受了伤”。诗人小心翼翼的呵护其实是徒劳的,在接下来两段,我们看到一个“嗜糖的”、“欲望”横流的城市。
我曾被这首诗的标题误导。读到这里,作者笔下的“她”——红草莓,已经明白无误地变成了人。“她们短暂的青春,刚刚在田野成熟”,她们借助“三轮车”——廉价的交通工具来到城市,被“沿街叫卖”,被“浑浊的目光”、“嗜糖的苍蝇”包围。
诗的第一句不再突如其来,“我下不了口”,蕴含了诗人的多少心酸和疼痛,又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多少张正在“下口”的嘴脸。全诗不着一字,却把城市的罪恶悄然剥开,露出它溃烂的内里。
前不久的“机场对话”,谢冕先生在回答关于诗歌干预现实的提问时说,诗人关心现实无可厚非,关键是怎么用诗歌的方式关心,怎么能够流传下来。《红草莓》无疑为“怎么关心”,提供了一个值得研读的范本。


杨四平评荐

杨四平:1968生,批评家,教授。著有《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等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现居安徽芜湖。

第11首
评荐作品:田禾《宋江》
评 荐 人:杨四平
评 荐 语:重拾人生与诗歌的道义传统

宋江
田禾

我来迟也。我是投奔你的第一百零九位兄弟
哥哥们都不在了
他们早已回家。杀生的杀生
打鱼的打鱼,喝酒的喝酒
照样干他们的老本行
有几个变成了梁山泊的一面旗帜
或一把交椅
我内心的山河破碎
从《水浒传》中杀开一条血路
直投奔你而来
八百里水泊梁山
火种还埋在土罐里
忠义堂只是落满了灰尘
我重新把它收拾修缮
你依然做大哥
我紧紧跟随着你
遇酒便吃,遇弱便扶,遇危便救,遇硬便打
跟着你
我不怕双脚踩在浪尖和刀锋上

杨四平:重拾人生与诗歌的道义传统
常常听到某些以先锋自居的诗人们愤激地争辩道,我写我的诗,社会啊,经济啊,政治啊,道德啊,都不关我的屁事!仿佛他们的屁事就是写所谓的纯粹的“屁诗”。我认为这种“先锋”不出现为妙,毕竟它会污染人们的视界。
以“喊故乡”而名世的诗人田禾,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接地气”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厚重的伦理承担。《宋江》指出了当年“梁山好汉”的“好汉精神”被我们这个消费时代消解殆尽;所以诗人说“我内心的山河破碎”。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在危境中“站立起来”,决心重上梁山,重拾好汉精神,追随好汉精神的象征宋江,上刀山下火海,义无反顾。这就有了掷地有声的首句“我来迟也。我是投奔你的第一百零九位兄弟”。
我们现在的诗歌里到处充斥着平庸的“市民精神”,使诗歌成为不痛不痒的文字摆设。因此,受田禾诗歌的启发,我认为,为了诊治诗歌的“时代病”,我们有必要提倡诗人既要做生活中的好汉,也要在诗歌写作中彰显好汉精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艺术形式式微的时候,只有向外国学习或者向民间学习才能挽救它。向外国学习的经验我们很丰富了。眼下,我们不妨多向民间学习,像张爱玲当年所说的那样,“低到尘埃里”。
徐敬亚加评:我也一贯欣赏诗的坚硬,包括情绪与思想的宽度。但这首诗在诗艺上略弱。江湖用语一贯到底,内部缺少语感词脉的变化。我想,这主要是诗人的写作思想太老实忠厚。比如对宋江的处理过于简单。随便在马路上拉一个中国人,都可能写说(说出)这样的话。诗,应更怪更戾。


第12首
评荐作品:朵渔《消夏录》
评 荐 人:杨四平
评 荐 语:心智与辩难的中年写作

消夏录
朵渔

1、
上午写了两首诗,午睡醒来
感到面目可憎,皆删去
顿觉世界神清气爽。
2、
一年也可当做三天过:新春、立夏、中秋
往往芒种一过,我就开始陷入混沌。
3、
入夏以来,就很少写诗。
不写,其实也是一种写,每次小便
都在草书一个亡字。
4、
我有时会在梦中杀人放火,白天遇到警察
还是会绕着走。
5、
什么都不做时,感觉最忙,因此
我没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
6、
一个写小说的,写成了土豪劣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很多人一不小心
就有钱了。
7、
有钱能使鬼推磨,推来推去的
有意思吗?
8
我们在哪儿见过吗?三十之后
我基本就不记人脸了。
9
我有时故意把一个字写错,以体验
暴君的隐秘快感。
10
生活就是一则四则运算,
得负数和无理数是常有的事。
11、
读书,但很少读到结尾。我担心
每本书的结尾都潜伏着一个答案。
12、
读完一本回忆录,突然发现
不会写诗了。还是平仄的路子好走。
13、
是谁派来这只苍蝇
跟我讨价还价!
14、
讨厌他,就告诉他,这是一种美德。
15、
我还是对自己太客气了,自己就像
自己的一个客人。
16、
最近偏爱听雨,这是不是一种心灵上的腐朽?
中年之后,再指责自己就难了。

主持人注:原诗每节间有***(并上下双空行)15处,因排版原因删。加数字以间隔。

杨四平:心智与辩难的中年写作
人到中年,宛若进入一年中的夏季;诗人所谓的“消夏录”,其实就是刚刚步入中年过后的诗人,面对人生的“沉思录”。
诗中提到的“读书”,读“回忆录”就暗示了这样的价值指向。仿佛人一开始清算过去、执着现实,心灵就开始“腐朽”了,就“不会写诗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想呢?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写诗是青春的事业,中年适合写小说,老年适合写回忆录。仿佛人到中年,激情已然耗尽,剩下的只有思想的灰烬。这个时候的写作就变得十分的客观、冷静、理性和艰难。也就是说,中年心态是一种“叙事心态”而非“抒情心态”;这种心态决定了诗歌写作的叙事性。它让我想起了90年代诗歌写作中普遍出现的叙事倾向。难道中国新诗进入90年代就步入了它的中年期了?!不过,北岛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只有不会写诗的人,才开始叙事,并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江郎才尽!看来,对诗而言,中年写作是尴尬的。进而言之,人到中年时,如果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地写诗、抒情,那也得与青年时代的“青春写作”不一样,要从写作策略和技法上进行调整。此时,启用心智,发掘辩难就成为中年诗人们的首选。我这样不客气地指出中年写诗的困境也算是一种“美德”了吧。
徐敬亚加评:朵渔这首诗,节与节之间少见地以***相隔,其实可看成组诗。这些诗不是小诗,是大诗!第1、4、5、8、9、15都深有意味。依我看,这组诗并不是一句“中年写作”就能概括的。可惜几百个字不能让评荐人更细道来。


宫白云评荐

宫白云:1970年生。诗人。著有诗集《黑白纪》。现居辽宁丹东。

第13首
评荐作品:沈鱼《荒废帖》
评 荐 人:宫白云
评 荐 语:重获生命的终极质感

荒废帖
沈鱼

嫩草长成劲草,以蓑草终
如野心与雄心并驾,却被灰心刺死
当年月消逝,每年枯萎的大梦
零落成泥
足下经年骨血,无人识,无人听,无人问
如游魂腐败的肉身,无人收拾

每当我看到湖畔成片的芦苇在寒风中低下头去,又
抬起头来
我就又有了活下去的力气
那远离人群的一株是孤单的鹤
或一只承露迎风,舒展翎羽的野鸡
那些苍白花穗,独自跳舞
碧波中的照影并无丝毫
自怜、自弃与羞愧
也并不嘲笑被繁华抛弃至此
无人过问的逐水流花
谁又不曾被弃或自毁?谁又没有
哀愁与怨怼。一场冷雨后
重新收拾的残骸
都是今天一身生机勃勃的血肉,活在人间

宫白云:重获生命的终极质感
沈鱼的这首《荒废贴》最直接打动我的应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那种微妙的认同感和感性的觉知,它痒痒地刺激着你的神经,与诗人一起历经诗歌中的所有起起落落。这或许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诗歌之魂的诗吧。沈鱼很高明,似乎一伸手就将人生的境遇一网打尽,而且视角的切入十分的巧妙,以“嫩草”“劲草”“衰草”对应出后面的“野心”“雄心”“灰心”,从而让一种“枯萎”的心境自然地到来,而这些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却充满着内在的合理性,特别再以一种荒凉的语调说出,更加具有萧疏况远的味道。而连续四个“无”的排列,丝丝入扣,让浸淫到骨子里的况味以无羁的方式涌向四方。最妙的是三个意象“芦苇”“鹤”“野鸡”饱含大自然的灵气,显现意在言外的多姿。字里行间虽然散发着无奈、困惑但并不灰暗,颓废,反而给人一种奋争与雀跃。特别最后两行应是诗核所在,有镜头定格的意味,它让一切的个人得失从“荒废”中弹跳出来,“劫后重生”获得生命终极质感。
徐敬亚加评:请读者注意本诗另一特点:内部“语感”。细细读,似乎像一首放大了、变化了的“宋词”。甚至可以说这是现代诗中一个典型的节奏案例。朗诵效果可能不错。其中,连续四个“无”之间,加入了8字的比喻。之后用了全诗最长句(22字),最后又是一个“又”字,把节奏忽然放缓!(宫白云显然也部分注意到)


第14首
评荐作品:李飞骏《托福屈子》
评 荐 人:宫白云
评 荐 语:讽刺性的当下干预

托福屈子
李飞骏

托屈子的福
你的纵身一跃
救活了一条江
救活了几个沾亲的城市
可惜,汨罗江无泪
市长的大手一挥
赛龙舟的欢呼压过朗诵的声音

托诗人的福
一次并不诗意的自杀
留下了若干文化遗产
让中国人发明了粽子
享受一天的假期
数尽帝王将相,诸子百家
也唯有诗人这么大面子

如今
写分行文字的兄弟们
顶着你挣来的脸面
将端午
叫诗人节
以诗的名义
逼诗人做末代王朝的精神小妾
为操纵木偶的黑手
红袖添香

宫白云:讽刺性的当下干预
此诗以当下的“诗人节”为起由,“托福屈子”借古讽今,讽刺性地实现了诗人对当下诗歌现场的干预与批判。诗人机智地并没有十分着力地去写某个事件,他只是轻轻地用“屈子”的“纵身一跃”,顺势而下,将当下的“现场”呼之而出,一切都像是自然的“邂逅”,虽然直逼现实的发音,挂满锐角,词语的气氛,充满讽刺意味,但我们依然可以读出这些词语背后诗人的一颗忧愤之心。作为“新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李飞骏仿佛天然就带有一种使命感和一颗“批判之心”,“屈子”作古,但风骨气韵犹在,而我们的诗人呢?在一连串的内气外发之后,设计了一个重磅的末段,他刻意用几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末代王朝”、“小妾”、“木偶”、“黑手”、“红袖添香”巧妙组合,荒谬可笑的效果顿时凸显。这首诗批判的不是一个死去的诗歌时代,更多的是信念的呼唤。


张无为评荐

张无为:1960年生。诗人,教授。著有诗集《缪斯O点值》,专著《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新论》,主编《大学语文》。现居内蒙赤峰。

第15首
评荐作品:李继宗《这是梦里的》
评 荐 人:张无为
评 荐 语:梦幻诗经营机制

这是梦里的
李继宗

离开你后,说翻山越岭
一下子就翻过去了
说终于决定,黄河就咆哮起来
说走,花开了一半儿也走了

我又在草丛里睡觉,睡醒后
发现自己又睡在一场细雨的拐角里
而细雨的卷尺,已经量过我

离开你后,日和月
有时就成了无端想念之物
星辰也因了这无端,水一样
在苍穹上怅惘,水一样在苍穹里停留

张无为:梦幻诗经营机制
诗与梦可谓精神视域的“冤家夫妻”,彼此宿命般纠缠难舍,而且比通常夫妻恩怨的五味杂糅更意趣良多,这是我感受的味外之旨。不错,这首诗肯定也是一例,梦幻般感觉与诗性表达令人在阅读中难以名状,但觉意味深长。
奥妙何在?在于生命不舍昼夜与未知世界的形而上博弈。世俗多羁绊,灵魂想自拔;理性贫弱,世事苍茫,梦幻便成为有效契机。灵感或然浮出,诗人像大海里捞到针一样,将它弄到手晃几晃,就成为护法的宝贝。
分离是人间常态,找到升华个性的出口是关键。本诗起笔即展现出“离开你后”的三种命运程式,句型趋同,次第蹊跷,堂庑斑驳;个中感觉,包容了多义体验,足以使人觉悟到生命内里。接下来,睡在“细雨的拐角”与“细雨的卷尺,已经量过我”,就计滚动出比喻意象,构成另一种生命状态,将人对雨的神秘直觉细腻托出,韵味十足。
最后,对本来被写滥的物象,从观照星辰与水切入,顺流而去,独辟出蹊径。要指出的是,以此表达思念可能是作者的本意,这与前面也完全可以有机勾连,不过,感觉这节比诗开头的虎虎生风走势有所弱化。


第16首
评荐作品:沉香《在路上》
评 荐 人:张无为
评 荐 语:童趣世界的无意发现

在路上
沉香

我确定我没有踩到蚂蚁
它走一程,我跟一程
后来,它不见了
我猜我们好像喜欢的颜色不同
回家翻开日记本
发现原先画的那只鸟
已经悄悄换了羽毛

张无为:童趣世界的无意发现
以童真镜头对准一只现实中的蚂蚁与想象中的小鸟,竟也扫描出了整个世界,由此感悟人与万物的存在意趣。
开头,“我”极耐心跟定蚂蚁,结果它还是失踪了。当如此简单的事实,被赋予沉重的依据之后,诗性即升起,那就是,人对自身失落感的真诚而无效的判断,荒谬而蕴藉。悲悯来自天性,也是诗写前提,而由此生成大智若愚般体验,则是对生命本色的感悟。
接下来,打开日记是稚气的自然延伸,隐含了对于成人或觉不起眼的在意,而“原先画的那只鸟/已经悄悄换了羽毛”则更出乎意外地验证和深化了某种神秘事实。只要注意到“画”与“悄悄换了”这两个关键词,你就会在莫名其妙中感悟到全部诗意。是的,在童趣世界的无意发现,可能是人类永远的待解之谜,魅力也应运生成。
小诗贵在以小见大。如再从结构上考察,谁能否认,从路上到回家同样潜含着形而上意义?
该诗标题与内容的衔接有机顺畅,“回家”看似出离标题,而打开日记又与题自然关联,难得巧妙。当然个别语词还有切磋的空间。
徐敬亚加评:这首诗的阅读谜趣,显然是最后一句。为什么换羽毛?怎么换?和蚂蚁什么关系?我猜是羽毛换成了蚂蚁喜欢的颜色!往深了说,这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物我转换。诗人并未说教哲理,而是孩子般的简单生趣儿。


周瑟瑟评荐

周瑟瑟:1968年生。诗人,小说家,导演。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诗选》,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14部。现居北京。

第17首
诗荐作品:谷禾《刀子和刀子》
评 荐 人:周瑟瑟
评 荐 语:刀子折断的光芒

刀子和刀子
谷禾

刀子和刀子,对坐在堂前
隔着一杯好茶
听到彼此的心跳
这时候,刀子的光芒还敛在鞘里
但月光唤醒了它,让它壁立三尺悬崖
生出了问斩流水的决绝
抽刀,挥过去,握刀的手
电光火石地抖了一下
只一下,千丈白发便从空中落下来
刀子又坐回了,端茶近唇
吹了吹灼烫的涟漪,轻轻抿一下
从此消弭了踪影
刀子飘然离去的一刻,不再光芒护体
恍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回望一眼空荡的堂口
它败给了另一把刀子,也还原了
一座刀子的废墟

周瑟瑟:刀子折断的光芒
“刀子和刀子,对坐在堂前”,诗歌的光芒隐藏着,而不是直接刺向读者,但谷禾一寸一寸地剥开诗的神秘,露出了残酷的真相。这里有生活的现场,“隔着一杯好茶/听到彼此的心跳”,诗的情节在紧张的空气里铺开,“这时候,刀子的光芒还敛在鞘里”,我感觉到谷禾化成了一个诗歌的老人,他不是他,他成了诗背后的那个影子。我听到了诗行里的谷禾的呼息与心跳,他“抽刀,挥过去”,诗与诗人混为一体,得了魔力,诗在逼近,作为一个读诗人的我也卷入其中,我倒吸一口冷气,眼前有了幻影:“只一下,千丈白发便从空中落下来”。谷禾不见了,只有“刀子又坐回了,端茶近唇”,紧张得了缓解,静极,全诗在此处好像拦腰折断。但此时谷禾又显身了,他容忍,他跳到诗外,“刀子飘然离去的一刻,不再光芒护体/恍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诗的神秘依然在,“刀子”与“老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揭示,诗的声响由急骤到停顿,再到最后的虚空,我的身体仿佛被“刀子”过了一遍。我从中读到了人生的“失败”感,也读到了刀子折断的光芒。
徐敬亚加评:我感到两把刀,是写两个人。对峙。交手。分解。


第18首
诗荐作品:柏桦《重庆的汤(外一首)》
评 荐 人:周瑟瑟
评 荐 语:建筑趣味的宫殿

重庆的汤(外一首)
柏桦

少年时节牛尾汤相宜于重庆而非牛鞭
某中年人家却欢喜在立夏吃一碗鸡汤

有一个青年最爱在解放碑长跑;深冬
他人品寡淡,恨肉,钟情于嫩豆腐汤

而今人人都在冬灯下满怀了一颗春心
重庆,晚年匆匆而平静,只喝老鸭汤


人生之冬

白肉,血肠,大酒,高天与古树
在北方,烂炖春风二月初!

蒲宁刚坐上一辆飞驰的明亮快车
“我多么幸福,在漆黑的暴风雪里。”

南酒烧鸭,妩媚江山,隆冬……
我饱食闲卧,我只想读《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周瑟瑟:建筑趣味的宫殿
从柏桦博客上选出他最近的两首写食物的诗,我带着一种趣味占了上风的读诗心态。柏桦的诗是好玩的,但好玩并不等于无意义。他恢复写诗的这几年在网络上似乎每周有诗出没,这是那一代诗人的奇迹,他似乎不像西川变得那样彻底,他保留了他的口味。第一首写重庆人渴汤史,从牛尾汤而非牛鞭的少年,到中年人立夏喝鸡汤,再到钟情嫩豆腐汤,晚年则只喝老鸭汤,在灯下怀春心,有趣吧,柏桦早期的诗像老年,现在却呈现少年状,一种生长着的奇妙之诗。第二首看似随手记下,柏桦近年的诗在散淡中透出一道亮光,透出隆冬里的“妩媚江山”,透出“饱食闲卧”中看“烂炖春风”的态度。我想柏桦建筑的是他趣味的宫殿,而其中引诗随处可见,蒲宁“在漆黑的暴风雪里”加入“人生之冬”,使诗的“明亮快车”有了历史性画面。他习惯近距离记下生活的皱折,但他实际上又是数百行地整体梳理历史,单独读来满口生香或生涩。柏桦式的汉语诗歌趣味或许还只是他私有的美学,50岁的少年还保持羞涩的美德。
徐敬亚加评:柏桦的两首诗,汁稀,料少,汤浓。对中国现代诗的迷路可能有小启示,尤其后一首。


南  鸥评荐

南鸥:1964年生。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诗学文论集《倾斜的屋宇》,诗学随笔《诗学梦语》和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等。现居贵阳。

第19首
评荐作品:普冬《太阳穿过列维坦的白桦树》
评 荐 人:南鸥
评 荐 语:在祷告书上挽留与追寻

太阳穿过列维坦的白桦树
普冬

年轻的桦树,桦树,
我看见田塍上螽斯擅自在家乡
长得五颜六色。
河流赶路,日夜说起海、海底发光的街市
恬恬笑得,桦树,
仿佛手持众生芸芸的宇宙。
桦树,黑色桦树。大地的美妇
沙漠因你而像个男人。
你因大荒,俘掳为我苍白寡欲的情人
我的忧伤。
太阳把金币撒落在你午祷的书上
天黑以后,再收回去
好比谷种晾晒在谷场。
农人、猎人和马匹轮流跟在野麂后边
不言不语,我的桦树。
旷原上百草和虺蛇匍匐在你的脚髁,安静如守夜人
黑色桦树,桦树,
我听见蔷薇正在开放。

南鸥:在祷告书上挽留与追寻
在众多的诗人沉溺于世俗生活的场景与细节的诗歌现场,画家出生的诗人普冬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昼夜醉心于纯粹精神的遨游与观照。他在《太阳穿过列维坦的白桦树》中,通过对画中蝈蝈、树丛、河流、阳光、猎人、马匹、野鹿等生灵物象的捕捉,赞美大自然的宁静、透亮、奇妙的至上境界。在诗人的幻像中,蝈蝈五颜六色,河流昼夜赶路,说起海,说起海底发光的街市;桦树是大地的美妇,是让沙漠成为男人的美妇;阳光像金币撒在祷告书上,就像谷中晒在谷场;农人、猎人和马匹轮流跟在野麂后边;尽管百草和虺蛇匍匐在她的脚髁,但桦树依然安静如守夜的人……诗人企图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重获神的启迪,让自己获得一种精神的洗礼与慰籍,借此在祷告书上挽留或追寻人们日渐沦陷的纯粹与安宁的心灵的秘语……
如果说明媚、安静、抒情是这首诗歌的美学特质,那么文字背后所透出的诗人对纯粹与安宁的挽留或追寻,则是诗人为我们洞开的无限的思考。


第20首
评荐作品:海啸《秋天让我哑口无言》
评 荐 人:南鸥
评 荐 语:倒立的日月和海拔

秋天让我哑口无言
海啸

我如此爱你,以至于
爱得越多,越加快遗忘的速度
黄昏便是结局
倒淌着的日月和海拔
未等曲终人散
已成日月之髅

舌头中吐出的
也许是唾沫,也许是一个火葬场
不过,酒鬼和嫖客
他们才是,这个夜晚
最称职的政客

多少人心怀鬼胎
从彼此亲密的愤怒中
沿着低低的台阶
向天空攀缘,然后举起
整个世界的凶器
齐齐欢呼。而唯有我
哑口无言,羞于应答

南鸥:倒立的日月和海拔
新世纪以来,诗人海啸无疑开创并引领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名字,也几乎成为某种新诗潮的代名词……他以超越自我并不断抵达、上升的精神场域与使命意识,展现了一个纯粹而又复杂、孤傲而又张扬的诗歌骑士的背影。而对他的文本而言,无论是“个人体验”还是“时代印记”,我们似乎很容易感知到他诗歌中的温度与血质,发现文字密码背后潜藏的谎言与真相。《秋天让我哑口无言》是海啸的近作,在诗人总体象征的意蕴之下,我们彻底地领略到了“秋天”的残酷与荒凉。在诗人看来,置身一个荒谬、卑劣、无耻的场域,我们爱得越深,越加快遗忘的速度。因为他分明看到“倒淌着的日月和海拔/未等曲终人散/已成日月之髅……多少人心怀鬼胎/从彼此亲密的愤怒中/沿着低低的台阶/向天空攀缘,然后举起/整个世界的凶器……”所以,诗人高洁的灵魂,只能一次次“哑口无言” ,一次次“羞于应答”。
我反复谈到“揭示、发现、指认”是一个时代诗歌精神的一个重要向度,无疑,《秋天让我哑口无言》让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知。
徐敬亚加评:我如果是第一个读者,肯定想问,为什么“秋天”使我哑口无言?是否不应想起普希金的悲秋,而应想起欧阳修的哭秋。


盛  敏评荐

盛敏:1963年生。批评家。著有《盛敏评论随笔选》。现居安徽宣城。

第21首
评荐作品:阿煜《植物人(外一首)》
评 荐 人:盛敏
评 荐 语:日常场景的冷素描

植物人(外一首)
阿煜

实际上
当我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
心里便愣了一下
我问护士
他的血液是绿色的吗
他喜欢阳光吗
如果

春天的时候
他是先长叶
还是先开花

手术

推土机在居民区走过
昔日的小屋被
还原成最初的模样

整个过程如此短促
没有哀乐
也没有设灵堂

只是片刻的抽搐
手术已经成功

盛敏:日常场景的冷素描
择取当代细屑场景使主体呈现零碎化、贫民化,实现语言潜能所趋是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一。阿煜的诗作《植物人》用一种平淡的陈述、自问,使阅读者看见与感觉到了压制的心理澎湃之后的某种对生命脆弱、易损的深刻忧虑。词在这儿是心灵的遮挡物。阳光、树、花和叶子作为温暖的象征无时不在阴阴陪伴死亡的剪人气息。预先考虑过的、专制下的反干预,在《手术》一诗里则生产出另外一种大事件发生之后的支配性的绝对胜利。在当代中国拆迁与手术从结局的尖锐后果来说,其边锋意义上的沉默忍让是一致的。如果正面书写则会导致沦入意义暴力与怨言咆哮的死胡同。倘若在修饰性的话语里能攫取刻骨铭心的触感,那么语言的实际执行往往卸掉了这种功能。只有让语言与言语踱步在事例之上并且不是在有意“做”什么,而是语言与言语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时态,诗所指涉的主体意义才能打造一条通向他人的“他者之链”。


第22首
评荐作品:张岩松《过期》
评 荐 人:盛敏
评 荐 语:通用执照归属下的废旧皱纹

过期
张岩松

以为没人发现
你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行走
怀揣过期的身份证
你自己也像刚刚过期的人

来到街头排挡
嘴伸进盛满面条的碗里
这种吃法绵延了几十年
仔细辨认
在面汤的倒影中脸上的皱纹
掩藏了什么东西

它抽动着一阵盘问,再瞧瞧吧
十年前的笑容已不属于你了
今天漂在证件外面
面孔严峻时无人与你相识

盛敏:通用执照归属下的废旧皱纹
题目是一个动作化的名词,而且在我理解一定是某种东西、某项观念、某个特定的意义所指,于当下发生抵牾,即失去了固定存在的基础,被认定为多余的、无用的某种权利。“以为没有人发现/你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行走”,“以为”是心虚的编排,在城市之间行走本来是人的权力的最简单表呈,但忧郁什么?我这个人是真实的实体,我统治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我也知道我的统治是多么无力,更多的规则在统治之外编织更大的网绳。于是提供你合法行走、睡眠的身份证成为比权力更大的通用执照(实际上身份证就像是语言和言语的组成单位词一样,你不用它它就是死的,你一用它它就突出了它的证明、解释、权利归属的作用)。但是此时你的身份证过期,你仍然是身份证中的你,却不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正在思考、交易、沟通的你,因为条文限制了你的去向、去留和勃勃的活动,你人没有过期,你在档案编排信息上却是一个废旧的人。这显然伸入到一个固定的文化密码的系统内,它与秩序、组合条款发生了冲突,人战胜不了同样是人编制的卡片答案,更战胜不了强大的文化、意识的确定性。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逮住了过期的“无底”内涵,并且用铲子将其层次一层一层挖开,底层是什么?还是阅读者自己到庞大的文化密码中去寻找答案吧。


脚踢鸟评荐

脚踢鸟:诗人。批评家。教授。

第23首
评荐作品:尹马《吃酒》
评 荐 人:脚踢鸟
评 荐 语:好诗能上天入地

吃酒
尹马

兄弟我吃酒,从不使假
有一年我在以勒,众乡亲面前
吃下一坛寡妇烧,吓得一条河流改了道
我和后山的苗子赌酒三日
成为真正的苗子
从此耍苗脾气,当街骂娘
杀人放火。兄弟我吃酒
每放翻一只碗,黑夜就陨落一个星子
吃到黎明,月亮一个人回家
有一年我在张铁匠的铺子里
吐酒淬火,锻造弓箭
意欲买田置地,打一座江山
却先赢得美人,为我生儿育女,打扫庭院
后因久不早朝,政事荒芜
结发之妻流落民间,投胎转世
那一年我醒了,成为一介布衣
改用猪头肉下酒
小作坊,小生活,吃的却是大江湖
兄弟我吃酒,从不谈几层意思
仰脖一饮,千年一叹
叹的是百花,在酒中发酵,泪水全无
有一年我对着故乡的山岗,吞着吞着
就哭了。我的身后有一片海
海上站着我的母亲,和我隔酒相望
兄弟我吃酒,就是和光阴打赌
后来光阴废了
而我留了下来

脚踢鸟:好诗能上天入地
这首诗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酒诗之一。它一有野性气度,二有想象超越,三有悲悯转换。猜测诗人写作《吃酒》之始,恰正是一个“吃”字,使全诗语感忽然古朴,并在生命上与梁山好汉结盟。
第一层:喝酒喝得“河流改道,杀人放火”……小作坊小生活,吃的却是大江湖——好一个酒徒豪气!
第二层:写着写着,诗人忽心气浩然:开始“吐酒淬火,买田地,打江山”,做起了帝王。但他绝不流连,短短数句之后结局归一:久不早朝,流落民间,投胎转世,成一介布衣,改用猪头肉下酒”——好一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东坡之气!
我认为:此诗如身缺少这8行,将减少一半价值。
第三层:酒喝着喝着就转悲:饮酒而泣,身后生海,海上站母……如果没有这一层的大海、母悲与幻像,即由豪向悲的转换,这首诗诗便过于刚硬、逞强(再减少四分之一价值)。悲与豪之冲,构成了诗意——好一付落魄文人的悲相!
一次朗诵会上听到这首诗,像喝了一大口好酒,效果远胜阅读。
好诗,能上天,也能入地。一有质感。二飘。
可惜,最后两行,弱。


第24首
评荐作品:唐果《安慰》
评 荐 人:脚踢鸟
评 荐 语:读好诗,只须被刺中一剑两剑

安慰
唐果

又一位新生儿的母亲站在楼梯上接受我的问候
我抚摸它栖满蝴蝶的脸
我说:“可怜的人,谁这么狠心,把鲜花插进你的脸蛋”
女神别过脸
不回答我的提问,也不让我看到她眼里的泪光

脚踢鸟:读好诗,只须被刺中一剑两剑
唐果的诗风,轻柔、尖锐。像一阵裹满钢针的微风,她只扎你一针两针,直入死穴,让人顿生心采,却难寻疼点。
一首诗,令评论家击节叫好,却无从下手,莫衷一是。这诗定是惟一的、原创好诗。
“把鲜花插进脸蛋”,意象迭合,奇绝、温柔、凶狠。
如果没有最后两个字“泪光”,这诗便不会这么复杂与惊心。如果把“女神”换成“她”,这诗便失去了圣母般的雕塑感和女人繁殖的悲喜宿命。“别”字也见心思与功夫。
女人,先天具有生命的分裂功能。但谁知道这分裂中,暗含着多少喜悦,多少痛苦,多少悔悟,多少憎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2 06:22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有助于诗写的提高。{:soso_e182:}{: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2 07: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2 0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2 08:38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2 08:47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皆系经典佳评,读来受益匪浅!
感谢阳村老师抬爱评点拙作!
为《特区文学》的好举措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 10: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多读几遍。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17: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