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面目:第三条道路7月论坛诗歌月评》(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此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李霞在《第三条道路写作思想》一文中提出“目前第三条道路基本上有了大家公认的思想原则:多元化、先锋性”,我很是认同。这次月评我想就从这两点入手,从一些诗人的个性写作上,看一看多元化和先锋性的具体体现。说到多元化就必须涉及诗的风格,说到先锋性就不能不论及语言经验和文本实验。对一些对诗歌已达到深层理解的诗人来说,诗歌早就脱离了分行文字、抒发情调的初级认识。在他们那里,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展示的是个人的艺术追求和思想信仰。诗歌在他们的眼中,远不是世俗生活里调剂生活情趣的作料,而是宗教性的对现实的最后的午餐。他们把平常的汉字在组合和分离中加以提纯,使简单的语言不断具备认识意义上的、灵魂欢愉意义上的、以及与世界关系意义上的诗化功能。也就是说,诗歌在一个真正诗人那里,“体现的是人类对待世界的认识和语言的真理”。因此在我的视野中,那些严肃的诗歌无不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执着于有意识的诗歌文本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并且在写作的实验和变化中以先锋的姿态,问鼎于诗歌艺术的人文性、宗教性。在众多手法和取向不同的写作中,具有独特风格面目的诗人总是先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其先锋性、现代性一目了然。

《两个白痴在对话(10)》
张玉明

一个白痴去县医院去割阑尾,
另一个白痴去看
割阑尾的那个白痴。
割阑尾的白痴说
废话即诗歌
阑尾即废物
废物即白痴。
手术完毕,外科医生将一小团热乎乎的白痴扔进垃圾箱。
一个白痴对另一个白痴说:
“凉风吹来,喝酒吧”
割阑尾的白痴答曰——
“喝稀粥”。两个白痴相视而笑。
“全世界的医院
每天割去了
多少阑尾?”无趣味的题目啊
请勿回答。来啊,
趁黄昏弥漫而来
摆盘围棋。我执白。你守黑。

这里,张玉明用荒诞的戏剧化手段,以荒诞不经的虚构和想象,营造神秘的艺术气氛。他的这种手法类同于意大利戏剧家皮兰德娄的戏剧手段,是借助怪诞、离奇的情节,表明社会生活中充斥着的迷乱和荒唐。人物被置于最荒唐离奇的环境里,通过夸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来表达充满哲理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在现实中的思想和感受。诗人在思想着是因为诗人有敏锐的感觉,而敏感又是因为诗人在思想着。张玉明以幻觉来揭示真实的实验,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且他的写作对技艺有着依靠和很高的要求,而这也正体现了他对诗歌最终理解的程度。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写诗人能够不依赖任何手段和技艺,就能完成诗歌的写作。
但不论什么样的手段,诗歌的面目不论多么不可思议,诗歌最终都是抵达真实——当然不是具象的真实,而是想象或是被遮蔽的被混淆的真实。这涉及到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二者不是一种简单的主次和对应,而是一种对等,是地位相当的实与虚的对话和互相提拔。诗歌对于现实有呈现的责任,现实对诗歌有提升的责任。现实提供原料,诗歌产生产品,二者互动中,世界就有了和谐的现实与精神的并举。但必须看到,在二者的联系中,是语言的活动产生的沟通最为重要,因为语言的丰富诗意,诗歌才能够将人的精神活动引向高潮:“通过诗歌,人类对于事物有了超越物化意义的认识。”而想象是超越物化意义认识的一条通途。

《深渊》
庞清明

我注视你的背影 飘飞的
长发滑落浑圆的双肩
转身时带出玫瑰的光艳
救火的珍珠 仿佛信子
高悬达摩克里斯之剑
大地暗处的琴房
蟋蟀的爱侣相拥入怀
漫游之子使远方受难
道路无边 花香色迷
社会的乱象 世事的深渊
伪善的万物灵长
思想掩埋在言词后面
仿佛贝利收紧拳头
黄雀屏息 嘲笑
螳螂捕蝉的精彩瞬间
双面的蝙蝠直击黄昏国度
大麻和海洛英的迷狂
让摇滚巨星掀翻屋瓦
抽丝剥茧的受众
陷入新时代的性倒错
古剑起之争战 硝烟愧对昏庸
时间巍峨的宫殿毁于毫末
蓝色波涛之上赛壬的鸟音
地中海的断桅船骸
少年英雄弃马折戟
负命的诗歌 黑夜的深渊
仿佛美的源泉
让我埋头更低
直抵蜡烛的核心
神从死亡中苏醒

庞清明以古典的想象探询“美的源泉”,在现实的反思中表现对某种本质事物的坚守,像风浪中的灯塔一样,他用诗歌来使自己的精神在动荡的时间和世相中挺立并发出光来,照亮“黑夜的深渊”。他的诗歌唯美的成分大于现实的成分,但这种实验恰好摆脱了现实的拘囿,可以触摸到艺术的真实,使其对自然、人生、社会、心灵的感悟的抒写,呈现大气而纯粹的面目,而他恣肆纵横的想象和充满骨质的意象,让我联想到洛一禾。他的诗歌拒绝了平庸、虚假、软弱,在高蹈中展露豪迈的胸怀,当是一种纯正的诗写。但不是说除了庞清明的道路,就没有另外的通途,与庞清明采取相反诗歌姿态的老德,则在关注生命、生存、现在的同时,以世俗的面目使精神特立独行。

《做个绝望之人》
老德

你们以为
换了个发型
就可以变得年轻
就可以在花前月下
谈恋爱了
就可以骑在雁背上
天马行空了
而我
发型二十年基本不变
身体永远一百一十八斤
一心向下
穿梭在行尸走肉之间
偶尔捏一下
女人的屁股
看一下
天空的白云
岂不快哉
04、6、23

老德的诗总是现实的,而且极具私人性,在他的金圣叹式的幽默与潇洒中,让人看到,人的世俗乐趣有时就在于粗俗与尖刻的存在,而这粗俗与尖刻因为使生活露出它的“底”来而有着无法回避的真实性,并且这真实常常让人莞尔,脱离生的沉重和思的焦虑,使生命回到一种轻松和舒展的状态中。这状态与肤浅无关,反倒是一种智慧的途径,可以抵达心理的深层,将被道德和行为例律所压抑的意识释放和展示。这种方向其实是意识的探索和对人心理揭示的努力,是审视人的内在世界的一种有效手段。直白的语言使这种审视有了坦诚和直接,拒绝了枝叶的蒙蔽。与老德相似的,以放肆的目光打量现实眉眼的还有管上,但在管上那里,这种打量充满了审视和揭发。

《冷血少年》
管上

十三岁那年
我在梦里放养了一群孩子
那天夜里
月朗星稀
孩子们的哭喊
没有惊动任何人
母亲用清水掩埋了他们
烈日下
放学回来的我
看见我的
孩子们被倒挂在空中
皮肤白璧无瑕
我想起了他们的名字
花儿草儿云儿树儿……
我呼唤他们
竟然没一个人理睬我

在貌似荒诞中,管上在言说一种严肃;在貌似阴冷中,管上其实是在表达柔软的祈祷和热切的渴望。他的以冷写热,目的就是在反差中形成一种对比和批判,美好和善良在现实中的被扼杀,诗人感到的只能是阴冷,但如果不是诗人用热的血去体会,这种冷如何能被感知被彰显?写到这里,我开始想到风格问题,风格绝不是一个诗人不同于别人的话语方式,而是富有个性的写作取向及相关的自成系统的语言策略构成的,而且好的诗人必须风格时时更新。不单单是个性即风格,风格的存在还是诗人不断改造自己时流露出的姿势。不能将一个诗人对某些事物和意象的偏爱看作是他的风格,也不能将他在选择词语时的习惯和偏好说成是风格,我理解的风格就是一个诗人不断向自己所定的方向一直挺进的背影,这背影是运动的,而不是停滞的,是发现,而不是重复,这一点在庞华的创作中可以得到印证。


《七棵树》
庞华

那七棵树是落叶乔木
我们一次次经过它们
它们到了天热的时候
每一棵都很茂盛
每一棵都在用树叶养活大批青虫
等一些叫声好听的鸟来
它们的树叶里面
另一种声音此起彼伏
那是一只只蝉的声音
有响亮的
有嘶哑的
有半中间断掉的
这些声音没有鸟的声音好听
不好听也得听
听多了就慢慢习惯了
习惯了就无所谓了
甚至还会有一点喜欢
这些声音最重要的地方
就在于根本不重要
2004/06/23/16
庞华写过大量的诗,但很少有重复,很少守着个人优势,不费心智复制自己,他不断在发现。而这发现无疑是他的面目。在庞华的发现中,重要与不重要是由习惯决定的,生活和诗歌都是这样。但生活可以在墨守成规中获得安逸,而诗歌则是在习惯的发现快感中获得智慧和思想。这又涉及到了写作的经验问题,在写作中,经验总是若有若无地以习惯和记忆的方式左右诗人的思绪和语言,也就是说,你不想依赖经验,经验也会自动出现,并以潜意识的复写达到对诗歌的支配。这里经验是写作的辽阔背景,诗人只是被动地利用它呈现的思想底色来丰富诗的色彩,甚至涉及到臆想时,诗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满带个人化的颜色搭配,绝不会和别人雷同。

《一个爱上臆想症的人的夜生活》
子梵梅

从天黑到天亮
11个小时一只睡眠虫都没抓到

黄昏 6:02分 对花浇灌
水溢出盆面。我心思全无
揉碎一只甲壳虫,还有无数只
无法持续了——我要把
反动标语粘贴在甲壳虫的额头
把害虫写进诗经

晚上 8:40分 进入空调室
关闭毛孔
对着马蹄莲吹气。向往臆病
忆起陈夫人当年对我的猜疑和忌恨
陈先生说,别理她,她患了臆症。嘻!
如今我那仅有的一丝不适也烟消云散了
我同情与羡慕交织
我要提前把臆病穿在身上
在房间里瞎逛

晚上 10:15分 要把这一天劝走
别左思右想了。还有阿伦
他总是摔打骰子
对着口腔倒酒
以灌倒他人为生之乐趣
他只长肚子和眼袋
我要劝他回到床上做梦
他却在酒里萎缩
随他去吧!别左思右想
你想说服蜻蜓离开高压线?

午夜 12:40分 进入厨房
亮晶晶的托盘上
躺着一簇簇屁股红艳的鲜桃
它让我重新意识到生活的秀美
我吃桃子,我吃桃子,吃桃子
一会儿功夫,我摸到床沿
就着呻吟想唱歌
多么及时的胃痛!
要打击那鲜美的生活

凌晨 3:17分 要对朋友下逐客令
不知道他是怎么进来的
汪东洋!我讨厌你的姓和名!
他吓了一跳。他是个搞壁画的人
我曾经让他到我的墙上画早春二月
可现在已经到了八月了
荒草与火气已经长上强垣了

早晨 5:02分 收场
坛子渐渐收紧它肥大的腰身
剩下一个小小的张望的眼
往里听吧——
嗡嗡作响的风声奇怪地回荡着
我一个人在天亮前恢复了平静
对着垂挂在鞋架上的金钱豹
吹出一声不老练的口哨
这个举动使我异常惊奇
这个收场使我异常惊奇

再见吧!亲爱的癫狂的夜
我要在喧闹的白天甜甜地睡去
2004/7/12

子梵梅在时间的框架里,填充进无所限制的现实细节和意识里纷乱的态度、想法和惊奇的表情。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说:“只要一个人表现他所看到的事物,哪怕这种事物多么美妙或者多么令人难以忍受,都是在表现人的尊严。”我看出子梵梅是在以记忆当下作为留存生命的方式,通过对复杂的人事的描绘作为自身当下位置的证实,来表现人的尊严。这种表现依赖于经验的赐予和诗人记录和憧憬的权利,憧憬尊严或憧憬价值。憧憬也是经验的产物,但憧憬在本质上属于创造,所有憧憬都不是空穴来风,生活的经验,阅读的经验,甚至头脑里积淀下来的思维的经验,都是我们憧憬和想象的根源。这一点大家是共同的,只不过憧憬的角度因经验的不同而不同,诗歌的面目也由此有了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4 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读!开阔视野!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3 14: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21: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