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38|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敬亚的读书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敬亚的读书观
——答《深圳商报》“文化广场”问

文化广场:请问您的个人读书观是什么?
徐敬亚:
      对读书,我的看法有点偏。我反感把读书捧到很高、很神秘。中国老百姓中有一种传统性的误解,以为一个人只要读着书,似乎就是在高尚着。这很可笑。
      书和人之间,非常相似。人,有好人孬人。书,也分好书与差书。原因是书是人写的。人里面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高手,也有“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的低俗之人。所以,我曾说过:“在遍地口水化的今天,一个一般智商的人写作并出版一部书,不算什么。但一本好书与一本坏书的区别太大了。其知识储备,其教养素质,其智慧含量,其学术根底,其结构能力,其语言张力,其人格情趣……等等,比总统与小商贩的差别还大!”
      书读得多,也没什么了不起。好比一个人的关系网很广,认识人很多,但其本身却可能是一个骗子。其实,人类的知识也不是清一色的好知识,有不少荒唐的无聊理念,也有很多无耻的处世之道,更有不少平庸浅薄的假学问假学术。
      古代的人类过于清贫,书成为少见的、生存之上的高端需求。读书自然成为一件非常奢侈、隆重的事情。而能写书,更了不起。古人完成一部书,至少要默想很多年,再写很多年。古名人,一辈子也不过出一本两本。书的流传,最早靠的是手抄。后来有了印刷,程序繁琐,费用昂贵。那时候,读书的权力属于贵族,所以在世界各民族一律崇尚读书。而了现代,一切都不同了。很显然,想、写、印这些基本环节不同了,读也应该不同。今天,在年轻人看来,写书的人基本属于忽悠的系列。而读书的人基本属于过时的系列。对书的轻视,不是对知识的轻视,只是对劣等信息的轻视。
      说到读书,我看读书人也分三六九等。读书的心思、目的,更是五花八门。我非常反感“蒙人”式的故做高深。一些人读了几本书,便到处卖弄。背一些名词与概念,记一些读书笔记,到处引文摘句,好像从天上借来了一个干爹或祖师爷,把书当成了学术装修,当成了抬高身份、吓人唬人的道具。
      我一生,也见过一些号称有学问的人。可惜多数我都不太以为然。读书太多,一定影响原创力。性格不强大的人,书读多了往往成为书囊与纸袋。我最看不起的是“背诵式”的读书。很多人装模作样地记录、作笔记,光读了别人,自己脑子一片空白。

文化广场:诗人们一般怎样看待读书?
徐敬亚:
      夸张地说,诗人是书的敌人。诗人喜欢灵动变幻,追求与众不同的感觉。在诗人看来,好的想法一旦被印到书上,就不那么可爱了,变得固定和僵硬,成为了传统的一部分。这当然说的是艺术性的书。理论不太这样,但诗人又不爱读理论书。诗人最反感“死读书”。一般来说,他们读书比较挑剔,所以阅读量都不太大。而且,诗人中流行着一种比较普遍的对人成见,就是读书过多的人,原创力差。

文化广场:在大学里你怎么指导学生读书?
徐敬亚:
      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势如爆炸,书店里琳琅满架,目不暇接,但细细查看起来,真正有见识的书却凤毛麟角。大量拼凑的、平庸的、像模像样、假模假势的“著作”太多了。
      在学校,我对学生们说,要当心一些伪书!第一骗钱第二骗时间。简单地说就是两条,一是谋财二是害命。夺人时间就是害命。而最可笑的是机场上卖的书,开本一本比一本大,装帧一本比一本辉煌,全是商机,全是编术,不是谋这个就谋那个。中国机场的书店就是这个国家的缩影。

文化广场:那么请问,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徐敬亚:
      这个世界上好书太少了!就像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比较少一样,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一样。我认为,对书的选择和交朋友差不多,一个人一生能遇到几本好书相当不易。
      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都在寻找朋友,都在寻找好书。这种好书,必须是知音之书、伯乐之书、生命之书!
      好书,我想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是能够击中你的书!也就是说它与你生命的价值方向一致,即能强烈感染你影响你;第二,它是能够升华你的书!它在生命的质量上、宽度上超越你,即三种,它或者把你变得更深,或者变得更宽,或更复杂更多可能性;第三,它是能够激活你的书!——也就是通过读书,你不仅找到了自己,而且发动了自己。你不仅跟着别人飞,而且最后你张开了翅膀自己飞——这可能是最佳的读书效果。
      如果你读到的全是差劲的书、低俗的书,就跟一个人总跟臭棋篓子下棋一样,最后你也成了臭棋篓子。
一个人如果寻找不到热爱,就要学会忽略。

文化广场:那么,请现身说法谈谈您自己的读书经历。你上大学三年级时已经写出了《崛起的诗群》。请问你当时读什么书?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徐敬亚:
      很幸运的是,我的大学生活处于思想动荡的八十年代。思想的荒芫与艺术的饥渴,使我们那一代大学生成为勤奋的代名词。然而我当时读的书并不多。自作聪明的人,一般比较不勤奋。
      大学四年,我基本都是在写诗与读诗中度过。像样的书读得不多,而真正的学术著作只认真读了一本,就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奇的《美学原理》。然而就是这一本枯燥的《美学原理》,我却读得津津有味,读得与作者气通神合,读得思绪万千……最后读到了物我相忘的地步。我一生都记得那种无限美妙的阅读:读到最佳效果时,完全忘记身边事,完全忘记段落、文字和前后逻辑关系之类琐事,头脑里一片通明,思如泉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拿出前两天的读书笔记,我分不清读书笔记上哪些话是克罗奇说的,哪些话是读他的书时我涌现出并记下来的——所以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读书笔记每页的中间划一道竖线:左边记克罗奇原话。右边记录我随时产生的想法。这种被击中、被升华、被激活的阅读,一直持续了两三个月。到后来,我的感想越来越多,读书笔记的右边总是大大超过左边。因此,读完了克罗奇的《美学原理》我其实已经完成了很大量的个人写作——那些零星的随想与片断的琐记,那些对中国现代诗的大量思考,就是我最早的文学评论。那些笔记,后来构成了《崛起的诗群》中很多段落的雏型。同时,克罗奇关于“直觉即创造”的美学理念,也影响了我的一生,成为我个人美学思想的最主要来源。

文化广场:那么,一个人一生只需要找到一本最适合于自己的书就可以了吗?
徐敬亚:
      当然不是,一个人有多方面的需求。而每一本书却只能储藏着某一种类型的知识与思想。我并不认为“书”一定比“人”高明,这是我的一贯观点。书,其实就是凝固了的人,就是精选之后的人,就是已经逝去的传统,就是人类曾经站立过的台阶。一般来说,未来的时间多于从前,后人的智慧不低于前人。我不主张“法先王”。
      前面说了,读书与交朋友,非常相似。有的人看谁都顺眼,看谁都是朋友,结果最后一个真朋友也没有。而我在任何单位,总是有看不顺眼的人,当然人家可能更看不顺我。反正我对书总是产生选择。而我看着亲切的书总是少,看着烦的书总是多。
      其实大学时期我也读了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对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我都比较喜欢。弗洛依德对我影响也很大。而存在主义则成了我人生观念的核心。但是这些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克罗奇那本书对我的影响。别的书是成为了知识,而它成为了自我内存的一部分。

文化广场:能谈谈另一些对您影响大的书吗?有吗?
徐敬亚:
      我的偏激、固执,以及非有意的自作聪明,使我很少能找到爱不释手的书。一般来说,我忍受不了写作者的笨拙、平庸和可怜的耐性。但是多少年来,我一直暗暗地喜欢着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
      我一贯看低那些老老实实的循规学者。我一贯喜欢超出一些界限的人。我不喜欢沉闷平凡,不喜欢按部就班。喜欢独出心裁,喜欢触汇贯通。喜欢一种汪洋恣肆,行云流水的大家风度。如苏轼如李白。就书来说,我喜欢黄仁宇表现出来的大历史观。黄能创造性地写史。我认为没有假想,不成史观。

文化广场:您一定有兴趣谈谈《万历十五年》,谈谈黄仁宇的历史观吧。
徐敬亚:
      当然有。一个人有能有幸谈论高人,自己也仿佛沾光。我认为,历史之所以被记载,总是出于某些人的愿望。而隐匿史料,是历史上任何一位大人物必然具备的职业本能。即使写史者和盘托出了他所知的全部秘密,那些秘密也必然限于个人的某种偏心的角度和某种目光的局限。而历史戏剧,只能一次性地演变与收场。多少卷史书也无法摄取全貌。因此,缺席审判,是任何一位史家必须学会的严厉。无米之炊,或者说伪米之炊,是任何巧妙史官都无法逾越的缺憾。评史者能做到的,只有在前人留下的条条瘦骨里想像着丰腴的皮肉。严格说,哪一个年代不充满秘密,哪一个王朝不惊心动魄,哪一部历史不杀机四伏……!只是由于姑息,由于罪过,由于无数变形的贿赂与暗中的凶手,也由于写史者的平庸与麻木!历史,一天天活灵活现地、鬼鬼祟祟地走过去。它,那么一个灵活、虚伪与诡诈的家伙,怎么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呢!
      正是通过《万历十五年》,我才懂得了“明史”的重要。黄仁宇这样的历史学家,很多年也出不来一个。
      这两年我又读过两本好书。一本是杨显惠写的《夹边沟记事》。那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书。不是杨写得好,是他记录的中国五十年前史实惨烈得让人晕厥。另一本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其实我的这种读书观也是可怜的。能让我喜欢书真是太少太少。我多少年已经没有君临一种珍贵的感觉了,能一页一页舍不得往后面看的书真是天下难寻啊。
      我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偏爱。令我喜欢的书。我一定拼命说它好,见了谁就跟谁说好。慢慢年龄大了,我才知道当我真心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我的感觉往往偏到夸张。假如克罗奇分析我的这种偏激,一定会说:这个人的夸张不是有意歪曲,而是心里最原始的感觉就是歪曲,即徐敬亚的直觉本身就是歪。
      神啊,假如有来世,请给我设定另一个框架与节奏——让我谨慎木讷,拙嘴笨腮。让我坚韧柔软,稳健中庸。让我重新阅读被我忽略的全部好书。让我做一个饱学之士,著作等身,引导人类……啊神,只是请同时给我一个容得下平稳书桌的时代。

                                                                                                      
2008-11-6海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3-3-3 19: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读书使人开阔,
读书是放飞自己的一种好方式,
徐志摩曾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心里不成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24 21:35 | 只看该作者
  好书,我想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是能够击中你的书!也就是说它与你生命的价值方向一致,即能强烈感染你影响你;第二,它是能够升华你的书!它在生命的质量上、宽度上超越你,即三种,它或者把你变得更深,或者变得更宽,或更复杂更多可能性;第三,它是能够激活你的书!——也就是通过读书,你不仅找到了自己,而且发动了自己。你不仅跟着别人飞,而且最后你张开了翅膀自己飞——这可能是最佳的读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21:39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3-2-24 21:35
好书,我想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是能够击中你的书!也就是说它与你生命的价值方向一致,即能强烈感 ...

老法总是先看。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24 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3-3-2 06:59 编辑
徐敬亚 发表于 2013-2-24 21:39
老法总是先看。勤!


必须恶补!我急需突破!
勤,能补拙。
问候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24 22:11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是书的敌人。诗人喜欢灵动变幻,追求与众不同的感觉。
有偏面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26 04:04 | 只看该作者
温故而知新。这个栏目开得非常必要,可以学到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26 10:5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读书,你不仅找到了自己,而且发动了自己。你不仅跟着别人飞,而且最后你张开了翅膀自己飞——这可能是最佳的读书效果。
弗洛依德对我影响也很大。而存在主义则成了我人生观念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6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6 12:02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其实就是找朋友,对脾气了,感觉相见恨晚;不对脾气,感觉垃圾一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2-26 13:01 | 只看该作者
请同时给我一个容得下平稳书桌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2 16: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