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3-8-13 20:16 编辑 # Q# V/ h* z4 l/ Y; F3 d
2 L9 j" d+ E- ?4 u: p% q. K0 K# U$ @
【诗歌培训班】同图014期作品点评:
h$ D7 u- j$ m' v- k3 \2 p( X, Q
5 [* ~8 E, o- X" @8 s6 S( k 本人点评的“最原则”是:忠实于自己读诗时的原始感受,注意诗歌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其次是结构、手法和修辞。诗歌的整体性是第一位的。在优秀作品的选择上,轻微的瑕疵可以忽略,较大的问题就需要修改后再考量了。本人性格耿直,所说的话只对作品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有与作者初衷相冲突之处,请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待,对于审美观不同之处所引发的争议,请大家跟帖交流。最后感谢大家读帖交流,夜在商洛向大家致意、问好!% l* A9 Z+ P% f7 ^$ G" E
【“苦行僧”解读】6 z% n& M. [! K( ~! Y3 F2 `. k
苦行僧(Sadu),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忍受酷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一般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分天衣派和青衣派,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苦行僧之所以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体,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作是罪孽的载体。苦行僧希望通过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来获得心灵的解脱,得到神的庇护和恩赐,从而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 在尼泊尔,苦行僧被叫做Baba,意思是“圣人”。他们被看成是来凡尘普度众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们的尊重。; J2 f6 x" c. d
在我的认知和感受里,苦行僧的生命存在,就是一种印证的过程,要说他们的佛性其实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僧人。苦行僧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所要印证的是一种人性中的深刻内涵,而非是简单的佛性。悲悯天下已经不是他们的主题了,他们追求的主题是人性中的神性。/ X r4 B( H; J) V E
/ F$ K# |! @$ t3 V* u$ b" N
9 l, _4 G) {) @! p5 R2 ]
001#:刘海是鬼《印度苦行僧》(外二首)【夜1969点评】收尾一节是最大的亮点:“像是一张吞噬山河的地图”这一句是写实,“想要隐藏的秘密,也许瞒不过胸前那一串念珠。”这一句是提神之笔。这首诗有这两句其实已经足够了,前面的三节都是浮云——有种没有抓住实质的感觉。尤其是“一张花皱老脸”、“一身粗糙的黑皮”等句子,读来缺乏诗意。
4 e/ `' D4 B1 P$ t, i2 F《苦行僧》【夜1969点评】过于表面化了,缺乏诗意的凝练。. P5 {2 g ]( \% W/ v6 q6 K
《印度苦行僧》【夜1969点评】后面的提升总结,似乎方向不对,作者对苦行僧的理解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深度。
g# E1 Q6 q0 D9 K# i5 r4 `6 b
6 N) h8 l$ r: t& {, y, L002#:秦人晓军:《苦修》【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一节,寥寥几句,对于苦行僧精神层面的刻画可谓独到(虽然细节上还需要再斟酌)。第二节的展开似乎冲淡了第一节所营造的意境,第三节的抒发则似乎有点拖沓了,整体上看,第二、三节需要合并一下,最起码应该把第一节所营造的境界氛围保持下去。
. b1 m" T" d p. K, v多少年了
9 k6 ^9 l2 E$ ?3 t# X. ]7 n你亦然不舍---------------------是否“依然”?
8 Y" E2 v) F _9 _: U远方那一缕神光的召唤-----------出彩!
7 i; ^' R$ L- c2 Q# _或者,以绝然的目光
+ |1 r9 N4 u- P( g2 J' K) x& r呵护心中0 `# o, a: u* h
那片阳光的灿烂----------------光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过高了,“阳光的灿烂”或者可以换个说法?+ C9 r% o/ ^1 e7 f6 J' h- x# f
/ i0 u6 T* E* X
你把大地顶在头上
* u0 @' X$ z7 b% R, c枯草与乱发就是你前进的内容4 k' f) }6 X% q/ F5 D$ q; R
当紧闭的嘴唇
; J8 p( g6 @: z随时都可以截断苦难的时候-------以上四句删掉
2 x& r# h, g8 V, o# ^; D我就会在你一脸沧桑的皱纹中" F' h1 Y/ W/ `! f" l
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镜子7 c; E6 t" ~" l6 p
6 T4 {2 E2 q( L: B面对现实,越过时空
& w- m' v# ? P$ u% b! Y与你相遇的那一瞬间3 g" _: Q h0 |# |' |# y$ J
我会反省一些生命的内容----------以上三句删掉2 Z% W$ \4 n( U! `7 V o
如果真的在心底如此修行7 A0 K O2 L: {% E8 O
那么,我们是不是4 p( C- ]& e3 M
已经不再需要: d. l' p V' b3 W, q- K
一串佛珠的点缀----------------------收尾四句佳!二三节合并之后整体再打磨下,会是首好诗!
8 u2 |, H9 @4 t' H2 p% ]5 h1 z0 ~9 k5 V
: q f7 g2 @* b' u( p3 k' T* S3 j003#:蠖蛇之度《渡一世的空 》【夜1969点评】“你绝不像一条流浪狗潇洒/更不去追求宠物狗的幸福”这样的语句,读来令人心酸。感觉作者第二节的表达有点隐晦,“是看心的远/还是看心的近”有点费解,似乎是没有将自己的感受准确表达出来的样子——并且,收尾的基调有点过于低沉了。
z x1 a6 T# z/ T; G1 ?) L0 q! n6 M `& X& {$ R3 i
004#:秀秀《新文盲》【夜1969点评】新朋友秀秀的这首诗,应该是属于当前正流行的白话诗一类的吧?结尾的亮点很不错,我很喜欢。在我的理解里,白话诗也应该是很讲究词句修炼的,并不是一味的白话到底,这首诗整体看还不错,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3 n: _2 n6 L& ~5 I9 i
" z0 _. h" f/ H+ `$ T3 x005#:一叶知秋《一座山》【夜1969点评】一叶知秋的这首诗笔调冷静,从外表入手,写出了苦行僧的现实生活,最后的凝练提升自然独到,以疑问做结,凸显出了苦行僧的伟岸与坚守。不过,在细节上还需要再打磨,会很不错。
; W- J7 p1 W b% w2 }
) q7 d! P2 x2 u- j9 V1 X H006#:晴天《请告诉我》【夜1969点评】整体上看,这首不错,进入了思考、感悟的状态。不过细节上还需打磨,作为短诗的精准切入点和爆发点,可不是那么好获得的。
7 q% k0 _! J" W3 V+ Z* V9 M0 e. m
007#:刘元明《网》【夜1969点评】以网和鱼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很巧妙,展现了苦行僧的人生价值与追求,结尾的寓意耐人寻味——只是似乎提炼升华的还不够。8 y. y5 u% k5 l* E0 G
$ Q' n M1 c3 i0 {5 a" U1 y008#:荒原猛士《苦行僧与诗人》【夜1969点评】原作为12句,感觉原作的后六句是一个系统,前六句与最后补上的四句是一个系统。整体上有点前后脱节的感觉,就像油与水未达到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状态一样。或者说——在最后完成的作品第一节结尾三行和第二节开笔三行,感觉像是中间插入的旁白一样。
" j P e2 \! Q1 O J8 E
* V; J9 l( B5 a* x009#:阿紫组诗《读你》【夜1969点评】阿紫的这几首都很不错,是本期截止目前为止感觉最好的。
6 G! |2 b% Z9 ~$ j9 s; C- N* @) A n& k4 r读画的历程,就是创作的历程。正所谓相由心生,诗亦是如此。有了感动,有了触动,有了遏制不住的思绪奔涌开来,这样写出来的就是你最好的,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打上了你自己独特烙印的。就像那期写尼采的一样。真羡慕你啊!——有这样的如泉诗思!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 V' p8 `; a/ H
9 I; q" i+ v8 G9 E0 {. C3 M* E+ r& c' Z, Y ?$ t3 r d- ^
010#:汤斌昌《我们是苦行僧》【夜1969点评】“一手手泥巴,一个个脚印/修炼成荒山一车车正果/圆了西瓜,圆了超度的路/圆了示范管理一条街/圆了我赎罪的苦行梦/藤蔓上修行的花卉/爬到了泰姬陵/白色的大理石柱头/朋友,那是我们相逢的高度”——整首诗将现实与主题结合的很好,结尾收笔自然而有意味。不错,赞一个!
( v2 A: }9 o$ n" t! D* [ N0 T3 R; S _
011#:流年鱼《印度苦行僧》【夜1969点评】这首诗信息量蛮大的,也够专业——尤其是有关印度佛教的部分。但就像猛士说的,似乎稍嫌拘谨了,要融会贯通些才好,毕竟诗歌——尤其短诗,情感与哲思是要融汇在一起才好的。建议多看看阿紫的作品,她在这一期和前面的写尼采的那期表现都很不错。1 s/ D' I) }, a4 I. Y
1 Q; `/ o) ]2 Z9 X012#:张运江《头顶一片天》【夜1969点评】运江这首诗,整体有点松散了,结尾提升力度不够,第2、6句中似乎有可待商榷的词句。& M3 Y7 _5 U P F( V8 q
8 b( H1 W6 }9 Z j013#:书剑飘零《火界》【夜1969点评】有特点,有特色,引人思考,耐人寻味!佳作!
- k6 x- S5 y# c' \2 S" @1 i0 q9 Y+ E0 Q% v# V n
014#:布林涤生《苦行僧》【夜1969点评】整首诗中规中矩,铿锵有力,而且目标坚定——那就是:借苦行僧这个主题,抒写出印度人坚韧超拔的精神和一段苦痛历史。难能可贵!
3 v- D6 s1 p" d0 ~" t& o4 q$ x: | g7 v: H: e
015#:胡有琪《苦行僧》【夜1969点评】胡有琪的这首诗,写的很灵动,有种且行且歌的美感,得到了多位前辈的交口称赞。佳作!
# M/ n2 f# o! R7 x
2 W! [, K: {) B/ T% D% S0 x016#:亚拉索《偶遇修道者》【夜1969点评】整体稍觉拖沓了,主题似乎集中度不够,还可以再凝炼一下!
# t) n3 u9 _% T% i! `6 K
- N, r5 ~* K# e- r; C" t& G017#:
: X6 i6 f6 s( d* o Q8 a K. ~ Y: m
018#:金陵一片云《我试着读你》【夜1969点评】整首诗感觉不错,收尾很提神,只是感觉开笔似乎与收尾缺少了点呼应。再提纯打磨下,应该就是首不错的小诗了。本期有好几首都是读画诗,也就是借画面描写入手去发现和提升主题,云可以参考来读。试修改下看看效果是不是不一样:
2 f3 \& O: @1 N7 m4 w# p《苦行僧》
$ W0 e) g+ I3 R- d; h1 _7 ?; u5 x& W- ~' Z+ ^ u
发,已如衰草7 y4 x0 }+ _: O8 U
形,已如枯槁+ ^0 e5 B& E$ o5 ]$ g# R9 @
这模样与乞丐没什么两样
) T* D1 d, ^+ G: q& V; \" x0 m$ [可我不是你,又怎能了解( m- @2 R, U' ?
你的喜怒与悲伤* l, ~6 s1 e( w: x/ D" x0 L
佛珠锃亮,是否透露着
5 i/ d) g1 b/ l& D& U; \你前行的方向$ Q) r& W9 _ k4 Z! d
目光明亮,是否来缘于, _8 @# ?9 q5 b6 T$ p
你向往的天堂
0 j b7 M& |9 x+ c, U) _, @% e
/ I6 c% `3 Q. P! }试着去读你
( c; ^/ J3 o& `$ q& g1 U* q5 i一种清澈的坚毅 一种3 i7 O; m3 B8 [' K3 i
超凡脱俗的力量 开始
. D! K7 R7 {( d一点点洗濯我
" F7 p6 F7 ?" F) Q$ O+ I那些来自尘世中的迷茫
' T2 k# Q N7 I$ e6 |, ~- B- U
, D; C1 Y) U+ m, O9 W* w019#:暮秋血《印度苦行僧》【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起笔和收尾,感觉非常好,就像是给苦行僧的一帧画像。我的建议:看看能不能将第一节的中间两行和第二节的第一行去掉,再修饰过渡一下,那样读起来感觉可能会更集中。2 n; w. ?, \( z% q2 y" @
" M) M. L$ s) x$ L, D& c1 N020#:浮光《苦行僧》【夜1969点评】天露编辑和乐主持都已发表肯定的意见了,我自然也没什么意见。“让灵魂在刀尖上行走,在荆棘上独立/让眉梢的汗滴落入恒河时,轻扣重生的涟漪”结句提升有力!
. q- ~' C: I2 o( F
% H v& H3 H/ Q0 k021#:富林子《印度苦行僧印象》【夜1969点评】新朋友富林子像个背负行囊踽踽前行的行者。行者其实有时候就是苦行僧。二者的共同之处,应该就是富林子兄弟的切入点吧?——这首诗的焦点还可以再集中些的。
2 Y3 F0 I% F4 ]& M1 |1 j2 ~) I1 c$ S' u' ^
022#:夜1969《苦行》【夜1969点评】要说的都在诗句里面了,大家来品评吧!7 A& L+ c; u! x% G
- p0 B: b' N4 M+ `4 }4 X5 R023#:夜风《苦难的禅意》【夜1969点评】整首诗的爆发点似乎有点散了,夜风的文字似乎是没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整体还需要再提炼打磨,有修改提升的空间。
* e* E" q7 I: O: y0 a) ^; U% B5 q' Z3 o& M: H/ l
024#:夏卿《苦行僧》【夜1969点评】夏卿老师的这首诗,在文字功底和意境表达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有点似曾相识了。主要问题可能还是在一个“新”字上。诗贵出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夏老师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收尾有点平了,最后的提神之笔没能提起来。这样的手法,写长一点的抒情诗最好,但在短诗创作中明显不占优势。
0 s! w: U6 z9 V4 l# l1 B+ t: C$ g! u1 n
025#:
' j C% r9 [4 n3 M/ Z9 G/ y. d! A0 S# I$ E% M/ s6 X6 @6 l
026#:冯计生《苦行僧》【夜1969点评】收尾不错,前半部分还可再凝炼。在这种短诗里,排比句要慎用。1 g7 P* g9 x5 U
1 x+ H c; A" ?7 {2 M
027#:张智文《随想》【夜1969点评】智文兄的这首诗,很巧妙,把苦行僧和中国佛教的弥勒佛相对比,凸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修行道路。置身于红尘之外的修行者都有这样的强烈对比,更别说现实社会当中的芸芸众生了,由此及彼,引出了下文的提神之笔,那对于“撬动/现实里 和谐的/臃肿”的渴盼。其实,这首诗里面用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技巧:现实社会里的苦行僧,与大多数僧人和尚一样,都属于修行者,而弥勒佛等等菩萨们,是佛教世界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是已经修成正果的那一类高级存在,理所当然要受到后来的修道者祭拜与供奉。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才被我们的诗人拿来,当作对不公正现实的投枪和匕首!
" D v4 I7 L+ q' X% z0 `6 j
6 c4 y$ e5 I4 _9 J2 I028#:徐倩《信仰》【夜1969点评】“我是新时代/看不懂古经文/却让你 皱纹更深 皮肤更黑/佛珠更圣洁”——这几句开笔不错,如果能围绕展开,会很妙!* A6 s6 t7 O. @6 x
Y8 D$ M7 T/ x% J029#:沙非《苦行僧诗人》【夜1969点评】有禅意,结尾好!8 f6 P: ~! z D: u+ d8 W) X
& Y i) b7 l# D6 x- Q1 m2 C030#:筷子《信仰》【夜1969点评】筷子兄弟这首诗整体不错,收尾两句中个别地方不太准确,如倒数第二句尾的问号和最后一句中的“葬”字,有点混淆诗意的感觉。
7 F& t! ]: m+ l# M
$ x" K' Y4 t+ M031#:亚拉索《苦行僧的眼睛》【夜1969点评】这好像是亚拉索的第二首诗吧?“就是那惊鸿一瞥/心中莲花盛开/一朵,二朵,三朵……”——短小精悍,主题集中,收尾有余韵,不错!
% T" e, {6 J! q) {9 R7 O* l( p& |) H, g
032#:绝不收兵《不如我来》【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切入点奇特,技巧意味很浓,尤其是在结尾。起笔的两句非常精彩“脚步从儿时开始/心灵就在起伏的肺叶上写诗”,随后的展开也很不错,一路走来,似乎是不沾苦行僧的边,但又的确是写的苦行僧真实的心路历程。不错,佳作!. k$ J* @) A& N+ V* Q
[1 ~4 f4 @% [0 p4 q
033 #:一刀《苦行僧》【夜1969点评】一刀的这首小诗很有禅意,而且笔法很老到,作者把抒情、哲理与文字和图片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情与境偕、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的头发和胡须/可以自然生长”看似自言自语的叙说,其实是在不自觉地阅读画面,并将自己的感受很巧妙地融入其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的结果。其核心和关键词在于“自然”二字。诗的后半部分,由“在无神的世界里”很自然地转承而下,承托了对于苦行僧堪破世事而发的主观追寻的思索与认同。在自然的、物质的世界里,也即修行者眼中的“苦海”之中,“一切皆幻象”,但苦行僧们为什么还要在这幻象之中固执地去追寻呢?他们想借自己的苦行来寻求什么呢?……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魂魄”二字。在物质的世界里,唯物主义者是不承认“魂魄”之类虚无、不可探知、难以捉摸的存在体的,而作者在这里点出了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主体因素——“魂魄”,就是为了下文所做的伏笔。 Q; A; }8 D" U2 x( e
苦行僧们在寻求精神的升华!唯有高翔在物质躯体之上的精神,才是唯一可以摆脱物质的覆灭而独立存在的不朽的力量!——这就是我在这首诗中所读到的,也是我想告诉给大家的,苦行僧的人生价值所在。
+ O g! M b/ Q" x2 v
H s1 J6 _8 C5 u( l5 A034#:掬一弯水月《虔诚的老僧人》【夜1969点评】关于西藏朝拜者的主题,我们前面也写过一期,苦行僧和朝拜者在某一个阶段性质是相同的,但二者仍然有所区别:朝拜者的苦行只在朝拜的路上,而苦行僧却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都在苦行。掬一弯水月的这首诗,收尾不错,但还是没有能够提炼和表达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9 s" ?7 V) l; v" q( _! B' t* {/ n" L" Y* t: E; D. [
035#:依稀十月 《灵魂出口》【夜1969点评】依稀十月的这首诗,有自己的特点,但最后的收尾在表达上有点含糊其词,提神之笔缺乏了应有的力度。有时候,简单直白的语句和意向并不一定就缺少力度,重点就看你如何取舍组合了。
' l* s+ r5 j0 k0 D1 p- m/ e
. }9 l1 O; x/ S9 g036#:覃可《苦行僧》【夜1969点评】就像覃可在拼写这首诗“是一个令人痛苦的过程”一样,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也感受到了明显的断裂。我要说的是:短诗其实没必要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囊括其中,只要抓住一点,果断切入,并让其中的诗意(更重要的是新意)爆发出来,就是一首成功的作品。这首诗的第三节不错,如果能够围绕此节展开,并融汇其余三节中的精华,应该就会比较接近了。关键在于怎样取舍。(要学会割舍才行的。)
: Y* Q* Q+ J* X% o, [, }- {- m
2 b) B$ C0 }* H037#:幽幽马《神的稻草人》【夜1969点评】幽幽马的这首《神的稻草人》,切入点新颖,作品整体结构比较完整,只是在结尾的处理上似乎不太合适,另外中间有一部分赘余语句,在细节处理上还需要删节和打磨。建议删掉第6~9句及收尾一节,以第二节的收尾作结(原收尾一节可融入第二节中)。这样处理所表达的意蕴可能会更深刻、深远些。4 D$ C4 j' t5 [3 g1 a
) z0 b: |5 r1 M& R! g. M. \% F# t5 M038# :否定之否定《 在黑的深处 》
4 x3 }. Y9 p' p3 W! ~8 |( e【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一直很顺畅,唯独到了结尾两句没收好,原本的向上提升变成了侧向拐弯,有点滑稽的感觉。$ U' x9 J$ d5 _' Q
/ M( P' d3 ]1 c( H' R039#:北岸《贞节牌坊》外一首《贞节牌坊》【夜1969点评】北岸的这首小诗,以反诘的手法,抒写出了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切入点新颖,观点明确,诗感强烈!这首诗贵在有自己独特的焦点和主题思想,与智文兄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佳作!
6 J8 c% L4 C) F7 ^- Y# W《老松树》【夜1969点评】这首诗与上面的反诘不同,是正面歌颂。不过这首诗的问题多了些,主要是全诗的焦点有点散乱(这与作品的长短无关),唯独结尾四句佳!“苦苦修行 不贪恋红尘/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就能普度整个世界”7 c. @& Y5 c. n- N. Y g" Q
: m+ Q( |5 t1 E. g2 ?$ f
040#:心之路梦之海《悟》【夜1969点评】感觉这首诗只有最后一句就够了,前面的意象有点散,不够集中。其实作者的用意在创作手记里面讲到了,主要是以佛珠来象征一种人世间的尘缘。缘聚缘散,缘起缘灭,都在这一串佛珠里面了,简简单单的一串佛珠,其实所代表的是修行者的思想。——如果焦点选择在这里,那么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N$ w* O5 J8 {; p8 ?% N
& s2 K r, y) g$ _* t041#:小苏蕙儿《匍匐》【夜1969点评】小苏蕙儿的这首《匍匐》,整体没有什么问题,表达也很好,欣赏!
+ a ` C: K+ t# _9 ^但诗末所表达的对苦行僧的理解与我有所不同,在此说明一下,与诸位诗友交流探讨。在我的感受里,苦行僧的生命存在,就是一种印证的过程,要说他们的佛性其实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僧人。苦行僧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所要印证的是一种人性中的深刻内涵,而非是简单的佛性。悲悯天下已经不是他们的主题了,他们追求的主题是人性中的神性。
. ^- p# k5 u/ l2 w s& F( f4 V! r1 U: S" _6 v# B* I( X
- _1 u7 M/ O6 [$ r
优秀作品提名:(共计14首)
C' i3 S, q) ^0 j009#:阿紫组诗《读你》6 S# R2 U5 b6 n* y' M, r" Q1 e
010#:汤斌昌《我们是苦行僧》
8 k9 }( C: N* t, }- X013#:书剑飘零《火界》
0 @! p8 _! U) _014#:布林涤生《苦行僧》
+ p& D% t8 z3 M( z5 \2 H015#:胡有琪《苦行僧》
; m: ~1 O! e# ^8 e' z020#:浮光《苦行僧》/ w3 W( C# X7 o1 q8 t& Q
022#:夜1969《苦行》5 w/ r' G& B& S' P
027#:张智文《随想》5 ~4 E: N, b6 `; ^4 \0 d
029#:沙非《苦行僧诗人》
S3 Q K; g% x' T. v: ~031#:亚拉索《苦行僧的眼睛》
# z$ j4 J% n* v& T+ f- s4 b032#:绝不收兵《不如我来》
& R: e* I* @% I$ d! y) h033#:一刀《苦行僧》
. z! q' G$ P0 |0 Q" T f1 t [039#:北岸《贞节牌坊》7 p+ x* _$ [) T/ Y- r
041#:小苏蕙儿《匍匐》
9 w+ T6 s" i! T6 b
9 l( U( q- V#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