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土层 于 2014-4-15 23:16 编辑
粗粗读了一下唐的访谈和张的质疑,我第一感觉是大家都被媒体忽悠了!
羊城晚报三位记者的提问都带有先入为主的色彩,仿佛一步步牵着唐先生往里掉。
唐的回答存在的问题在于举例都是历史事件,而不是现实的当下的诗歌事件,是专家吃老本的应景之答,很随便。看起来并不了解当下诗歌流派的真实现状。诗歌靠作品说话,不在意流派,貌似非常正确,但语气里透露出对流派的蔑视和漠视,至少不能客观地理性地评价流派在中国当下诗歌生态的积极意义。“诗歌流派是自我安慰的大泡泡”这样的论断不说是轻浮吧,起码是太草率了。中国之大,此言一出,是要在公众心里减分的。
为什么说媒体是罪魁祸首呢?我们先看前言部分。什么“各立山头”,“病态的自娱自乐”“抓眼球”“无聊炒作”等词汇都在期待着唐先生的“验证”。再看小标题《有自信的诗人不在意诗派》,文内唐先生说“创作个性特别强的诗人,并不会特别在意流派”,这不是一个意思。包括“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抓眼球”与诗歌本质无关”这两个标题虽是文中之意,但是这与诗歌流派的出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流派并不排斥作品,相反正是因作品而成立。搞活动这是太正常的诗歌活动无疑对于繁荣诗歌创作维护诗歌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怎么就被诬蔑为“抓眼球”了?所以,后两个标题可以初步判定为伪命题。
这是一个访谈,并不是唐先生执笔发表的文章,属于“被描写被叙述”,善意地讲,不排除一些观点不是唐先生的真实意思。唐先生是研究现代诗歌的专家,有些论断实在令人费解。为什么这个访谈里充满了那么多的鄙夷、武断、敌意和谬见呢?不排除不良媒体的不良居心作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