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郎 于 2014-5-20 14:33 编辑
我开始以为,我们的分歧只是某一点或某一面上的分歧 。现在看来 我们在最最基本的认知上就存在不同了 !我先说你所提到的“伪”的问题 我的认知是 诗写一开始 “伪”就存在了 这是种天然的矛盾 至少很难调和 不管你是基于怎样的客观进行叙述 除非你能抛开情感和诗性 不然只要你诉诸笔端 落于纸 这种客观就是自我意识进行幻象的客观 就是一种伪的存在。关于你所说的现实语境和象征语境 我又多次重读这首诗 所得出的结论与你一样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 纵观全诗 它具备着抒情性这一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它的这种抒情就是基于你所谓的“这些确切的事物” 进行的幻想和诗性的构建 而这些事物真的就是确切的吗 或者它们本身就有了象征的意味 ? 我认为他的这种让你有现实感的“象”的挑选和使用 本身就具有了简单的象征意味 也是基于这种认知我对于你所说的“通观全诗,其实除了我挑出来的这一句,其他全是现实语境,也就是作者的情景描写”不敢苟同 也实在无法理解你的“格外突兀与矫情”从何而来
如果真要挑剔这首诗 我倒觉得“牛奶和面包”这个明显不具备东方色彩的象的选用 与整体的气息有违 造成了你所说的“扎实 透彻 真挚的阅读感受”的些许流失
对于你最后那段狂驳之言 我能以你之前回复我的那段话来回复你吗! 我的理由就是你所说的营销策略 就是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九零后诗歌 而你又是因为什么 敢说出如此高屋建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