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4-7-6 10:39 编辑
i: l( o2 W: m- e a
' g& {/ F; j* B【《诗歌培训班》同图018期】作品点评* D. V2 C. ?6 {* t* l# P( f
% r% {5 |3 ^2 ^- B2 a4 R! v% u
001#:王运明《亡祭》(二首)
4 H. W7 l! G4 `$ s1 ] 1
- L" L( P. F# E7 [6 c, U. t3 K【夜1969点评】虽然作者尽力想做到扣图紧密,但却还是流于表面了,没有能够集中笔墨抒发“亡祭”这个主题,殊为遗憾,整体显得平了。: @! A; W% ]! t6 }, c5 E
) V- ^5 U* f- J: {
2" l" R) \# s$ j5 U
【夜1969点评】这一首比上一首好了许多,但是仍然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若依然以亡祭为主题,就有点偏了——所以可以改个标题。其次,行文结构上,首节和末节都采用了排比,但是意象间的递进和突变不足,使得整体仍然显得平了,没有能够把握住简短的语言结构,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领悟、发现和思考。
0 G0 h$ H8 e) [
: N/ } g. z. w4 L+ R1 Q6 w9 X002#:一休《割麦》
, i7 F, t2 l# e( \: ~- t, d+ K: j【夜1969点评】一休这首诗有点玄秘的色彩,作品整体借“死神收割”这个意象铺展开,以割麦者为主要线索,表达手法老道,整体意趣完整。不错,赞一个!不过白璧微瑕的是:“两品刀片”是不是“两片刀片”之误?“抹黑起身”是不是“摸黑起身”之误?& Y+ R7 O: g) J
- S u, u' o2 ]4 b: I( j 003#:宗小白《怎么就至于到这步田地》" ?/ f$ c! Y9 U
【夜1969点评】“为了得到更多的山洞/我们变成了奴隶/为了得到更醇的美酒/我们变成了佃农/为了得到更多产品/我们变成机器轰隆隆//我们一变再变,却屡遭文明驱赶/蜷缩在象形文字里卑微渺小如蚁点”开笔非常好。后面的展开部分落的稍稍实了点,不过在可接受范围。不错,赞一个!( C/ w& \7 C5 w+ t" J7 L
$ ?- [2 \+ T) O" P' y004#:云淡淡《死亡之痛》) i, G* S3 d! u5 l9 E9 x* V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切入点准确,文笔、意象也不错,赞一个!2 ]' b9 B+ c4 s
J7 N+ B$ L2 q9 ?) ` n1 h005#:夜1969《安庆酷吏》(三首)
" E, }, E) L" M(一)
" {3 x/ M6 F9 [: z【夜1969点评】从矛盾的焦点入手,进而转化到当事人内心刻划,力求揭示揭示自杀老人的心态。( C4 M- X0 L6 D! R
5 X# y4 I; Q3 `5 ^! q
(二)
* }6 I, Z- W! X; x' z0 a1 L- |【夜1969点评】通篇以局外人角度叙述和安庆有关的点点滴滴,收尾点题。; K( P. x. }/ t. @; C! P( H& t
8 R5 k. q+ E: q5 _(三)葬礼 ~3 E$ h; ~7 O
【夜1969点评】揭示了现实社会发展与个人生存权利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对人权本身的戕害,和自己的生死观。
2 Z- {1 h0 U- q
8 L5 m0 Z# g: X 006#:明月清风《公共事件》外二首: V& w/ d( q: D* k% B7 G/ j) @
【夜1969点评】这首小诗的切入点不错,收尾也不错,只是有点概念化倾向了。第一节收尾的“以死抗议死的安息”似乎有点拗口了,“安息”一词似乎不太准确。
q' ]8 v+ U+ V) ] K, M; e
0 d3 b5 [, A! G! G" K《入土为安》
! B; Q, _* D# T5 i( G* P4 s, y【夜1969点评】关于这首诗,我前面的理解是偏狭的,第三节实际上是以节能降耗为点,对现行殡葬政策的一种讽谏。整体不错,赞一个!" ]2 @& ?) b+ `6 c+ M( ?
7 f. a/ [. I' r6 S( v$ y# \7 h' e《一把刀》0 z. M1 U V2 Z/ W- c( Q
【夜1969点评】起笔写“刀”的两句有点元曲的意味。随后的展开,至第一节末尾是一个小高潮,但其中有三个词有点问题:“镇住”“自觉”表达不够准确,需替换;“一语封侯”的候字应是喉字之误吧?第二节是收尾也是点睛,但不够亮。
! x; X+ \" Y I6 F$ h1 v& {/ k$ Z# H' k1 y8 w; b- O3 O$ }+ M
007#:卢俊《由棺木情节想到的》
) \6 o1 F7 l4 l【夜1969点评】卢俊老师这首诗,以国人自古以来的“棺木情结”为切入点,洋洋洒洒回顾了人们本性中对于木的依赖和依靠。外在的物一旦转化成了精神上的象征,那么便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一个号令就能取消的了。不足之处:开笔两节和收尾一节点题,但是和中间展开的部分融合度不够,且“情结”写作了“情节”,“赤城之血”似也有误。
. K% {' v; M' J
* n8 K) [" b0 O008#:翔翔在哪《看透了一些东西》1 N) e) X' r0 F- e7 r8 E
【夜1969点评】第一节的意蕴我看明白了,但叙述有点晦涩,第二节的展开不错,第三节的前半部分也不错,后面的收尾就又有点偏于晦涩了。似乎作者内心的感慨很多,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殊为遗憾。. x( ~- x" @7 r" U
( N; g6 v' X X. p/ h X; \
009#:奎奎《归宿》(外一首)" q5 d) U* X7 W ?" X4 m5 K1 _
【夜1969点评】过于执着于安庆事件的表象了,收尾没有点题,没有交代出事件的矛盾和焦点所在——也就是诗的提炼不足。" h8 F' C/ u2 N: N1 j3 U. {. X+ P
' ^, P$ ^# M& b" L: D" |6 n《死亡无处可逃》/ d8 x1 o; H9 P1 b1 s3 b5 ~
【夜1969点评】诗的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死亡价值观,把死亡后的身体去留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了一起。第二部分交代了事件的矛盾焦点所在,并以简练的笔墨揭露出了暴政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戕害,有新意,赞一个!
, ~+ e8 f; l3 U, B) q$ R, g: G
; t1 u+ `! s8 z3 O010#华小木《无上的意志》
2 D4 g( x% }* T【夜1969点评】辛辣!由安庆的强葬,联想到当前为政者的几个类似典型事件,归纳得十分准确有力。赞一个!' d% X& T( \- {, c6 E7 y' M+ w+ b
5 K% p2 p+ \1 `
《这个“六·一”的表情》
* d' K. Y7 \7 P1 n# r【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构思很独特,切入点也好,开笔第一节很不错,只是后面的描写却没有把握住节奏,显得松散了,收尾提神之笔需精心构思和打磨。
5 m$ A; _7 x7 f: B) }6 q; D
& C! W& K0 n8 m* D( a4 [+ L; c011#:幽尘《死亡通知书》
# ^2 j; `5 v6 l7 G! i8 I【夜1969点评】这首很典型的小诗,结构精巧、叙述完整,冷静的客观描写,冷静的抒情,收尾点题自然,余味悠长。佳作,赞一个!" ^& J* Y' S( `, b* Q& A$ X
1 L' _! q4 L( s/ x3 e0 `
012#:胡有琪《棺材碎了》
( e6 Z' Y# q' B1 R【夜1969点评】畅快淋漓之作!赞一个!& B/ X, I% _2 F# S
2 g3 x& C" @# D9 R A4 t
013#:普吉《最后的疑问》" C0 n6 ~( Z' o, o. G7 c/ _
【夜1969点评】普吉的这5个问号,问的好,是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无奈控诉,引人深思。只是第三节的形象性弱了些,概念性强了,尚需要再修改充盈。但不失为一首好作品。# K) t- M0 E! p) D# U2 l5 H
" J: b7 e4 Z) B0 f2 B J, e/ P
014#瘦梅子《抉择》. W+ P y, G) _. m. R' z
【夜1969点评】收尾句“你是拿自己的生命,在捍卫作为人的最后/那么一点点权力和尊严”非常不错,开笔也算正常,但中间的展开部分有点勉强和啰嗦了。修改打磨后,会是一首不错的作品。" Y/ f. W0 i1 Q$ p9 F$ Q
1 Y/ k: E( o3 E4 k015#:纯粹映像《由不得你了》
7 U. w5 C! Q" `4 y- T6 ]【夜1969点评】这首诗的初稿我有印象,很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这个定稿却让我疑惑了,尤其是结尾的“这种离别/竟需要二次伤感”,感觉有点太突兀了,和标题、正文都不搭,删去为好。删掉之后,是一首很不错的作品。- a7 F% m2 U+ b4 b* m1 r' }$ {+ D
& q; u( r y- y7 D* [% b
016#:金陵一片云《这一次,我依然有所怀疑》- w7 t! M$ E+ N' H$ _; O
【夜1969点评】现在是从有时候也有坏政策,变成了坏政策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不断增多的坏政策,导致了为政者擅自为政、变本加厉挥霍社会财富。刚刚又看到的新闻,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违规建设奢华高尔夫球场,相关部门集体失语。——通过安庆事件,我们要讨论的是为政者的基本态度,而不是去声讨作为弱势群体的民众。要知道,即便民众有愚昧之处,但毕竟受到伤害的还是他们啊!回到这首诗,似乎是说明文或者议论文的感觉多了点,诗意淡了。(另:上文的红体字,似乎是说另一首诗的,怎么到这里了?可能是搞错了吧,抱歉!!作品原帖后的点评,更恰当些:“如果要以诗歌当投枪和匕首的话,那就要做到切中要害、一击毙命,不能够隐喻、暗示、闪烁其词——那样会减弱诗歌的感染力和力量。以投枪和匕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作品,自然就会找到前进的目标。云的这首诗,切入点不错,可再深入提炼。”
P' U# E# |; G6 ^/ f( c/ i* g7 K! J' H d
017#:蠖蛇之度《殡葬,一口摒弃世俗的棺木》
- _; g! k4 R$ j9 s【夜1969点评】佳构天成,开笔有如神助,收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赞一个!' A7 N# Z; ?5 i5 B$ Q% G" U
6 z* `2 F1 b4 a
018#:胡权权《饭与棺材》3 a' Q' c( x% ~, e- \6 e- @, P
【夜1969点评】胡权权这首,看似在为政策开脱,其实是一种温柔的讽谏,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现出了人一生的苦难和艰难,那些与人抢粮的鸡鸭狗鼠们会脸红吗?——佳作!
- r+ e" A# ?2 O/ g8 d+ d$ O7 q2 w# b; o+ Y
019#:风影汗《谁动了谁的棺材》' o( W. _% Z( G Q4 O g( O
【夜1969点评】这首诗似乎没有表达出作者的抒情主题,也没有说出作者想说的话。我感觉问题出在标题上。一个模棱两可的标题,注定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有了“封建残余或者说愚昧思想”的先入为主的定论,就会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至少看到的也是片面的。
" [) i2 C( ?2 _+ h( S: ?
. ~ {8 D, Y% c" N( |- c5 q020#幽幽马《她是我看到的活着已经穿好殓衣的人》
: d6 ? u3 T h2 E! O O' m) h【夜1969点评】这首不错,结构完整,诗意充盈。平静的叙述,冷静的抒情,展示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算是佳作了!
F7 g( K7 H% Q1 a2 @& U
/ M3 b: d$ J8 Q. f5 F9 p021#甘肃何建峰《你究竟,是为谁而死?》(外一首)
6 a4 A3 ~1 c5 M【夜1969点评】“天堂,就像风声中此起彼伏的海市蜃楼/难道真的只有乘坐棺木的船,才能到达吗?”这首诗其实有这两句就够了,前面那些问号如果一定要的话,还需要重新打磨精简。6 l- U: Z$ j; K6 U
$ G+ L' p# A* l0 i6 N/ Q7 D5 e
《死亡通知单》0 q& t- s0 _ H% z) k- o$ I. h
【夜1969点评】死亡方式的罗列,诗意淡了。就这个话题,只要作者能够深入体悟,也能够写出好作品。
" ?& o8 \/ C" P) t6 F
3 u! M- Q; u. U& ?* ~" j022#张喆《火葬,土葬》
Y: V/ U, D! K+ d! x# i* P6 ]【夜1969点评】“坍塌的仅仅只是人心么”这句诘问震撼人心,是此诗最出彩之处。开笔的四句不错,但后面的展开似乎就有点拖沓了,有些地方甚至有表达不到位和赘语出现,例如:“那些安庆的老人/接受通知,火葬正式广而用之的日期/就行使了黑白无常的权限/提前结果了自己的还能行走在阳间的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