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体(一)
陶杰
“明月朦胧”。十三四岁,她的身体
刚好呈现出此病句之美
她把水弹到我的脸上,命令我
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
飞快地跑开。她还没长到
嘴巴让我做个木头人心里却
盼着我去追的年龄
嗯,我不动,我静下来
听着泉水“叮叮咚咚”地从身上流过
幻想自己被某种飞行物镇住了
如果她大一点,芒果晃动,我就会
像狗一样乱在墙上蹭痒痒
如果芒果渺茫,风吹不动它,手够不着它
我伸出舌头你能看见一片味蕾的海洋吗
上午我把它画成圆的,下午
改为椭圆。一会叫它“芒果”
一会叫它“梨”。直到今天
我还不能确定自己喜欢酸味还是甜味
没关系……算了吧!请来一杯
白开水。要不就练习
望梅止渴。她还小,尚方便
转化为喻体,比作陷阱也正适合跳出跳进
《不可及的美与可及的温柔》
文/山月
读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是不应该以道德的标准来判断优劣的,因为所有的文学作品,必然存在虚构的成份,而在虚构中谈论道德显得轻浮。
读陶杰的《喻体》,首先让我感到的是诗之自由,不遮掩,内心的坦荡与字词的驰骋。整首诗的核心喻体,我以为是“芒果”“梨”和“陷阱”。你可以直接说主体是“乳房”,但我更想找一找其他的东西。
“ 她还没长到/嘴巴让我做个木头人心里却/盼着我去追的年龄 ”,“ 幻想自己被某种飞行物镇住了 ”,这些都在暗示着诗人对美,特别是对于无法触及的美的认知与自持。可幸运的是,在诗歌的维度里,诗人有理由把系紧的情感稍微松懈一些。这个时候,诗的自由也是诗人的自由。
“ 直到今天/我还不能确定自己喜欢酸味还是甜味 ”,之前的喻体:“芒果”“梨”,由视觉的力道向味觉调转,是为“美”的困惑。我记得刘年在一首诗里写过“奶奶也是女孩变的”(大意如此吧),我想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陶杰对美的感知到追求,再而困顿,这仍在逻辑圈的。
最后,陶杰写到“ 她还小,尚方便/转化为喻体,比作陷阱也正适合跳出跳进 ”,这个陷阱,假如我也能够进入,那是多么高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