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读了一些,很佩服兄弟的刀功与眼力,往往能一语中的。十诗九废,在没有固定标准的时代,其实大众还是有相对标准的。我以个人看法大略拢了下,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正确,复制在这里,以供参考吧:
1):思想性
思想性的高度,决定了诗歌能够到达的高度。而技、艺,不过是一把“梯子”。余光中的一首《乡愁》,为什么会是现代乡愁诗歌无法逾越的经典?究其原因,除却技艺的闪光点,更因为诗人的故乡,不仅仅是狭义的出生、生活地域,更是广义的祖国。。。
2):诗意
诗无定式,重要的是诗意的呈现。至于言浅言深,都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这里说的“定式”,是固定模式的意思,也就是说诗歌没有固定规格与风格的必要。至于“诗意的呈现”,打个比喻吧:我爱你,远不如我送你一朵玫瑰来的含蓄、诗意!这里的“玫瑰”,就是“诗意的呈现”,它既是物象的花朵,也是“爱”的象征性隐喻。亦是“虚者实之”写作手法的缩影与明证。。。
3):诗忌无格
若完全没有艺术性,甚至于下半身,就无美可言。若写的过于直白,就少了回味空间。若流于泛泛之谈,则空洞而无思想。至于技术、艺术,归根结底,都是在为所要表达、抒发的内核服务。若过于追求技艺,将无异于买椟还珠。至于力避废话的啰嗦,以求凝炼之炼字炼意,应是大家的共识。。。
4)诗语的亮度。
“学诗谩有惊人句”,说的就是“神来之笔”。自我搜索一下记忆里留存的名句,我得出了一个不一定能够以偏概全的结论:张力的魅力!至于“张力”,我之理解为: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状态。外在标志为“矛盾”,内在感知为“力”。草书章法有言:“至于矛盾之论,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以及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在诗歌范畴来说,应与现代诗歌“张力”之论,异曲同工。。。当然,张力有字词、句子、篇章以及感情色彩等方方面面,此不做细论。简单罗列一些有关词语的狭义张力的例子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如此例子举不胜举!事实上很多写诗的人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营造“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