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陶金喜 于 2015-11-22 11:07 编辑
先回复占用一楼位,稍后在此编辑
阿平君诗作。唾沫横飞了,请阿平君和我保持两米的距离哈……
改诗第一原则,火眼找问题。
我们不妨先把《伊吾》改成这样的:
这是惬意的北国,你知道吗?我的旅行会继续,但我愿意,停一停脚步,为你描绘,
我们的南方没有的切肤刺骨的风,漫山遍野的春色,哪儿有水迹,哪儿就有春意盎然的春天。
星星点点泛着白雪的山脊,乱石激流的溪壑芦苇,野生杏树杂错其间,松林涛涛,水草茂盛的草原,在天山脚下星罗棋布。
你羡慕,喜悦,但于事无补,她精神炯炯,象一滴圣洁的泪珠留在我心灵深处。
阿平君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吗?就是重新分行,或者干脆把各行接在一起并不影响我们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原因是,该作品没有按诗歌的语言行走(诗歌的语言也只是表象,后面还有机会谈到)。更准确的说好文采造就的散文或随笔却并不是一首好诗(真是兄弟肺腑之言)。
第二个问题,诚如吴一兄弟所说。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是,好音乐耐听,好诗歌耐嚼。易进易出固然好,就是体验性差了点,诗歌是深层次的精神之旅,很多时候,美需要打破那种表面涉及到的变幻和壮丽。这又要取决于作者想借景达怎样的境。也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草原,沙山,雪岭,深溪,尤其溪水之凉刻骨铭心”怎样通过内心的“诗化”,再到读者心底,有更丰富的“诗化”。这时,就需要生活的厚重积淀和放松时偶得的诗性之光。
所以,现在,我们不妨闭上眼睛,精神愉悦的,放松的,重新进入“伊吾”(像不像宗教仪式哈)。
没错,我们眼前的是变幻的美景,我们感受到旅途的精彩,精神的欢愉,生命的美妙,灵魂的涤荡等等,然后轻轻的敲下类似以下的文字:
北国。肩上有刺骨的风吹过。
草原,沙山,雪岭,深溪……都是挂在心尖图腾的泪
自生至死,要么圣洁,要么壮烈
当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也不能改的身入其境。以上也供参考。
另外,当代诗歌越来越有“冷抒情”趋向,似乎蕴藏的火山才令人震撼
所以上面还可以改哈,只是金喜能力有限,请阿平自己上吧
阿平君也可唾沫横飞而来哈。交流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