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93|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三】 (恢复)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1-27 15:08 编辑

新韵吟

师法自然启心志  迷恋陈规闷胸臆
旧律充饥堪笑止  新韵果腹哭无期

(重阳jm)


    诗歌要学习效法自然的流露,正如李白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可矫揉造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启志,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来。
    迷恋那些陈规旧套,甚至当作金科玉律,不可越雷池半步,实在让人心胸沉闷,愁肠烦郁。胸臆:心胸。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杜甫《别赞上人》:“异县逢旧友,初欣写胸臆。”
    我国的诗词,明、清再没有新的诗体产生,只是沿袭了过去的体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白话自由体,但那是泊来品,背离传统,失掉民族性,根本不合乎人民的口味。后来又兴起了朦胧诗,晦暗艰涩,以至西化。出现了诗没落,闹起了诗饥荒。所以不少老诗人,甚至年轻的诗人也都写起了旧体诗词来充饥。这种难以思议的怪现象,实在让人可笑。而这样的可笑,早就应该停止了。
    重阳先生提出了新韵说,就是来解决这场诗“饥荒”。“果腹”就是“果然”,就是吃饱肚子。语出《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又柳宗元《憎王孙文》:“充唼果腹兮,骄傲欢欣。”哭是一种流泪,新韵能解决诗饥饿,就会不由自主地热泪而流了。但这是一件须要长年累月,艰辛努力,遥遥无期的事业。
    这首诗形式虽短小,容量却很大。比喻新奇而恰切,极具形象化。特别是动词的调谴,增强了全诗的表现力度。如:“师法”、“启”、“迷恋”、“闷”、“充”、“笑”、“哭”等。
    这是一曲新韵的赞歌!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3:29 | 只看该作者
稻草人

一支笔  划开命运的表层
剌透时光的厚度  破译人生之谜
生活的哲学  是一曲绿色的歌
风雨中  站成稻草人
无言的教诲  难忘的情谊
却不知穷日子  过到什么年月

(重阳JM)

    挥舞一支笔,划开的是命运的表层,这是人生的真实深刻的体验。人的一生,谁也难以预测,写字撰文,也只能知道“表层”,难以深入内里。然而走过之后,才可穿透这日子的“厚度”,才能解开这人生的谜底。
    人们要生存,必然要进行各种活动,脱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实际。这本当“是一首绿色的歌”,但人的一生,却总是在这世事的风风雨雨中度过,就像稻草人站在风雨中一样。我们知道,稻草人是保护庄稼不被鸟禽侵食的,是固定在一处不动的。这是一种职守的精神,人也应当有这种经风雨,见世面的高贵品质。
    人一生,碰碰嗑磕,奔奔波波,都会得到无数的教训,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难以避免的。人是有感情的,人与人的情谊应当是真诚的,深厚的,不该忘怀的。这要比稻草人高级千万倍。但人要生存,求吃求穿求住,还盼望富裕,过上好日子,这要比稻草人更坎坷,更艰辛,更要坚强奋进。
    托尔斯泰说过:“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作者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稻草人”的意象,来抒发一种执著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喻示新韵倡导者的坚定执著精神。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01 | 只看该作者
龙江春

——和冬青韵

春雨浇绿龙江岸  彩虹天上横
笑语轻舟云里行  处处闻柳莺
寸草诚报三春晖  长风展大鹏
万水千山总关情  遇知音  心难平

(重阳JM)



   明媚的春天来到了北国,纷飞的细雨浇绿了黑龙江两岸辽阔地大地。一道七彩长虹斜横在天空,这是多么神往的景致啊!乘坐上小船,波平浪静,蓝天白云倒映水中。荡起桨,歌声笑语不断,就像在白云里行进。到处听到的是黄莺在桃红柳绿间的鸣啼,这又是多么引人入胜的风景啊!
    在这美好的春色里,阳光和煦,小草青青,诚心要报答这春晖的恩泽。唐代孟郊“游子吟”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即春三月。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寸草心,这里当指重阳的心,也是冬青的心。冬青身居西班牙,却和重阳都有一颗报答祖国的心。如何报答呢?应当立宏志,作贡献,就像那乘长风的大鹏,展翅翱翔在广袤的天空那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脊,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通天之云。”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诗友冬青身居国外的西班牙,与作者相隔千山万水,然而情谊总是息息相关的。正因遇到了知音,所以心情也就激动得很难平静。知音指知已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称之为知音。在这个世界上,知音很难得。鲁迅曾书赠矍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是一首真情实意的友谊篇。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很是感人。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7 16: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下没人管你了
恭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7 17:26 | 只看该作者
就我个人来说,不喜欢这"新韵吟", 也不赞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白话自由体,但那是泊来品,背离传统,失掉民族性,根本不合乎人民的口味。后来又兴起了朦胧诗,晦暗艰涩,以至西化。出现了诗没落,闹起了诗饥荒。"这观点。认为"白话自由体"挺好,有强大的表现力。

但支持你的探索。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1-28 14:22 编辑
山水如歌 发表于 2016-1-27 17:26
就我个人来说,不喜欢这"新韵吟", 也不赞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白话自由体,但那是泊来品, ...



诗是韵文,有韵为诗,无韵非诗。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坏诗,再坏也是诗。不是诗,再好也不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4:29 | 只看该作者
读《春泉》

    ——致冬青诗友

渴饮春泉明到眼  玉液琼浆不稀罕
举杯邀月君知否  羞花不敢近泉源

(重阳JM)



    这是一首读了冬青的《春泉》后写给作者的一首诗。冬青远居国外西班牙。1999年10月《艺苑》登载的了她的《春泉》节选短诗三十首,这是笔者也读到过的。
    读《春泉》,就象痛饮甘泉一般的解渴,舒心明目。而饮到什么程度呢?觉得连“玉液琼浆”的上等美酒也“不稀罕”了。古代传说饮玉液琼浆能使人成仙。《楚辞•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后来就指甘美的浆汁或美酒。
    读《春泉》胜过畅饮美酒,也正如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样的醉意淋漓。而且还问诗友知不知道?你的《春泉》太美了,美到了“羞花”的地步。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羞花是旧时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比花还美。《新五代史•唐家人传》:“[明宗淑妃王氏]有美色,号‘花见羞’。”《牡丹亭•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正因为这样,所以简直不敢靠近那“泉源”了,更进一层增浓了《春泉》的美上加美。
    这首诗的构思特新特巧,仅有四句,句句作比。第一句以渴饮比,第二句以美酒比,第三句以酣醉比,第四句以羞花比。比得恰切,比得形象,比得惊奇,比出了新意,实属一首精短的新韵佳品。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5:39 | 只看该作者
忆华兄

明月到中秋  花落蜂蝶忧
梦游西湖远  亲人在苏州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五绝式的新韵诗,构思新颖奇巧。以中秋明月引出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这一晚秋高气爽,金黄的月儿显得特别圆又格外亮,所以最易想念亲人。诗以秋来鲜花败落,使得惜花的蜜蜂和恋花的蝴蝶发出忧愁,这个“忧”字极为传神。小作者不能见到亲人,好像有些愁意。而更巧妙的是用托梦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真切的心理活动,梦游到遥远美丽的西湖,超过了亲人居住的苏州,这正衬出了在梦中是完全可以见到亲人的。(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1:19 | 只看该作者
夜 赶 车

气冷星寒月牙  盏盏马灯晶莹
车夫挥鞭震壁  有货不待天明

(重阳JM)


    这是作者中学生时的一首四句的六言诗习作,可说是五绝式的扩展。六言诗在我国古代也有,但相对比较起来,却显得少多了。此诗写出了车夫辛勤操劳和急切的心情。天气严寒,连星星也感到冷了,更有那瘦小的月牙儿,好像也冻得发抖。就在这寒夜里,只有一盏盏晶莹的马灯照着路。车夫扬起啪啪的响鞭,震得山崖都发出回音。只要有货,就不等到天亮,抢着时间在赶路拉送。全诗的景是实在的,情是真切的。更可贵的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小小年纪的诗人就有一颗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之心。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9:27 | 只看该作者
心花颂

心蕾欲待放  花飘万里香
智慧满胸膛  情谊银河长
灵明旭日光  神志如朝阳
宇宙琴一张  彩虹如弦永弹唱

(重阳JM)

    这首语句短促,比喻新颖,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新韵诗,不仅意境含蕴深遂,而且极具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心花怒放的豪情壮志。心中的花蕾开放着,并且花香飘荡万里。这花,就是智慧之花;这香,就是智慧之香。智慧这样美,自然满胸膛。那情谊就像银河一样宽广,那灵性就像旭日一样明亮,那神志就像早晨的太阳。结尾想象奇丽,胸怀远大,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张琴,而天空的长虹又如那七色的琴弦,永远弹奏演唱着无尽的奋进之歌。21岁的青年人,竟想得这样奇异美妙!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8 01: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