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p. {7 A i( `) y; L
开拓现代禅诗的写作题材,也一直是大家都在提倡和尝试的。不过,由于禅的趋静趋空趋神秘的本质属性,一般禅诗写作者还是习惯于避开现实题材。因为,现实题材的处理,是很难达到禅意效果的。* f+ f- e8 |* n' s' x% F/ J: f
我也有过一些尝试,个人感觉,有个别的还算可以。但大多失败了。& I6 F' y# j. M
& K: Z7 W# F$ d* ^1 d3 ~2 o0 N; X
我想,还是立足于人,立足于人性的还原和挖掘,才可以不变而应万变。
东方明月 发表于 2017-4-6 10:16 ' M. R5 S8 r; A+ Y, R另,我个人以为,现代禅诗可积极介入社会的各层面,从残酷的不乐观的现实事件入手,悟得佛理,悟得信仰 ...
! M* e. q8 D& v: S我不喜欢这个诗。诗人说,“禅诗之重”,这个诗的“重”,重在哪里?很明显,是重在禅或佛的“功用”!这是肤浅的“信仰”,是常识,见了佛像就能吉祥,许了愿就能心安,这是外道对“禅”对“佛”的常识,这常识就是“禅的功用”,“佛的功用”。这样岂能“安心”?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自已骗自己罢了。这种“功用”大于艺术性,在诗的艺术范畴,它干如嚼蜡,毫无审美。 : X" E0 i, y! y3 E' E个见。问好明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