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第32期:我是阿色诗歌研讨会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7-6-29 12:41 | 只看该作者
要感谢《发现》让更多的人发现好诗 阿色的诗在其他论坛也有读 老粉丝了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7-6-30 20:20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学习着,体会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7-7-2 17:53 | 只看该作者
通读啊色的诗,有一种厚重的感觉,特别是用诗歌记录历史,或者记录特定的事件,能从中看出功力与担当。
说到“担当”这个词,我认为诗者或诗歌本身要有一定的担当。若干年后,等后人偶尔翻开,看,奥,诗歌原来也记录了这段历史,或者是看历史,野史都没有记录的东西。比如《三吏》,《三别》。当然,“担当”只是诗歌的一种,我并不反对其他的诗歌形式。
以前看到过很多啊色的诗歌,比如《终南山》,语言不晦涩,简单的呈现,但又很智慧,深刻。这才是诗歌要最求的。
进来又读啊色的诗歌,变复杂了,而却看出了硬伤,我有些担心。真心的希望啊色,能保留原来的东西,简单才是功力的。诗歌不是研究学问,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处理不好,就成了獭祭鱼。
这是我对啊色诗歌的一点粗浅看法,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多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7-7-3 16:14 | 只看该作者
“诗”与“史”的价值刻度
■方文竹

古今中外,“诗”与“史”之关系成为一桩美学公案。以“诗”证“史”,或以“史”解“诗”皆不可取。关键是看你是取社会的抑或美学的视角。“史”就是过去事实的罗列?其实,诗歌中的“史”已被发酵、化解、改写、变形、质变、增殖等。当然我这里是指好诗、优秀的诗、真诗之化史,伪诗、平白如话的诗不在此之列,因为散文化、没有诗味的诗记述“史”就和“史”本身没有多大区别。
在我是阿色的诗中,以“洺河滩”为“诗”“史”的“生产车间”,围绕“洺河滩”布置大量人物、事件、风物并注意细节的镌刻增亮或抹暗全篇,表面上看,“史”为“诗”的填充材料或供血站。“诗”性的有无严峻地考验着诗歌写作本身。然而诗人只是呈现,并未直接加入自己的“解释学”。冒险在加大,且在继续:诗人几乎全用“笨”的手法,似乎与有意“史”对应,他的诗似乎不多用日常诗的手法——象征、意象、比兴等,而平白、直叙却让人感觉得诗“味”盎然,让人感觉得“诗”和“史”之外都粘血连骨带着一个黑暗的空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让人萌生“这段常见的文字平日里读起来是史,咋现在读起来却是诗”?……得力于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气、语态、语感的天份以及调动看得见看不见的种种诗写手段……其中我看出一项“标题引伸、提升、扩展法”如《历史的天空》《民国》《浮尘记》《我的宗教》《人世间》等。但也不全是“诗”,光是“诗”是“史”都不算成功,而是在“诗”与“史”之间走钢丝,若即若离,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但也不是一笔糊涂账,否则就不见“诗”与“史”的价值刻度。
他的能量在于集束式展示,两首是加法,三首以上则是乘法了,做到了诗性增殖,由“史”向“诗”的递进、邅变。同时,“诗”意包含了“史”实,因为一首诗的诗意往往大于一个史实,当然这里指成功的“史”诗。例如《你长得那么高》甚至用唯美的画面涂抹时间的裂缝。诗歌比“历史”更具有“雄心”,对此,我是阿色的写作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表达,即“已经过去”和“朝向未来”在“当下”得到了统一,这也是克罗齐名言“一切的历史是当代史”的诗性润色。不过,在当代诗人和诗歌写作致敬杜甫的有益尝试中,我是阿色也告诉我们:现代的归现代,过去的归过去。这样才有“诗”与“史”的价值刻度,才是不可重复性,否则诗人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总之,为了证实以上的拉拉扯扯,现举一例,可以一窥我是阿色的“史”诗之脉象。

花船
花船里
她摆弄着姐姐的胭脂
系红头绳的月亮
拴在岸上

她的姐姐
跟着胡家的灯笼
跨过青石拱桥
紧走几步

从散发着紫薇香气的侧门
进入胡老爷的院墙

       我将此诗的解读分成三个层次。
       一,花船、胭脂、红头绳、岸、灯笼、石拱桥、侧门、院墙等时代的一幅感性画面,虽是黑暗时代,却有一种纯净的美。
        二,年轻姑娘嫁给老头,在纯净的美的画面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表现得非常隐忍。
        三,淡淡的忧伤甚至带有丝微的美感中,是否意味着“她”将来的同样命运?
        看起来平铺、直白,其实对于现实并非直线式呈现,隐藏着些许“阅读症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7-7-3 1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的门 于 2017-7-3 18:42 编辑

浅谈我是阿色诗里的繁与简
------《镜像》与《浮尘记》
文/梦的门



       在韩选我是阿色诗56首里,有两首紧挨着,一首《镜像》,一首《浮尘记》,似乎都是写风尘女子的,写出来的景致却完全是两样,放在一起,恰成对比。一繁一简,一复杂一单纯,写出了人性的本色,耐人寻味。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

镜像

解开斜襟的布纽扣
她有一块让人惊羡的雪地
纯粹的红与黑

兔子 麻雀 懵懂的傻狍子
冷寂的白桦林
住着更凶的雕鹗 更美的天鹅

她和它们 玩蹄印 抓阄儿
互换羽毛
嘲笑晚清的皇帝

她打好了两个烟泡子
侍奉对面的军爷
烟雾缭绕 弥漫自己的头发

除了一句 走好 常来呀
竹帘垂下
没有多余的气力


浮尘记

杨絮飘飘
哭了一夜的青楼女子
变换了自己的发式
走下楼来

透亮的露水 搭着草叶
没有记住面容的男子
早已骑马远去

现在
我们来看她藏匿于裙下的双脚
一点点搬动
五月的阳光

一些杨絮 迈入我的店门
店门外
种着一棵快要红了的桑椹

       在《镜像》里,作者巧用意象、象征,通过“雪地”、“兔子 麻雀 懵懂的傻狍子”、“冷寂的白桦林”、“更凶的雕鹗 更美的天鹅”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动物和自然环境,一动一静,巧妙地烘托出了风尘女子内心的复杂。可以想见,一个风尘女子所身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尤其在一个朝代末期,社会动荡,人心浮躁甚至变态,时间久了,这样的女子心里也必然有许多阴暗面。从诗中的“侍奉对面的军爷”和“走好 常来呀”这两句,可以大致判断她平日所过的生活,所接触的人,还有,她可能是听那些军爷的牢骚话听多了,耳濡目染,也可能她从这些军爷的丑恶嘴脸看到了时代的阴暗面,以至于“嘲笑晚清的皇帝”。与此同时,她又有美的一面,她的姿色是迷人的,她是个尤物,所以能讨得那些军爷的欢心。当然,从她的消极和厌倦也能看出,她大概也曾有过美好的向往,有过纯洁的爱情。也就是“更凶的雕鹗 更美的天鹅”。

       再看《浮尘记》。相比《镜像》,《浮尘记》要单纯得多。它不涉及时代大环境,也没有许多人物,只是简单地而又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多情的青楼女子。青楼女子的心理是复杂的,但也有简单的时候。比如春心萌发的时候,比如对某个男子有了好感后。旧社会,有些青楼女子是很小的时候就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小,还比较单纯,我们有过的感情冲动和爱欲,她也会有。但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但行动受限制,思想上也好像低人一等,无法去自由地恋爱一个人,更没办法主动去追求。只能消极地、被动地等。这样的时候,不管是五月的阳光,还是杨絮,又或者桑椹,都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这忧伤这样地让人无奈,以至于双脚要“一点点搬动“五月的阳光”。时间过得这样慢,心焦得等不来骑马远去的男子。

       从这两首诗来看,作者很善于营造气氛来刻画人物,人物放在历史里,却像在现实中一样鲜活,全在于作者用心的经营。他了解人性,同情人性,书写人性。对风尘女子这样复杂的人物,他既能用多样的手法写出她的复杂面,也能用简单的笔法写出她的单纯面。同样的惟妙惟肖,同样的感人。这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多情的阿色。他的诗虽然大多显得平淡,波澜不惊,但他的心灵是鲜活的,从他对这些人物细节上的刻画,就可以看出,他有饱满的感情,也有审美方面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7-7-4 10:23 | 只看该作者
《寻人启事》的痛感
——评阿色的诗《寻人启事》
文/彬哥
    读阿色的《寻人启事》这首诗有一种沉痛感,诗的开篇甚至是和人无关,诗的第一段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仅仅是一周的雨水,让洺河滩的村庄由翠绿变得灰黑,第二段更进一步的诉说这一周雨水带来的危害:山体出现滑坡,洪水滔天,村庄不复存在,到处是一片残垣断壁,惨不忍睹的景象,一切一切都让人感觉心在滴血,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在我看来寻人启事寻得不是人,是曾经的绿水青山,是那片蔚蓝的天空,是一缕清新的空气,是即便十天   半个月的雨水后都不会有山体滑坡的安全感。
  《寻人启事》这篇文章通过一次山洪的爆发,一片洪水侵袭后的破败景象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治理的深深思考,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的拷问,那就是我们到底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我相信如果不是生态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持续一周的不可能“让洺河滩的村庄,由翠绿变成灰黑”,也不看出现如此大的山洪导致整个村庄被山洪洗劫一空。
     正所谓的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阿色的《寻人启事》里,我们能看到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能看到对现状的无奈,这样的景象或许是因为窦王墓山头的乌云,但更多的原因绝不是因为他,我想唐代那个化完缘拾级而上的老和尚知道,作者知道,我们也知道。
     作者阿色《寻人启事》寻得那个人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绿水青山出一份力,保护环境更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

《寻人启示》
文/阿色
持续一周的雨水 让洺河滩的村庄
由翠绿转变成了灰黑
浸泡为烂泥的那条小路
多年前
是谁 拽断树杈 失足跌落
早已说不清了

混浊的洪水 卷起庄稼 野草 牛羊
一堆堆白沫子
打圈圈

地址不详 面容不详
身份 职业 家里的谷粮皆无考据
它来自一座叫做窦王墓山头的乌云

乌云下 唐代的净峪寺
化完缘的老和尚
手持钵盂 拾级而上
这些
他们隐隐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3:28 | 只看该作者
诗人彬哥 发表于 2017-7-4 10:23
《寻人启事》的痛感
——评阿色的诗《寻人启事》
文/彬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7-7-4 13:29 | 只看该作者
忘了也好 发表于 2017-6-22 20:26
精彩诗歌,精彩点评!
学习着,体会着……

感谢老师来访支持。问好。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7-7-4 13:30 | 只看该作者
陈白衣 发表于 2017-6-22 22:06
阿色的56首诗,我是细细看过来的,有的诗甚至反复看了几遍。这是一个成熟诗人的
文化盛宴-------通透,细 ...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七月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7-7-4 13:31 | 只看该作者
许蓝翔 发表于 2017-6-22 22:22
韩老师辛苦!
一首一首读完了。第一次读这么多的诗,看不到华丽的词语,整体读来诗意流畅,语言的表达精准 ...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鼓励。他乡遇故人,七月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22: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