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2期:气化散人《蚂蚁》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7-7-3 1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韦笳 于 2017-7-3 20:46 编辑

气化散人《蚂蚁》征集评论观感

一群蚂蚁爬上大堤
发现——
原来阳光这么多
天地这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7-7-3 20:18 | 只看该作者
1、以俗起句,虽不出新,却也点了题,揭示了蚁的危害,可谓一箭双雕;
2、二三句,拓展为微生物,引人遐思,也在平铺直叙中增长诗歌的张力;
3、四五句,看似无奈,以真实反衬现实,令人扼腕痛惜。

微诗难写,应该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读了读气化散人的微诗《蚂蚁》,我得到的启示是——题材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能够在小的题材里挖掘深刻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7-7-3 22:23 | 只看该作者
蚂蚁
气化散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于夹缝中生存的
微生物
考虑不了那么多
那么大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微诗栏目2017-6-17 09:40)

黄土层:犀小生存的烛火

这首五行微诗,分第一行和后四行两部分。从视觉上直观之,第一行较长,类似于“千里之堤”,后四行较短,类似于“蚁穴”。蚁穴是参差不齐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谚语,具有哲理性,是一棵理论之树。是用蚁族之外的视角观察的结果。这种理论价值的意义自不待言,那是属于高于蚁族生命层级的一种优渥的评判体系。但是,这与蚁族有什么关系吗?有本质的关联吗?这正是诗人在微诗的构建中,提出的质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么,千里蚁穴毁于什么呢?来自两个方面:人的理论指导之下的暴力行动,即为了防护大堤而毁了蚁穴。另一方面是蚁族本身的求生存能力。尤其是后者才是关键。生存大如天。让一切理论见鬼去吧。云山雾罩,昏天黑地,都没有意义,唯有生存之烛火,才能坐照自观。这里活生生的生命和生存与一句谚语式灰色的理论形成了对比,并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烛火因为黑暗而存在,蚁穴因为长堤而被人关注。但微生物和大人物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各自言说各自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因为彼此悖逆反倒很“和谐”。诗人用全知式视角,对于人类和蚁族都给于了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7-7-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奇峰竞秀 发表于 2017-7-3 19:39
从语言中创造语言
        作者:奇峰竞秀
       灵魂高坐于端,阅人间万象,笔似子弹飞。但凡 ...

“诸多因素促成一个典故延伸拓展,透露岀一位诗人的良知,道义,同时对社会秩序、价值构建的正常化的追求向往。”
学习精彩解读,谢谢师友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7-7-4 09:11 | 只看该作者
韦笳 发表于 2017-7-3 19:46
气化散人《蚂蚁》征集评论观感

一群蚂蚁爬上大堤

学习集体智慧,谢谢师友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7-7-4 09:13 | 只看该作者
阿三子 发表于 2017-7-3 20:18
1、以俗起句,虽不出新,却也点了题,揭示了蚁的危害,可谓一箭双雕;
2、二三句,拓展为微生物,引人遐思 ...

谢谢师友理解,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7-7-4 09:15 | 只看该作者

“是用蚁族之外的视角观察的结果。这种理论价值的意义自不待言,那是属于高于蚁族生命层级的一种优渥的评判体系。”
学习师友精彩点评,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7-7-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总体读了一遍,诗好,评也各有千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7-7-6 10:13 | 只看该作者
古鹤 发表于 2017-7-5 20:48
总体读了一遍,诗好,评也各有千秋。

谢谢师友捧场,请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10: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