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4期: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7-10-5 20:52 | 只看该作者
国哥 发表于 2017-9-24 01:14
无法卸载的记忆 ——读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国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7-10-5 20:53 | 只看该作者
王恩荣 发表于 2017-9-24 06:18
此地无声胜有声(定稿)

----读长林晓歌的《北海东炮台遗址》

精益求精

赞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7-10-5 21:02 | 只看该作者
九儿 发表于 2017-9-24 11:18
选择性失忆,不止于个人
                  ——简析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7-10-5 21:14 | 只看该作者
大漠风沙王峰 发表于 2017-9-25 09:23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7-10-5 21:19 | 只看该作者
奥冬 发表于 2017-9-25 16:15
百花齐放,花宜有根
奥冬

哈哈哈,跑题了

但是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7-10-5 21:25 | 只看该作者
奥冬 发表于 2017-9-26 09:27
离开政治看炮台
奥冬

原来正文在这里

扩展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7-10-5 21:41 | 只看该作者
黄土层 发表于 2017-9-29 21:39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7-10-5 22:12 | 只看该作者
                        《管中窥豹》
     ——赏读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有人统计过毁于文革的中华文明,结论是罄竹难书,只能用“十年浩劫”黯然带过。
       有人发文浩叹敦煌莫高窟有价值的真迹都被那个发现这个宝窟的和尚给卖了,卖到了域外,现在看来那是一个宿命之举,虽然中华明珠在他人的博物馆里扬名立万,毕竟是传递了人类文明;否则,留到现在必将随着文化大革命而烟消云散!
       这样逃生的物与人还有许多,想想那场浩劫,不管他们及它们是历经怎样的途径都应该是冥冥之中神在庇佑,而令人欣慰了!
       “没有炮,没有炮台 ” 但是我们有 “紧挨的高楼” ,高楼支撑着世界最大的经济泡沫,但那泡沫对黎民百姓却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需要用一生的劳作去换取!
       微诗在那场浩劫的整个缺失的巨大西瓜里面择选这样一粒芝麻,一定有他鲜明的目的所在。在这个和平盛世,和平是盛世的前提,任何穷兵黩武都是令人不耻的,和平是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期盼。但和平是有水平线的,她得坐稳平等与自尊!她得让周边邻里及世界之林对她的界碑敬而远之!
       如果和平是由隐忍屈尊甚至割肉求和来维持,那是得不偿失的无底深渊。这就是“没有炮没有炮台”的后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7-10-6 01:12 | 只看该作者
小凉不会评诗,来学习好诗,韩老师慧眼识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7-10-6 03:31 | 只看该作者
简读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硬撑

    此岸,彼岸说乃佛学概念,放在认识论中,则是一个人见识的成长。如果再放到诗歌创作中,在技术层面,一定是对技巧追求再放弃的过程。貌似求法归来,一切如初,而大道致简。
    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在表达立意上,如果有捷径,绝不走弯路。这是自此岸到彼岸再回归此岸的成熟诗者的特征。
    在地下地上到处是遗址的文明古国,作者恰巧路过不太知名的一处。而恰巧,这处小小的遗址有它的前世今生。但其实,另一些人恰巧路过另一些遗址,而那些遗址的故事与遭遇,就不是恰巧,而有一种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毁。在严格按作品给出的信息解读下,文革只是举个例子。一个严重的例子。
    这首微诗有两个层面。前台的遗址,以及遗址背后的人与事。
    北海东炮台遗址与张之洞有关。除了遗址的毁坏,还有人与事的毁誉或至少说是淡忘。
    惯于以共和国为分界线的时代,一度,在新与旧之间爱憎分明。物质的非物质的传承则决口不提。
    如此看来,在文革过去多年后,作者被一处遗址触动,不假技巧,如实给出遗址的前世今生,是一种提醒。诗的力量在于,如此真实、关切,如此不动声色,却又,如此难于撼动。

                                                    2017.10.06。于中国诗歌流派网。

附录: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微诗栏目2017-8-18 1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2 02: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