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4期: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17-10-8 22:41 | 只看该作者
澧有兰 发表于 2017-10-7 10:34
矛盾重重话“矛盾”
——微评《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澧有兰

欣赏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17-10-9 11: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东方风 发表于 2017-10-8 22:31
要知道,清末腐败,并未真正抗敌,而是以投降来换取残喘,导致国破,百年羞辱。你所说的“炮”已非炮本身 ...

如您所说,所以,不能写历史,因为历史中有政治因素,也不要写任何卫国兵器,因为有政治因素,最好不要写诗,不要写字,好好做个愚民,不然,只要您愿意,也可来个文字狱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17-10-9 1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长林晓歌 发表于 2017-10-9 11:30
如您所说,所以,不能写历史,因为历史中有政治因素,也不要写任何卫国兵器,因为有政治因素,最好不要写 ...

如您所说,国家普及义务教育,设政治课,考政治试卷,难道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17-10-9 11: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林晓歌 于 2017-10-9 12:15 编辑
长林晓歌 发表于 2017-10-9 11:35
如您所说,国家普及义务教育,设政治课,考政治试卷,难道是错误的?!


我与您的讨论就此打住吧,谢谢您的评论,虽然我认为您误读了这首诗,虽然我本人已经做了解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您给我乱扣的帽子已经使人惶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17-10-9 13: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编辑老师鼓励,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17-10-9 14:36 | 只看该作者
诗者絮语 发表于 2017-10-9 13:23
感谢编辑老师鼓励,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17-10-10 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色海洋 于 2017-10-10 12:42 编辑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流派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说开去

                                                   文/金色海洋

      “北海东炮台遗址”当年怎样一番景象,我辈不得而知。只能想象得出坚固的炮台,威武的大炮,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呐喊声,欢呼声...  ... 那么多年过去,遗址已变得沉寂,甚至冷清。那段历史已被“一颗枝繁叶茂大榕树”一轮轮圈记在心中。然后用它茂盛的枝叶,蘸着年复一年的季风,把那段历史的记忆书写给浩渺的长空!而“几栋紧挨的高楼”,显得肃穆庄重,又不乏现实中的一丝冷静。“栏墙上的小黑板”几行文字,仿佛阵阵铃声,提醒着人们不忘历史,警钟长鸣!此时无声胜有声。
       历史的真实,有时无法修复和弥补。北海东炮台遗址早已“没有炮,没有炮台”,但对那段历史彰显的民族精神,对宣扬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当年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状况,想必现在人们已有所了解,也都会有自己合理的想象和定位。何况,“栏墙上的小黑板”又给了遗址概况的提示。至于“没有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说,政治运动只能毁掉一些实体物件,却抹杀不了历史事件!“北海东炮台遗址”所昭示的民族精神和留下的历史伤痕是无论如何也砸不烂、烧不掉、搬不走的。至于那些过去错误的、已被否定的东西,还有那些众所周知、不言自明的东西,早已刻记在人们心里。要相信人民大众的判断力,而无需形式上的刻意。
       遗址无声,榕树无声,高楼无声,小黑板无声。然而,历史在无影、无形、无声中变得悠远的同时,也变得越发厚重。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7年10月9日—10日于安徽宿州

附:《北海东炮台遗址》

       作者: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17-10-10 12:36 | 只看该作者
敬请各位大侠砍批!不胜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17-10-10 22:43 | 只看该作者
长林晓歌 发表于 2017-10-9 11:30
如您所说,所以,不能写历史,因为历史中有政治因素,也不要写任何卫国兵器,因为有政治因素,最好不要写 ...

呵呵......只能呵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17-10-11 13:5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五星 发表于 2017-9-23 22:23
交替在历史深处的是与非

  本诗的前四行就是摄像镜头,真实的情景再现。但作为实际场景记录者,作者觉得 ...

谢谢我是五星的评点,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1 09: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