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诗歌,会员自由评论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05:07 | 只看该作者
风神 发表于 2018-6-19 05:01
问好雪主
      “缝” “裹” “细心”几个字词很讲究,联想到“母亲”和“方言”,就倍感情切 ...

多来评帖
问好祝福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6-20 05:16 | 只看该作者
瑞雪 发表于 2018-6-20 05:07
多来评帖
问好祝福永远

问好先生知道了祝福诗运恒久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6-20 0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缝纫技术很娴熟。不仅方言可以缝起来,桃林,荷叶,记忆,都可以缝起来,这个印象太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6-20 06: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有竹棒声,还有牵挂,都可以缝起来。这世界是可以缝起来的世界,有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6-20 08: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顶上  问好朋友. 狗年快乐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6-20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忆真是好东西

这是一首晚辈站在母亲的角度,写的一首思乡情愁。
少小离家的母亲来到一个移民居地,方言混杂中,憋住乡音,入乡随俗。结果乡音异化了,已落下厚厚一层/竹梆声。晚年的母亲,仍然牵挂着乡情,怀恋六月满溪荷花的美景,难以忘怀村里的女人,桃林树下聊天,学做针线活的情景。
相思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也是文人笔下抒发才情的常用题材。
近代,我们经历了多次人口大迁徙。49年的大兵南下,产生了大批南下干部;溃兵渡过海峡,我们呼唤骨肉同胞;开放三十年,村民背弃黄土,谋生异乡,当上农民工。当然,还有洋插队的,在异乡成为华侨。他们都是成年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浪迹异乡,有的叶落归根,有的落地生根,这其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
此文中的母亲,应该是属于农民工那一类离乡者。
诗文中,以乡音为主线的人生回忆,描写出了三个情怀。
文化的融合:在“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中,“方言”所表达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人文交流。“落下厚厚的竹梆声”。这里应该是表达流传于民间的艺术舞蹈,“竹梆舞”吧。我们不妨与现代的广场舞类比,劳作之后,闲暇之余,节庆之时,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起“竹梆舞”的欢快场景。
当然,“桥头溪码头”,作者的含义中是否仅是地点名称,有没有码头文化之意,作为人文知识欠缺的我,也只能这么臆断了。
生活的艰辛:在这里不得不又提到那句,已落下厚厚的一层/竹梆声。我们知道,在没有时钟的年代,夜间是以更夫以敲竹梆来报时,文中的“竹梆声”从字面虽是顺方言而言,表达的是文化意涵。其也可指向母亲在异乡,随梆声起五更,谋生。
“竹梆声”这点睛之词,双关表达着语言变异,谋生艰辛之意。在诗文中,这三个字可是重重的一笔。
思乡的情愁:当异乡客步入晚年,风姿剩皮骨时,怀旧,思乡,从泛黄的记忆里流出,正是那美好的记忆覆盖了生活的艰辛,产生了“夕阳无限好”的共鸣。从这点讲,回忆真是好东西。
读到以“乡音”为主线的表达,我不由得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中“乡音未改鬓毛衰”“唯有门前镜湖水”的诗句。洞穿时空,千余年前的画面似乎又展现在眼前,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
2018/6/19

回忆(原作)

母亲
她把川东口音
一直缝在了异乡小镇

桥头溪码头
门前的石阶
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
已落下厚厚的一层
竹梆声

一些牵挂有些泛黄
那边的桃林针脚有点大
只有荷花溪
是细心的一笔

试着解读了一下,可能无饰而非,敬请各位诗友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09:47 | 只看该作者
胡镭 发表于 2018-6-20 09:24
回忆真是好东西

这是一首晚辈站在母亲的角度,写的一首思乡情愁。


回忆真是好东西

这是一首晚辈站在母亲的角度,写的一首思乡情愁。
少小离家的母亲来到一个移民居地,方言混杂中,憋住乡音,入乡随俗。结果乡音异化了,已落下厚厚一层/竹梆声。晚年的母亲,仍然牵挂着乡情,怀恋六月满溪荷花的美景,难以忘怀村里的女人,桃林树下聊天,学做针线活的情景。
相思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也是文人笔下抒发才情的常用题材。
近代,我们经历了多次人口大迁徙。49年的大兵南下,产生了大批南下干部;溃兵渡过海峡,我们呼唤骨肉同胞;开放三十年,村民背弃黄土,谋生异乡,当上农民工。当然,还有洋插队的,在异乡成为华侨。他们都是成年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浪迹异乡,有的叶落归根,有的落地生根,这其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
此文中的母亲,应该是属于农民工那一类离乡者。
诗文中,以乡音为主线的人生回忆,描写出了三个情怀。
文化的融合:在“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中,“方言”所表达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人文交流。“落下厚厚的竹梆声”。这里应该是表达流传于民间的艺术舞蹈,“竹梆舞”吧。我们不妨与现代的广场舞类比,劳作之后,闲暇之余,节庆之时,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起“竹梆舞”的欢快场景。
当然,“桥头溪码头”,作者的含义中是否仅是地点名称,有没有码头文化之意,作为人文知识欠缺的我,也只能这么臆断了。
生活的艰辛:在这里不得不又提到那句,已落下厚厚的一层/竹梆声。我们知道,在没有时钟的年代,夜间是以更夫以敲竹梆来报时,文中的“竹梆声”从字面虽是顺方言而言,表达的是文化意涵。其也可指向母亲在异乡,随梆声起五更,谋生。
“竹梆声”这点睛之词,双关表达着语言变异,谋生艰辛之意。在诗文中,这三个字可是重重的一笔。
思乡的情愁:当异乡客步入晚年,风姿剩皮骨时,怀旧,思乡,从泛黄的记忆里流出,正是那美好的记忆覆盖了生活的艰辛,产生了“夕阳无限好”的共鸣。从这点讲,回忆真是好东西。
读到以“乡音”为主线的表达,我不由得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中“乡音未改鬓毛衰”“唯有门前镜湖水”的诗句。洞穿时空,千余年前的画面似乎又展现在眼前,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
2018/6/19

回忆(原作)

母亲
她把川东口音
一直缝在了异乡小镇

桥头溪码头
门前的石阶
裹着几种方言的小街
已落下厚厚的一层
竹梆声

一些牵挂有些泛黄
那边的桃林针脚有点大
只有荷花溪
是细心的一笔

试着解读了一下,可能无饰而非,敬请各位诗友斧正。

多谢诗友支持点评
问候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6-20 12:04 | 只看该作者
风神 发表于 2018-6-20 04:36
感谢先生鼓励祝福夏安

读写快乐、
一曲离骚端午至,汩罗哭泣
九章橘颂大夫贤。屈子蒙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6-20 20: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顶上  问好朋友. 狗年快乐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6-20 20:21 | 只看该作者
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0-5 14: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