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诗评析的一点拙见
———兼谈玄荒编辑评拙作《寻找那株菊苣》
文/关门雨
读玄荒的诗评,感到他很辛苦。
也真真体味到玄荒编辑执着的诗歌精神和追求微诗完美的态度。深感敬佩!
值得我钦佩的还有玄荒编辑对笔者《寻找那株菊苣》的评析。且不说他的评析是否完美。单就他在那么短时间内对笔者这首拙作理出思路,并沿着他的思路完成评析,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对他的评析笔者赞同有三 : 一是,对“是诗”的肯定。在他看来,这还算是一首诗。“有诗意,文字灵动,涧水一样清澈,简洁,有画面感。”并首肯了写作手法。二是,切入点不错。选择了诗境颜色。“诗歌里有三种颜色,青石,蓝菊苣,金阳光,草黄,月白,色彩明艳,一派大自然的景象。”三是,关注了诗意的社会性。“诗,一般都是社会某些方面的反映”。整体上讲,他能从他的角度解读评析这首诗,并趋合情合理,已是难能可贵。在此,表示感谢和敬意!
为了支持诗评,让诗评在微诗形成氛围,助推微诗更进一步。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微诗评析重要的是解读。对于一首诗的评析,解读很重要。解读的好,评的就好。反之,亦然。那么,怎样来解读?笔者以为:
1、熟解题目。微诗正文只有短短五行(以内),题目往往是诗眼所在,或者说题目就是诗的眼睛。以笔者《寻找那株菊苣》(以下为《寻找》)为例 : ”题目由三个词组成,即“寻找”、“那株”、“菊苣”,各蕴其意。“寻找”,是说找到需要的或找回曾经有过的。笔者取意后者。“那株”是个专属限定词,应该是熟知的那株。“菊苣”寻找的对象或目标,只能是菊苣。
2、选准解读的切入点。玄荒编辑看到了小诗显示的所有颜色。而笔者想,把握住——蓝,足矣!菊苣花是蓝的,是诗寻找的目标。在这首小诗中,可以说,蓝贯穿始终。首句的“蓝”,第三句的“青石”,以及后面的“菊苣怒放”、“蓝蓝的花朵”均从属蓝派生出的冷色调。以示诗境悲凉。悲凉,当然与情有关。后面的泪和恍惚也就在其中了。
3、找准诗意的角度。诗,意为核。诗是作者心灵的浪花。每一首诗都有它的核。或明或暗或隐或喻,都存于诗句当中。叙事、白描手法的诗,诗意明摆于案头,或只隔一层玻璃。而含蓄、朦胧的诗诗意如封于暗箱,表面上看不大清楚。玄荒编辑善于撬开诗的一道缝隙,找到切入点,确定一个角度,彰显他的老道。
玄荒编辑评笔者的《秋晨》就得心应手,接近完美。只因《秋晨》是白描手法。虽然诗中含有生词,读着别扭,但读者不难理解。而这首《寻找》就不同了,含蓄的朦胧,诗意藏的很深。所以,难免让玄荒编辑独辟蹊径,另成一统。当然,玄荒编辑的评析我也赞同。必定也是他的一个独特角度。这样的解读也能说得过去,不容否定。因为,诗的解读应该允许多角度。
在此,我不大赞同对含蓄太深或朦胧诗的评析。即或是评,也不要求全责备。
返回来,笔者愿将《寻找》的确切诗意捧献于大家,以求斟酌。
应该说,《寻找》是一首追溯情感的诗。而追溯的情感恰又是幽幽蓝色。第三句“那块青石”所处河边,是这一情感的见证————他和她谈情说爱,坠入爱河的地方。也是一个菊苣盛开的时节。她美的素雅如菊苣花开令他痴狂;也或许她喜欢菊苣的蓝色,他爱屋及乌;或是他太爱她了,誉她为心中的太阳。
多少年了,回到这里只见曾偎依的青石,不见身旁偎依人。岂不悲凉?然而,他宁愿她就在青石里。敲开青石,就能见到她。此时,他已经动情于恍惚之中……
正如玄荒编辑所说“菊苣随处可见”。定下神来,见青石旁的菊苣正值盛开,端详着那淡雅圆润蓝光四射,如她容貌的花朵,他愈加痴狂。他泪眼模糊,仿佛那就是她 : 素淡,灿烂,额上别着一枚菊苣发卡,亦或身着蓝底碎花布衫,或是手捻一株菊苣,一往深情……
见到了吗?没有。丢失的,岂能轻易找回。何况,时光已远,只是深切思念罢了。
点滴拙见,仅供参考。
助力玄荒!
助力微诗!
助力丰满的秋天!
附诗:
《寻找那株菊苣》
●关门雨
没有人用蓝来形容太阳
就像没有人怨月光烤熟了草黄
我敲开河边那块青石,里边有菊苣怒放
端详着那蓝蓝的花朵,泪眼认出
丢失的那颗太阳
2018.9.6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