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曹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谁继续炮轰伊沙:割掉口水诗“发炎阑尾”,Pass“大老虎”伊沙,建立诗歌新秩序!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8-10-8 09:29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有理有据有力,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8-10-8 14:50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10-7 11:11
【曹伊论战3】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世界,永恒的诗意

      曹伊论战的终极问题,是为了引导诗友们思考: ...

雄文已粗略读过,视野宽阔,论述严谨,即以曹伊论争为契机来表明自己的见解,诗深思考颇为沉潜笃实。然仍有些概念性的语词尚须妥放至确切,这当然与探索性的思考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8-10-8 17:46 | 只看该作者
冰雪客 发表于 2018-10-8 14:50
雄文已粗略读过,视野宽阔,论述严谨,即以曹伊论争为契机来表明自己的见解,诗深思考颇为沉潜笃实。然仍 ...

感谢意见和认真的阅读,这篇文章尝试建立框架,细致的概念那是进一步的研究范围,一个人没可能做到完善的。在强调创新的前提下,也没必要过于拘泥那些巴罗克型的细腻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8-10-8 17:51 | 只看该作者
【曹伊论战3】诗意的中国,永恒的诗意

曹伊论战的终极问题,是为了引导诗友们思考:中国诗歌的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是口水诗方向,还是大诗主义方向,或者是其他方向。这也是诸位吃瓜诗友的心中所思。为了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的内涵,先得思考口水诗、大诗主义,大体代表什么风格和主张。下面是笔者对二者的粗略、未必正确的描述。
一、对曹伊两派诗歌风格的粗浅观感。
口水诗的根本目的,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打破既有的约束人们诗写的不必要捆绑,使得写诗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文学活动;打破正统、中庸思维带给人们思维上的官僚约束,既包括思维的局限、思维的定式、表象的唯美,尽可能合理地接近真实,尝试重构诗学乃至社会的美、善观念。
大诗学的目的,估计包括这几方面:发扬传统的中国诗歌美学原则,注重悲悯的人文情怀,以艺术美、中庸美为基础,语言有追求古典唯美、精致的倾向。在新时期,大诗主义也着重表现真实的人性,但以稳步探索为原则,与口水诗的跳跃式探索风格不同。
大诗主义和口水诗形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大家都追求真善美,但口水诗是大刀阔斧打破旧有诗学语言传统和思维传统,强调逻辑推理和语言的骨感,走向个性化抒情的极致;大诗主义则倾向于精雕细琢沿着传统进行探索,注重保持中国诗歌的传统语言风格,感性抒情和传统唯美(中庸、儒家、悲悯情怀)意识强烈。
因此,两派在论战中的观点迥异,展示了各自诗歌的特点,口水派探索出了干脆利落的攻击、反讽文本模式,不讲攻击的原因,只讲攻击(或宣泄)的杀伤力;大诗主义的两首口水诗,文绉绉的习气明显,凡事都要有根有据、有铺垫说理。两种思维之下,大诗主义的诗歌攻击力显然逊色于口水派,拘束于思维套路(先铺成事实再推出责骂对方的罪名),也拘束于斯文面子的维护,而且两首诗歌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口水诗的敢骂元素,呈现了诗歌文本战斗力的短板。
我们再来关注流派网的主干风格干预诗歌,具有批判性的干预诗歌,基本也是注重逻辑推导。而我们回顾中国的传统理诗,也会发现,虽然发育不算充分成熟,却也是侧重逻辑思维。如今的口水诗和干预诗歌不约而同地挖掘逻辑成诗的文本模式,值得大诗主义学习(当然,按照目前口水派、干预诗歌摸索出来的诗歌文本写作典型样式,这种借鉴会使大诗主义染上更多口语诗语言色彩)。
二、对中国诗歌文化相关理论背景的粗略认识。
这时候,我们再来关注现代诗歌的总体趋势特征,会发现:由于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促使社会生活环境不断改变,民众的知识水平越来越成熟,思维越来越频密,传统的感性抒情、相对较长篇幅的诗歌固定样式,阅读人群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这一现象很说明问题。学者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巴罗克文化,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文艺复兴是结束欧洲封建社会的艺术领域号角、资本主义兴起的萌芽,巴洛克文化是欧洲封建管理阶层独享神权光彩的最后阶段,随后欧洲各国陆续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学者的研究得到更为广义的推论:凡是在某个文明结束的阶段,都会出现巴洛克式的文化风格,理念性的创新减少,大多是基于原有文化模式上的精雕细琢、繁复为美的发展。
这个研究成果,让人不觉联想到清朝乾隆之后,固守成业的原则不仅表现在闭关锁国,皇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手工艺等纯艺术品精雕细琢的审美,形成了故宫艺术珍品堆积如山的巴洛克现象,过分享乐和唯中国独尊、片面唯纯艺术之美的思维,而忽略对西方数理科技新成果的学习、对生产促进的美学欣赏元素,导致了中国近百年的国弱和屈辱。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表现,经过周、秦、汉、唐、宋、元的前期发展,明清时期的社会管制(中庸、监督和吏治)空前成熟,丰富了中国的社会管理学内涵。这其实也是一种巴罗克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显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哲学思维缺陷,只重视沿着旧有的封建社会制度添砖加瓦,而没有发掘新社会动力元素的思想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哲学发展到明朝期间而孕育、构建的中庸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明朝的中庸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社会伦理观基础上的中庸,而不是建立在人类世界与大自然世界之上的中庸观点。因此,明朝中庸思想对稳定明清社会稳定,起到强大的支撑效果,不可否认它的缺陷:人们的创新意识受到约束,这是导致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大背景。西方却在明朝中庸思想正式建立的后两个世纪,正式开始了文艺复兴,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发掘出了以自然科学为指南、个体人的自我意识为特征的生产力哲学指导,形成了近六百年的文明崛起。
再来看1978年至今的朦胧诗、意象派现代诗歌的发展,也是一种巴洛克文化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海子、北岛、顾城等人的发展,(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形成了晦涩、隐喻连连的语言风格,堪称精雕细琢的巴洛克风格,并且一度成为诗坛和文坛的主流。这就表明那一个阶段的文化开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走到了尽头。随后,国家进一步放开文化探索的管制,出现了口水诗、垃圾派之类的大力度异向突破的诗歌探索。
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种巴洛克文化现象,也许正在出现:资本主义过于依赖资本自身的属性力量,极大促进了物质生产的最大化利益诉求,它以神权思想作为依托进行人欲的约束,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与社会管理的匹配。
纵观西方文明的历史过程,据有相对明确文献记录的资料显示,基本与中国文明同期萌芽。但西方的奴隶制社会存在时间比中国多900年,封建社会存在时间比中国少1300年,而且西方社会的文明出现了几次中断,中华社会哲学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较大断层的文明。上述简单的统计可以看到西方历史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各自特点:西方文明凸显个体人的欲望,东方文明凸显团体集中管理,此特点差异促成了两个相对强大的悠久文明体系。
由于西方较早进入资本主义,封建社会主要管理成果的集权管理经验较弱,无法完全破解高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形成的挑战。此时,中国的集权、中央管理经验就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社会文明财富,结合西方的个体人更为独立的思想,以及对非洲、印度、南美洲等文明的研究,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性机遇。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将资本主义的个性自由与中国的集权经验相结合,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人类社会发展相对广义的科学、合理的中庸思想。
进一步扩大视野,由于人类科技高速发展,当我们处理好人类社会的和谐之后,还得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诸如:人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计算机科技的关系,人与基因科技的关系,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等等,形成一步一步递进的更为广义的科学思想理论。中国就是在上述宏大的思想视野上,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多步骤、多逻辑的自身发展、中国特色的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系列理论。
三、结合上述基础知识,我们再回头、收缩视野,审视曹伊论战这个具体事件所蕴含的启迪。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摸索,口水派蔚然成军,获得了相当丰硕的诗歌文本创作收获(曹伊论战中的诗作就很有代表性)。但它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个人写作自由上的解放,要成为国家文明兴盛的合适助手,或许还得加以摸索、改进。
而大诗主义,强调传统的继承和人性的悲悯情怀,其诗学主张适合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抒情。如果向着进一步语言的精雕细作过分发展,其艺术创造意义当然是有的,但读者群大量减退,其文化影响力就会减弱,甚至有可能与时代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的主干潮流产生较大异动。目前这个世界上主流的文明强盛的民族,是西方拉丁语系,如果语言过于晦涩、讲求意象,其翻译难度倍增,除了失去国内读者群,还会失去向发达国家扩散中国诗歌影响力的能力(发达国家的民众也和中国一样,经历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注重语言修辞美学的人群也应该是在减少)。大诗主义在国家文化渐进的重塑时期,要发挥合适的助手作用,成为扩大中国诗歌影响力的得力流派,或许应该关注这类问题。
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待,全世界都在进行诗学语言的探索,口水诗的极端发展、大诗主义的语言精雕细作,其存在价值肯定是有的。尤其现今劳动力条件与过去不同,富余物质生产劳动力可以养活各方面专业人才,其派生的科研价值不容忽视。比如语言的精雕细作、语言的极度杀伤力风格,对研究人类语言的逻辑机制、心理学构成,和人工智能语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未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呢?下面继续做粗浅的学习和思考。
四、发挥个人能动力,为诗意的中国进行积极探索。
上面关于曹伊论战两派诗歌风格的不准确、粗略描述,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中国式理论背景的简略理解,是为了下面阐释对中国诗歌走向的观点而铺垫。
我们了解了中国诗歌语言文本水平的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中国国力现状水平、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后,狭义上来说,也许可以规划以下五个方面,成为诗友们以个体人身份参与振兴现代诗歌的大潮中: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推进音像诗歌的发展;提高自身素养,找准诗写方向,促使诗歌成为国家促进各方面建设、合理改良民众文化素养的助手;提高自身素养,找准方向,促使诗歌成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媒介;诗学理论研究;对诗歌管理机制逐步调整的思考。
1.借助计算机软件,发展音、像诗歌。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音像诗歌的制作越来越简便,制作音像诗歌的软件工具多样化、硬件条件也越来越普及,图片配诗歌、诗歌朗诵、音像动漫诗歌成为诗歌与美术、音乐、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形式,借此形成新的诗歌抒情模式。目前来说,说理诗的音像动漫制作模式,还没有人进行尝试。
2.适应国民素质逐渐、持续提高的国家需求,让诗歌成为有效协助国家塑造民众素养的工具,以促进国家各方面建设工作。
在上面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口水诗形成了许多创新的文本模式,对解放个性有很好的意义,还得继续文本写作实践:形成促进国民综合素养的诗歌写作模式、经验,增强忧国忧民的意识。比如干预诗歌在这方面就借鉴了口水诗的很多技法,用于国民素养的塑造,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回哺口水派。但口水诗派的强大攻击这个特点十分宝贵,如何保留、改良,将在下一个要点陈述笔者的观点。
提升国民素养不是诗歌唯一的任务,诗歌要发挥稳定社会和提高民众素质两方面作用,还得重视情绪宣泄、消磨时间(养老、填补无聊时间)、愉悦身心的作用。相较于干预诗歌和口水派,此范畴更适合于大诗主义等流派发挥作用。由于本文侧重阐释现代诗歌的创新,而在情绪宣泄、愉悦身心方面,中国诗歌已经积累相对丰富的经验,此处梳理和学习从略。
稳定和提升国民素养的另一方面含义,在于激发民众对日常工作的热情,提高国家各方面工作效率和质量。或者可以主旋律流派为例子来解析,如何丰富主旋律,或者基于个体人的生存内因、民族本性的原生态因素,而形成技法和立意、切入视角的创新,形成赞歌、颂扬、励志诗可能的多样化形式,都是课题。等等。
同样的道理,其他流派的诗歌,都应该参照口水派与干预诗歌、大诗主义等流派的探索经验,进行多向求新的写作尝试,构建与国家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文本模式和能力。
上面仅以少数现代诗歌流派为例,进行了个人观点陈述。在实践中,稳定社会和提高民众素养两方面的国家文化建设要求,需要更多的流派风格支撑,这需要专门的系列化研究和实践,形成持续、不断积累的经验,以确定每个流派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比如大诗主义对稳定和安抚民众心理有明显优势,但不能秉持过于传统的儒家模式,结合形势不断推进,要有所创新、如何把握分寸,等等,不做过多细致思考和学习。
3.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多极化理念已成为人类共识。究竟构成怎样的多极化格局,需要根据民族特性、文化理念和特色、综合实力、国际时局等因素,进行划分。笔者根据自己的粗浅认知和学习,将此格局划分为八型十二类:
①美国版块(包括美国本土主板块,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三国形成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②中国版块(包括中国本土主板块,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形成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③俄罗斯版块(包括俄罗斯本土主板块,以及独联体国家在内的附属板块,共两类)。
④欧洲板块(包括欧盟本土主板块,以及英国与欧洲大陆其它国家,共两类)。
⑤非洲版块(涵盖非洲各国)。
⑥南美洲板块(包括南美洲大陆诸国主板块,以及加勒比海沿岸诸国附属板块,共两类)。
⑦中东版块(涵盖中东各国)。
⑧印度板块(涵盖印度本土,及附近接壤国家)。
上述十二类板块,按照目前的文明和综合实力等级来说,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这四个主板块是较发达国家板块,属于一级板块;非洲、南美洲、中东、印度这四个主板块属于二级板块;四个附属于各一、二级板块的附属板块,属于三级板块。上述板块划分较为粗略,互相接壤或文化理念接近的区域,有可能发生微调,要看国际文化和局势的发展而定。
    上述十二类板块,各具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特点,与中国的关联度也各式各样。要将我们的诗歌文化传播过去,得熟悉各版块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民族特点,才能和谐、有价值地将中国文化推送、交融。
例如,对于东北亚、东南亚华文化圈,他们的文化认知与我们最接近,但东北亚三国国家管理水平略高于东南亚诸国,而东北亚三国的人文特点和管理机制又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就得在诗歌文化传递中,注意推送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网向东南亚地区推送乡愁诗歌、合适的干预诗歌、沉实的颂扬诗歌,是有道理的定位;而对东北亚推送诗歌,可能以中庸型、实力派诗歌较为合适。
同样的道理,针对上述十二类板块推送中国诗歌文化时,也得注意目的板块的人文特点和其他相关因素,甚至在同一个板块内不同国家、同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推送的诗歌风格和内容都是不相同的。比如对中国民众,推送所有类型的乡愁诗歌基本都合适;对欧洲华裔,推送相对悠扬的乡愁诗歌可能更为合适;对欧洲本土民众推送乡愁诗歌,就要看目的国的民族文化乡情主调风格,才能引起更多人欣赏,浪漫的国家推送浪漫风格,悠扬的国家推送悠扬风格,沉实的国家推送沉实风格。
又例如,对俄罗斯版块,两国百年来的交往,形成今天深度了解、高度互信、背靠背合作发展的局面,如何在双方复杂、渐进的深层次交流中,发挥诗歌文化的作用,是需要及时研究的课题。俄罗斯民族个性鲜明,两国高层交流已经开花结果,长短板互补性明显,民间如何加强诗意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彼此的感性认识、对彼此民族特点的印象、形成主动互相交流的个体意愿,而不应流于过于肤浅的表象诗写,应该是重点。
对于国际上的不合理事件,干预诗歌已经开始了关注;对于明显违反全球道德、有强权性质的行为,口水派的杀伤力或者可以适当发挥作用,摸索合适的语言、文本样式。等等,都需要各流派深入挖掘,及时关注和深刻解析国际时事动向内因,形成各有区别而合适的诗歌交流,促进全球诗歌文化的互动和人文舆论平台建设。
    4.诗学理论研究。
笔者将此粗略归为两个方向:语言学方向的研究,诗歌的生存之道研究。
语言学方向的研究,主要体现:汉诗语言应用的研究,例如极度浅白和极度复杂的语言,所形成的文本,其中的科学价值;不同语种之间的诗意翻译;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与生理学的关系;智能化语言的研究。等等,仅做上述粗浅学习。
诗歌的生存之道:诗歌与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交融;诗歌与广告语、谜语、俗语、歇后语、三句半、绕口令等民间俗文化之间的语言关系;诗歌盈利的产业模式探讨;如何在小学、中学、高中教育融入现代诗歌元素,在高校中文系开设诗歌(含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专业、开设现代诗歌选修课和沙龙选修课的探讨,在外语学校开设诗歌翻译课的探讨;如何扩大诗歌爱好者群体的研究;诗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
    5.诗歌管理机制的逐步调整。
推进上述四方面的个体人对现代诗歌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最终导致诗歌管理机制的调整。中国现代诗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方面经验和物质、软条件积累已经有基础,不论从诗歌摸索经验和国家文明发展的战略需要来看,诗歌的萌芽和前期生长阶段已经有一定的充分性。(上述观点,绝不否认现代诗歌新的萌芽还在继续、而且可能越来越繁荣。)
如今,中国诗歌各方面理应逐步进入开花阶段,争取用三十年时间,在国家第二个一百年规划结束时,进入结果期,才能形成跨越式发展的赶超。在此过程及未来,要探讨如何保持诗歌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研究,以保持中国诗歌的长久生命力,成为保持国民素养持续提高的有效助手,等等课题。今后二三十年的开花期,初期应该着重于维持或合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必要的活力,需要众多的试点实践进行经验积累,系统整理与诗歌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理论。
诗歌开花的复兴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在适时的物质、文明基础上进行复杂的协调推进,需要综合论证和各子方案细化论证、试点实践尝试为前提。
    五、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世界,永恒的诗意!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最初的语言艺术形式就是诗歌,由此演化出祈祷祭祀文、诗经、楚辞、汉赋、汉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电影以及各种民俗文学体裁,诗歌与绘画、音乐密切关联,成为我们文明的主要基石。
诗歌虽然是图形、声音之后的第三种人类艺术形式,但过去五千年中华文明主要是建立在语言文字传承基础之上的文明。目前为止,诗歌对于大部分人群的文化熏陶,依然大于绘画和音乐艺术的影响力,而且与我们的生活、习俗、思想充分交融。这一现象存在于华夏文明,也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说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技术条件下,文字依然是最便捷的诗意表达形式,也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诗意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诗歌是源于人类生存的祈愿,因为恐惧宣泄、交流、赞美、自娱等需求,而形成的在群体之间、对外界的抒情表达。它起源于人类的智慧语言,是地球生命体自然进化的本能属性,是生命进化理论基本原则导致的必然结果。它必须永恒存在于智慧体的智能中,是物质世界和谐共处最高哲学的人类语言表达形式。因此诗歌的根本属性必须是真善美,符合大自然规律性是它的最高法则,它和大自然宇宙世界一样具有永恒的属性。
上述两方面解析和学习,都说明诗歌文化的重要性,虽然诞生较晚,整体重要性至今仍然高于绘画和音乐的原因所在。也说明了广义诗歌文化肯定不会、也不能消亡的原因。
如今文字诗歌的生存面临极大挑战,它是诗意交流和表达的重要载体、其它形式诗歌艺术的基础,缺失的后果必然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受损。因此,挽救文字诗歌、开发它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力、开拓诗歌与声音图像结合的新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建立中国现代诗歌全面的、系统化的诗学理论体系,成为必然。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比较充分的实践经验和诗歌写作文本样式,使现代诗歌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环境下,依然有具体的、显性的用武之地,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诗歌才能继续生存、昌盛,走向复兴。
可喜的是,现代诗歌在寂寞时期还有许多诗歌爱好者。我们要以这些个体人的差异化视野,结合中国和全人类的现代社会理论、各种社会存在现象为指导,坚持、积极探索,形成一批使之复兴的基础实践经验,为后续的系统化诗歌复兴探索各种提领环节、重点环节。这也是现代诗歌的魅力和未来希望的表现。
我们要注意,在深刻理解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理论之后,要密切关注其它文明体系对我们的启示,富于勇气、(最好)又不乏理性地尝试。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主干逻辑其实与中国的历史基本相似,但细节上各有特色,不可轻易忽略这些特色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构建有效、全面的人类诗意世界,构建人类永恒的诗意世界。
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诗意不仅存在于诗歌这个狭义的文体,它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们的文学、生活、理念、习惯,都与诗歌的诗意密切结合。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娱乐形式多样化、思维内容极大丰富,诗意世界的构建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诗歌流行形式为目标(例如网络诗歌论坛极度火爆、大量人群订阅诗歌刊物),狭义的诗歌或者说文字诗歌也许无法、没有必要恢复全盛时期的风采,但它目前为止依然是最简便、最公认的诗意表现和传播形式。
结合上述观点,进一步思考,我们要认识诗歌复兴未来的重点何在。它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意义融入了人们的血液和骨髓,融入了建筑、绘画、音乐,融入了政治、哲学、经济、科技及探索等每一个领域,是人们真善美素养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主要元素。我们能构建起什么水平的诗学理论,很可能关系到它未来具体的显性表现形式的繁荣程度:与目前相当的,恢复到十几年的水平,恢复到五十年前的国家战略地位,或者是成为人类世界的公推文化交流首选平台?等等。因此,我们要看到诗歌复兴的全局,要有战略眼光,分步骤、分流派、分能力、辩证地开展尽可能全面的个体人诗歌研究和写作实践。

注释:本文是个人对曹伊论战的观感和学习记录,十分粗略。在强调创新的前提下,没有过多拘泥于巴洛克式的严格概念陈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匆忙草就,失误和偏差难免,请师友们多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8-10-8 18:06 | 只看该作者
曹谁 发表于 2018-10-4 11:01
继续重塑诗坛!

挺,把诗歌从非诗的邪路上扭转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8-10-8 18:31 | 只看该作者
行顺 发表于 2018-10-4 12:26
口语写作十宗罪,包括:难度的放逐、反讽的过剩、叙述的沉赘、语感的夸大、结构的随意、诗语的泛化、张力的 ...

当今诗坛,伟大诗人舍我其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8-10-8 18:33 | 只看该作者
行顺 发表于 2018-10-4 12:26
口语写作十宗罪,包括:难度的放逐、反讽的过剩、叙述的沉赘、语感的夸大、结构的随意、诗语的泛化、张力的 ...

鉴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8-10-8 19:32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8-10-8 19:32 | 只看该作者

只不过称诗坛不恰当,应该叫诗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8-10-8 19:35 | 只看该作者
行顺 发表于 2018-10-8 19:32
只不过称诗坛不恰当,应该叫诗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08: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