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诗多译:大麦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麦吟
作者:莎拉·蒂斯黛尔
翻译:大河原
译 <一>
大麦伏身曲,
滨海四野低。
宛转任风烈,
长歌无止息。
大麦伏身曲,
昂然又挺立。
我心亦不折,
离痛振作起。
我心亦柔韧,
日久夜无期。
今将伤悲事,
全化欢歌语。
译者简注:
1.“大麦伏身曲”借用叶如钢老师译句(见下文附录),稍作变化。似乎“伏”更低一些,而“俯”或许会产生主动行为的印象。纯粹感觉。
2.“滨海”,借用李敖译词。
3.“四野低”,英文原作风格简约,这句话虽然是直观的视野冲击,可能也隐含了“大麦伏身曲”的自然原因。“低”和“海滨”是突出信息。
4.“宛转”,从singing的状态描述和介词in来思考,使画面生动起来(怎样在风中长歌),也补足音节。第三段的呼应也透露,这里大麦的情态是柔韧翻滚的。
5.“长歌”,有意象直观联想的效果。
6.“不折”,隐有主观意愿的信息,对应英文原作so would i。
7.“亦柔韧”,“亦”顺承前文的“亦”,这里不必再次刻意体现主观意愿。
8.“日久夜无期”,应该不但有夜以继日的感觉,还有把完整的日子对应大麦所面对之风的意图。日夜是长的,我(心)也要柔韧绵长,任凭艰难的岁月漫漫。
9.“今将”,也许能体现一点干脆、决绝的信息。
10.“欢歌语”,翻译a song。原文有对应第一段动词sing的可能,这里也把“歌”重现一下。
11.这个翻译缘起于叶老师的译作,在诗意和风格的探究学习中,也多多受益于微信“叶如钢翻译交流群”众多师友的交流分享。在此一并致谢,致敬。下文会附录李敖等人译文,以及该微信群中一些师友的译作。
译 <二>
滨海有大麦,
低野伏身曲。
摆荡任风烈,
长歌无止息。
滨海有大麦,
曲身复挺立。
我心亦不折,
离痛振作起。
我心亦柔韧,
日久夜无期。
今将伤悲事,
全化欢歌语。
译者简注:
1.“滨海有大麦”,尝试以起兴的手法来体现原文“like……like”的诗写特征。也因此,第二段开头相比原作多了“海滨/滨海”的信息。
2.“摆荡”,尝试不同于“宛转”的表达。
3.其他大致雷同。
英文原作:
LikeBarley        
by Sara Teasdale
Like Barley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Like Barley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unbroken
Rise from pain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Into a song
附录其他同译之作:
《大麦诗》
翻译:李敖
     
麦穗曲身偃,
滨海低田瘠,
疾风动地来,
高歌何能已。
麦穗曲身偃,
既偃又复起,
颠扑不为折,
昂然疮痛里。
我生亦柔弱,
日夜逝如彼,
强把万斛愁,
化作临风曲。
大河原赏析:网上有人说这是诗经体,咱不管它什么定义,这个文本的节奏感倒是朗朗上口。不过感觉行文有些拘谨,而“瘠-疾”“偃=偃”等等又显得随意,“逝如彼、万斛愁”等像是从古典堆里随手挖出来的,更显随意。从“信”的角度看,“麦穗”稍过,“颠扑不为折,昂然疮痛里”完全丧失了原文里“我(I)”的存在,末尾四行的段落里更是把原文意思来个大翻转。
《大麦歌》
翻译:朱令
大麦俯身偃,
海滨有低地,
巨风动地来,
放歌殊未已;
大麦俯身偃,
既偃且复起,
颠仆不能折,
昂扬伤痛里;
我生也柔弱,
日夜逝如此,
直把千古愁,
化作临风曲。
大河原赏析:以前从不知道朱令事件及一场大麦风波,大概有段时间我太远离祖国了。这次偶译,才从网上读到与朱令有关的诸多文字。网传她的译作,应该是李敖版本的改良,可读性更强了,不过在“信”方面仍旧延续了李版的欠缺。
《大麦歌》
翻译:郭沫若
象大麦那样
在海滨的低地,
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摇曳。
象大麦那样
吹倒又起来,
我也要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我也要柔韧地,
不问昼夜多长,
要把我的悲哀
变成为歌唱。
大河原赏析:大白话,而且用了一般叙述文的笔法,算是原作较为正确的解读/解说,而非译诗。
《大麦歌》
翻译:叶如钢
大麦俯身曲,依海于低地。
长歌无止息,烈烈疾风里。
大麦曲俯身,坚韧复昂立。
我身亦不折,苦痛而奋起。
我仍缱心柔,日夜以相继。
此将伤怅思,化作歌飞去。
注:“不折”原作“未折”。译友大河原君建议用“不”字。鸣谢。)
大河原赏析: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最接近原文意蕴、旨趣的译作,而且行文流畅优美,令人激赏。之所以我也来翻译,就是受了叶老师译作的吸引,试图共鸣唱和一下。
《大麦被风吹弯》
翻译:古土
大麦被风吹弯
    在那海滨洼地
风虽如此猛烈
    它却歌唱不息
大麦被风吹弯
    弯下而又直起
如此弯而不折
    痛苦之中站立
这样柔韧坚强
    不管昼夜漫长
把那满怀悲伤
    化为一腔歌唱
大河原赏析:使用通俗的词句,借助诗的语言和节奏,直观有力地传达出原作的铿锵昂扬之意,朗朗上口,很适合诵读。该译作两段都缺失了原文中“我(I)”的存在,算是一个遗憾。
《歌麦》
原作:莎拉·倜丝蹈
翻译:大向 20181017
爱你的柔腰,麦草
更爱你在低田里
对着大海顶着狂风
把歌唱得没完没了
爱你的韧腰,麦草
委屈了,依然高傲
我得象你,痛苦中
百折不挠
爱你的柔软,麦草
从早到晚,黄昏拂晓
我会化悲哀为歌声
直到天荒地老
大河原赏析:这首《歌麦》基于对英文原作的欣赏,用另一种诗写来响应唱和。情感深沉激荡,让人不觉反复吟诵。有一个疑问,“麦”和“麦草”似乎不是同一种植物:它作为草,如果很矮的话,对着大海顶着狂风唱歌就失去了麦子那种强烈的审美意味;若是词典注释里的“麦秸”,则意象载体更不可靠。
《大麦歌》
翻译:赵维良
大麦俯身舞
海边生低地
长歌无绝衰
疾风何历历
大麦俯身舞
吹倒又复立
不折韧如斯
痛后自奋起
大麦俯身舞
款款柔和气
化悲成玄歌
日夜诉深意
大河原赏析:“俯身舞”显出强烈的画面感,只是一开头就这样做,会失去英文原作里大麦被压迫摧凌的意味,失去了对比立意。“吹倒”对于麦田的意象而言有点过,麦子若被吹倒,基本上不会轻易立起来。整体上看,我冒昧地说,还是意象捕捉上不太精准。
《大麦颂》
翻译:Tulip 郁序新
大麦身躯弯,贴地近海沿。
临风长歌颂,飕飕意绵绵。
大麦身躯弯,昂首又抬肩,
吾与麦同命,痛起志更坚。
吾秉柔麦性,日月风中颠,
断肠心中搅,化悲歌向天。
(2018/10/16 试译于苏州)
大河原赏析:最喜欢“昂首又抬肩”和“日月风中颠”,前者形象生动,后者妙化岁月与风意象的响应。“意绵绵”不好,像是言情的感觉;“化悲歌向天”,句读时“悲”“歌”会粘连。
《大麦歌》
翻译:无心剑
海边低洼地,
风吹劲且狂,
大麦弯下腰,
不停放声唱。
大麦弯下腰,
再度挺胸膛,
受苦亦不折,
仰首斗志昂。
柔软亦如麦,
哪怕昼夜长,
且把心底愁,
化作歌声扬。
(译于2013年5月1日。)
大河原赏析:“弯下腰”主动意味太突出,像是配合狂风吹袭一样,旨趣有点悖于原作;不过低洼与风劲对应,译者对原作应该是有较深揣摩的。第二段也缺失了原文中“我(I)”的存在,“仰-昂”在一行里感觉有点拗口。第三段“歌声扬”,与第一段的“放声唱”很对应,感觉很不错。
2018.10.19,SendaiIzum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28 | 只看该作者
大麦吟
作者:莎拉·蒂斯黛尔
翻译:大河原

译 <一>

大麦伏身曲,
滨海四野低。
宛转任风烈,
长歌无止息。

大麦伏身曲,
昂然又挺立。
我心亦不折,
离痛振作起。

我心亦柔韧,
日久夜无期。
今将伤悲事,
全化欢歌语。

译者简注
1.“大麦伏身曲”借用叶如钢老师译句(见下文附录),稍作变化。似乎“伏”更低一些,而“俯”或许会产生主动行为的印象。纯粹感觉。
2.“滨海”,借用李敖译词。
3.“四野低”,英文原作风格简约,这句话虽然是直观的视野冲击,可能也隐含了“大麦伏身曲”的自然原因。“低”和“海滨”是突出信息。
4.“宛转”,从singing的状态描述和介词in来思考,使画面生动起来(怎样在风中长歌),也补足音节。第三段的呼应也透露,这里大麦的情态是柔韧翻滚的。
5.“长歌”,有意象直观联想的效果。
6.“不折”,隐有主观意愿的信息,对应英文原作so would i。
7.“亦柔韧”,“亦”顺承前文的“亦”,这里不必再次刻意体现主观意愿。
8.“日久夜无期”,应该不但有夜以继日的感觉,还有把完整的日子对应大麦所面对之风的意图。日夜是长的,我(心)也要柔韧绵长,任凭艰难的岁月漫漫。
9.“今将”,也许能体现一点干脆、决绝的信息。
10.“欢歌语”,翻译a song。原文有对应第一段动词sing的可能,这里也把“歌”重现一下。
11.这个翻译缘起于叶老师的译作,在诗意和风格的探究学习中,也多多受益于微信“叶如钢翻译交流群”众多师友的交流分享。在此一并致谢,致敬。下文会附录李敖等人译文,以及该微信群中一些师友的译作。

译 <二>

滨海有大麦,
低野伏身曲。
摆荡任风烈,
长歌无止息。

滨海有大麦,
曲身复挺立。
我心亦不折,
离痛振作起。

我心亦柔韧,
日久夜无期。
今将伤悲事,
全化欢歌语。

译者简注:
1.“滨海有大麦”,尝试以起兴的手法来体现原文“like……like”的诗写特征。也因此,第二段开头相比原作多了“海滨/滨海”的信息。
2.“摆荡”,尝试不同于“宛转”的表达。
3.其他大致雷同。


英文原作:
Like Barley        
by Sara Teasdale

Like Barley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Like Barley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unbroken
Rise from pain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Into a song


附录其他同译之作:

《大麦诗》
翻译:李敖
     
麦穗曲身偃,
滨海低田瘠,
疾风动地来,
高歌何能已。
麦穗曲身偃,
既偃又复起,
颠扑不为折,
昂然疮痛里。
我生亦柔弱,
日夜逝如彼,
强把万斛愁,
化作临风曲。

大河原赏析:网上有人说这是诗经体,咱不管它什么定义,这个文本的节奏感倒是朗朗上口。不过感觉行文有些拘谨,而“瘠-疾”“偃=偃”等等又显得随意,“逝如彼、万斛愁”等像是从古典堆里随手挖出来的,更显随意。从“信”的角度看,“麦穗”稍过,“颠扑不为折,昂然疮痛里”完全丧失了原文里“我(I)”的存在,末尾四行的段落里更是把原文意思来个大翻转。


《大麦歌》
翻译:朱令

大麦俯身偃,
海滨有低地,
巨风动地来,
放歌殊未已;
大麦俯身偃,
既偃且复起,
颠仆不能折,
昂扬伤痛里;
我生也柔弱,
日夜逝如此,
直把千古愁,
化作临风曲。

大河原赏析:以前从不知道朱令事件及一场大麦风波,大概有段时间我太远离祖国了。这次偶译,才从网上读到与朱令有关的诸多文字。网传她的译作,应该是李敖版本的改良,可读性更强了,不过在“信”方面仍旧延续了李版的欠缺。


《大麦歌》
翻译:郭沫若

象大麦那样
在海滨的低地,
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摇曳。

象大麦那样
吹倒又起来,
我也要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我也要柔韧地,
不问昼夜多长,
要把我的悲哀
变成为歌唱。

大河原赏析:大白话,而且用了一般叙述文的笔法,算是原作较为正确的解读/解说,而非译诗。


《大麦歌》
翻译:叶如钢
大麦俯身曲,依海于低地。
长歌无止息,烈烈疾风里。
大麦曲俯身,坚韧复昂立。
我身亦不折,苦痛而奋起。
我仍缱心柔,日夜以相继。
此将伤怅思,化作歌飞去。

(注:“不折”原作“未折”。译友大河原君建议用“不”字。鸣谢。)

大河原赏析: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最接近原文意蕴、旨趣的译作,而且行文流畅优美,令人激赏。之所以我也来翻译,就是受了叶老师译作的吸引,试图共鸣唱和一下。


《大麦被风吹弯》
翻译:古土

大麦被风吹弯
    在那海滨洼地
风虽如此猛烈
    它却歌唱不息
大麦被风吹弯
    弯下而又直起
如此弯而不折
    痛苦之中站立
这样柔韧坚强
    不管昼夜漫长
把那满怀悲伤
    化为一腔歌唱


大河原赏析:使用通俗的词句,借助诗的语言和节奏,直观有力地传达出原作的铿锵昂扬之意,朗朗上口,很适合诵读。该译作两段都缺失了原文中“我(I)”的存在,算是一个遗憾。


《歌麦》
原作:莎拉·倜丝蹈
翻译:大向  20181017
爱你的柔腰,麦草
更爱你在低田里
对着大海顶着狂风
把歌唱得没完没了

爱你的韧腰,麦草
委屈了,依然高傲
我得象你,痛苦中
百折不挠
爱你的柔软,麦草
从早到晚,黄昏拂晓
我会化悲哀为歌声
直到天荒地老


大河原赏析:这首《歌麦》基于对英文原作的欣赏,用另一种诗写来响应唱和。情感深沉激荡,让人不觉反复吟诵。有一个疑问,“麦”和“麦草”似乎不是同一种植物:它作为草,如果很矮的话,对着大海顶着狂风唱歌就失去了麦子那种强烈的审美意味;若是词典注释里的“麦秸”,则意象载体更不可靠。


《大麦歌》
翻译:赵维良

大麦俯身舞
海边生低地
长歌无绝衰
疾风何历历
大麦俯身舞
吹倒又复立
不折韧如斯
痛后自奋起

大麦俯身舞
款款柔和气
化悲成玄歌
日夜诉深意


大河原赏析:“俯身舞”显出强烈的画面感,只是一开头就这样做,会失去英文原作里大麦被压迫摧凌的意味,失去了对比立意。“吹倒”对于麦田的意象而言有点过,麦子若被吹倒,基本上不会轻易立起来。整体上看,我冒昧地说,还是意象捕捉上不太精准。


《大麦颂》
翻译:Tulip 郁序新

大麦身躯弯,贴地近海沿。
临风长歌颂,飕飕意绵绵。

大麦身躯弯,昂首又抬肩,
吾与麦同命,痛起志更坚。

吾秉柔麦性,日月风中颠,
断肠心中搅,化悲歌向天。

(2018/10/16  试译于苏州)


大河原赏析:最喜欢“昂首又抬肩”和“日月风中颠”,前者形象生动,后者妙化岁月与风意象的响应。“意绵绵”不好,像是言情的感觉;“化悲歌向天”,句读时“悲”“歌”会粘连。


《大麦歌》
翻译:无心剑

海边低洼地,
风吹劲且狂,
大麦弯下腰,
不停放声唱。

大麦弯下腰,
再度挺胸膛,
受苦亦不折,
仰首斗志昂。

柔软亦如麦,
哪怕昼夜长,
且把心底愁,
化作歌声扬。

(译于2013年5月1日。)

大河原赏析:“弯下腰”主动意味太突出,像是配合狂风吹袭一样,旨趣有点悖于原作;不过低洼与风劲对应,译者对原作应该是有较深揣摩的。第二段也缺失了原文中“我(I)”的存在,“仰-昂”在一行里感觉有点拗口。第三段“歌声扬”,与第一段的“放声唱”很对应,感觉很不错。

2018.10.19,Sendai Izum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28 | 只看该作者
重新排版如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9:53 | 只看该作者
谢过审核老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0-25 22:12 | 只看该作者
赏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0-26 01:43 | 只看该作者
给你一个完全忠实原著
毫无撰文的译作:


象大麦那样

翻译:潘学峰

象大麦曲俯
于滨海洼地
在劲风里唱
不停息

象大麦曲俯
然后再直起

是否我也要,不屈,
从苦痛中奋起
是否我要默默地
夜以继日,
把忧郁
变为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4:54 | 只看该作者
潘学峰 发表于 2018-10-26 01:43
给你一个完全忠实原著
毫无撰文的译作:

早上好!
任何说完全忠实原著毫无撰文的翻译,都是在说梦话一样,有悖于常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4:57 | 只看该作者
光看“是否”,就相当偏离了。“默默”又从何而来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4: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严谨科学地看待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6: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重读一下我的发言,或许太直接了,冒昧之处恳请多多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3: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