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网络诗歌20年纪念活动启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9-10-4 23:26 | 只看该作者
       
有容乃大
——简评第三条道路
晓音

上世纪末,中国当代诗歌遭遇了社会转型期的重创。诗歌也由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人所开创的白银时代滑入低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官方诗歌主流与民间诗歌社团的论争与较量也随着诗歌的日益被冷落而消停了下来。人们不再为诗歌奔走呼号,也没有人对诗歌信仰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狂热。在那个时期,由朦胧诗人芒克的知青体验小说《野事》开始,引领了一大批诗人纷纷倒戈写小说,用那些带着诗歌乱码的文字去骗得书贩子几文小钱苦渡时光。
与此同时,在中国当代暗淡的诗歌版图上,却出现了一种怪异——
上千个民间诗歌社团借助着互联网这个平台,几乎在一夜间闯入了大众的视野。在诗歌旗帜纷飞的网络上,我们很容易就搜索到各个诗歌网站和论坛的艺术主张。毫无疑问,网络上出现的各路诗歌英雄与“非非时代”有异有同。网络使原本隐蔽在民间的诗歌社团公开化并兼有一定程度的合法化。就是这一点,足以让当年办民间刊物像搞“地下工作”的“非非”们羡慕不已。
但是,网络在呈现诗歌的同时也把其弊端和困惑带给人们。在上千个诗歌网站(论坛)中,诗歌的观念与创作者的写作立场被模糊化了。在网络上我们望见了诗歌的森林,却看不清楚一棵树!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网络以一种新的诗歌繁荣的层面给了我们惊喜,但我们再也听不到《回答》这种扣击着时代脉搏的声音。
在此,我有必要再次提到若干年前的“盘峰之争”。尽管这场争论与以往的任何论争一样,最终不了了之,但那毕竟是近年来写作者通过争论的方式来强调自己写作立场的声音。这些并不强大的声音在网络上激起的回应中,最为显著者便是“第三条道路”的揭竿而起。
纵观第三条道路的诗人阵容,这个由庞清明、莫非、树才、老巢、马莉、胡亮、林童、杨然、安琪、席永君、徐慢、杨通、玄鱼、飞沙、李霞、世宾、探花、牧野、蓝棣之、朱子庆、郑小琼、赵思运等组成的诗歌创作、文学批评群体,自它面世那个时刻,就宣告了他们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外的另一种抉择:“第三条”道路。
但是,我无意在此重复讨论“一道”与“二道”之争,也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两条道路与第三条道路的差别。我关注的是行进在这些道中的诗人们的诗歌文本。毫无疑义,从第三条道路的诗歌文本中,我看到了一些使人振奋的东西。如“破晓,在破地方/立起新的一天/是你的,也是我的/……//光,碎了一地/折射出每到后半夜/我们的零乱/零乱的唯物主义/我们互为河流/是后浪,也是前浪/下游在身下/等我们到时候。”(老巢《我们是后浪也是前浪》http://blog.sina.com.cn/u/1217918271#sort_1)。
我想,在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语言来评介第三条道路的群体诗歌行为时,老巢的这首诗歌是对第三条道路最好的阐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间诗界总有各领风骚三五天的阵式,这种格局比较符合诗歌发展的规律,如古人伫立于江边时发出的感慨:长江水后浪推前浪。我想第三条道路这一名词的提出,也是基于此吧。
在“第三条道路”中我还看到了我熟悉的女性诗人。如福建女诗人安琪的诗歌:“可以满脸再皱纹些/牙齿再掉落些 /步履再蹒跚些没关系我的杜拉斯 /我的亲爱的 /亲爱的杜拉斯!/我要像你一样生活。/像你一样满脸再皱纹些 /牙齿再掉落些/ 步履再蹒跚些 /脑再快些手再快些爱再快些性也再 /快些 /快些快些再块些快些我的杜拉斯亲爱的杜拉斯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呼——哧——我累了亲爱的杜拉斯我不能 /像你一样生活。(《像杜拉斯一样生活》。这种将浪漫主义的强烈感情与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使她的诗极具冲击力。与安琪反差较大的是广东诗人马莉,擅长于“十四行体”诗写作:“再次倾听到它/海滩上干枯的空蟹壳/腥味的花朵,飘散的气味/咸凉的海水,忘记我吧,光洁的天空/小城被大浪埋葬,多年以前/我倾听它,看见它,快断的缰绳/大浪的方向,沙哑的疲倦/从手指尖滑落下去,十分庄严/不,不是惧怕无边的大海/平息着午时的巨浪/一次小而又小的疯狂/使羞愧的海水变得深红/小心地走过去,无人知晓/当心!一只小船使天空黑暗。”(《一只小船使天空黑暗》)诗中,我们看得到马莉以古典的浪漫情怀所营造的现代生活的黑暗童话式的氛围。而在郑小琼的诗歌《幻觉者的面具》中,“报社”、“百货商场”、“讨薪”、“自杀者”、“广告”、“乡下人”、“命”、“围观者”、“命运”、“自由与尊严”、“贫穷”、“疲倦的汽车”、“尸体”这类缺少亮色的词语构成了打工者郑小琼对这个世界在另一个层面上的认知。毫无疑问,我所列举的这三个同属于“第三条道路”的女性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诗歌艺术表现方式。
在“第三条道路”的驻道诗人中,我还看荒诞派的诗人飞沙的身影。我不会忘记,两年前在一个诗歌论坛,我还看到他为“荒诞派”掌门人之争而出生入死的不凡表现。
赵思运,一位博士诗人,2005年却在我主持的女子诗报论坛上贴地一首诗《毛主席死了》,这首诗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毛永明/943年参加工作/共和国以后一直做工会工作/做得特别出色/1968年 1972年 1975年/三次被推荐当工会主席/都没有通过/因为他姓毛/毛永明不能当毛主席……昨天/我忽然听说毛主席死了/他与情人偷情时被人家老公打死了/一把菜刀/咔吧一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想到昨天是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我们都惊得合不上嘴”。他的这类以抵拒伪崇高为宗旨和“波普”似写作,以极具反讽精神的诗歌,使我们看到了第三条道路写作中的另一种写作事实,政治的符号被一种日常生活的简单事实所解构,传统的宏大题材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变异为一个逃不出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或是卑微的人的无声的死亡。
在“第三条道路”林林总总的驻道诗人中,庞清明写作的大量关于第三条道路的文论,为“第三条道路”做出了许多的阐述:“几乎没有哪个诗歌流派像第三条道路一样如此嘹亮地发出自己的宣言:第三条道路——新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通向辽阔的艺术世界;……没有哪个流派能像第三条道路这样拥有众多的理论旗手,以犀利之笔不断阐述并刷新第三条道路,自足敞开,锋利有力。”(《86现代诗群体大展,第三条道路与流派精神http://blog.sina.com.cn/u/4a5198df01000711)。从庞清明的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像当年的“非非”理论家蓝马《前文化宣言》一样(《非非》创刊号·1986),庞也试图为庞大而繁杂的“第三条道路”构建一座与之配匹的理论体系。虽然庞清明这些激越的声音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穿透力,但其意图是明显的,这种努力也值得赞许。再把庞清明的这篇文章朝下看:“第三条道路第一次全面彻底地颠覆了流派的传统意义……第三条道路是中国当代诗歌的超流派……。”我很惊讶作者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的大彻大悟。不难看出,作为“第三条道路”筑路人之一的庞清明,自身在面对这个以“第三条道路”命名的诗歌群体时内心的惊喜与某种程度的茫然不知所措是同时并存的。
事实上,“第三条道路”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从它的诗人组合,还是诗歌创作文本来看,这个诗歌创作群体要流成一个流派,还有些任重道远。正如严家威在《简论第三条道路的判定标准及其独立性自由性涵盖性先锋性》一文中所言:“那么何为第三条道路?或者说第三条道路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假设你是某一诗歌流派的诗人,如果说你认为诗歌的写作只有你那个流派的写作才是诗,而另外的写作是非诗,那你就不属于第三条道路,甚至连第三条道路的朋友也不是!如果说你认为诗歌的写作除了你那个流派的优秀写作是诗外,而另外的优秀写作也是诗,那你就属于第三条道路。如果你说你不属于任何诗歌流派,你认为任何诗歌流派都有一定的偏激,也不想加入任何流派,那你也属于第三条道路。你说,我没有加入第三条道路呀!确实没有,但第三条道路是不需要加入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加入仪式(听说加入垃圾派要交会费)。第三条道路也不是什么流派,只是一大群酷爱诗歌的人。而你的这种主张切合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所以你不用加入,就已经属于第三条道路了。”(转引自李霞《第三条道路的写作思想》,全文见李霞·诗生活·李霞评论)。
显然,说到底,“第三条道路”是一种多元化的诗歌阵容,各路诗人不同的写作倾向并存,才是它在网络上的诗歌世界中异常活跃、独显风骚的重要原因。
笔者注意到,在乐趣园开坛的“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第三条道路”的几个核心人物,海啸、庞清明、林童、树才、莫非、安琪、老巢、严家威、谭五昌、凸凹等,无论是个人的修养、学识、智慧、诗格、人格,还是组织诗歌活动能力和献身精神,都有其超凡之处,尤其是作为央视导演的老巢,在诗歌刊物发行境遇非常让人沮丧的时刻,斥巨资创办《诗歌月刊》(下半月)的义举,使人不得不敬佩“第三条道路”这个诗歌创作群体的凝聚力之强。
今天,当诗人已经不再以流派的桎梏来规范自身的写作时,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诗歌舞台上,“第三条道路”群体魅力正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有容乃大。

2007.3.30—4.1于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9-10-4 23:32 | 只看该作者
余地,将有一座坟...... (2007-10-11 18:43:43)[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文化 谈天说地 爱情 家庭       
邻居说,4日零时,听到争吵
妻子患有遗传性肺癌,癌细胞已经扩散,正在化疗
一对不足三个月的双胞胎,平平,安安
不知,有没有遗传?
还有一套供贷之中的房子……

妻子夺下菜刀,像哄孩子一样
把他劝得安静下来
“好了,我没事了,你去洗澡吧。”
15分钟后,姚梦茹看见余地斜靠在单人沙发,血流一地
"一把刀子的光芒竟是如此的寒冷"

"被一再地推迟之后,你终于决定开始"
"在这个年龄,诗来找他,像一个送葬的人。"
"用菜刀割喉,是件
很疼痛很痛苦的事情"  梁源派出所的民警
接受记者采访说

皮兰德娄的《自 杀的故事》
显眼地搁在他书房里的台式电脑旁
A·H拉夫森的
《面对死亡》
刺眼地放在客厅里的书堆中

"它的灵魂,是一道穿过宇宙的光"
以文字的方式,以论坛的方式
议论纷纷扬扬
“这将是本年度--------
云南文坛最惨痛的一个事件!”

雷杰龙说:余地这家伙,他一直在发笑
这笑声,大多来自他又刚刚发现的某本好书
他的许多笑声是嘲讽的。他的嘲讽广泛而尖刻
他机智幽默的笑声,飘荡在他的小说里......
鲁扬说:我最早欣赏余地,是因他诗的纯净

这世界已没有生存的余地!?
家里准备土葬
关于余地
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余地,将有一座坟......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9-10-4 23:32 | 只看该作者
余地,将有一座坟...... (2007-10-11 18:43:43)[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文化 谈天说地 爱情 家庭       
邻居说,4日零时,听到争吵
妻子患有遗传性肺癌,癌细胞已经扩散,正在化疗
一对不足三个月的双胞胎,平平,安安
不知,有没有遗传?
还有一套供贷之中的房子……

妻子夺下菜刀,像哄孩子一样
把他劝得安静下来
“好了,我没事了,你去洗澡吧。”
15分钟后,姚梦茹看见余地斜靠在单人沙发,血流一地
"一把刀子的光芒竟是如此的寒冷"

"被一再地推迟之后,你终于决定开始"
"在这个年龄,诗来找他,像一个送葬的人。"
"用菜刀割喉,是件
很疼痛很痛苦的事情"  梁源派出所的民警
接受记者采访说

皮兰德娄的《自 杀的故事》
显眼地搁在他书房里的台式电脑旁
A·H拉夫森的
《面对死亡》
刺眼地放在客厅里的书堆中

"它的灵魂,是一道穿过宇宙的光"
以文字的方式,以论坛的方式
议论纷纷扬扬
“这将是本年度--------
云南文坛最惨痛的一个事件!”

雷杰龙说:余地这家伙,他一直在发笑
这笑声,大多来自他又刚刚发现的某本好书
他的许多笑声是嘲讽的。他的嘲讽广泛而尖刻
他机智幽默的笑声,飘荡在他的小说里......
鲁扬说:我最早欣赏余地,是因他诗的纯净

这世界已没有生存的余地!?
家里准备土葬
关于余地
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余地,将有一座坟......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9-10-4 23:36 | 只看该作者
空   谷   幽   兰
                    文/严家威
   
   我们先看一首诗:
  你睁着眼睛 /等记忆被慢慢风化 /这座城市从秋天就开始飘雪 /你害怕血液逆流,而你 /被暴露于季节之外 //我一直倒着行走 /在咸涩的水面等遥远的岸 /你说我的长发黑过夜 /你看见梦在反光的影子里摇晃 /你撕裂想象要打捞图腾 /歌声开始四分五裂,刮一下都疼 //病着病着,你也不敢碰胸口的疤 /最后的脚印也被你撵断了 /回头寻一脚踏空的阶梯 /寻幽闭的莲花和朴素的缁衣 /谁在南方喝醉了酒,用泪水说般若 /爱情在处子的背脊上喋喋不休 //你走一步光就折一丝 /种在眼里的灯都开在破晓时分 /总有一个人会将唇片贴在你的花园 /而我的柳笛如我的发髻 /早已高高盘起,未留半点痕迹//(水里的假相2003-10-17 )
  读着这诗中的深刻,读着这诗中的沧桑,读着这诗中的漠然!你会相信这是一个23岁的未婚女孩子的写的么?23岁是一个未婚女孩子在众星捧月中幸福的年龄,是一个未婚女孩子在一天的大半时光中咯咯咯地笑着撒娇的年龄呵!
  可这就是一个23岁的未婚女孩子的写的。
  再看这几句:
  宝贝,你是否像我一样 /掐一把阳光就上路 ......宝贝,我攒了多久才叫出口 /叫醒许多热烈,我像小兽一样咬你 /咬你的呼吸咬你的心跳咬你的疼 /恨你将眼泪长施于我 //闭着眼睛,恨你 /怕睁开,露珠一瓣一瓣散落 //( 宝贝 2003-08-24)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个千柔百娇、婀婀娜娜、哭哭啼啼的小小女孩?“她灵魂的小脚那么仔细地踩住美的经络”“一步一步都极尽美妙之姿”(妙心缘语)。“闭着眼睛,恨你 /怕睁开,露珠一瓣一瓣散落 ”。
   可这不是一个娇小的女孩,而是一个有着近一米七0个头的英姿飒爽的东北女子。
  再看2003年1月19日她写给自己的23周岁生日《剪影》中的两节:
  1980年,那个美丽的女子瘦弱那么久 /终于把我像一首诗般攒了出来 /欢呼的人群,无数双眼 /从此我就扮成剧中的模样 /宠爱在五彩斑斓的天空绽放花朵 /我说不出话,我看见雪落下来//......//摇橹划浆的声音又在芦花丛飘荡的时候 /24个格子是我唯一可以相守的玩具/烛光亮起来,微笑吹熄之后,两个双十/再加730个光阴,我的土地从此就 轻薄着/交付出去。咬紧嘴唇不语,我爱听那声姐姐/我喜欢说他们乖。把身份装点好,盘子擦干净/转头,等待长辈厚实温暖的手指 / 触摸我光洁的额头//
  看到这些,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心灵手巧、耳聪目明、“宠爱在五彩斑斓的天空绽放花朵/ ....../转头,等待长辈厚实温暖的手指 / 触摸我光洁的额头// ”的幸福女孩。
  可她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
  死去一个哥哥,年迈的父母住闲。今年6月大学才毕业,没有工作。“12岁时我爱上吉他,”(然后失聪!)“是啊,115分贝,我怎么就不去聋哑学校,而是和别人丝毫无二地读了十年,”“我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地成长。我把自己从重点初中弄到重点高中再弄到重点大学。”“我还是惧怕别人和我谈音乐,惧怕弟弟在我面前弹着吉他对别的女孩唱情歌。”......(流浪的红舞鞋)
  你见过生活中的她,头微前伸的形象么?那是一个失聪的人,在仔细地倾听我们浮躁而喧嚣的世界呵!
  她家在哈尔滨,她叫王丽娜。笔名、网名---兰逸尘 。
  为什么我要絮絮叨叨引用那么多呢?我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兰逸尘。我以为,无论多么高明的评论家,如果他不了解作者本人,只是从文本到文本,那么他所作的评论,就很难是深层的、准确的!
  她做为诗歌报网站的副站长,点评诗友的来稿是经常的事。请看这例:
拾一把纯银的月光——纯银去掉,月光不用纯银去修饰会更好,无论是句子本身还是给人想象的空间都会更有张力
与你牵手在古老的传说---
踩着细软的沙质---
看那良辰美景——----这个良辰美景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上面的意境很空灵飘逸
如此接近——--------这句突兀
水天相连的地方---
亦弥漫着九月桂香——亦字去掉,只听过八月桂花香,九月还香么?
你拥我入怀---
细数人间佳期——----这里也特别“俗气”
亲爱的,你看到了我吗——亲爱的,你看到了么
不在天上,那是前世的守候——我不在天上。。。。这样写气势上更急促,给能揪住人心
而在尘埃里浅笑——--我在尘世浅笑
留下如烟淡淡的诗句—留下淡淡如烟的诗句,要注意语句的运用和内在结构,该破时破,不该破时不要破,还是走传统的好
亲爱的,你也在盼着—亲爱的,你是否也在期盼,肯定句式改成疑问句式,语气上能有提升效果
为了这一刻的来临——的来临砍掉,多余
我曾无数次战栗---
把唇贴向死亡的花朵—死亡阴气太浓,不适合你这首诗的基调,改凋零,隐喻一下比较好
挣扎  哭泣
最终坚韧如丝——----这里好
看那轮圆月
近在咫尺——--------这两句合并:那轮圆月近在咫尺
三千年的轮回啊——--啊改呵,突出女性柔美
许一个不变的承诺
我便在尘埃里抖落心事——我便抖落心事
与你十指相扣前行——前行去掉
看今夜更深露重
看今夜天上人间——--结尾去掉,这么一总结诗歌意境被冲淡了
总得来说,精灵的诗歌还是要表扬一下的,语言上精练了不少,也是个进步,我认识的弟弟妹妹中,你的成长速度是最快的,继续关注中
  这是她10月份一个回贴。评点的精妙、细致、全面。从这些点评我们可以看到兰逸尘为人诚实、认真。可以看出她驾驭语言,雕塑诗歌的能力。她非常注意“想象的空间”、“张力”、意境的“空灵飘逸”、“诗的基调”、“突出女性柔美”,“注意语句的运用和内在结构,该破时破,不该破时不要破”,怎样写才是“突兀”、“俗气”、“隐喻”,才能“气势上更急促,给能揪住人心”、“语气上能有提升效果”......这些从技术层面上说明了兰逸尘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诗人。
  现在我们来看一首早被她抛弃的组诗《一生的缩写片段》中的一首◎求生 :(这组诗,没有收进诗集。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写于2001年。)
   
  一根麻绳 ------------------------常见的物
  圈起来是终点---------------------上吊么?这句陌生而又熟悉,平淡而又锋利
  坤直了是跑线---------------------写出另一个极端。可以象征重新上路
  二十四种舞姿谁都想要-------------24个年头一年一个样子?你想让我这样而他想让我那样......
  适合你的只有其一 ----------------恋人或者指某特定的人想要特定的姿态。已铺垫好
   
  坐在房顶看月亮 ------------------不适应--失恋了?坐在房顶看,在这我们可感受到孤独痛苦的程度
  看天上能不能掉垂线 --------------老天垂线是雨,此时是泪。写悲伤程度。想象厉害......
  一支烟和烟蒂的距离有多远---------抽着烟,也许同时还在流眼泪、流鼻涕。暗喻痛苦多多
  我不告诉你 ----------------------憋在心里
  答案在火柴那里-------------------最初的火--是根源
   
  天亮了 --------------------------苦闷了一夜
  但你可以睡去 --------------------想睡。能睡得着么
  忘掉那些概念 --------------------忘掉那些爱
  坑洞掏空了才可以填土-------------把旧感情弃去,再去建立新感情。苦啊!
  没有浪花海依旧是海 --------------意中所有语中所无的好句。失去了后我还是我。浪花暗喻激情?
   
  喝完水
  你把杯子摔在地上-----------------解恨么?告别么?
  说,看,它还活着-----------------提升。在痛苦中求生
  都不过是陶瓷 --------------------易碎的心
  成不成型没有本质的区别 ----------陶瓷碎了还是陶瓷,心碎了也还是心,苦啊!苦中倔强求生!
  当然,以上只是我做为一个读者根据文本的传达所感受到的一些,因为不知她当时的写作背景,肯定有不少误读。就在这首她早已抛弃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年前的兰逸尘的刀法和功力。而2002年、2003年她一步一个台阶是,诗艺当然是更上一层楼。
  兰逸尘的近年来的诗与两年前比,里面有了更多地色彩斑斓的意象和陌生锋利的语言。个别首有时因意象的叠加和语言的倾轧,甚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进入。我曾就这个问题说过兰逸尘,让她注意一下诗意的清晰度和读者的接受度。但她说她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诗人,她还写小说、散文、杂文、随笔等。她的诗多半是写给她所爱着的那些人。而就在她写的特定的人诗里,我们也仍可看到她的诗有以下一些特色(限于篇幅,不在一一举例,拙文只谈总体印象,不是局部解析。事实上以下所述特色也无需举例,在她的诗中俯拾即是。):
  
  1、脱胎于古典诗词的语言。兰逸尘是先习古诗的,写过很多漂亮的古诗。但她习古而不泥古,不刻意地追求平仄律条。事实上她的古诗里也有不少新诗的表现手法。而她的新诗里处处可见脱胎于古典诗词的精美语言。“倏忽之间,数年过去,今日之兰逸尘,已非昔日之兰逸尘,古今双修,不仅优雅,而且平添了几分高贵气度。”(兰逸尘诗论● 烟斗雅皮)
  2、陌生锋利激情柔情的语言。这些语言精雕细刻,剔除脂粉痕迹,或柔或割,张力极大。能使你的心尖子直颤!她确实有那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3、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不管是口语还是意象,不管是古典还是西典,不管是谋篇还是谋句谋词。
  4、空灵飘逸的意境。颇有太白遗风!
  她的这些特色的形成,与她的不幸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她的诗已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除前面所说的清晰度、接受度外,我觉得她的有些诗激情的节制不够,也许是她有着太多的心灵创伤的缘故。她的一些单首诗和组诗里还缺少一种重量级意象的贯穿和统摄。
  因此我把她定位为:是一个有实力、有特色、有潜力的当代诗坛女星。如果她有一个好的环境,不为生存太过疲累,如果她愿意在诗歌上倾注心血的话,我相信,她会登上诗坛的辉煌之处。
  让我们来关注和爱护这株失宠(聪)的空谷幽兰,让她在当代诗坛清香四溢吧!
  (家威学浅,才疏见短,兰儿包涵,高人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9-10-4 23:41 | 只看该作者

简捷的命名----物主义/严家威





    横观当下诗坛、诗学或诗歌论坛的命名大都不太科学,不太贴切.

    前不久我还就鲁扬的"智性诗学"命名提了些意见1)智性的说法有一定的排它性.即便是一些下半身垃圾也是有一定的智性的.而诗人(或者说真正爱诗的人)在现在我觉得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估计他们都是不愿意让别人说没有智性!(2)"智性诗学"与天乐的"灵性诗学"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建议改成"光芒诗学"或者"阳光诗学"等....因为我发现你(指鲁扬)很崇拜阳光,崇拜阳光的无私奉献无私无畏,当然更是诗写灵感的阳光.

    还有些命名如"下半身"失之淫荡;"垃圾派"失之腐臭;"现象主义"失之表面";"神性写作"失之飘渺;"反饰主义"有点生涩;"后政治写作"有点游离;"现场","现在"有点拘泥;"第三条道路"不太具体;"荒诞"有嬉皮的嫌疑;"非非"又给人有点虚无的感觉;

    而物主义的命名简洁,直捷,直观,贴切.很欣赏这个命名.说实话,对苏非舒诗不是很喜欢,尤其不太喜欢他的语言,但觉得诗里营造的氛围很不错.而跑到这个论坛来,首先是论坛名字吸引了我,来了一看全伯光,王东东,初九也在这,很是喜欢.

    历史发展到现在,正如物主义的理论发言人所说,物,即与物相处的艺术。物极度充盈。正视物的时候到了。我们生活在物的世界,天天和物打交道,这样一个物的世界,以后将要怎样发展,明天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诗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物是实,写诗要及物,不然给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能是好诗么.物是诗歌唯物主义.诗能是什么?诗是物质运动在人这个特殊的物的心灵中的映象.是物质对精神的影响,而对精神的影响又要反过来对物质有所影响,在这里是离不了物的存在的.广义上说所有的存在着都是离不了物的.

物主义,物与感性有关,主义是与理性有关.写诗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理性.虽然诗写更多的依赖感性,但失去理性的诗,将会无异于梦呓或嚎叫.物主义就是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出好诗.

    以上是俺的实话实说,其间对一些人和事有所妄言,包括对苏大诗人的妄言,请多包涵,俺并非故意贬低哪个,而是看到楼上王诗评的贴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不对的,批评俺接受.







本贴由转移于2004年5月15日15:01:14在〖或者诗歌〗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9-10-4 23: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伊沙去鹿特丹诗歌节
----有鬼邀吾发言


内地举行某项活动
难免出些岔子
何况老外跨国



伊有些才气名望
老农去不了
去了呆不了



即便伊不该去
毕竟已经去了
(亦显示了能力)



诗歌节不是诺贝尔
若再长期争吵
老外大牙笑掉



伊是有些问题
毕竟还有成绩
诗人大多都有怪脾气



不如多多鼓励
写诗写文写剧
多做探索有益


2008.3.8.



附1;



老同志请发言。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伊冒杨名”,实百年一遇之奇事,这4个字将来必成新的成语典故
1\跑了趟国外不光荣也不可耻
2、但混水摸鱼混充非非主义废话诗人跑了趟国外就已经是可耻的欺世盗名了。
3、混水摸鱼混充非非主义废话诗人跑了趟国外又回来拼命吹嘘的,简直算无耻之尤了。

因为谁都明白,任何形式的邀请,肯定是有邀请理由的,国外的人在发邀请函件的时候,搞错名字是有可能的,但邀请函件肯定有文字对于代表“非非主义废话诗人”这样的说明。这个明白人一看就明白。

强烈要求请伊某人把人家邀请函全文贴出来!把在国外对其的介绍文字贴出来!什么都拿出来吹嘘了,这个千万不要藏着压着!除非实在是心虚了。

本贴由谢君于2008年3月06日19:39:20在〖诗江湖〗发表.


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很悲哀吗? 这件事只关系到杨黎和你吗?
你个狗屎现在只顾保护自己身家性命,哪能想了这么多,滚吧,我不玩了


本贴由Soutine于2008年3月06日17:39:02在〖诗江湖〗发表.

伊沙永远是说别人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机会面前手最紧的就是伊沙!

而且事后永远一脸无辜样。去了趟鹿特丹,回来就忘了当年怎么嘲笑“知识分子”的。回来后写了那么多装逼的文字,冒名顶替的事没见提过一次,伊沙想的是这叫做歪打正着,什么时候伊沙都有话说有道理讲!知道自己被混淆成非非主义废话代表了,为什么不趁机挺挺自己的兄弟,把中国的废话理论给世界同行开放开放?
要说头顶上的星空,伊沙倒有一小片。要说道德率,伊沙的道德率就是对于异己不择手段,对于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伊沙想的是用一个计算精确的大脑就能把整个世界都蒙过去。
但这是妄想。

本贴由虎符于2008年3月06日15:26:43在〖诗江湖〗发表.

为何请你?宣传的英文很清楚主编非非创建废话理论,谁用中国方式强加给老外

老外单纯的哪有中国人那么多花花肠子啊

本贴由Soutine于2008年3月05日19:03:00在〖诗江湖〗发表.

诗歌节原本请的是一个搞废话诗歌的,他们弄错名字了,怎么从没听你主动说过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也没听过你怎么向人解释搞废话理论的不是你,你回来跟杨黎解释了吗。你很无私吗?你是唯诗歌主义?别逗了,你是唯你诗歌主义。实在看不下去,唾两下唾沫星。你不是中国最伟大的,也不是世界最最伟大的,你是宇宙最最最伟大的超人类的诗人,真他娘的恶心!
本贴由Soutine于2008年3月05日03:32:53在〖诗江湖〗发表.
鹿特丹说你编了译成英文《NO NO》(非非)的文学刊物建立废话理论,是你吗?!
别笑话北岛,机会面前你当仁不让!还好意思回贴,恶心透顶了你让我!!!

伊沙是明着暗着一起来、好事坏事混着干、因此有点迷惑性
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算盘怎么打

本贴由虎符于2008年3月07日18:04:05在〖诗江湖〗发表.

你无耻得令人震惊!鹿特丹根本没说你是编辑之一,而简单直接说你

主编一本名叫《非非》的诗歌杂志,这本杂志在北京之外的活跃又独立的诗歌圈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你让我除了恶心只有恶心!我终于领教了你!你颠倒事实黑白会遭天打雷劈!!!

本贴由Soutine于2008年3月07日17:55:03在〖诗江湖〗发表.

国外任何形式的邀请都有邀请理由,谁都明白,
国外的人在发邀请函件的时候,搞错名字是有可能的,但邀请的理由是主要的,别人为什么邀请你呢?你真不要脸!!!

本贴由Soutine于2008年3月07日18:39:35在〖诗江湖〗发表.


本贴由徐有鬼于2008年3月07日19:49:11在〖诗江湖〗发表.

--------------------------------------------------------------------------------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

--------------------------------------------------------------------------------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论坛 超声波
热门词:

--------------------------------------------------------------------------------
原标题:【期待中】是严家威在2008年3月07日16:54:35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附2:



《大河》诗刊(试刊)征求意见【吴元成】15:35:27 3/07/08[94] (546)
支持!【了乏】10:18:23 3/08/08 (无内容)
先锋·民间·个性【梅花驿】20:21:50 3/07/08[5] (10)
尽管做不出什么意思,做还是比不做好!【不穿裤头的家伙】18:20:55 3/07/08 (无内容)
这年头...为诗做事的人都应该尊重!!!因为诗不值钱!【严家威】18:28:36 3/07/08 (无内容)
支持!【刘天雨】17:23:58 3/07/08 (无内容)
好事~~~~~~提读问好!...不在论坛征稿??【严家威】15:49:17 3/07/08 (无内容)
目前先征求意见,待征稿时再告知大家【吴元成】15:51:54 3/07/08 (无内容)
期待中【严家威】16:54:35 3/07/08 (无内容)
老同志请发言。【徐有鬼】19:49:11 3/07/08[4] (2K)
力举!支持故乡诗事!【大凯】15:38:30 3/07/08 (无内容)
如有建议,可【吴元成】15:45:07 3/07/08[11] (14)
收到。【大凯】15:48:35 3/07/08 (无内容

【我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9-10-4 23:44 | 只看该作者
现实感动:俯瞰夕阳与期待朝阳

-----读蔡宁近作《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组诗)

作者:严家威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赵福治、张之  日期:2005-12-12  点击: 123

现实感动:俯瞰夕阳与期待朝阳

-----读蔡宁近作《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组诗)

严家威

  与蔡宁兄没见过面,网上在新诗代诗歌论坛与其交往一年多,觉得蔡宁兄是一个真诚、认真的人,无论是对工作、对亲人、对朋友、对诗歌,总有一颗火热而挚诚的心。

  蔡宁兄的诗作总直面现实,真情涌动,诗心毕现,让人感叹。这组《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诗人基本上是有“始”有“终”地一路相送、呵护女儿而一路喷泻诗情,可谓用极现代的意象写最古老、最凡俗、最寻常的亲情内容,饶富巧思地展开情感与审美意蕴,诗中悲欢离合的情思与生存忧患意识让人唏嘘、感动。开篇第一首《俯瞰夕阳》,流泻的是送女儿上大学时在飞机上和下飞机的心情,本人认为是这组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心情与胸臆的一首。诗中意象的选择与使用非常大胆、新鲜;语言也非常锋利,有直接划伤的效果。女儿是父亲心中的太阳,现在女儿从生她养她的六朝古都南京起飞,前往空间直线距离1360公里外的陌生地-----贵阳,如同太阳转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而太阳在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将会怎样呢?

  诗人与爱人送女儿去黔读书,“始”于晚上5:30时从南京登机,秋风夕阳西下,天边残阳如血,这样的“冷风景”多少让人在现实的喜悦中有些“伤感”,女儿往人生地不熟的贵阳,尤其是此后几年,又将会怎样?直面现实,而现实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忐忑不安,诗人的心情犹如“一粒急速旋转的子弹”关切地“射出”;“天边,弹孔迅息万变的喷血/浸染一层层白云//白云擦抹着热血,冷静再冷静/冷凝的血渐渐变紫变黑”变成父亲心中一块病!接下来,“当我从天上下落/群峰摇曳烛光”因为天黑,诗人从机仓舷窗俯瞰山城,飞机急速掠过,灯光摇曳不定!也意蕴其心情翻江倒海。下了飞机.父母双双相送,作为女儿感到多么地幸福啊!“女儿开心地笑”,而这“开心地笑”,在诗人看来是“呯,谁在灯里射出温柔的子弹/射进我的胸口.....而我却感到远在千里的疼/连着爱人的心一起痛”;或许,这首诗的意象、语言、画面有些“鲜血淋漓”之感,好象是超出常规,可诗无定法,而正是这种超常规的写法,写出了一个父亲又想让女儿成才,又放心不下的复杂心境,现在孩子少,女儿是父亲用肩膀扛大的,是心头肉!割心啊!

  蔡宁的诗观是:“诗是应该有难度的,没有难度的诗是“口水”。其一,诗是情绪化的产物,而情绪总是因为细节而波动,因此诗要有细节性,忽视这一要素构成,是很进行典型意象化的艺术处理的,所作也必然空泛、乏味;其二,自古诗画同源,心之所想应该有声音、有色彩、有节律、有时空、有情韵、有细节,从而构成诗的“画面”感;其三,中国新诗要扎根在唐诗宋词的土壤中,汲精粹之营养,步节奏之快感,出意境之美妙,达雅俗之共赏。”其致力于此实践,诗作擅长于将灵魂与外部世界互动,智性的情感融入客观的物象,意念上将内心的风景与身心外的物象结合,体现出中国传统“人与物化”、“天人合一”的造境之美。这组诗歌仍旧体现出这种审美倾向,传统意义上的“诗学”意味在其现代汉语的组合下呈现很强的先锋性, 语言凝炼而有张力,语意富有质感而有力度,让人嚼之,感情被诗作所营造的意境与心情所感染,跟着诗人一路走来,一颗爱女的心被扯得肢离破碎,体会出作者在送女上大学的欣喜中又有诸多感慨与些许感伤。第二首《夜入贵阳》的意象语言依然新鲜锋利,“出租车,闪烁两束亮刃/唰唰唰冲开黑魆魆的夜//一弯,剪出山峰与山谷/黑影飞出追逐明亮的萤火虫//宝山下,女儿颈上的护命符//熠熠映亮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护命符的出现,刀子扎心般的句子,再次映射出诗人被扯紧的心。此前,诗人曾带女儿出游山西,雨游五台山写下“雨停了/袈裟披出了彩虹/木鱼敲响了偈语/梵香点亮佛的眼睛/一眨眼,一块食指上的红玉佛/成为女儿颈上的护命符(《是佛显灵吗》)”,这里,“红玉佛”随着女儿到了贵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诗人以心灵感动着世界,折映出一个父亲内心的祈望与祈祷!

  “诗人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一个是‘感性冲动’,另一个是‘形式冲动’,又叫做‘理性冲动’(席勒)。”蔡宁在这组诗里,感性冲动高涨,理性冲动饱满,感性与理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晨登宝山》、《走入白云校区》、《与鲁迅铜像合影》三首,主要表现了诗人陪女儿浏览贵州师范大学的喜悦心情。“前辈凿出一条陡峭的路,攀上去/红殷殷的朝霞裹着心儿跳动”,“她无言的幸福/映入永恒的青铜”,从陪女儿攀登校园后的宝山,到为女儿在鲁迅铜像前留影,都留下了诗人内心的感触与祝愿。

  现实总是让人感动的。世界是那样广阔精彩,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诗人情感是那样浓厚异彩。《感受黄果树瀑布》、《回首拜观音》等几首是诗人与爱人带女儿游览当地风景胜地所写的,极富的想象力造成了这几首的现代艺术魅力,风景处处美妙, 处处又带着诗人主体的独特体验,诗的建构及语言简练而又有膨胀力。“小舟穿过出世与入世的缝隙/漩涡,摇摆一圈圈欢迎辞/我对女儿说:也许这热情洋溢的下面 /或许正潜伏着十二双利爪 《摆渡龙宫》”,“龙宫”的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艺术处理,变成了带有普遍性的理性诗意的内涵。又如“北斗七星摆阵,度我苦难 /出奇地折叠三把刀,弯出一条出路 /刹间,一手牵着女儿 /一手牵着爱人,凌空走过深渊《越过天星桥》”,诗人将自然景观的三块奇石在深渊上叠联的一座石桥,与内心的独特感受、主观情感交融,呈现出人格与自然的统一、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诗情画意,不仅显示了诗学水平与审美倾向,而且在字里行间透析出对女儿的关爱和希冀。

  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是生活的表现,或则说得更好一点,诗就是生活本身。还不仅此,在诗里生活比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 这组诗的最后一首《夜听风雨声》,内容与形式统一在浓郁亲情的生活里,诗人于夜晚风雨中彻夜未眠,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贵阳回宁,女儿在异地将开始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诗人心绪万千,浮想联翩,“今夜,风将情感的沙砾/吹进月亮,云裹着泪……闪电,踹了我一下/淅淅沥沥地吹一股秋风/吹进我幽蓝的梦里……再有八个小时,我将从黔起程/一棵江南的苗苗就留在了这里/大西南的高原她能否适应/夜空却安静得只有沙沙的雨声//苗苗贴着妈妈的耳根/风雨吹不着,均匀地呼吸/明天,我和爱人回宁/爱人的泪浸入她的绿叶//沉夜,灯的光刃/剖开一滴滴雨珠/爱人的手伸向窗外/掌心握紧一枚晶莹的花//……今夜,女儿在梦里/双唇,在高原上弯出一轮新月//”这里面揉进了多少深情的爱怜!有这样的父亲,女儿是幸福的。而父亲的心情呢?是怎样的复杂,又是怎样的操心、担心?当然这些,如果没有体会过,恐怕理解不了.包括对前面几首诗的理解.这首诗里的用词,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情感的沙砾,云裹着泪,闪电,踹,淅淅沥沥,幽蓝,苗苗,沙沙的雨声,泪浸入,灯的光刃,剖开,握紧,弯出一轮新月……等等,这些词语的交集与碰撞,可谓是在传统的“老窖”酿出新的美酒,极大程度地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可以看出这一夜,诗人何不是在焦虑地等着天明的朝阳,充满真情地期待着女儿前程一如朝阳般地冉冉上升!

  怎样写才能成就好的诗歌?本人去年的这个时候曾有一个“三心二意”的提法:1、心鲜--用心鲜和对汉字的新鲜排列;2、心意--心中的意思表达到位,意气的所指聚散适度, 意境的到达曲直适度(二意) ;3、心动--诗者和读者的心动程度,兵法虽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这个提法与今年“新诗代”诗歌论坛提出的“感动写作”的提法也是契合的。蔡宁兄的这组诗,本人认为做到了上述的这些,充满人文关怀和现实感动的意义。

  特别应提出的是蔡宁兄的这组诗,画面感特别强,诗人对颜色的调配得心应手;这也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功力。我们有时看有些人的诗,看的时候觉得很象诗,但看了后却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人认为就是没有达到“心鲜,心意,心动”(三心),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没触及,又怎能打动别人?以上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9-10-4 23:46 | 只看该作者
做鬼也幸福?山东作协副主席抗震诗词引发网友争议
  【核心提示】日前,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以地震遇难者口吻写词称赞国家抗震得力。但其词中“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纵做鬼,也幸福。”等句引起网友争议和不满,被指过于谄媚。


  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青未了” 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的“词二首”。

其一:

  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作者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



网友回复作品

江城子 ·和王兆山

天灾无情人祸苦,
蟾蜍出,砖家捂,
巴蜀生灵,逝去八万五.
谁的拉链没系住,
出了你,二百五.

鬼魅兆山出齐鲁,
嗜吾血,断吾骨,
禽兽那知,人间千般苦.
只盼冢内厉鬼出。


无论音律气韵贯通意境上作家主席的不如网友这首.



地震死难者答王兆山副主席


大震难料天地覆

家安在 儿何处

阴阳两隔 阻断家国路

军民亿万齐救助

建家园 慰吾庐


忽闻吠声狺狺出

有鲁地 兆山呼

踏吾尸骨 媚言甘无度

快来墓前安屏幕

带汝游 黄泉路

做鬼也幸福?山东作协副主席抗震诗词引发网友争议

做鬼也幸福?山东作协副主席抗震诗词引发网友争议

做鬼也幸福?山东作协副主席抗震诗词引发网友争议




分享:
0

喜欢

阅读(57)┊ 评论 (7)┊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喜欢▼ ┊打印
前一篇:时代周刊图片精选
后一篇:两岸不惜与日本一战!将是美国在亚洲彻底失败的开始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张阳

恭喜,你的文章已被"阳光自我人生"圈分类加精了!
有空常回家看看!愿君越博越精彩!
圈子有活动,大家有空请去接力,可有效地放松自己因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
一个很经典的游戏,你敢回答楼上的问题吗?[
2008-6-15  15:36回复(0)

风中玉树

有评价总不是坏事,但也不一定是好事!
2008-6-15  17:20回复(0)

老孙

          【江城子】致王兆山作家
      奇诗读罢恨难书。
      语同谀,媚如狐。
      昧尽良知,是否惧天诛?
      做鬼斯言享幸福,
      凭尔去,莫踟蹰。

  

      哀云未散便欢呼。
      体匍匐,学家奴。
      耻寡才疏,也敢颂童孺?
      自此高腾生捷径,
      收骸骨,做氍毹。

2008-6-15  20:20回复(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9-10-4 23:47 | 只看该作者
青年诗人吾同树8月1日自缢身亡


经过多方了解得知,青年吾同树8月1日上午在东莞家中自缢身亡。在网上搜索到他的简历,吾同树,男,广东梅县人,79年12月生人,200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后在东莞。

我与小树交往大约是在五六年前。他不时有诗作给我,《雪国诗报》、《大地诗刊》曾先后推出过他的组诗。今年五月他还发来短信询问《大地诗刊》的情况,并希望再寄几本过去,要转赠给诗友,我给邮寄了两本,他在短信中表示了感谢。没想到那竟是永诀。

在我的印象中,小树是个非常谦虚礼貌、热情心细的青年。“他是一位具备广阔创作前景的诗人,一位嫉恶如仇的诗坛斗士,一位热情忠厚的朋友”。他的诗歌非常个性鲜活,有一种深入生命内部的痛感。前一段他好像陷入了一个圈子的恶搞,可能受到了很大伤害。但是否会成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诱因,尚不得知。

小树选择自缢来结束自己生命,也许是经过了长期的内心斗争和准备的,在昨天,他在诗生活自己的专栏上,贴了自己最后一首诗《消失》,似乎就在暗示自己要向这个世界作别: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
   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
   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
   没有零落的羽毛
   再无孤独的影子
   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
   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
   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2008-07-31

    是的,他感觉已经非常“疲倦”,再也无力穿透“内心的虚弱”,他意识到“一切都在缓慢地消失”。这个时代不是属于诗人的时代,再大的理想和抱负都经不住现实涡流的鲸吞。在“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的现代都市,小人物注定了是现代化的陪葬品。

    小树生前也有一些知心的朋友,赵原和他几乎可称手足。他与方舟、航忆苇等东莞优秀诗人也交情不错。在网上搜到一哀悼文字,正是航忆苇先生所写,标题曰《心里痛,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缢而亡》。全文如下:

  痛,常常因为比较亲近。你和他很熟,有一时一块聊天喝酒。前两个月还曾见过他。可今天,突然传来他自杀的消息。老半天,我大脑中空了。

  他是吾同树,我们都叫他小树。他年轻,三十来岁。他的诗相当不错,好多爱诗的人十分喜欢。

  他原来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事。后来去了深圳,办了家文化传播公司。听说亏了。或许生存的压力让他最终做了这种绝望的选择。

  现在很多人有才华处于亚白领状态。在某单位干得并不如意,自己出来创业,现在的创业环境实在不好。有才华而没有机会,看起来比最底层打工者风光些,其实不然。再说,其中不少人三四十岁以上了,只要离开某个单位,就面临生存的最大困难。

  吾同树简介:本名曾桓开。1979年12月生于广东梅县石坑镇长布村。1995年9月,父身故,开始学习成长,同时开始学习写作。正是这个月,处女作《发自内心的呼唤》发表于《中学生阅读》。2005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同时入职金地集团东莞公司。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作品500余篇(首)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飞天》《广西文学》《歌曲》《音乐周报》等刊物,及《今朝》《赶路》《诗参考》《中西诗歌》等民间刊物。并有作品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敦煌2004年卷》《2005中国年度诗歌》《2005中国诗歌精选》《2005中国最佳诗歌》等选本。获过《人民文学》《天涯》《诗潮》等征文奖十余次。005年12月,入选《诗选刊》2005年度中国诗歌年代大展。
   吾同树主页《内心的风景》:www.wts.pkm.cn


    吾同树心语:
    暂且在东莞这座浮华的城市居住着,工作着。和所有忙碌的异乡人一样,揣着梦想,苦为稻粱谋。
    暂且在人世安定下来,为命运作着某些必要的交代。
    暂且可以被你们称为诗人。我将一如既往固执地努力去写、去思考、去阅读、去爱。
    一个属羊的男人,却有一棵草根的心。
    一个悲情主义的诗人,常有一副乐观的笑容。

    世间已无吾同树,碧云长怀秋水诗!


该贴于2008-08-03 17:57:40被鲁荒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9-10-4 23:49 | 只看该作者
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



刘春





当火车从远处经过

因为遥远所以蜿蜒

因为黑夜所以动听

因为回忆所以正在经过

因为你,使我看见了良辰美景

        ——韩东:《火车》节选



在我笔下出现过的诗人有的是我的好友,有的见过面而没有深交,有的通过书信和电话,有的从来就没有联系过。韩东属于“见过面而没有深交”那一类。1995年秋天他和小说家李冯到桂林,我把小说家鬼子拉出来与他们见了一面,吃饭喝酒唱歌吃刨冰,之后我写了一篇题为《听韩东唱歌》的印象记在本地一家小报发表。我知道韩东根本不缺也不会在乎这些世俗之物,所以连样报也没给他寄。他自然也就无从知晓。2008年4月,我们又在北京见了一面,合了几张影,随口聊了几句。当时他的长篇小说《英特迈往》刚刚出版,很多人不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在某个中午饭后,我和韩东、于坚正好走在一起,我对他说了一句:“你那书名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嘿嘿一笑。在北京几天,无论开会还是吃饭,韩东都和于坚挨在一起,还时不时说悄悄话,看上去关系相当密切。我在会场上无事可干,端起相机照了他们大量的光头照片。

在众多“第三代诗人”中,韩东是给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也是对后来的诗人影响很大的一个。韩东的作品我能记住不下十首,与海子、西川等人数目相仿。《温柔的部分》、《我们的朋友》、《明月降临》、《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在深圳的路灯下》……都是一个诗歌时代具有标志性的产品。我相信自己一定受过韩东的影响,那是1991到1993年,我还在四川都江堰学习写诗。在那两年间囫囵吞枣地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现代诗作品,于坚、韩东的作品因为其文字上的随和而博得了我的好感。用柏桦的诗歌来表达,是“呵,我得感谢你们/我认识了时光”(《衰老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起过“第三代”诗人的口语诗对我的影响,但相信者寥寥,他们认为,我的方向与“口语”南辕北辙。他们的怀疑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当年的那些幼稚之作一直没有胆量拿出来。

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与口语诗的分裂,我更亲近西川、欧阳江河、石光华、周伦佑乃至叶舟、大解等人,于坚、韩东对我的作用日益减小——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尊敬——因此,1995年的那一次见面,韩东或许是真诚或许仅仅是出于礼貌而叫我给20首诗给他主编的《他们》,我没有答应。我的理由是我的风格和“他们诗派”不甚符合。其实我是在心虚,我知道我的写作正好是韩东所认为“没有前途”的写作,因此不敢拿出来丢人现眼,以免倒了人家的胃口。

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韩东的形象都让我有些敬畏,他的很多短诗之优异,完全可以以一当百。短诗《你的手》,一直是我的至爱,2008年4月,当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听到韩东的朗诵,禁不住和在场的数百个听众一同为诗中的真情而感动——



你的手搭在我的身上

安心睡去

我因此而无法入睡

轻微的重量

逐渐变成铅

夜晚又很长

你的姿态毫不改变

这只手应该象征着爱情

也许还另有深意

我不敢推动它

或惊醒你

等到我习惯并且喜欢

你在梦中又突然把手抽回

并对一切无从知晓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韩东现实生活的某个片段写照,但这种朴素与真诚扎扎实实地影响了读者的情感,诗人由此获得了一种温柔敦厚的形象。事实上,韩东的很多诗歌都能够给人以这样的令人放心的感觉,比如《我们的朋友》、《温柔的部分》、《美好的日子》等。它们与《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等的刁钻、机智截然相反。作品意韵的丰富性,也许是促成韩东写小说也能够得心应手的一大功臣。韩东的一些诗歌虽然以“我”、“我们”为视角,但并不意味着诗歌中的“我”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诗人本身,它有更广阔的阐释天地和价值。在接受诗人肖沉的采访中,韩东所表达的意思也许有助于人们理解他的创作意图:如果有人写情书的时候引用我的诗,我一定乐坏了,但我的诗并不是为他写的。我的诗不为任何人而写,包括我自己。我为诗的构成而写诗,就像瓦匠盖房子并不考虑由谁来住——他为房子的标准而建造。诗歌不从属于另一些目的,它的最高目的是无目的。诗是无目的的,因为它是一种生命方式。(《韩东散文》,中国国际电视出版社1998年出版)

洪子诚和刘登翰先生在《中国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中认为韩东“有一些诗,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中落后、保守、麻木的反思和批判,但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真实体验”。这一说法仅就内涵而言无疑是准确的,韩东的作品具有“反文化”、“反崇高”等特征。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韩东诗歌(以及整个“第三代”)在语言和技巧方面与上一代诗人,即“朦胧诗人”的巨大反差。事实上,韩东对于语言和形式同样注重,《你见过大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你见过大海》



在这些看似饶舌与取巧的短句间,“大海”这一历来被美誉为广阔伟大、浩瀚的事物的庄严感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民化的朴素与庸常。韩东曾这样宣称:“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这种能够由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的美感的生命形式。”(见《他们》第4期)由《你见过大海》等作品可以发现,某些时候,诗歌的确可以仅仅依靠“语言的运动”而成型,而不一定非得摆出某一种让读者一眼便知的姿态。可见,《中国新诗史》作为一部权威人物编写、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史”书,也有可商榷之处。

与此类似的是《有关大雁塔》。这首诗也是一首“反叛”之作,但据韩东在《有关<有关大雁塔>》一文中透露,当时在他的心目中,最初要反叛的并不是整个朦胧诗写作,而只是针对某一首关于大雁塔的诗歌,即朦胧诗人杨炼的《大雁塔》。1982年至1984年,韩东在位于西安的陕西财经学院教书,该校就在大雁塔下面。“从大雁塔上看我们学校就像一个财主的院子。同样,从学校的院子看大雁塔也挺令人失望。”韩东去西安之前曾经读过杨炼的《大雁塔》,在他的印象中,杨炼的《大雁塔》是一首浮夸的诗歌,诗歌将大雁塔描绘得金碧辉煌、仪态万方。诗歌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令韩东对大雁塔失望,继而对杨炼失望,在他看来,大雁塔不过是自己学校北面天空中的一个独立的灰影,它具有的不是金碧辉煌,而是简朴的形式和内敛的精神。对一个“崇高”事物的如此认识形成了韩东后来的诗歌美学观念,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用“简朴的形式和内敛的精神”来概括他在1983年以后的诗歌创作。

大约是1983年的一天,韩东在学校外面排队领取过冬的大白菜,在缓慢移动中又看见了大雁塔,出于无聊,他考试琢磨诗歌。此前他已经写过200多首诗歌,但“绝无例外是一些深受刺激的模仿之作,除了证明某中令人生疑的‘才气’外似乎缺乏必要的意义”,而这一次,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呈现在韩东的心壁上。很快,一首将近40行的诗歌出现了——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可是

大雁塔在想些什么

他在想,都在那年里死掉了

所有的好汉

杀人如麻

抱起大坛子来饮

一晚上能睡十个女人

他们那辈子呀压坏多少匹好马

最后,他们到他这里

放下屠刀子,立地成佛了

而如今到这里来的人

他一个也不认识

他想,这些猥琐的人们

是不会懂得那种光荣的



后来,韩东对这首诗进行了删节,删去了第二节而保留第一节,因此,现在我们所看到的23行版《有关大雁塔》其实是原作的第一段。至于这样的删节处理是否合适,在韩东看来,是“关键性的成功”,而诗人丁当则一直引以为憾。我赞同韩东的意见,这首诗第一节已经自足,再加上第二节,则显得过于铺陈了,也许,第二节更适合另一首诗。(以上情节的详细记录可参看韩东随笔《有关<有关大雁塔>》)

韩东喜欢的外国诗人是洛尔迦、叶芝、叶赛宁、史蒂文斯、特朗斯特罗姆等,在他看来,这些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是“第一性”的,是由诗人身体引发的、出自诗人内部的东西,这种东西撇开不同文化背景也能感受得到。韩东认为,理想的文学不应是有赖于任何知识体系,更不是知识体系本身或它的一部分,因此韩东不喜欢艾略特,因为他的诗歌里有太多的文化和文明因素,需要放在某种知识体系内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世界诗坛巨著《荒原》在韩东眼里显得“虚张声势”。(见《清醒的文学梦》,载于《韩东散文》,中国国际电视出版社1998年出版)应该说,这里面没有对与错的问题,诗歌的形式和内涵都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造就了古今中外大量各不相同但成就斐然的大诗人,但值得一提的是,艾略特的作品也是风格多样的,即有《荒原》、《四个四重奏》那样用典甚多的“庞然大物”,也有《我最后一次看到那充满泪水的眼睛》、《歌》等简单平易之作。前者相对较长,这里不妨引用一沈睿翻译的艾略特的短诗《歌》——

  

当我们越过那座山回家的时候

没有叶子从树上落下;

微风轻柔的手指

也没扯动细细颤抖的蛛网。



树篱仍开满花朵,

没有枯萎的花瓣落下;

但是你的花环的野玫瑰

正褪色,而叶子一片褐黄。



这种简洁、细微、敏感,让我们看到了艾略特在《荒原》之外的另一面。

1994年创作的《甲乙》被许多读者认为是韩东90年代唯一成功的一首诗歌作品,对此我不敢苟同,《甲乙》虽有其艺术上的探索,但太直白,语言上的寻常叙述掩盖不了观念上的枯燥。评论家认为《甲乙》的优势——运用了电影的多视角手法——正好是招致“枯燥”的根源,也许那个评论家看上了《甲乙》中不厌其烦的细节,甚至还可能认为诗歌中描述得很生动,事实上,正好是这种生动伤害了这首诗,使其显得饶舌和枯燥——把什么都写清楚了,那已经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篇说明文。我更喜欢韩东创作于80年代的《温柔的部分》那种点到即止的情绪,以及《在深圳的路灯下》相对收敛的叙述——



在深圳的路灯下她有多么好听的名字

“夜莺”,有多么激动人心的买卖

身体的贸易

动物中唯有这一种拥有裸体

被剥出,像煮硬的鸡蛋,光滑

嫖妓者:我的堕落不是孤独的

我的罪恶也很轻微

她引领着一条地狱的河流

黑浪就来将我温柔地覆盖



那坐台女今晚和她的杯子在一起

杯子空了,她没有客人

杯子空了,就是空虚来临

她需要暗红色的美酒和另一种液体

让我来将它们注满,照顾她的生意

让我把我的钱花在罪恶上

不要阻挡,也不要害怕

灯光明亮,犹如一堆碎玻璃

让我将她领离大堂



我欣赏她编织的谎言

理解了她的冷淡

我尤其尊重她对金钱的要求

我敏感的心还注意到

厚重的脂粉下她的脸曾红过一次

我为凌乱的床铺而倍感惊讶

我和橡皮做爱,而她置身事外

真的,她从不对我说:我爱



这首诗写性,但并不淫荡,有的仅仅是恰到好处的勾引。从路灯下的交谈到床上的交易,诗人都以极其冷静的笔触进行客观描写,而每到紧要关头又将注意力故意引开,使诗意旁逸斜出,偏离读者的阅读惯性,产生一种疏离感。可以说,韩东是机智的,他知道什么样的写法能够达到最佳阅读效果,如果像时下某些不知轻重的青年诗人那样,自始至终都是对性行为的直接描写,诗歌的诱惑力不仅会大大减小,甚至沦为不折不扣的语言垃圾。

许多人读到韩东看似随意的诗作,以为韩东创作态度不够“端正”,事实上韩东的认真几乎无人能比。在80年代中期,他就认为,写诗不单要依靠技巧和心智,更与诗人的整个生命有关(见《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因此,透过韩东无所谓般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他严肃孤苦的内心。如果没有这份认真,很难想像韩东在达到诗歌的高峰后还能抽身出来进行小说创作,成为“诗人小说家”的中坚和“晚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并且同样影响了一大批更年轻的作家。他的一些中篇小说和《扎根》、《我和你》等长篇小说发表后,都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由于认真,有时候不免显得倔强,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中嫉“俗”如仇,也期望以高标准来要求整个文坛。轰动一时的“断裂”行为应该可以算作以韩东、朱文为首的一代作家向文学体制中腐朽部分宣战的檄文。在文坛如政坛的中国,作出这一举动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勇气。

然而,与世俗决裂的勇气仍然不是外在的,“断裂”之后,参与行动的部分作家诗人照样与他们所贬讽的刊物打交道,或明或暗地做着他们在“问卷”中所不齿的事情。全世界都如此,每一件看似悲壮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衍变成作秀,五十余个参与者不是“五十余颗心”,谁能够保证光彩照人的脸面是不是因为涂抹了一层厚厚的脂粉呢?

这使我想起了某个下午的阅读经历——当我将几本作家访谈类书籍跳着读,竟然发现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作家仅仅相隔三五年,见解就有天壤之别。严重的是,这种区别不是因为地易时移而发生的合理改变,而是背叛了自己以往正确的初衷,发生了质变。比如从当年的追求正直和公平变成了为油滑与庸俗辩解,从当年把写作当成陶冶性情的方式变成了将这种爱好用于追名逐利。总之,正好堕入他们当年嗤之以鼻的境地之中。这种庸俗与他们作品的雅气形成的强烈反差,实在是无法不让人联想起崔健的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鉴于这样的令人诧异的反差,用“道德的虚设”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文学创作,实在是太精到不过了。在文学作品中,在面对媒体时,很多作家显示出了道德上的光亮,乡村作家,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城市作家,就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清洁完美的书生形象令读者仰慕不已。然而,这种高尚不过是一种“虚设”,生活中,他们庸俗透顶。一边吃肉一边抱怨肚子饿,一边乐呵呵地抱着儿子一边恶狠狠地骂娘,一边为了爬官而频频递交入党申请书一边大肆赞扬西方的民主。我们不忍心说这些作家虚伪,因为创作和生活有时候是不能画等号的,大兴文字狱的皇帝,在后花园里也会兴致勃勃地铺开宣纸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作家是“分裂”的,他们在欺骗着自己的内心,他们所持重的道德优势只是在为自己挣工分,是一种博取眼球的幌子而已。因此在我看来,五十六个“断裂”问卷的答复者鱼龙混杂,好在活动的发起者韩东和朱文一直坚守初衷,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决绝的姿态值得敬重。

韩东有一首短诗《雨》,写得极有意思——



什么事都没有的时候

下雨是一件大事

一件事正在发生的时候

雨成为背景

有人记住了,有人忘记了

多年以后,一切已经过去

雨,又来到眼前

淅淅沥沥地下着

没有什么事发生



这样的诗歌很难辨别好坏,有时候你会觉得它简单得有些取巧,没有描述具体的情景、故事和感觉,但仿佛什么都已经写尽。这是90年代以来新诗写作的一种方式,作者尽力置身事外,显得冷静而客观,不同的读者则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语言间的空白。与此类似的另一首诗是《黑人与老虎》。这首诗在内涵的表达上比《雨》更进一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神秘气息给予了这首诗飘忽不定的内涵。我不知道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短短的十行文字却能够让人思索再三。从1992年在台湾《新陆》诗刊第一次读到它,至今已经十年。我想,在我对这个世界丧失好奇心之前,我会继续读下去——



灯下没有一只小虫

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

我没有你



雨在雨季就像老虎在

猛兽中或黑人在阴影里



可是我知道——

飞蛾已经出生

巨著总会完成

大雨已成灾

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15: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