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写诗是为了那点小名声
2010-12-29 08:26: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南方日报讯(记者/蒲荔子)“对现代汉诗的探索,近10年是苍白的。”“最近10年先锋派诗人缺少经典文化的素养,谁走红就从谁学起。”日前,由佛山传媒集团主办、《佛山文艺》承办的“中国先锋诗歌20年论坛”在佛山举行,芒克、欧阳江河、于坚、王小妮、徐敬亚、陈仲义、周伦佑、唐晓渡、张清华、梦亦非等来自内地和港澳的诗人、学者及评论家探讨“汉语诗歌的发展路径”,讨论“城市·诗意·创意”,为这座城市带来一场诗歌的碰撞。
场内·论争诗歌的先锋性已经泯灭?
新世纪10年来,中国诗歌依托强大的民刊和网络的推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繁荣。但与会的老诗人对最近10年的诗歌,表现出普遍的失望。
诗人于坚表示,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诗歌,虽然有不同的美学立场,但整体上与主流文化的假大空有对抗性,而且诗人的知识结构有着经典文化的谱系,所以先锋性一直非常饱满。新世纪以来,主流话语更为开放,但当下的先锋派诗人缺少经典文化素养,“谁走红就从谁学起”,诗歌创作变成了经验碎片,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只能放在日记本里自己欣赏。
诗人、文学批评家徐敬亚也说,中国诗歌的精神是生命体验和语言意识,而现在的诗歌完全背弃了这种精神,变得顺从。他表示,“对现代汉诗的探索,这10年是苍白的。我承认他们写的也诗,但不是好诗,就像你说你是女人,但无法让我认为你是美女。”
论坛一般是一团和气的,但诗人可能不喜欢这样。眼看论坛接近尾声,诗人、诗评家周伦佑突然向70后诗人梦亦非发难。
先是梦亦非发言,称“总结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我觉得应该是失败感超过成功感。”“70后诗人与前代诗人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70后诗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
周伦佑激动地表示:“70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既没有自己的理论,也没有自己的创作。”他还进一步批评:“诗歌写作有3种,一种是‘为人生而艺术’,一种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有一种是‘为我而艺术’,朦胧诗和第三代基本是前两种的结合,而70后、梨花体、羊羔体这些,都是第三种,就是为了自己那点诗歌地位、那点小名声在写。”
场外·质疑诗歌选本遗漏重要诗人?
因为论坛现场年轻诗人不多,所以否定新世纪诗歌的声音占了主流。而在论坛外,也有年轻诗人在网上关注这次活动。
佛山诗人任意好在“赶路”诗歌论坛发帖,对论坛邀请的诗人代表提出质疑:“诸如杨克、伊沙、老德、杨黎、沈浩波、花枪等真正的先锋诗人,人影未见……比如伊沙,作为过去20年中国诗歌的先锋符号,绕谁都不能绕开伊沙;又如杨克,不管是从广东本土诗人的代表性而言,还是以中国诗歌‘民间立场’的推动和实践方面而言,排斥谁也不能排斥杨克。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活跃在中国诗歌前沿的诗人,绝大部分都是从杨克主编的《中国新诗年鉴》走出来的。”
与研讨会一同亮相的还有一本由《佛山文艺》组织、唐晓渡和张清华主编的《中国先锋诗歌二十年谱系与典藏》一书。有人评价该书为“先锋诗歌的最好选本”。不过在场外也有不同意见。“赶路”诗歌论坛上的一些诗人表示,选本遗漏了一些优秀的先锋诗人,“沈浩波未被选入这些‘先锋选本’,教授们真的是玩笑开大了,甚至成为一种谎言和欺骗。”
http://news.163.com/10/1229/08/6P2CNEBQ00014AED.html
本贴由新浪达人于2011-2-21 11:32:45在〖赶路论坛〗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