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1|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国诗歌流派网"网络诗赛"的倒退看诗坛腐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中国诗歌流派网"网络诗赛"的倒退看诗坛腐败

流派网的”网络诗赛"到今年这一期开始为止,已经举办第五期了。从去年举办的前四期看,基本上保持了网络互动,共同参与的网络民主精神。虽然在评选方式上一些细节不太完善,没有达到人们渴望预期的公平公正效果,但网络民主的大方向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今年伊始,第五期开赛,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组织者不是想办法去补救那些不足,让诗赛更加完善合理。而是一改去年的评选大方向,从民主的大众参与直接掉头回到原始的专制内圈。让他们自己认定的几个少数"权威",来主宰参与者命运。这对于渴望民主寻求大众认同的参与者来说,真有点象生活在美国这种社会的人忽然间来到了朝鲜这种社会生活。反差之大,的确让他们难以适应。
没有网络民主精神的大众参与。这种诗赛虽然冠有"网络诗赛"之名,实则也只是借民主的旗号,行欺世盗名的勾当。剥夺了大众评委的话语权,以家长制"一言堂"的方式来巧取豪夺网络民主阵地,这种名不符实的"网络诗赛",实质是对网络民主的践踏,是对渴望网络民主参与者之大不敬。对于网络民主时代的诗歌来说,这同回到"诗歌的帝制时代"别无二样。
流派网本身是一个民间诗歌网站,即没有官方刊物"诗刊"的权威性。那么大众意志当是诗歌网站生存最基本的法则。特别是流派网开宗明义就说明了"容天下难容"的非主流观,使其成为各种不同声音聚在一起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建立,其支撑便是宽容,而宽容的背后,就是民主。
众所周知,流派网的建立是在徐敬亚先生"八六大展"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八六大展"能载入中国诗歌史,使徐先生名载史册,最大的成功还是在于宽容。"八六大展"的标准很宽,范围很广,包容性很大。不以个人意志来主宰和判断作品优劣,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较客观地反映当时诗歌的现状,从这点看,即便是一个人操作也是民主的。如果当时按专制的方式,以个人喜好来搞这次活动,我们可以推断,从作品题材、意识形态、道德标准、乃至写作技巧上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非主流诗歌理论及其作品是将被流放到"大展"之外。
缺少了客观和包容这样的气度,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优劣,虽高举"集聚天下英才"的旗帜,口号喊得响亮,却总是做出排出异己的行为,到最后也只能闹出笑话一个。前些年仿"八六"大展搞的"甲申风暴"骂声一遍,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流派网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民主当是法宝。前段时间,流派网高调的贴出"关于会员权益——本网主张自由发表——不存在“禁言”",便是高举民主旗帜的信号。允许或者是鼓励不同观念及其不同表达方式的诗歌理论和作品,这种颇具亲和力的举措,乃是流派网最大的特色。流派网以一个民间诗歌网站在诗坛独树一帜,拥有从多拥趸,当然除了网络民主以外,与韩先生独具慧眼的领导才能也不无关系。
但韩先生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流派网在有了声誉,壮大以后,却培养了一大批诗坛政客。这些原本就不是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他们从流派网的发展壮大中嗅到了诗歌政坛散发的气息,他们爬到流派网的平台上,作殷勤的服务状,乃是想通过诗歌政坛从诗歌中获得诗歌以外的物质或非物质利益。远看他们行动上好似在为诗歌服务,近看其本质,早已远离诗歌。说实话,他们到流派网来捞浮材,韩先生也并没有拒绝他们。在待遇上韩先生待他们更是不薄,额外的给他们一些他们早已垂涎欲滴的福利,将他们那些平庸的作品推荐到纸媒上和网刊,,以满足他们一直饥渴的虚荣心。让他们在流派网从事事务性工作中得到一些补偿。
他们可能开始也还有自知知名,行事低调,也不太张扬。但时间一长,就诗歌来说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创作上作品没有长进,可在流派网或诗坛上混了个熟脸,就有些飘飘然了。甚至有些目中无人,还以为在流派网或诗坛的某些角落他就是老大,就是权威,可以横行这个天下。于是,将诗坛那些腐败行为,诸如互吹喇叭,互抬轿子之类老掉牙的行径又搬到流派网上来,将民主论坛占为己有。将自己原本为大众服务的区域划成自家自留地,将大众参与,在互动中同乐,有着民主精神的"网络诗赛"慢慢演化成传统诗坛专制腐败的一扇大门。这样,打着民主旗号行腐败专制的"网络诗赛"在流派网也就应运而生。
应当承认"网络诗赛"自举办以来,就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些不完善并不能成为倒退的理由。而这些不完善本身是可以通过规范制度和监督机构的调整去弥补,以拯救其日益下滑的颓势的。但那不是诗坛政客的需求,他们需要的还许恰恰相反。
因为腐败,是害怕民主的。他们要腐败,所以他们想着更多的是集权。而不是分权,让民主精神发扬光大。诗坛政客们深知,一旦民主的"网络诗赛"正常运转起来,他们手中的职权将失控于大众意志,这样行腐败之实的机会将被杜绝,自己将成为真正的公益事务工作者。这不是他们的想象,更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于是,借着这个事,搞颠覆的行径,退回到传统那种有违民主精神的比赛方式上,就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在诗坛,那种传统专制搞暗箱操作的比赛比比皆是。多一个少一个早已无足轻重。可为什么要满足大众需求,办一个民主的诗赛就这么难???
腐败无处不在,诗坛也不能幸免。那些司空见惯的“设法去诗歌与综合文学刊物做编辑,或是在文化主管部门做官,占有这些位置自然容易坐享其成,比如在本刊优先发稿,与兄弟刊物编辑交换发稿,等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以前打过交道的,不论是论坛、网站,还是报刊、书籍,抑或是各类诗歌活动,都应去争取出任版主、编委、组委等职位,而且多多益善。时间精力够不够先不管,名字先放到管理层再说。此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在各种场合现身,发表诗歌演说。这样不仅可以引人瞩目,混个脸熟,又可以施舍恩惠,缔结有缘,兴许还能蒙混过关,捞取个“著名诗人”的实惠。)
靠做诗歌刊物论坛斑竹出名。这些人多数没有实力,所以给这家那家诗歌刊物论坛做斑竹,利用网络的平台,讨好编辑与名家,到编辑与名家的博客去拍马屁,写言不由衷的假大空的吹捧文章。对无名作者的好作品不感兴趣,只要是编辑的名家的其他诗歌刊物论坛斑竹的帖子就热捧就推荐就加精华就写赞美评语。(这些斑竹就这样混得面熟,与编辑有了交情,于是也这里那里开始发作品,有了名气。连诗刊这么难上的刊物也发组诗了,连年度专号也上了。   )
诗兄诗姐们互相吹捧,我捧你是当今诗坛一流诗人,你吹我是当今诗坛流派领袖;或与权威刊物联谊,酒饱饭足之余,你很快就能体会到妙处:即使名不见经传的平庸之辈,也可以在该刊连发,参加诗会、入编诗选、获得诗奖、赢取诗名。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占有媒体话语权,互相吹捧。交换稿成为普遍的潜规则。”
“诗坛乌烟瘴气,无怪乎诗歌刊物发行量一落千丈”以礼尚往来的方式“在这个体制腐败,社会不公,人与人不平等的环境里,怪也不怪了”。以至人们对那些打着大赛旗帜,明目张胆地自己给自己颁奖,都见惯不惊了。
这些腐败行为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来,混淆视听,导至的是人们对诗歌乃至文学失去了最后忍耐。那些真正的文学和诗歌被弃之野外,其结果就是最后给这个时代的文学留下了一大堆文化垃圾。这将使人感到厌恶,也是那些对文学有着崇高追求的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为了使这个原本纯洁的地方,回到其原本神圣的位置上去,让她在肮脏社会里不至于被玷污。诗人们拿起笔来捍卫其尊严,也是一件不得已的事。
一个诗人成为诗坛的民主主义战士,其实并不是他追求的目标和愿望。而是出于诗人对理想的渴望。是想让人们在肮脏的社会中,还有一种美好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2-26 22:01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2-26 20:53
我说的不是你,是另一个全盘否定诗赛的积极一面,仿佛“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实际是解他心头之恨)”的人。 ...

恩。是的。诗赛,刊物,互相切的磋、交流,广泛地阅览……都是发现好诗和诗人的途径。其实这次诗赛,我个人也有参加,虽然未入围,但得了如果累老师一票(排在首位)和梁树春老师一票,已经感到很欣慰了。毕竟,有人欣赏就是好事。我个人也未觉得本次诗赛有何不公或有任何不满。我所警惕的是尺度的单一。 就是我前面举的例子,有些年轻的朋友,获了些奖,发表了一些作品,就心浮气躁,指点别人,这就不好了。毕竟诗歌和文学这潭水太深了,名声不大却身怀绝技的高人很多。因此我提倡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宽容、多元,避免单一和偏颇……做一件事,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我觉得倒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总比一潭死水要好吧,呵呵……问好汤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2-26 19:29 | 只看该作者
委鬼走召 发表于 2014-2-26 16:32
只要是赛,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理解。窃以为,需要防止的是,把获奖或发表作为一种尺度和资本来衡量或骄 ...

追求获奖、上刊及被承认,也是诗写者的动力之一。说这是“诗人的耻辱”,如果不是虚伪,就是弱智——如果他写了诗不对外公布(包括在网络交流、与朋友交流),而是自己捂在被窝里自己偷偷看,又另当别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2-26 16:32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是赛,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理解。窃以为,需要防止的是,把获奖或发表作为一种尺度和资本来衡量或骄慢于他人。记得流派网有个小朋友小有诗名,就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训”本人,虽然提的意见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过于张扬的态度令人不悦。我想,这位朋友秉持的大约是一些发表和露脸,比本人“名气”更大些而已。当然,他的确也写的不错。但我没有告诉那位小朋友的是,本人多年前也获过所谓省级诗赛奖,上过所谓大刊《诗歌月刊》之类。但那些作品却恰恰是自己不大认可的。当然,能获奖,上刊还是高兴的,毕竟人皆有虚荣之心。只是,希望大家把这些不要看得过重。对诗歌保持敬畏之心,虚心交流、切磋、探索,才是正途。其实诗人们写到一定程度,可能已经不是比赛分个胜负的事了。各有特色,何来高下。古人说文无第一是矣。总之,关键是心态。谦虚,开放,唯真诗、好诗而不是唯获奖、唯发表,也许更利于诗人们的切磋和提高。个见。供大家批判,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2-25 22:0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文章,感到其很具批判的锋芒!这一点,特别值得尊敬,我没有看过前几期诗赛,是2014年2月才认识这个网络诗坛的新客,没有权力说三道四。新开始的这一期诗赛,我也跟帖了,我没有感觉评选方式有不完善之处。网络之内,泥沙俱下,鱼虫皆游,良莠不齐,作这样的赛事,实在太难!客观上讲也很难避免“不公平”,能够做到相对公平,就是成功!当然,如果有可能做得比现在更好,那应该去追求的。我认为,大众评委不一定有评诗、选诗的水平,因为这是需要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小众评委(圈子)在一定意义或者角度讲甚至是必需的!怎么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评出妙诗好诗有份量的作品来。无论如何,这篇帖子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帖子我们论坛比较少,是真话帖(也可能存在偏颇)。愿意看到论坛的老师们对此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2-25 22: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虽然我没有细细去发现这些现象,但有一点,贪婪是腐败的根源,好的事情都是腐败来结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2-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坛主人品水平都有问题,心胸狭隘,唯自已诗风为正统,怎能公平公正,再也不参加该项"托赛"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2-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煤 于 2014-2-26 13:15 编辑

写的好。我早说过诗赛必须停止。诗不是赛出来的。论坛里每天发诗那么多。是好诗读者自然会发现。作为有眼光的编辑自然也能够发现(但是很可惜没有几个有眼光的)。流派网有这个意图可以一个最佳方案每个月从论坛里选出。不要搞那些什么编委投票(因为某些编委不够资格是冒充货)。诗赛腐败现象在这里已非常明显。必须坚决批判、打击和取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2-26 14:08 | 只看该作者
郭应忠 发表于 2014-2-26 11:10
坛主人品水平都有问题,心胸狭隘,唯自已诗风为正统,怎能公平公正,再也不参加该项"托赛"了,再见。

至于参赛与否,这是你的自由。但你这个发言已经涉及人身攻击,不仅仅是对诗赛的看法、见解,而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2-26 14:32 | 只看该作者
是否纳入民主投票,现在主办者意见不一,拟下期恢复004期以前的方式,但要做些小改进,主要目的是严防拉票、串票和一人多个马甲投票。
关于“他们爬到流派网的平台上,作殷勤的服务状,乃是想通过诗歌政坛从诗歌中获得诗歌以外的物质或非物质利益”的说法,这应该是你十分负面和片面的看法与说法。以我为例,主持与自己毫不相干的90后诗歌栏目和自己不能参赛的网络诗赛,从本意上说,自己是十分不情愿的——90后诗歌栏目主持我已经有书面辞职申请和多次口头申请,网络诗赛的主持也因为其费力不讨好而生倦怠,只要有谁敢站出来说“我愿意顶替”,我马上退出,并且说一万次感谢。
至于“乃是想通过诗歌政坛从诗歌中获得诗歌以外的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更属于无稽之谈,我1997年加入省作协,以前主要是写童话、科幻、杂文,多多少少还是在公开刊物发表了100来万字,2012年改行写诗以来,发表的诗作也近100首(其中3首是韩总推荐发表的),还有更多诗作在流派网挂出后疏于投稿,可以想见,对于诗作是否发表,于我是没有任何动力的。
之所以一直没有离开流派网,一是本人觉得能在流派网找到更多的知音,二是碍于韩总的诚恳挽留,三是因为我事实上已经成为某些人(极少数敌视流派网,并随时诅咒流派网倒闭的人)的眼中钉——我留下就是一种无声的还击。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2-26 14:42 | 只看该作者
诗赛该不该搞,得由参赛的诗友决定;该怎么评,可以集思广益,一切以能够公正公平选拔出真正好诗为最高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2-26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有批评之声是好事。更希望听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完善比赛规则。建议可以匿名选10名会员参与初选,弥补初评委的判断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0 03: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