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谨 于 2014-4-17 15:14 编辑
3、归纳唐先生的话语:“无论是哪个诗派,最终还是要看诗歌作品”;“很难说,出现这么多诗歌流派,是好事还是病态,一切都要看作品”;“诗派的概念或命名,是不能取代诗歌作品”,特别是“很多宣称某某流派的,更多的是心有不甘”,这种踹度是极其片面的。因为流派意识同样丰富多样,而且成立流派并不在于诗歌创作环境改善;整个诗歌生态、诗歌的内部空间,都已大大拓展,只能进一步推动流派发展。这才是我们对诗歌作品质量、诗歌流派、诗歌群体,应有的认识。把尺度变得更严谨一些不是有理由,而是必须。至于如何实现诗歌主张,最终当然是通过诗歌作品,而不是诗派宣言。可是诗派宣言与诗歌作品肯定有关联。退一步说,诗派宣言还可以纳入思潮流派史去考察其意义与不足,而不是仅仅就其内部自身的口号与实践去评判,这样会更有价值。
唐先生说“80年代,诗人们是要坚决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变了,有些人是坚决要抓住别人的眼球。”这样非此即彼的概括和论断是挂一漏万的。
”看作品“说,是正确的,不看作品,就没有意义,还谈什么作品流派。但是有些人就是在几乎没有看作品的情况下在谈流派,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再说,作品就像流派思想或理念的作证材料,是体现流派思想的基础。用写论文打比方,诗歌作品是论据,流派思想是观点。光有一堆材料,不便于研究和指导,有了思想观点能更好的促进作品进步。作品不排斥流派,作品自身就有他可属于的某种流派的特性。流派是共性,作品是个性。二者相辅相成。没有流派属性的作品应当是不存在的,只是可能人们还没有恰当的去归纳梳理。作品体现着流派,流派是作品的特性。你不承认流派,不代表作品没有流派特性。看作品的结果,还是要说到它们的流派属性或特性。这一点,呵呵,研究者不应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