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雷平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选十五首,问好流派网朋友们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4-11-27 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4-11-27 05:55 编辑
因雨 发表于 2014-11-26 19:44
本想写点《杀狗的过程》品后感
品品好在哪
转念,评论家们已写了一大扒拉


”杀狗的过程“作为一首冷叙事诗, 通过叙事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用所叙述的事来隐喻
某种别的事情, 作为这样一首诗, 是成功的。

不过, 还没有做到彻底冷静, 诗里面用了某些明确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词语,例如”温情“。
如果写成彻底的冷静, 效果会更好。当然, 作者选择的写法, 自然更符合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诗人写杀狗的过程, 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构造情节。 但读者不应当误以为狗真地是这样杀的。
事实上, 杀狗有诀窍, 掌握诀窍就非常容易致狗于死地。 更重要的是, 如果狗看到主人要杀自己, 会感到极端的
感情伤害, 进而仇恨主人,哀嚎, 并且疯狂反抗,逃走, 而绝不会让主人反复地杀自己。 所以, 杀狗是一定要避免失手的。

狗对人的忠诚, 是因为一种默契。 你要杀害它, 这种默契就消失了。 主人的刀唤醒狗的狼性。

最高境界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寓言性的), 应当是主观想象与客观事理的有机结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首诗还不能说十分完美。
当然,我们可以把诗中的狗直接理解为人。  任主人宰割的奴隶。  被奴役惯了的人。 已经麻木的人。

也不是说, 写诗绝对不可以违背事理。 可以反讽。 可以制造概念矛盾。  要具体来看。

艾青写过一首”树“。 诗里描写树与树在地面上有距离, 但在地面下, 根与根交缠在一起, 以此来表达
团结一致的理念。  而事实上, 根是在争夺土壤, 争夺水和养分, 所以才交缠到一起。  我最近写的
一首”树“, 就是表达这个意思的。

顺便一提(并非针对大作), 中国诗歌的低迷,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世界, 人类, 事物, 和宇宙的深刻和真切的理解, 也缺乏大爱。
从语言上来说, 也是因为放弃了诗歌的文本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4-11-27 01:29 | 只看该作者
四顾 发表于 2014-11-26 23:21
其他诗就算了,我始终搞不明白这首诗好在哪里?有高手说下嘛?

地理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4-11-27 08:39 | 只看该作者
有几首在诗集里读过,反复读了几遍,印象最深的还是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4-11-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4-11-27 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因雨 于 2014-11-27 13:29 编辑

[quote]四顾 发表于 2014-11-26 23:21
其他诗就算了,我始终搞不明白这首诗好在哪里?有高手说下嘛?

    诗人的完整性

      诗歌的完整性勿庸置疑,诗人的完整性是尽可能多的读其作品。
      喜欢一首诗,要更好的理解这首诗,得花时间去了解写这首诗的人;喜欢一个诗人,要花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去读这个诗人的所有作品。
      单从欣赏的角度看,也可读读就算了,好诗多读几遍,一般的,读读丢弃也行。
但从创作的角度看,要尽可能的深挖诗人的全部作品,吃透、吃准诗人,进入诗人的灵魂,这样才会对我们更有益,汲取更多的营养。
      单看《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的确很一般,不客气地说很烂。但这首诗可能是雷老师当时一瞬、稍纵即逝的灵感,他想寻找某种探索与尝试,想表达一种什么东西。读这首诗是为了走进雷老师,了解诗人,解构诗人,达到精神上交融,以便更好的去理解其他的佳作。单这一首,它的价值不大,这就好比,一首公认的佳作,抽取其中几句,或几个字,也就失去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同样的道理,一个伟大的诗人,若是只抽取其中的一两首,甚至是他极为普通的一两诗,是读不出“伟大”的,如只抽取郭沫若诗句“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一,一切的切,一,切”毫无意义,只是几个简单重复的字而已,要理解这首诗得从郭老身上入手,理解郭老所处那个时代,郭老想砸破旧世界的迫切心情和一腔愤怒的热血。再如,苏东坡和鲁直写了不少打油诗,这些诗本身没多大的艺术价值,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苏黄其他佳作,正是这些全部的诗作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本来的面目,理解了诗人,也就理解诗人写的诗。
      当然,单从欣赏的角度,完全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读一读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没必要去计较纠结张若虚是何许人,实事上张若虚的确被大多数人所忘记,到是白居易的一些很普通的诗句被广泛学习,因为正是这些普通的诗句对我们帮助很大,获益不少。也因此,宋元时,都主张诗法杜甫,不主张诗法李白,即便是李白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佳作,但这看上去更像是“天赋予的”。再说当下,论坛里的大多数会员都会有几首“精华”,食指和北岛全部诗歌里也有一些是极为一般的,抽取论坛里一些诗去和食指的一般的诗单纯地优劣对比是毫无意义的。就算是水平当、名气相仿,只抽取其中一两首单纯地优劣对比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诗本身还受限于诗人的风格、语言习惯、人生境遇等。
      因此,你若喜欢一首诗就尝试去喜欢写这首诗的那人个人
你若喜欢一个诗人,就尝试着接受他全部的作品,寻找他写作的原因。

      试解《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这首诗其实没有风流和四顾说的那么差。当我们努力地去搜集一个人的点点滴滴时,连丝毫的珠丝马迹都不放过,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那个人恨之入骨,欲置死地,要打败就必须去了解、解剖他;二是对那个人喜爱之至,他所做的点点滴滴都不放过,爱屋及乌,正如热恋中的人一样,撒娇都是甜美的,撕打都是热烈的。这首《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用极为夸张的手法,罗列、铺陈,甚至不厌其烦,毫无道理、摆地摊式的一件一件地展出,诗人对兰坪的河可谓做到了解之至,费尽苦心,又有谁能如此地了解一个县里到底有多少河呢,我不能,你不能,他不能,即便是我的家乡,我也不能完全叫出它们的名字,诗人做到了,不是他的家乡,他却做到了,只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恨之入骨,一个是爱之深切。我想应该是爱。当然,也可以无厘头的理解为一个小县城欲借一个出了名的诗人宣传上位,没什么意义。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一时心血来潮,尝试、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不论成败。诗人之所以与其他14首相并提,一定时有他自己的道理的。或者,他大可选其他另外一首被公认凑足15首,他没有这么做。这就要看怎么去理解了。

      最后强调,我不是什么高手,甚至连低手都不是,只是说说自己看法而已,希望能助你理解雷老师的作品,同时也希望你能喜欢雷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4-11-27 10:10 | 只看该作者
质朴,高端,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4-11-27 10:39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11-27 05:10
质朴,高端,值得学习。


兄弟,去看看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4-11-27 11:1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4-11-27 12: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4-11-27 12:19 | 只看该作者
杀狗的过程。读过后感到一种痛。但我的直观感受是像小说的一个片段,为我们冷冷到来。现在诗歌的主流似乎更多以叙事为主,不能否认这是当代诗歌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但我更认为诗歌的空间、节奏和韵律是她的骨骼,而所呈思想是她的心脏,意境等技术上的运用是锦上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9 08: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