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叶如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析和比较余秀华诗歌: 《割不尽的秋草》《我爱你》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1:2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问候诗友寒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27 15:38 编辑

满月 (圣巴巴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5:55 | 只看该作者
余秀华的诗歌能打动人, 其奥秘何在呢? 前面说的启发已经给出了主要答案。 这里再进一步阐述一下。
1。 题材
她的题材来自真实生活, 并且是很多人可以体会, 可以感同身受的。 例如爱情的痛苦,期望和追求。 例如生活里的磨难和苦痛。
2。 心灵。
她用心灵去写这些题材。 这包括深切, 强烈的感情,
和上升到心灵, 有思理和生活哲理的一些句子。
这样的句子依赖于长期的生活, 阅读和思考积累。
3。 联想。
余秀华通过广泛的联想把不同的事物连结起来。或者
相互加强, 或者是某种否定, 但也许包含着深层的肯定。延伸, 托广。 这样, 她的诗展现出一种丰姿。
4。 想象。
她有很多想象, 包括出奇的想象。 这些想象给人以
极大的思维乐趣, 感知乐趣。 极大地加深读者的感受。
5。 比喻。
她使用很多比喻, 很多暗喻。 以人拟物, 以物喻人。
这些比喻建立在上面的联想和想象之上。 这自然是传统
的诗歌艺术里就有的东西。 但是比喻的新奇永远是对诗人的挑战。 余秀华的生活积累丰富, 阅读也广泛, 这给
了她发现新比喻的基础。 她的才华则也是不可或缺的。
平庸的诗人无法完全复制天才诗人的创造。 但是, 才华也可以通过磨练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4:36 | 只看该作者
满月 (圣巴巴拉)
Sara Teasdale
叶如钢译

我倾听, 一片静寂无声
月光象暴雨般倾泻
桉树犹如以银雕刻
薄银雾轻抚小城入睡
我见遥远,硕大白色火盘
被灰色太平洋托起
身边的花园小径上
一只蜗牛缓缓曳出亮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5-1-27 15:36 | 只看该作者
辩证的眼光,才是真正认识到一种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5-1-27 16:46 | 只看该作者
蒂丝黛尔(Sara Teasdale,1884-1933),美国女诗人。蒂丝黛尔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城,自小成长于传统保守家庭,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她先后进入洛克伍德夫人学校(Mrs. Lockwood’s School)和玛丽大学(Mary Institute)就读,1903年,毕业于Hosmer Hall女子学院。她在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于1907年发表首篇诗作。1904到1907年间,蒂丝黛尔曾和一群朋友创办了一份颇获好评的文学月刊《陶匠的转轮》(The Potter’s Wheel)。她游踪广阔,并多次前往芝加哥,后来成为哈丽叶.孟若(Harriet Monroe)所办《诗刊》的成员,结识不少诗人。诗人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对她展开热烈追求,但因他作风行径过于狂野大胆,蒂丝黛尔最后拒绝了他的求爱。1914年,蒂丝黛尔嫁给商人菲尔辛格(Ernst Filsinger)。丈夫对她呵护倍至,可是她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再加上体弱多病,和丈夫关系渐行渐远;1929年,她与丈夫离婚。之后,她离群索居,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并患有精神衰弱症。1933年,她服用过量的安眠药,死于纽约寓所的浴缸里。
蒂丝黛尔的第一本诗集《给杜斯的十四行诗及其它》(Sonnets to Duse and Other Poems)于1907年出版,之后陆续出版了《奔流入海的河流》(Rivers to the Sea,1915),《恋歌》(Love Songs,1917),《火焰与阴影》(Flame and Shadow,1920),《月亮的黑暗面》(Dark of the Moon,1926),和《奇异的胜利》(Strange Victory,1933)等诗集。1918年,《恋歌》为她赢得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以及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这是普立兹诗奖的前身)。

孤独

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的内心越来越富足
和青年时候不同,我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
同每个新认识的朋友,都一见如故
或者一定要用语言把思想塑成具体形状

他们来也好,去也好,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只要我能保有自我和坚强的意愿
只要我有力量在夏日夜晚爬上山去
看星星成群涌过来,在山的那一边

让他们去相信我爱他们,爱得比实在还要多
让他们去相信 我非常在乎,虽然我一个人走
假如能让他们得意,对我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本身完整,像一朵花或一块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1:13 | 只看该作者
心清如泉 发表于 2015-1-27 15:36
辩证的眼光,才是真正认识到一种现象。

多谢诗友,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1:25 | 只看该作者
余秀华写的是自己, 或者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但读者可以直接体会, 没有距离。 很多诗人的作品与读者有距离, 或者与特殊读者圈没有距离, 但和大众有距离。 也有不少诗人的作品与大众没有距离, 但是太平淡, 而不能提升读者的感受和意识。

余秀华的诗歌, 与大众没有距离, 同时又能提升大众的精神, 包括情感和审美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3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指出, 余秀华也有不能提升人的精神的诗歌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2:38 | 只看该作者
夏花 发表于 2015-1-27 16:46
蒂丝黛尔(Sara Teasdale,1884-1933),美国女诗人。蒂丝黛尔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城,自小成长于传统保 ...

多谢诗友贴上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9: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