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第17期:吾同树《鼠疫》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4-25 17:39 | 只看该作者
  鼠疫背后的人才是最难治愈的
                                                                          文/柳鹤鸣

       当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说实话,我的眼里是噙着泪的。一首诗成功的第一步往往是直指人心,使人久久不能释怀。在下笔之前,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作者,很惋惜,又一位逝去的优秀作者。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作者在世时常被现实所累,生活的贫穷,父亲的早逝,创业的亏损,偿还房贷的压力,这种种的因素都导致了如今令人哀叹的结局。作者毕业于中文系,作为学弟的我而言,深感学文的人在内心深处始终都有那么一个别人无法触及的背影在环绕着自己,没准哪天就会将自己吞噬。
       透过作者冷静而平实的叙述,我想了很多,比如,作者是借这只被自己挡住的老鼠来隐喻自己在当下的处境,还是用一种看似平静但却充满不安的意境来抒己之情?似乎不用细说便能知晓。可感触最深的还是之前看到的一个视频,而主角同样是一只被“挡住”的老鼠,与此诗甚是相像,不禁为之感叹,命运的安排怎会如此巧合?
       视频及后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这只老鼠因受病痛折磨,恐不久于世,但因常听店老板及其他善友诵经念佛,便在一阿弥陀佛画像前合掌祈祷,直至生命结束,令人震惊之余,难免又多了几分哀伤。文后附上视频地址(剪辑后时长约15分钟),大家有意可前往观看。
       全诗虽以描述老鼠的行为感受为主,但这背后的又岂能摆脱自己的困苦呢?前三节作者都以一种极其敏锐的视觉神经来发现并将老鼠的内心看得明明白白,就好像自己便是这只“岌岌可危”的老鼠一般。可就在看透这种姿态的同时,却突然问了一句“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这就不仅仅是一句疑问那么简单了,分明影射的就是那时的自己。有此问便有彼惑,看似问的是读者朋友,但实实在在的是借此为自己发声,替自己作疑。想必那时的作者也是比较茫然的,并不能确定自己怎样是对怎样是错,应不应该继续下去,而这都已成为永远的问号了。
       在诗的结尾处或可窥见一斑,我们都是弱小的,为了生活而生存的人们,必然在这里遭遇世间冷暖。是啊,为了一点面包屑,老鼠们会在都市里的各个角落出没徘徊,哪怕是被人打杀。为了取暖,也有在街灯下屈居的人们,而这都是仅仅能幻想一下的奢侈。可这就是现实,活生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你还来不及选择和思考,它就为你准备了下一个明天。
       最后,我们应该说一下诗题,鼠疫,在我们看来,鼠疫的危害性之大,怕是不敢想象和遭遇的状况。但作者用一只老鼠的境遇为我们展现了人性脆弱的一面,也很现实的说明了当下一些为谋生而背井离乡的人的艰苦和温情的一面。不得不说,诗题很大,内容很小,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不能用大小来权衡的珍贵财富。
       全诗读到这里其实并不是意味着结束,我更希望这样育有痛感的诗歌的作者,都有一个好好的开始,而不是提前将自己完稿。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于济南


鼠疫

吾同树

一只小老鼠,在墙角竖起它灰色的耳朵
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

我站在它的面前。它已无路可走
它的鼻子在颤抖,而后这种细微的恐惧
蔓延到了尾巴

它眼睛里贫寒的水,似乎泛起了波澜
一漾一漾地,把那种细微的恐惧
传染给了我

我们都是弱小的,在都市的角落
寻找一点面包屑,幻想一盏街灯可以取暖

(选自《诗歌周刊》2013年2月14日第45期“特别推荐”栏目)


老鼠合掌拜佛求往生
(视频地址:http://t.qq.com/p/t/480307128611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4-25 1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5-5-2 15:41 编辑

也许,只有中国现代无韵诗痴们才会有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如此感触吧!不过,这比自杀的海子强多了,因为他还活着(写此诗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4-25 17:57 | 只看该作者
白希群 发表于 2015-4-24 23:04
与我写的《有感王家鸿的蟋蟀》有些相似,但喻体不同。我这样说只是说明在相同的境遇下,人的感受也是相近的 ...

其实我的命运与它何其相似

这一句要是不要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4-25 18:18 | 只看该作者

小老鼠:底层弱者命运的对应物 —读诗人吾同树的诗歌《鼠疫》 ..

本帖最后由 张敬成 于 2015-4-26 23:45 编辑

小老鼠:底层弱者命运的对应物
                        
                                            ———读诗人吾同树的诗歌《鼠疫》

        诗人已逝,令人痛惜。但诗人留下了精美的诗歌,我们阅读他的诗歌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昨夜,我读了这首诗。百度搜索了诗人的生平,又读一遍,更感到了诗人的不幸。今天上网,轻轻再读一遍。小老鼠的形象再一次凸现在我的眼前:竖着灰耳朵,颤抖的鼻子,颤抖的尾巴,眼睛贫寒的水,一漾一漾地。
        整首诗的语调是细微的,轻轻地,和小老鼠的形象是契合一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揪紧了我的心,难以轻轻地放下。
       开头诗人遇见墙角竖起耳朵的小老鼠,一个“竖”可见小老鼠的警觉性很高,紧接着问一句: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暗示了“我”的位置,隐约透出“我”从乡下到城市的经历。
        中间两节,诗人展开对小老鼠的描述,抓住一个词“恐惧”。无路可走的小老鼠鼻子颤抖,尾巴也在颤抖,由鼻子蔓延到尾巴。“蔓延”一词用在小老鼠身上“大词小用”,更加突出小老鼠“细微的恐惧”,是全身在颤抖。紧接着写小老鼠眼睛,聚焦一个特写镜头:眼睛里的水是贫寒的,并且“似乎泛起了波澜∕一漾一漾地”。这里,我们见到诗人的笔力,虽然清软,看似柔弱,实则是力透纸背。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写小老鼠的眼睛,大都写它的哀怨可怜样,眼睛里溢满着泪水。诗人笔下“小老鼠”的眼睛里的水却是“贫寒”的,这个词也很特别,一般我们说家庭贫寒,显然这个词是诗人精心挑选的。正是因为水的贫寒,才说“泛起波澜”是“似乎”的。刚开始受到“恐惧”的“小老鼠”肯定不是这样的,是长时间遭受恐惧的迫害下,才有现在的“小老鼠”,才有现在这样眼睛的小老鼠。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小老鼠“把那种细微的恐惧∕传染给了我”。行文至此,我才真正明白题目《鼠疫》的真正含义:诗人把那种细微的恐惧比作鼠疫。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把本体埋藏在诗句中,用一个喻体做诗的标题,绝了!生活的逼仄,命运的残酷,已经让下岗工人、城市打工者、小摊小贩们等等都饱受这种恐惧。这种恐惧在当下的时代已经像鼠疫一样早已传染开来。
       最后一节,很自然地,诗人写“我们都是弱小的,在都市的角落”诗人从乡下奔波到城市,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同小老鼠一样“寻找一点面包屑,幻想一盏街灯可以取暖”。城市的面包屑少的可怜,街灯怎么取暖,严重的饥寒交迫,生活无路可走,希望渺茫得没有希望。也许从小老鼠身上,诗人体会到了绝望,从而走上了轻生的道路。短短的十行诗,写出了世间弱小者的命运,实在不可多得。
      诗歌中“小老鼠”的形象,不仅仅是诗人心境的具体体现,更是底层弱者命运的对应物。一大批涌进城市打工的人群和下岗工人,他们在城市遭受无尽的苦难与挣扎。机缘各有差别,有的成功了,有的勉强维持住生活,还有一部分沦落为失败者,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成为这个社会压榨的对象。诗人笔下“小老鼠”的形象就是底层这一群弱者命运的代表,是对这个时代的有力控诉。
      我想,这也许是《诗歌周刊》打破一些条件,力推这首诗的原因吧。
                                 
                                                                                                       2015-4-25

附:

鼠疫

                          吾同树

一只小老鼠,在墙角竖起它灰色的耳朵
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

我站在它的面前。它已无路可走
它的鼻子在颤抖,而后这种细微的恐惧
蔓延到了尾巴

它眼睛里贫寒的水,似乎泛起了波澜
一漾一漾地,把那种细微的恐惧
传染给了我

我们都是弱小的,在都市的角落
寻找一点面包屑,幻想一盏街灯可以取暖


(选自《诗歌周刊》2013年2月14日第45期“特别推荐”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4-25 18:5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越读越有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4-25 20:37 | 只看该作者
一只小老鼠,在墙角竖起它灰色的耳朵
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
喜欢韩总行么?吓死人了。会不会被群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4-25 20:40 | 只看该作者
吾同树


出生地         广东梅县
中文名         吾同树       
毕业院校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生日期        1979年12月

1 生平
吾同树本名曾桓开,1979年12月生于广东梅县,2005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曾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等十余个选本。

吾同树出生贫苦,父亲早逝,从小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诗人任评说,吾同树的诗写得极有水准,非一般诗人所能及,“我想,他会成为海子第二,一点也不为过。”

2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从诗友写的悼文中可以看出,他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并且感到厌倦。

据介绍,吾同树的家在梅州偏远的农村,他自幼丧父,他和妹妹靠母亲拉扯大,家里很穷。2005年7月,吾同树从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职金地集团东莞公司。东莞作家航亿苇在博客中说,吾同树“后来去了深圳,办了家文化传播公司。听说亏了。或许生存的压力让他最终做了这种绝望的选择。”另据介绍,吾同树生了一场病,在进《文化周末》之前失业了半年。

曾经和吾同树有接触的一些人则认为,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堪房贷压力。据介绍,吾同树去年和女友按揭买了一套复式房。后来吾同树应一家刊物之约写了一篇名为《同是房奴沦落人》的文章,叙述了他购房的心路历程。文中写到,他东借西凑,凑齐了10万元,支付首期房款、律师费、契税等费用。

吾同树在文中感叹:“从来没有这么花过钱,但花得很疲倦。”据介绍,他每个月要还2000多元的房贷,要供240个月。“供到那时候,差不多都有白胡子了吧。”他这样写到。

而这让诗友们很羡慕。刘大程说,吾同树毕业两三年就和女友买房了,“而我们这些在底层辗转滚打的家伙,来东莞这么多年都仍两手空空,对买房连想都还没多想”。

不过有媒体透露,今年年初,吾同树从深圳回来后就失业了,靠女友的薪水维持生活,交完7月的房供后,他手中的现钱紧张了不少。关于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3 死去
2008年8月1日自缢身亡于东莞家中。死前留下最后一首诗《消失》。

消失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

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

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

没有零落的羽毛

再无孤独的影子

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

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

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4 诗人之死引发的思考
死去,顾城、海子抑或吾同树。这是一个 缺乏足以让诗人生存之土壤的社会。多么悲哀,多么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4-25 21:02 | 只看该作者
无耻的时代注定让良知夭折!

战胜无耻的有效武器是比它们更加无耻
无耻地生存,无耻地斗争并无耻地生活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4-25 21:36 | 只看该作者
吾同树看到了弱小
没看到强大
鼠类的生命力,在所有生灵中,算佼佼者吧
其法宝在于不择手段地生存
既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又能把什么都拿来果腹,还能干尽偷窃骗盗的勾当
这方面,或不为诗人所察,或为诗人所不耻

小鼠依旧可怜又可恨地苟且于世,我等芸芸众生亦如是承受磨艰
而诗人的选择终究是非凡的
谨此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4-25 2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陶 于 2015-4-25 21:52 编辑

而当今中国之溃烂,根在制度
谎言行世,无耻泛滥,不无耻则可能夭折
时至今日,已酿成大灾
我认为非鼠疫也,而是鼠灾!
比老鼠有过之而无不及,与老鼠争夺生存空间了,想来不知是谁的末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02: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