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干部
小易大人
1999年秋。他们拆掉
唯一的,破旧的,爸爸
亲手做的
两扇大木门
妈妈坐在门槛哭
2000年秋。他们抬走
几年积蓄,换来的
黑白电视机
妈妈蹲在厅堂哭
2001年秋。他们打开
丰收的谷仓
用蛇皮袋,装稻谷
一袋。一袋。
妈妈抱着谷仓哭
钱。没有
老三。老四。老五。
就成为
这个世界,多余的
罪恶的
人
很显然,这是一首叙事诗,或是换个口吻说,是首记事诗。可是看标题更应该像是记人的一篇佳作。从记人的角度看,计划生育干部的人物语言,动作隐藏在情节中,其外貌更隐藏在一家几口的心理变化中。作者显然运用了记事文的倒叙手法,使故事起因在结尾把经过带入了高潮。其诗意的地方,个人认为,在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清纯或是肤浅,刻骨或是难望,都是印证的一段无法改变的过去,或是历史。
我为什么说是叙事诗呢?因为诗歌具备了记叙诗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人物塑造与分析也 是比较客观的与理性的。读完全诗其《计划生育干部》们的嘴脸也狰狞的飘荡到读者眼前。其间诗中也运用了对比,与排比的手法,单一用诗歌的语言很难理解透作者在其中赋予的思想,与感情。其倒是不难看出小易大人的写人记事的写作水平。一般而言,这种诗歌在文学处理上更难掌控。
其不经意间流动的,即是满满的诗意。诗意是什么?有人说是一首诗的灵魂,那么我在其间看到了史诗般的人物刻画,与史诗般的人物布景。
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蛙》中写道:农民们可以流动着生,偷着生,而富人和贪官们也以甘愿被罚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随意地超计划生育,满足他们传宗接代或继承亿万家产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资微博的小公务员,依然在遵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一是不敢拿饭碗冒险,二是负担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费用,即便让他们生二胎也不敢生。
小易大人所反映的未必是其亲身经历,却真实构筑了一个过去的时态,这也是其诗意真实流动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