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97|回复: 1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歌我疏狂 于 2016-5-30 15:13 编辑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四
汉语言与诗及其它

前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语言美的一致性标志,语言艺术高于文学艺术,语言存在于文字之上,任何撇开语言艺术,谈文学艺术都为不实在的,不准确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当一种语言消失,附着的所有修辞,必将荡然不存,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字只是一堆笔画而已。

一,语言特色既为文学特色一个老话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假如我们把语言两字掉个,变成言语,文学是言语的艺术,必遭到抨击,文学沦落到口水、闲聊之不雅中,文学就不称之艺术。言语经过加工提炼,被艺术化的过程,进而上升到语言层面,艺术的言语则可以表述为文学。当一种语言消失后,语言的记号文字,在文字变成死文字后,以及其文学艺术是不是也随之消失,概莫如此。但也有例外,在中国古代汉语消失后,准确是说大部分消失,中国文字没有变成死文字,中国的汉文学(文化)没有中断过,一直传承有序,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不同,字无歧义。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例子就太多,说个小例子,一个辽宁土著和一个广东土著相遇,这里的土著无贬义之意,意在说明观点。两个土著是无法通过言语交谈,他们可以笔谈,用文字交流。这不是说语言不重要,文字重要吗?那就大错特错,他们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认识了字,确切的他们掌握了这些字所代表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字,把含义(字义)排除,字就是死的。这还不是说文字重要吗,又错了,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也可以说,只要语言不消失,文字可以再造。真实事件,在前苏联时期,有大量中国人定居,苏联当局别有用心的禁用汉字,针对华人的报纸采用斯拉夫语言的拼音方式拼出汉字读音,还是陕西腔调的。这里不说对汉语汉字的损害,只在说明语言存在,文字的形式可以改变。回到辽宁土著和广东土著,由于语言不同,各具特色,把这种语言特征带入文学作品中,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他们共同特征是文字一样,诸如种种中国文学的多样性才异彩纷呈,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国家。而中国目前诸如重阳这类人,极力鼓吹新韵,狂妄无知的提出无韵非诗的论调,妄想用新韵一统中国语言,起目的在抹杀中国汉语言的多样性,进而将汉语文学的多样性一扫干净,而这种破坏力又以普通话为最。到那时全中国人一口京腔,满嘴片汤话。根本不用谈中国文学的多样性,一本北京人文学、一本北京人诗选足矣,戏曲就京剧加个京韵大鼓。

二,关于中国汉文字的
     说到文字我们跳不过语言,我们还得从语言说起,最终回到语言上。语言的产生共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的附属产品,这里重点强调是附属产品,人们的实践不是为语言而实践,而是为自身生存的需要附带产生的。而现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其产生的过程是如何的艰难,今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因为的我们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现完整的语言系统是阻碍我们的最大屏障,不完美的文字更不能说明。就好比我说,当初人类在哑语时代,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就像动物园的猴子、猩猩,你去了动物园一趟,回来告诉我的是猴子和猩猩可笑的滑稽的表演。你没有带回来它们小怒呲了几次牙,大怒呲了几次牙,它们跺脚分别是几次,捶胸是多少,单音节的叫声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变低。如此繁复的写下这些,就是为了说明“节奏”在中国语言产生过程的重要性,如同易经里的太极生两仪,更形象点就像现代计算机二进制语言的0和1,经得起无限宽展,由于人类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吸收了万物的信息,风雨雷电、虫吟蝉鸣等等,节奏变化形成音乐美,原始人的击石而歌。率兽群舞。后人音节两字取代了节奏。节奏更多是来形容一段句子,或文章。文字的产生更是偶然,看下面的画面,两个来自不同族群(部落)的人类在野外相遇,相似的面孔,相同的肤色,他们兴奋紧张,当他们走在一起,语言的差异或是完全不同又无法交流,只好借助外物来表述,各自发自己的音指向中午的太阳,在半个月亮升起时分手,回到各自的族群向他们的族人说自己的奇遇,在地上画了一个太阳和月亮,他们的族人明白,他在中午碰到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又在月亮升起是分开。表示太阳和月亮的字诞生了,现在的我们把这类字统称为象形字,文字逐渐发展演变到每个字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这里特别注明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音节)。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固定的书写形式,这就是“形”;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这就是“音”;每一个汉字都表示一个同它的字形结构紧密相联的特定的含义,这就是“义”。

三,《诗经》、《离骚》无韵之诗歌
   《诗经》和《离骚》,我们在学习、诵读时,没有韵脚的文字一样让我们朗朗上口,我们是用现代汉语,或者说是用肢解的不成样子的北方普通话,朗读上古汉语文字,我们依然感觉的韵味悠长。那么前亲秦两汉的汉语言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原雅音又去了哪里,我在驳斥重阳的前面小文里,特别提到了《诗经》和屈原,就是给他提问,看这个自创“新韵诗”的人,整天叫嚣无韵非诗的人,能不能给我一个答案,可惜我没有等到,只有试着自己给自己解开这个结。还是屈老夫子和我亲,他给我一个答案,我们知道楚国在两周时代,是被正统的中原文化排挤的、打压的。屈原首先做为政治人物要和列国人物打交道,在我们的印象里,楚地的语言虽不敢说是诘屈聱牙、但也不被人识别的。而他又做为一个行吟的诗人,到处唱吟自己的诗章,同时被传诵,说明,楚地的语言与中原有差别但不大,或雅言是最为推崇的语言通行证。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两个不同地域的人,只要他们语言相似度达到七十以上,交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说这些,不是在赞美语言的大一统,还是为在以后说明,造成中国古汉语消失和造成中国语言大分裂埋下伏笔,这里只简单的说一点,今天北人说话,南人听不懂,南人讲话,北人如坠云海。我们继续前面的话题,《诗经。风》给我们展现了一副,全面的周人生活劳作的画面,春天周朝的采诗官就奔赴各地,收集民间的诗,民众的诗像歌曲一样美妙。是这些下层人的文化程度高,他们可是一群连字都不识的人,难不成他们懂韵律这类限定作出的韵文,显然没有,结论是肯定没有。秘密就是他们的语言,这是一种无比美妙的语言,无须太多的修饰,稍加提炼,就能把言语变成诗的语言,可惜这种语言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么我们现在就无法一窥其美妙的声音,我想起一有趣的事情,地处江浙的宁波人,他们的语言有一显著特点,相声大师侯宝林曾有一段相声,是学说宁波话的,把一件事、两个人的对话,用简谱的七个音符,学说了一遍,非常有趣,是不是与消失的上古汉语言有关,那是语言学家的事。
从《诗经》和《离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是决定文学艺术高低的关键。

四,唐诗宋词早在一千年前就死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又回到语言这原点上,有一点要提前说明唐宋的语言近似度很高,这是因为干扰唐宋语言的因素基本都来自同一地域。历史上两汉以后,中原大地进入一个时间很长的混乱时期,这个时间主要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强悍崛起,语言的强势也就表现出来,同时西域更为丰富的音乐流入,音乐这种特殊语言介入,极大改变和丰富当时的汉语言,雅言过渡到了中原正音时期,但在部分地区仍保留雅言。到南北宋,中原正音一直处于保守退让的姿态,逐渐退出黄河为代表中原地带,向长江以南地区、珠江流域退却。把这个时期的古汉语称中古汉语,与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划分同步。文化事件,应该是汉文字引入梵文进入拼读,彻底放弃了远古时期听音辨声、反切的方法来标示汉语的读音的方法。唐代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以汉文化为代表的鼎盛时期。而西域音律的引入,弥补了中原原有音律的不足,原来的诗语言唱和不能适应音乐的要求,更由于南北朝对语言音律有了比较完善的规范,中古汉语语言的韵率应时出现,具体到韵,就是在前秦两汉韵是表述语言美、诗歌的内容美,转变成规定、规范的代词。当与诗、味组词指向文章的内容、或语言美的程度。单独的“韵”的出现,是在说诗语言的规范。格;标准,格律是只诗词文本的标准范式,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强调平仄两个字,就是从喉结发出的某一个字的声音高低,即声调。所有关于诗词的规定,其实都是关于语言的规定。宋朝的语言环境与大唐初环境一样,唯一不同是大唐的语言是对外辐射,而宋朝向内萎缩、退让。无论结果怎样,非常的遗憾的是这种美妙的声音消失了,所有附着在上的与美有关的修饰已无存,唐朝宋朝的声音死了,唐诗宋词也死了,他们死了一千年了。我不知道我能从唐宋死文字里残存的字义,感受唐诗宋词的美妙是十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

五,关于元明清汉语言断代的商榷

     将元明清事情的汉语言统称为近古汉语,笔者认为将元明清事情的汉语称之为近现代汉语,更为准确。调侃的话,是不是笔者第一人提出这种观点,如果有幸是第一人,无论正确与否,都万分荣幸。元朝统治中国后,对原中原通行的汉语言进行了偷梁换柱的改造,用完全不同于汉语体系的外来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规范改变了传统汉语言,而这种改变不同于雅言到中原正音的改变,是一种没有传承的改变,完全可以认为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中国的汉语出现大分裂、实际是两种语言的对峙。而这种对峙,掌握话语权的是统治者,近现代汉语的推广方。比如,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十五韵,失去了传统汉语的特点;所以当时的语音距离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韵体系甚远,而更接近现在的北方话和普通话。明朝是汉人建立的保守王朝,其中原正音与纯正的中原正音有四百年时间,与南宋的中原正音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而这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是在蒙古统治者的高压下,不要说语言、汉人的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明朝确立的中原正音自身保存了多少南宋的正音都是疑问重重。大清帝国统治中原近三百年,对元建立的新汉语官话(近现代汉语)进行了巩固,并进一步向南方推进,进一步压缩了、弱化了明朝的中原正音的生存空间。世界通行的观点,现代汉语言归属于蒙古语系,而我国的大多数语言学家是认可这种观点。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现代汉语言只是中国的北方方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元曲、明清则是小说,诗总体上表现为沉沦,元曲在后代的文学研究者和诗人的眼中,大多数把元曲归为戏曲,这是因为元曲在语言表现上,远没有唐诗宋词的精致,趋于口语化,不是真正的诗语言。元曲中不乏优秀作品,数量上不足与说明元曲属于诗,只是元曲中属于诗的部分。更不同于唐诗宋词中口语化的经典诗词,就是说唐诗宋词中的口语化诗词只是经典中极少部分,这极少的作品应该功归于中原正音。元明清的汉语言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发展为诗语言,这里要注明的诗专指格律诗,结论是否定,结果是在小说语言创作变现出成熟。一般常识是世界不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上升到诗语言,当然各种语言中都有优秀作品,但比较产生诗歌的数量,足以说明。而绝大多数语言可以较轻松的上升到小说语言。明清文学比较,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清在诗的成就整体要高出明朝,究其原因是清在中后期,不论满族文人还是汉族文人在诗创作上,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官话,而是更贴近南宋中原正音的语言。明朝文人对诗的创作热情、投入的精力明显比唐宋要少,明朝的语言已经严重阻碍了诗的创作。明朝文人更多是关注在小说和杂文以及戏剧的创作,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朝完成。

六,现代汉语言与诗创作及其它

     说到现代汉语言,就不得把中国现语言表现的现象,加以说明。现代汉语言专指普通话,使用人口站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这个数字是有疑问的数字,真正能把普通话说的像普通话估计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余为带有明显地方方言的地方普通话,而在江浙、两广、两湖、福建包括香港可以说是与普通话不是一个语系的另外一种语言,是一种保留古汉语言最多的语言,组成另外一种语言中,各种小语之多、差异明显。我们可以把这另外一种语言,冠以南方语言,在现实社会里我们已经进行这样的确定。我们可以把南方语言细分为三类,一是从雅言,这里说的雅言不是两周时期的雅言,是说语言的源头是雅言。二是正音,就是接受两周的雅言的改造。源头是唐语言或是宋语言。三是古语,既没有被两周雅言又没有被唐宋正音改造的语言。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语言更不能排除其外,这样的划分,只是为研究南方语言,为研究古汉语提供一种方法。

      普通话由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北方基础方言大家都好理解,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或是北京方言有时一种什么样的语言,至今语言学家没有给出公认的结论,这并不影响一个基本判断,北方语言的一种。北方语言实际是指,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汉人说的一种语言,是保留古汉语言成分最少的一种语言,少到什么程度,与中国南方汉语言比较,不是一个语系的语言。首先她形成的年代短,更主要特征是反映在形成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上,是来自其它语系,而古汉语言语只是一定的修饰作用。

     语言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她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存亡,她的奇妙在中国表现的更为奇妙,中国人始终生活在至少三种语言的环境里,形象的比喻,一是人们在庙堂(或可理解为中国人说的场面)说一种语言。二是在私下(或可理解为面对族人其他人)说一种语言。三是在文学上他们表面又说一种共同认可的语言。前两种都好理解,后一种不好理解,甚至绕口,当我们让语言之下的文字浮出,就好理解,广大的文人共同认可的是文字的所代表的含义,更准确的说是每一个字的字义,就是说一个字不论发什么音,它的字义没有改变。字义是一种潜在的语言,无法表述出来的语言,而不是一个字发什么音。概括的说,文字是死的,字义是活的。

     话语权,必然涉及到官僚制度,不做展开讨论。在清以前包括清,官僚阶层非常庞大,官僚体系几乎把文人都囊括在内,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文人在百姓眼中先知先觉的人,往往不是反对庞大官僚体制的代言人,这与文人纳入官僚体系有关,在明清大凡考取秀才这样的称号,不仅免去劳役赋税,每年都能获得来自官僚体制赡养用度。并给予文人较高的政治地位,如;秀才称号的文人可以遇官不跪,除了跪父母、跪皇帝,和他们的圣人,无形中把文人与一般人割裂开,使之成为了一大批不是官的官人。抛开不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就连同为汉人的语言都是千奇百怪的,如果不在国家这个层面,不给这部分掌握语言的人一个发言机会,国家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不稳定中,古代帝王深谙此道,文人乐得糊涂。也可以这样说,在古代相对物质文明很落后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在历史长河里没有消亡,这种庞大的官僚体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北方方言以及普通话做为诗语言的劣势,为了叙述上方便,我们把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称为北方语言。相比南方语言,这种劣势是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其语言的缺陷是天然的。人类在追求自身语言美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对我们的语言进行着佐证,而这种语言恰又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的,音乐。音乐是一种富有节奏变化的声音。音乐是这个世界最美妙的声音,听得见,又能产生文学语言描写的意境声音,要比埋藏在字词句中的看得见意境、听不到的声音的文学,要美妙的多。但由于埋藏在字词句的声音,在传承上比音乐更有生命力,符合阅读欣赏属于个体的特征,所以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留在文学上,而不是音乐上。但现代社会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在文学语言中,只有诗语言可与之媲美。北方语言的字正腔圆、掷地有声更适合做为一种政治语言,官方语言。被推崇为国剧的京剧在语言节奏变化最大限度的,突破北方语言的平庸、呆板,但只能是一种戏剧语言,没有特别的含义,她与南方语言、即是没有上升到诗语言、戏剧语言相比也没有出彩多少。与昆曲、粤剧、越剧、苏州评弹等相比,唯一的长处就是高亢。如果高亢是优点,那么北方戏剧的秦腔比京剧高亢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它题外的话,主要针对的是用北方语言创作的诗人和爱好者,一是停止对唐诗宋词、格律的不恰当的形容,因为你和大唐人、宋朝人是说不一样语言的人,你没有理由和借口去评判他们语言的最高形式唐诗宋词,以及他们规范诗词语言的格律。二是由于本身语言的缺陷,与诗语言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诗创作上,更不能给自己定什么条条框框,可以模仿唐诗宋词、模仿他们的格律体系进行诗词创作,做这方面的尝试寻求诗语言的突破,但不能成为限制、攻击其它诗创作者和诗体的武器,更何况你面前的这把枪,是不能发射子弹的枪。三是诗是有节奏的有韵文体,而不是诗是有节奏的有韵律的文体,坚持这样的观点,不要说你有缺陷的语言,就是适合诗创作的语言,也会让诗的道路走到尽头。诗是一切美好的总代称,与之相符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诗。

                                                                                 2016年5月28日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三
何谓诗?
(重阳jm)
诗是韵文。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
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诗。
诗是韵文的主代表,诗是韵文的总标签。
韵是诗的本质特征,韵是诗的独特标志,
韵是诗的命根子,韵定是非,无韵非诗。
      回答你的《何谓诗?》,你真的很麻烦我,我感觉我就像面对一顽童小子且固执、偏执。看你似是而非的作答,给你说浅了,你自以为天下第一的牛脾气上来,什么都不认,我等于没有说。给你讲深一点,又怕年华不待。先给你提个简单的问题,看你能不能自己玩明白;《诗经》时期、屈原的年代没有汉语拼音,中国人是怎样发声和学习汉字的。字词关都没有过的匹夫莽人,看你此前发的韵根1和韵根2,在韵根1给你的答复,让你拿回去小儿科的东西。你固执的拿来你的韵根2来恶心我。韵根两个字我怎么看都别扭,你干脆说是“字根”好了。语言是区分不同人种和族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与动物的区分除去外貌之外,语言更为显著。你用文字给狼下战书试一试是什么结果,你在没有其它外力的帮助下,第一反应是吼叫这样的语言。你本末倒置,让冷冰冰的文字活跃的不是韵,是音节的功劳,让诗韵流动的是音节。你把头塞进废纸推里,在死文字里,翻出僵化的韵。明明白白借用西洋人的一个壳,改了一个字,用古人已成功的技法,现今华人都掌握和使用的方法,标榜自己,给自己贴上中文特色,你这张花脸够花的。花到辨不出什么颜色,你装神秘,忽悠人、欺骗人。
    “诗是韵文”先不与你谈诗,你与诗相差不是一星半点,可以说你所谓的诗与诗相差十万八千里。”就按照你的思路,我们走下去,诗是韵文,我写下的每一个字,和将要落在纸上的字,那个字没有韵。“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我从中挑两个字“节凑”,估计你是真不懂这两个字,在汉语里的重要程度,既然你写出来了,我还是恭喜你一下,重要到什么程度,我懒的和你说,因为你根本就不会明白,我用我说过的一句话回答你,同是形容你关于无韵非诗的论调;喉结迸发出 草原狼的嘶叫。“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你干脆点,说出诗就是格律诗,没有人笑话你,只多说你的观点偏颇。说你倒古诗词的灶,看来是没有说错你。“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你要把诗置于何地,与内容无关,你前面关于诗是韵文,是在说假话了,诗韵被你丢进爪哇国了。评判一首诗,不是看她押什么韵,主要看所反映的内容,以及语言特征,如此浅显的道理你不懂,怕是你在装不懂。与好坏无关,你在给垃圾诗、脑残诗制造理论、找论据。你真是个坏人,鄙视你。
     善意的提醒你,以后几个字能说明的,不要用一句话来表述,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就不要啰嗦一堆。把你最好诗拿出来,让我见识,把支持你观点的论据抖出来,大家来评判。要简明扼要呃。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二
新韵行天下
(重阳JM)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改革创新普通话,新韵举旗天下行。        
   
     一如既往,出场就是大话,现在大街卖假货的多用此招。“中华新韵民国生”是标标准准的假货。在传统文化找不到根基,就躲进新文化运动这块金子照牌下,说明自己已经得道。“普通话”,你终于承认语言,很好很好。“中华新韵民国生”你把你的新韵诗诞生定位于民国,你这个祖宗是不是太年轻了,还是个活人吧,你一天给一个活人上香上供,你不觉荒诞,引天下人耻笑吗。你如果说你的新韵生在大清,我可能还高看你几眼。你看看我给你们新韵定位的年代,是大元,元朝,至少把你们新诗韵提前了一千年的时间,我是多大的好心和善意。你不想知道,或许你的根本不知道,你的母语被凌辱、强奸的,去看看元曲里苦苦挣扎的文人和他们笔下的百姓。大清又一次强奸了你的母语,凌辱了你的母语。曾用你们新韵里接近百分之九十词汇,命名为官话。可你们不语大元和大清这两个异族亲祖宗,但干起屠戮大中华文化来,一点不逊色。“只韵旧体演新声”说你们是一群孤魂野鬼,别不服气,现在再给你加一句,一群到处找壳的寄居蟹。只韵旧体,既然是旧体,你还稀罕什么,还使用“只”形容你的迫切和渴望,是不是认为唐诗、宋词、元曲老了,不配拥有华丽的衣服,就动邪心思来抢啊。演新声,大话诳语,把你们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就是捣了古诗词的灶,断了自由诗的路。你的新韵诗就可以独行天下。“改革创新普通话”又一顶大帽子,改革两字成了你腰里的枪还是手里的刀,普通话只是推广使用,不是强制实行,就是因为有一批有识之士,预见到世上有一批你们这样的人,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帜,鼓吹邪门歪说,迫不及待把中国文化引入深渊。你们是不是更乐见中国将来上演一场汉语抢救汉语的悲剧。“新韵举旗天下行”政治标语的翻版,无新意,说这话,你在骗自己玩吧。

       四句话,你可有一行是诗写,你写的是诗吗?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一

无韵非诗患绝症
(重阳JM)
中华诗词博大精,继承传统新韵兴。
自由无度念歪经,无韵非诗患绝症。
   第一句中华诗词博大精,无须用引号,来标注是你重阳的原创,当然把这种口号、标语引入诗歌你不是第一人。你之险恶,就在于已出台,先给自己带一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帽子,时刻也为自己用着顶大帽子砸别人做好了准备。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你这般的胆怯、懦弱。第二句“继承传统新韵兴”,这是你蛊惑人的一句,最为不被人们察觉你心之恶毒的一句。传统与你鼓吹的新韵有何关系,这里你仅有一句话,我就当是诗中的一句。虽无法看清你的全部观点,不妨我发问,你死抱不放的新韵,请问你隐喻的旧韵又在何方,无旧何来新。那就问你,你新韵的字词在唐诗、宋词、元曲能找出几个来,相信你找不出来几个,既然找不出几个,你的新韵从何而来,天上掉下来的,你的脑门真大,不砸别人偏偏砸着你了。第三句“自由无度念歪经”,是说你重阳的浅薄和无知,还是说你数典忘祖,中国诗词从无韵发端,不争事实 ,《诗经》中的“风”,你说她自由的有度还是无度。自由无度念歪经,这句充分暴露了你所谓的继承传统是假话,你真正的目的把中华文化从根上拔起,你念的岂止是歪经,实乃邪经。末句“无韵非诗患绝症”,诅咒式的语句,与诗意无关。
   整首诗,你写的是诗吗?我很违心的称它是诗。没有读出诗情画意,无慷慨悲歌韵味,一点诗味都没有。我评说了你的诗,不妨你也说说拙作,是自由诗还是有韵诗,与你的新韵诗有何异同。提醒你不要用大话来搪塞,大话就是空话,漏洞就更多。

测试新韵诗
文/歌我疏狂

标准播音员的姿势
喉结迸发出 草原狼的嘶叫
一群孤魂野鬼狗血的喊 好声音
大唐国语 举×
大宋国语 举×
遗民元曲 举×
蒙古大员举刀 窦娥人头落地
新韵诗狂欢 群魔乱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5-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歌兄,这是开战的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2:44 | 只看该作者
陶金喜 发表于 2016-5-21 22:39
歌兄,这是开战的节奏?

一试水深
看一帮挑梁小丑 太烦人

顺祝 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5-21 22:46 | 只看该作者
歌我疏狂 发表于 2016-5-21 22:44
一试水深
看一帮挑梁小丑 太烦人

诗安。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5-22 00: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5-22 09:07 | 只看该作者
无韵非诗患绝症

中华诗词博大精,继承传统新韵兴。
自由无度念歪经,无韵非诗患绝症。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1:01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5-22 00:39
好诗——尤其是叉叉用得好,用得妙.....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1:06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6-5-22 09:07
无韵非诗患绝症

中华诗词博大精,继承传统新韵兴。

是自由诗患绝症,还是无韵非诗患绝症,看清重阳的歪理邪说。
无韵非诗患绝症
中华诗词博大精,继承传统新韵兴。
自由无度念歪经,无韵非诗患绝症。
(重阳JM)
   第一句中华诗词博大精,无须用引号,来标注是你重阳的原创,当然把这种口号、标语引入诗歌你不是第一人。你之险恶,就在于已出台,先给自己带一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帽子,时刻也为自己用着顶大帽子砸别人做好了准备。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你这般的胆怯、懦弱。第二句“继承传统新韵兴”,这是你蛊惑人的一句,最为不被人们察觉你心之恶毒的一句。传统与你鼓吹的新韵有何关系,这里你仅有一句话,我就当是诗中的一句。虽无法看清你的全部观点,不妨我发问,你死抱不放的新韵,请问你隐喻的旧韵又在何方,无旧何来新。那就问你,你新韵的字词在唐诗、宋词、元曲能找出几个来,相信你找不出来几个,既然找不出几个,你的新韵从何而来,天上掉下来的,你的脑门真大,不砸别人偏偏砸着你了。第三句“自由无度念歪经”,是说你重阳的浅薄和无知,还是说你数典忘祖,中国诗词从无韵发端,不争事实 ,《诗经》中的“风”,你说她自由的有度还是无度。自由无度念歪经,这句充分暴露了你所谓的继承传统是假话,你真正的目的把中华文化从根上拔起,你念的岂止是歪经,实乃邪经。末句“无韵非诗患绝症”,诅咒式的语句,与诗意无关。
   整首诗,你写的是诗吗?我很违心的称它是诗。没有读出诗情画意,无慷慨悲歌韵味,一点诗味都没有。我评说了你诗,不妨你也说说拙作,是自由诗还是有韵诗,与你的新韵诗有何异同。提醒你不要用大话来搪塞,大话就是空话,漏洞就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5-22 11:55 | 只看该作者
新韵行天下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改革创新普通话,新韵举旗天下行。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3:19 | 只看该作者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5-22 11:55
新韵行天下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弄不清楚,你与这个重阳是不是一个人,其实也无所谓的。
提醒过你们,不要拿大话、空话来吓唬人,居然又是一篇,没有一点诗味的东西,应付。
好在,说出了你的新韵诗的产生出处,观点。一样的浅薄和无知,你们既然这样做,我就不妨羞辱你们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21: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