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宫白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访谈诗人唐毅(请及时刷新)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6-7-30 20:23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20:19
某些技艺上,我相信“异秉”的存在。而更多的技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学会。比如书法、金石,天赋非常重要 ...

对“养”字有了更多的理解。感觉唐老师的谈话语言,智趣妙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16-7-30 20:23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20:19
某些技艺上,我相信“异秉”的存在。而更多的技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学会。比如书法、金石,天赋非常重要 ...

对“养”字有了更多的理解。感觉唐老师的谈话语言,智趣妙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20:23 | 只看该作者
第10问

当下最不缺少的就是诗人与诗歌,可以说遍地都是诗人,遍地都是诗歌,但真正意义上有分量的“好诗”少之又少,思想重量与艺术水准达到完美统一的更是凤毛麟角,不是思想重了就是艺术轻了,反之亦然。那么诗歌到底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写出它的“好”,它的份量?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期待您能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16-7-30 20:24 | 只看该作者
这实在是一个悖论。一方面,写诗的人多。有人将这个时代的诗写同盛唐作比较,认为比那个时代还要壮观。一方面,好诗寥若星辰。一位编诗刊的朋友向我抱怨,邮箱总是隔三岔五被弄得“瘫痪”,但要找可以发表的,比披沙拣金还难。要找能发头条的作品,那就更难了。
那么多所谓的诗不能发表,数量庞大的投稿者不在自身找问题,“怨气”还得发泄。由“怨气”而“戾气”,便有了“官方诗人”“民间诗人”之分。这一股子“戾气”在网络发酵特别快。
我也相信,在石沉大海的投稿中,肯定有那么一些好稿未被发现,有所谓“遗珠之憾”,但刊物存在“稿荒”,也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16-7-30 20:2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把诗歌理解为“内心的宗教”,其虔诚令人动容。前些日子,一位文学爱好者向我请教写作。我告诉他,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去写。如果有情怀,你所要表现的一草一木就不一样了。
我曾应《绿风》诗刊之约写过一篇创作谈《记得》,其中引用美国女作家梅•萨藤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看一朵花、一棵树,草地、白雪,一块石头、一片浮云,这时启迪性的事物便会发生。”在应《诗潮》之约的另一篇创作谈《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也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
写作就是寻找真理,发现真理,告知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20:26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20:25
很多人把诗歌理解为“内心的宗教”,其虔诚令人动容。前些日子,一位文学爱好者向我请教写作。我告诉他, ...

如果有情怀,你所要表现的一草一木就不一样了——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16-7-30 20:2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我也会怀疑写作的意义。写又如何?不写又如何?是的,不写作,不影响什么。一位评论家在论及我的诗时引用过一句话:诗歌不能阻挡一辆坦克,甚至不能像演说家一样鼓动人们走向战场。我想,这不是绝对的。比如田间的街头诗,就鼓动过很多热血青年奔赴前线抗击侵略者。
诗歌有用还是无用?这个话题说起来就长了。但是,一件真正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那些说诗歌无用的人,是不自信的。严重的不自信。我始终相信,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真诗歌自流传。所以好作品不会被遮蔽,好诗人也是不会被遮蔽的。
在古代,《诗》乃“六艺之首”,依次才是《书》《礼》《乐》《易》《春秋》,此六艺,又被称作“六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16-7-30 20:27 | 只看该作者
前不久参加全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位副刊编辑请我读他笔记本电脑上他写的散文。我告诉他,一定要把形容词从文章中“干掉”,多用名词和动词,要去“烟火气”,要返朴归真。
曾经,我也为自己“会用形容词”而沾沾自喜。现在则钟情于内敛、舒缓的叙述。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但我走了很多年才明白个中道理。一首诗,首先要是美文(鲜有形容词的美文),然后才是美诗,美文是“台阶”,美诗即“远方”。
美文是“通透”的,结结巴巴、扭扭捏捏就是不通透。有人说,好文章是世间的一脉山、一条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天然的(天生的)。如果还有一点刀凿斧痕,那就是不自然的。好作品要是鬼斧神工。“通透”即不需要解释。有人说,诗是不可译的。我要说,诗是用不着解释的。
真诗人均是“天才”,其所出作品,不仅仅是要无中生有,还要是世间之绝无仅有。
无中生有需要与众不同的发现。别人讲过的属于陈词滥调,只有未经别人道及的,才是发现,才可能从无到有,而且必须是真理,不会被任何质疑和辩驳所击倒。
我说的“天才”是加了引号的。在长诗《鸿雁,或雁南飞》中,我是这样说的:“所谓鸿鹄之志/本属天性。但我也会在湖畔起舞/就像一些人会说唱/一些人会耕种。所以我的尾巴较短”。说唱与耕种,既是社会分工,也有一个社会角色的问题,关键在于“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16-7-30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牛道长 于 2016-7-30 20:30 编辑
宫白云 发表于 2016-7-30 20:11
“无象不成诗”——恩


“无象不成诗”——得此妙者,诗艺已成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20:28 | 只看该作者

唐老师也说得“通透”,太有启发性了。一定要把形容词从文章中“干掉”,多用名词和动词,要去“烟火气”,要返朴归真。——分享宝贵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06: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